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 第四百七十九章 能上能下

第四百七十九章 能上能下

还好,中国乃是最早使用十进制、小数、负数等数学概念的国家,相传由汉北平侯张苍、大司农中丞耿寿昌所编辑的算术书《九章算术》(后世普遍认为此书是历代各家的增补修订而成,只是最后修订的人是张苍和耿寿昌而已。)里面,就记录了秦汉时期诸多数学问题。

其中第二章“粟米”说的是谷物粮食的按比例折换,提出比例算法,称为今有术;第三章“衰分”提出比例分配法则,称为衰分术,都是涉及到分数、小数等概念。

所以诸葛老大这等学神,自然明白我说的这些换算之法,所以说华夏历史网上追溯,真的是神人一大堆,也惠及了众多后世子孙。

为了继续说清楚评等换算问题,我继续引用之前的例子,将“甲中”、“甲下”、“乙上”三个评等换成“甲中”、“甲下”、“乙中”的话。

经过换算,最后也只有4个“乙中”,不符合升迁的条件,只能在下次评等的时候再争取多一个“乙中”以上的评等,才能达到升迁的条件。

从这两个例子说明,本来“乙上”评等是要累计四个才能升迁的,也就是最快也要四年时间,但由于第一个例子里面有两年得到了“甲”等的评等,所以最后只要三年时间就得到升迁了。

第二个例子也是一样,本来“乙中”评等是最快也要五年才可以升迁的,但由于得到过高一等的评等,所以只要四年就可以升迁了。

也就是说,得到过较高评等的话,是能缩短升迁所需时间的,这样的话,官员工作起来才会有积极性,而不会只盼望工作合格,年年评个“乙中”,磨上五年时间得到升迁了。

当然了,这个制度的设计本身也鼓励这种安安分分,尽本分做好自己工作的“老黄牛”,让他们也能在这个制度中得到好处,不用永远也是升迁无望。

但是考核制度的设计,也要留充足空间给予一些积极向上的人,让他们拼搏起来更有干劲更有奔头。

说完升迁评等的换算累计,我便转过来说降贬评等的换算累计了,也就是“乙下”、“丙上”、“丙中”、“丙下”这几个评等了。

其实有了之前升迁评等的例子,要理解降贬评等的换算累计也相当简单,就是与升迁评等反过来就是。

具体来说就是,“丙下”不用说,一个就足以降一级了,而“丙中”则可以视作1.5个“丙上”或“乙下”了,如此类推,按照之前所定的降贬条件代入,就是两个“丙中”、三个“丙上”或四个“乙下”即降一级。

当然了,一旦满足升迁或降贬条件,之前累计的评等就会自动勾销,重新进行评等累计。

也就是说,一个官员就算今年被评为“丙中”,但是之后的评等都是“乙中”或以上的话,那么等他累计够符合升迁条件的评等后,其依然会得到升迁,而之前的评等就会勾销,只留下记录,不再作以后升迁或降贬的依据。

同样的道理,一个官员就算今年被评为“乙下”,但是之后的评等都是“乙下”或以下的话,那么等他累计够符合降贬的评等之后,就会收到降贬的处分,而评等计算也会重新开始累计。

这样的设计,就是充分体现了官员“能上能下”的原则,不要以为得到了一个好的评等,就一定会升迁,若然之后松懈了,依然也有机会受到降贬的。

而另一方面,累计评等的方法,也是充分保护了官员,不会让官员一次评等就决定终生,就算一次的评等不理想,也有机会继续升迁,不致一蹶不振,变成了咸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