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朕有一位武姓皇后 > 第九十四章:各抒己见

朕有一位武姓皇后 第九十四章:各抒己见

作者:霜华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59:27

第九十四章:各抒己见

还不待李缙开口,孔伯谦便接着说道:“陛下,臣以为杨弘新之言,简直荒谬。所谓法者,治之端也,朝廷立发,乃是为了以律法为衡量诸事之标尺,约束上下,以保众人安分守己,各司其职。由此,国家方可得长治久安。

此回左骁卫府兵骚乱之事,主要罪责自然是要由吴文宣背负。然杨弘新及其麾下府兵,却也是无法脱罪。陛下断不可不对其加以罪罚,否则,法理尽失,标尺不正,政令不通,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

对于孔伯谦这么大的反应,李缙还是有些意外的。虽说自己和武孤菱已经预料到了,这位中书令在得知两人的想法之后,必然会有所反应。毕竟上一回议事之时,孔伯谦便向自己展示了,他那别具一格的思维。

但,李缙并不会同上次一般,立刻就将孔伯谦的想法给驳斥下去,毕竟,这殿中这么多朝臣,还有那么多人没开口呢,自己又怎么能够草草了事,所以,李缙便开口问道:“孔卿之言,诸位可都听见了?”

只是李缙问话之后,殿中众臣,却依旧没人开口奏言。

方才孔伯谦起身出言反对的同时,便有内侍将杨弘新的请罪奏折抄本,递到了殿中诸臣的手上。众臣看过之后这份奏折之后,便有不少人在心中暗叹,这杨弘新使的一番好手段啊。谁能想到杨弘新在擅杀了吴文宣之后,竟能给自己想出这么一条脱罪之法。

杨弘新在奏折上,先是毫无抵赖的承认了自己擅杀吴文宣之事,表明自己甘愿受罚,这般顺从的态度,必然会让得知此事之后,而勃然大怒的陛下火去ci三分。

随后,杨弘新又恰到好处的在奏折中提出了这么一个谏言,言辞中丝毫不提这些府兵身负罪责,只是着重的提醒到了,这些府兵的思乡情绪和用晋州本地军卒,入驻晋州剿匪的好处。

彼时,不论陛下是否同意杨弘新的谏言,都不得不认真考虑这两千府兵的后续。可只要陛下稍动恻隐之心,必不会重罚这些府兵。这底下人都不加重罚了,更何况是杨弘新本人呢?

良久之后,却只见位坐与众臣左后处的户部尚书崔献,起身奏言道:“陛下,孔大人方才所言,臣也有所认同,治理国家,自应当依法施行。但臣以为,昨日之事皆因吴文宣而起,其罪之大,自是罪无可赦。但说道杨弘新和牵涉在其中的两千府兵,却是不能同处置吴文宣这般。”

说道这里,崔献却是止住了话头,再一次对着李缙拱手行礼之后,才继续说道:“恕臣冒昧无礼。臣请陛下,娘娘和众位臣公们。设想一下朝廷正以何事为难?又为了何事不惜耗费巨额银钱和十数万人力?”

崔献的这番发言,虽不似孔伯谦那边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反对意见,却也清晰明了的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朝廷眼下眼下因和而为难的呢?自然是因为河东的灾情和民变而为难,由此朝廷不惜耗费如此巨量的财力和人力。也就是寄希望于短时间内解决河东道治下州县所浮生出的民怨么。

甚至于可以再换一种说法,来阐明崔献的看法,那就是如果朝廷不能迅速镇压民变,恢复河东地区的局势,则河东道将一直作为国家的心腹大患而存在。所以,崔献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即治理国家有不变的法则,但最根本的是让人民获利。故而,在眼下这种情况下,任何有利于迅速平复河东道灾情和民怨的对策,那都是值得认真讨论的,而不应立刻加以肯定或否定。

崔献说完之后,李缙便也开口说道:“崔卿之言,却也不失道理。”

崔献的看法,却不能为孔伯谦所接受。按崔献所言,只要这两千府兵能如杨弘新奏折中谏言的那般,回归正途,跟随大军返归晋州用心剿匪,光复地方,将功折罪之下,便可既往不咎?!

不过,孔伯谦此刻也是心有苦涩,方才崔献发言的时候,自己也阅读了一下杨弘新的请罪奏折,知晓了杨弘新的深意。陛下呢,今日于紫宸殿中召集众臣商议杨弘新的谏言,便证明陛下对于杨弘新的谏言还是有所意动的,不然也就不会只召见了宜春侯黄敬,而撇开刑部、御史台、大理寺这三司衙门了。

如此情形之下,自己执意劝谏,却是特立独行,甚至于是在对抗陛下的意志。但,维护法理亦是利民之本,他还是要争取一番。

想到这里,孔伯谦便再一次站起来,开口反驳道:“陛下,府兵们轮值上番,期满归乡,此乃朝廷定制。百年至今,从未改变!岂可因一地之变,就行放宽,往后再遇到诸类事由,朝廷又该如何决议?

律法政令皆以秩序为重,此因国家意志需以秩序条文,传达下行。纵使事出有因,朝廷仍需加以惩戒,以儆效尤,维护法理!”

孔伯谦的反应,还是让殿中诸臣感到意外的,孔伯谦第一次出言反对,众臣倒是能理解,以来孔伯谦也是出于维护律法公正的缘由,二来嘛,孔伯谦心急之下,还没有看过杨弘新的请罪奏折。

可眼下,在听完崔献发言和杨弘新的奏折之后,孔伯谦竟然还敢顶着陛下的话头,仍旧不为所动的坚持,惩戒杨弘新和那两千府兵,这可就十分需要勇气了。而且,孔伯谦这第二次发言,也让底下的众臣不好表态了,是啊,府兵轮番上值,期满归乡,已经施行了百年未变。眼下朝廷真就要为了区区一州之变动,就改变百年以来的定制么,众臣之间的气氛,再一次陷入了尴尬之中。

而李缙这边,听完孔伯谦的奏言之后,更是立刻便要开口回击。

但这时,从众臣进殿议事以来只说了一句话后,便一直保持沉默的武孤菱,却突然开口说道:“国家上下,俱为一体,赏罚褒贬,不应该有所不同。不论是为非作歹,作奸犯科还是沥胆披肝,为国为民之人,都应该同心而论。方才能彰显陛下平明之理。

所以,陛下在决断之时,可莫要存有袒护偏私之心啊。”

————————

ps:出门办事,入夜方归,身心疲惫。所以今日便只有一章了,万分抱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