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 第四百六十四章 拼将一死食河豚

第四百六十四章 拼将一死食河豚

儒家始祖孔子既然也是这么一个好食之徒,那么以儒家思想为脉络的华夏文明,自然也是彻底贯彻了这个爱好。

所以华夏历史上记载的各种人和事,都脱不开“食”这样东西,就连古老的半历史半神话传说记载的《山海经》,也被后人调笑为古代中国华夏人的食谱。

文如周公,有一饭三吐哺的传说,武如廉颇,有一饭三遗矢的传说,古如姜太公,有渭水边直钩钓鱼,无鱼上钩,三餐不继以致被妻子埋怨的传说,近如太祖当年喜吃红烧肉,甚至在记者面前坦然承认的趣闻。

故此无论古今中外,愚智贤不肖之人,只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会追寻自己认为最美味的食物。

只是每个人对美味的认同都不一样,最普遍的就是北人喜牛羊,南人喜鸡肉,这是由于地域不同,获取这些食物的难易程度不一而养成的习惯。

除去这种地域差异形成的食物习惯后,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食物爱好也是天差地异的,譬如有人喜吃鱼生,就算明明知道是剧毒之物,吃了有机会就此一命呜呼也要冒死尝试,著名的天下第一鲜——河豚肉就是明证,每年都有人为了品尝河豚的鲜美而丧命,但是霓虹国那边为了吃河豚,还特地搞出了培训班,有处理河豚准许证的才能买河豚和烹饪河豚。

不过就算如此,霓虹国那边吃河豚依然有可能会发生意外,导致命归黄泉,而华夏这边的话,历来全国都有河豚天下第一鲜的记载。

古代为了一尝这河豚肉的美味,也有不少人命丧当场,而河豚的毒素,存在于其内脏如肝肾等,高温也不能消除,所以后世的华夏,就将河豚这种食材彻底摒弃出正常市场。

因此华夏后世的正经餐厅饭馆,是没有河豚这种食材的,只有在一些偏远地方或是小乡村,还是有一些老店老师傅,为了满足一些熟客“拼将一死食河豚”的愿望,私下偷偷做河豚这种菜肴。

虽然后来到了2016年,华夏解禁了河豚食用,但其实也只是解禁了两个品种的河豚(河豚并不是具体一种鱼,而是一个品类来的。),那就是中国最常用的暗纹东方鲀(目河豚,又称巴鱼),和日本最常用的红鳍东方鲀(虎河豚)了。

这是由于研究发现,河豚的毒性来自于其在天然环境中食用的一种藻类,这种藻类的毒素进入河豚体内,富集于其内脏(肝肾、卵巢等),如果处理河豚的时候,不慎割破了这些部位,毒素就会污染河豚肉,一旦食用了这种被毒素污染的河豚肉,就会很容易致命。

研究表明,河豚毒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素,它的毒性相当于剧毒药品氰化钠的1250倍,只需要0.48毫克就能致人死命。

而除了河豚这种传说是天下第一鲜的食物,普通人群中的食物爱好也是千奇百怪,匪夷所思,令人无法理解的。

例如有人喜欢吃鸡屁股这种令人很容易联想到黄白之物的东西,对很多人认为是臭味的味道,喜欢吃的人会认为是一种独特的香味,或许这个与喜欢吃榴莲的人认为榴莲香飘万里,不喜欢吃榴莲的人认为榴莲恶臭难闻是一样的道理。

有人则会喜欢吃与鸡屁股相反位置的部位——鸡头,寻常人都认为鸡头肉少味怪,而且眼睛吃上去的感觉令人恶心,但是喜欢吃的人却认为鸡头肉少易入味,是上好的下酒菜,而且鸡头的皮特别滑,而鸡眼睛咬上去有汁液溅出,反而是一种奇妙的口感,估计与吃牛眼睛的口感一样(不过笔者就敬谢不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