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 第七十三章 因诗杀人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第七十三章 因诗杀人

作者:坐看闲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58:01

第七十三章 因诗杀人

我不禁心中暗笑,这时代的尊卑观念还真是根深蒂固啊,不过想想也是难怪,毕竟厨子这个行当,在古代“三教九流”中都没有入内。

“三教九流”中无论“上九流”、“中九流”还是“下九流”里面,都没有单列出厨子这个职业,只能算是不入流或者算作“走卒”里面的一种。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算得上是众人皆知的厨师,杀子取肉以悦齐桓公的易牙算一个,为文惠君即魏惠王表演解牛绝技,然后被庄子记下来,名传千古的庖丁算半个。

因为按照里面的记载,庖丁只是将牛肢解后分割妥当而已,并没有收拾和烹调牛肉的记录,严格来说庖丁只是做了屠夫的工作,并没有干厨师的工作。

而且按照庖丁的话来说,他是由于不知道杀了多少只牛,熟能生巧,才能达至如此“技进乎道”的境界,而他到达杀牛之技的巅峰,只用了短短三年时间,然后不知道多少年后,技能就进化成规则,也就是“道”了。

以此推论,庖丁应该不是一个厨师了,因为身为一个厨师的话,三年期间能杀多少牛?所以个人还是比较倾向庖丁其实是一个屠夫,那样才能说得通吧。

只不过里面称呼这个解牛之人为“庖丁”,所以后人也一直认为这个人是一个厨师,不然的话,个人还是觉得叫屠丁适合一点。

不过既然身为当事人的庄子,在这场宴会里面的说话,是如此记载的,个人也只能勉强承认了,因此才有半个的说法。

由此可见,厨师在古代的地位确实是低,因此就难怪马兑对我招一个厨子进入书房这种重要地方有所疑问了。

不过我这样做自然有我的道理,于是我便对马兑说道:“吾自想出铁锅此物事后,便对一些食材之烹制有了新的想法,欲借此厨子之手验证一番。

然一干烹制方法尚还粗疏,吾不欲外人耳闻,汝可明白?”

这个时代,知识是如此的珍贵,随意探究别人的学问和技能,随时会引来杀身之祸,甚至成为世仇亦有可能。

历史上最出名及令人咋舌不已的“因诗杀人”一事就最说明问题了。“因诗杀人”说的是唐代诗人宋之问,有一个外甥叫刘希夷,刘希夷诗才不错,有一次写了一首的诗歌,拿来给宋之问品鉴,希望宋之问给点意见。

宋之问细读全诗,觉得确实好诗,尤其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句,宋之问尤其喜爱,认为一定会成为千古名句。

之后发生的事就骇人听闻了,宋之问在知道刘希夷这首诗并没有给其他人看过后,便苦苦哀求,希望刘希夷将这首诗转让给他,当成是宋之问自己写的。

刘希夷可能碍于甥舅情分,当时不好拒绝,便答应了,不过最后刘希夷终是不舍如此佳句,便反悔没有将这首诗转让给宋之问。

而宋之问为了谋夺这首好诗,竟然以他事为由,将刘希夷骗至家中,然后让家奴用土袋将外甥刘希夷活活压死,成功将这首诗据为己有。

这件事,不知道怎么传扬了出去,所以就出现了一件怪事,就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如此千古名句,既出现于卷八十二收录的刘希夷一诗中,又出现于卷五十一的宋之问一诗中。

试想一下,为了一首诗,舅舅都能向外甥下毒手,如今我这样说,马兑为了表示自己并无窥探之心,就说道:“小人多言了,家主有事尽管吩咐便是,小人自会一一办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