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鼎贼 > 第十二章 前车之鉴

鼎贼 第十二章 前车之鉴

作者:紫钗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58:29

第十二章 前车之鉴

杜义山可不敢当面跟刘福通对着干。

杜遵道曾经杀过刘福通一个表弟,刘福通事后放话一定要报复回来,杜义山可不想撞到刀尖上。

虽然杜遵道事后肯定会帮他讨回公道,但公道与死人没有任何关系。

而训完杜义山之后,金花娘子觉得刘福通特别客气:“金花元帅,小柳将军,既然见过杜遵道,那我们应当好好谈一谈!”

金花娘子脸上全是笑容:“刘丞相,您只管吩咐,我们一定按你的意思把事情办好!”

刘福通却是多瞅了一眼杜义山:“不着急,杜遵道派了一个千户过来吧?那我也派一个千户过来,刚才你既然说了滁州交给杜义山应付,家务事交给小柳将军处置,那用兵征伐之事就由我这边负责,杜义山,你可有什么不满吗?”

刘福通是红巾军中的第一号人物,杜义山虽然担任过杜遵道的中军百户,但撞上刘福通这种顶天立地的大人物哪敢说一个“不”字,只能一边骂娘一边答应下来:“既然刘公这么处置,义山哪敢不从!”

杜义山既然服输,刘福通又看了金花娘子一眼:“金花元帅,这次南下你专心拿下巢湖就行了!”

金花娘子与柳易没想到刘福通一开口就是把兵权抓过去,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金花娘子只能先夸刘福通两句:“刘丞相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我这次南下巢湖必须大获全胜。”

刘福通声音依然浑厚:“那便好,你过来,我再交代你与小柳将军几句!”

说是“交代”,但刘福通一开口却跟问罪差不多:“杜遵道是不是又提举国渡江的事情?胡闹!”

金花娘子知道刘福通与杜遵道是两个对立的山头,但没想到毫州红巾军内部的矛盾大到刘福通用“胡闹”来形容杜遵道的渡江南征。

但杜遵道既然把杜义山这个千户派过来,金花娘子就不能多说什么,空气一下子就沉寂下来,柳易看到局面有点僵持赶紧站出来:“我觉得刘丞相并不反对渡江南征,外人多有误解。”

这话说得漂亮,刘福通紧绷的脸一下子就缓和下来:“没错,我不反对渡江南征,如果不是我点头,郭家军怎么可能一路打到和州!我只是反对抛弃中原霸业孟浪南下。”

有刘福通这句话就够了,金花娘子与柳易这些时日已经无数探讨过拿下巢湖后的具体细节:“刘丞相您这番话金玉良言,渡江南征是为了成就中原霸业,江浙米谷钱粮应有尽有,渡江之后足以支持逐鹿中原!”

金花娘子与柳易一路行来,发现毫州红巾军控制区的生产秩序由于战争影响遭到毁灭性打击。

虽然红巾军攻占的州城县城有着病态的繁荣,人口甚至多于战前,但城外到处都是抛荒的无人地带,即使是上好的良田也无人耕种,虽然韩宋政权也认识这一问题,但即使是毫州这种韩宋政权控制的核心区域,也只有三四成土地恢复耕种而已。

在这种情况钱粮供应就是一个近于无解的问题,但如果能拿到江浙的米谷钱粮,无解的问题似乎就能迎刃而解。

所以刘福通觉得金花娘子说得极是:“没错,只要江淮劲旅与江浙钱谷兼备,大宋中兴指日可待,但金花元帅与小柳将军千万不要大意,江浙既是块肥肉,也是块硬骨头,现在可不是项奴儿几千人就能席卷天下的时代了,对了,杜遵道肯定跟你们说过项奴儿以几千新卒经略两省的例子吧?”

项奴儿就是项普略的本名,项普略这个名字代表他是个白莲教徒,白莲教以“普觉妙道”四字为定名之宗,晚元凡是名字中带个“普”字的红巾军将领,如欧普祥、赵普胜、李普胜、邹普胜之类都是白莲教徒。

项奴儿也是如此,他加入白莲教之后,彭莹玉亲自给他取了“项普略”这个道名,只是提到了项普略金花娘子就有点小小的激动:“杜丞相确实说过项普略的事迹,当年项普略远征江浙出师时只有四百人而已,只要我帮朝廷拿下了巢湖,那可是五万水陆健儿,兵马百倍于项普略。”

金花娘子与项普略同样出身白莲教与蕲黄红巾军,对项普略的事迹了解更深,知道当初项普略远征江浙的出师兵力只有区区四百人。

刘福通在这个问题早有了十分透彻的分析:“没错,项奴儿出师时确实只有几百人,但时代不同,那是天下无城的时代,而现在哪里不是坚城,哪里不是厚垒?现在就算项奴儿有十万人恐怕也是寸步难行。”

元朝灭宋之后为了镇压天下起义,特意搞了一个毁城运动,天下城池无论大小几乎尽数拆毁,甚至把拆城墙作为官员的主要政绩来考虑,各地都比赛拆城墙谁拆得更彻底。

元廷的用意自然是想要最大程度发挥蒙古骑兵的威力,让各地义军不能据城坚守,但真遇到红巾军大起义却发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正因为天下城墙尽毁没有任何屏障,所以红巾军长驱直入,杭州这种天下间数一数二的大城甚至连最基本的抵抗都组织不起来,按照进士刘基的话就是“杭州无城贼直入”。

项普略在江西、江浙两省能够席卷残云连下四十余城,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元军无城可守长驱直入,甚至只差一步就攻占了江南御史台所在的集庆路(南京)。

但因为无城可守带来的教训如此之深,所以从至正十二年开始,不管是元军还是反元义军都开始疯狂筑城,当初拆城墙有多狠,现在筑城就有多疯狂。

去年脱脱四十万大军兵溃高邮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适合高沟深垒持久攻防的新形势,以为高邮城一攻就破,结果却发现张士诚把高邮筑成了金城汤池。

正因为有脱脱的前车之鉴,刘永福才觉得举国渡江绝非上策:“寸步难行或许是说得太过,但十万人马没有内应的话,仓促之间真拿不下一座坚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