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实业大亨 > 第580章 授人以渔

重生之实业大亨 第580章 授人以渔

作者:过关斩将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2-24 21:00:43

第580章 授人以渔

坐在商务车上,望着窗外的风景,孔振龙颇为感叹的说道:“青河市的变化还挺大的,我上次来的时候,这里还没有这么多楼房呢!”

“城市的发展只会越来越快,很多的城市,未来三五年就会变一个样。”李卫东话音顿了顿,接着问道:“孔记者之前来过青河么?”

孔振龙点了点头:“来过,上一次来青河,是因为国内有媒体报道青河市建了一座‘鬼堡’,所以台里派我来实地调查一下。”

“你说的是我们青河市的纺织品批发商城吧?”

李卫东接着说道:“那个批发商城是我开发的,自从高速公路通开以后,批发商常的生意非常红火,旁边已经建起了一个物流园,另外批发商城的二期工程也在建设当中。一会儿我们可要去看一看。”

“原来纺织品批发商城是李董事长开发的,这么说来咱们可真是有缘。”孔振龙说着,指了指路边停着的一辆载人的机动三轮车,接着说道:

“我上次去批发商城的时候,就是坐的这种三蹦子,那个开三蹦子的大爷是个残疾人,带着假肢蹬三轮,无证驾驶不说,还边开车边喝酒,那小三蹦子在路上开的飞快,差点把我吓死了!.

话说开这种三蹦子的,很多都没有驾驶证件,也不懂得交通规则,在路上横冲直撞的,太危险了。很多大城市已经开始取缔这种三蹦子了。”

李卫东尴尬的笑了笑:“其实这种机动三轮车,也是我的企业的产品。”

孔振龙微微一愣,心中暗道,怎么哪里都有你?

李卫东接着解释道;“其实我当初开发这种机动三轮车,只要是针对下岗职工和就业困难的群体,他们没有什么生活技能,年纪有偏大的,找工作比较的困难。

为了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我才研发了这种载客的机动三轮车,当时也是解决了很多就业难题的,只不过有得必有失,正常的交通秩序却被这种载人三轮车给打乱了。因此发生的交通事故也有不少。

这种载客三蹦子基本都是无牌无证的,交警部门没有备案,管理难度也非常的大。相关部门每年都会进行好几次的严查活动,但收效甚微。查得严的时候,他们就跟交警同志打游击,一旦查的不严了,马上死灰复燃,满大街都是。

我们青河市也曾经打算向大城市学习,全面禁止载客三轮车上路,但调查后发现,这东西根本就禁不了。太多的人指望这个吃饭了,而且大部分都是没有技能的中老年人,一旦全面禁止的话,这些人的饭碗可就丢了。

另外群众对于这种三轮车,的确是有需求的,比如老年人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或者去菜市场买个菜之类的,开一辆三轮车还是很方便的。这东西价格便宜,驾驶的难度也不高,易学易会。”

“李董事长还是关注普通老百姓生计问题的,看来我这次采访是找对人了。”孔振龙开口答道。

李卫东则回答道:“那些下岗职工之所以去开载客三轮,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缺乏谋生的技能,像是懂得一些手艺的工人,即便是下岗了,也不愁找不到工作。

那些去大西北采棉花的工人也一样,他们大多数都是农民,除了种地之外没有其他的技能,有的人可能连种地的技巧都不是很精通,所以就只能去采棉花。

即便是干采棉花这种简单的劳动,也会担心有一天被棉花收割机所取代。如果他们懂得一门谋生技术的话,这些问题就都不存在了。”

李卫东说着,指了指前方:“所以我们接下来要去的,就是一个传授别人谋生技术的地方,我们青河的职业技校。”

随着李卫东话音落下,车子转了个弯,技校的大门已经出现在了视野当中。

得知李卫东要来,校长早已经等候多时了。

“董事长,你可有些日子没来我们这里了。”校长笑盈盈的迎了上去。

听到这个称呼,孔振龙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如果校长称呼李卫东为“李董事长”的话,这算是一个比较正常的称呼,但省去了那个“李”字,直接称之为“董事长”,更像是下属对上司的称呼。

李卫东看出了孔振龙的疑惑,于是他开口说道:“这家技术学校是我投资兴建的,孔记者,我带你进去参观一下吧!”

“还真是哪都有你。”孔振龙心中暗道,随后说道:“李董事长的产业可真多。”

第一站是汽车维修班。

九十年代末,家用车已经开始走进富裕家庭。

像是奥拓、夏利等汽车,对于很多一线城市的家庭,完全没有压力。家里富裕一点的可以买一辆捷达,桑塔纳大概是家庭使用的顶配车型了。比桑塔纳更豪华的车,基本都是单位或者老板在使用。

另一个层面,随着交通道路情况的改善,以及对车费路霸的打击,客运货运车辆的数量也是在迅速的增长,长途车辆已经很少有国营运输公司在跑了,基本都是个人购买的车辆,或者是个人承包的车辆。

也因为汽车数量的增加,汽修专业变得越来越火,热门程度已经超过了摩托车专业。

那个年代,在国道的岔路口开个汽修厂,一年赚个五六万,还是很轻松的。

只听李卫东开口介绍道:“汽车修理是最近两年才兴起的,就业前景很广泛,我们这里毕业的学员,工资都是800起的,而且还是包吃住!”

当时毕竟是1999年,包吃住还给800块钱,对于蓝领来说,是很高的待遇了。

“我能去采访一下么?”孔振龙开口问道。

“没问题,随便问。”李卫东点了点头。

孔振龙走上前去,找了一个比较稚嫩的面孔,开口问道:“小伙子,今年多大了?”

“十六了!”那人开口答道。

“十六岁,和根儿的年纪一样大。”孔振龙忍不住想起了火车上遇到的那个少年。

“怎么想着来学汽车修理啊?”孔振龙又问道。

“没考上高中,家里说得学手艺,我就来了。听说干汽修挣钱多,所以就学了汽修。”少年开口答道。

“那学成以后就打算去汽修厂么?”孔振龙接着问。

少年点了点头:“先跟别人干几年,攒点钱,以后自己开个门店,一年能赚好几万呢!”

“还真有志气!”孔振龙轻叹一句。

与那个采棉花的“根儿”相比,这位汽修少年的人生目标显然要更加的高大上。

根儿只是想着攒点钱,把邻居家的小花娶过门,而汽修少年则是有个当老板的梦想。

李卫东又带着孔振龙来到了下一站,一个大仓库般的钢结构棚里,二百多人正拿着铁锅,铁锅里放着沙子,他们正在练习颠勺。

这里是厨师班。

厨师一直都是技校里很热门的专业,学厨的人也一直居高不下。

所谓食衣住行,填饱肚子永远都是最重要的事情。而且当厨子不用挨饿,炒菜的时候随便尝尝咸淡就能把肚子填饱,所以哪怕是闹饥荒的年代,也饿不死厨子。

孔振龙又采访了一个少年,这人从小就学习不好,勉强混了个初中毕业证,便不在上学了,整日在家游手好闲,家人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便把他送来了技校。

这种学渣,学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家长也担心他学不会别的技术,所以干脆就学个厨师吧。

炒菜这种事情,学精很难,学会则很容易,哪怕是再蠢笨的人,总是该知道咸淡的,所以很适合学渣学习。

而这位学渣的理想同样很远大,他的目标是开个大排档,炒菜烧烤海鲜全都整上的那种。

“大排档做好了是挺赚钱的。”孔振龙默默的点了点头。

作为一个走南闯北的记者,孔振龙平日里是没少吃大排档的,他也知道这一行投资少,利润大。

整个煤气罐、煤气灶,再加上几张桌椅板凳,随便在路边的空地一摆,就能开起来。炒一盘菜赚个一两块钱,一天随随便便就是大几十块的利润。

准备的食材在卖不出去,还可以自己炒了吃掉,最起码能管自己一顿饱饭。

接下来,孔振龙又来到了美容美发班。

这同样是个常年都处于热门的专业,而且与其他专业相比,美容美发工作要轻松的多,工作环境基本是在室内,不用风吹日晒,不属于繁重的体力劳动。

更何况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做头发这种事情,自古以来就很常见。

美容美发专业里的女学员比较多,孔振龙采访了两个女学员,他们也都希望在毕业后,开一个美发店。

接下来便是技校的重头戏,挖掘机专业。

空地上,几十台挖掘机一起工作的场面,的确气势磅礴,那机器的轰鸣声,也像是万马奔腾席卷而来。

孔振龙目不转睛的盯着一台挖掘机,看了老半天。

作为男人,果然还是对挖掘机情有独钟的。

“孔记者,要不要再去采访几个学员啊?”李卫东从旁提醒道,孔振龙这才回过神来。

只听李卫东开口说道:“开挖掘机虽然很辛苦,但是收入还是很高的,现在工地上雇佣挖掘机师傅的话,一天80块钱都很难请的到了。很多工地都开到了有一天90块,甚至是100块!”

“一天100块,那一个月就是3000块,这么高的工资?”孔振龙一脸惊异的问道。

2000年左右,大概是挖掘机驾驶员最稀缺的时代。

此前国营体制之下,挖掘机都是国营公司才有的,开挖掘机基本都是师傅带徒弟,手把手的交怎么开挖掘机。

九十年代末的国企改革,打破了这种师傅带徒弟的传统的制度,师傅都不再带徒弟了。而技术学校的挖掘机课程才刚刚兴起,新一批的挖掘机驾驶员还没有培训出来,所以使得挖掘机驾驶员供不应求。

也因此当时工地上请挖掘机驾驶员,都得出高薪才行,给钱少了根本没有人干。

在1999年,月薪3000块是很多外企白领才有的待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肯定拿不到这么多薪水的。

那个时候在上海内环,还能还能找到3000块钱一平的房子。对于任何时代而言,一个月的工资能买一平方米sh市区的房子,都是绝对的高薪。

哪怕孔振龙这种王牌记者,薪水加上外聘补贴,收入算是不少的了,可听到一个月3000块钱,已然是有些羡慕的。

李卫东则接着介绍道;“如果有胆识的话,带点款买一台挖掘机到处接活,挣得还会更多。运气好的话,一年就能回本,第二年就是纯赚钱了。”

“开挖掘机竟然这么赚钱!”孔振龙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他决定亲自去采访一下学员。

瞅准一个目标,孔振龙上前先是攀谈了几句,然后才开口问道:“小伙子,你怎么想着来学开挖掘机啊?”

“俺想娶媳妇,所以就来学开挖掘机了。”那人开口答道。

“终于遇到一个要娶媳妇的正常人!”孔振龙心中一喜,采访了这么多人,这是唯一一个不想开店当老板的。

然而那人却接着说道:“俺看中的姑娘,是家中的独女,他爸是干工程的,手底下有个工程队。等俺学会了开挖掘机,就去跟她爸干活,顺便再把姑娘娶到手,到时候她家的车子、房子,还有工程队,就都是俺的了!”

“呃……这个野心比当老板更大!直接连人带产业一波收走!”孔振龙顿时一副无语的表情。

……

结束了采访,李卫东和孔振龙回到了接待室休息。

“孔记者,我看你也采访了好几个学员,你觉得我们的技校搞的怎么样?”李卫东笑着问。

“很不错,这些学院都有很清晰的目标和理想,他们当中大多数都是希望毕业以后,可以自己开店当个体老板,只有一个是想财色兼收的。”孔振龙开口答道。

“财色兼收?这是什么鬼?我们这里还有这么不要脸的学员么?”

李卫东心中吐槽了一句,随后接着说道:“孔记者,你之前也采访过很多采棉工人吧?他们当中应该没有多少人,对未来的规划是自主创业吧?”

“自主创业?还真是个好词,比个体户好听多了。”孔振龙心中暗道,然后嘴上回答说:

“我遇到的那些采棉工人,还真没有要自主创业的,他们千里迢迢去西北采棉花,基本都是为了改善生活质量。

比如给孩子买新衣服,添置一些家用电器,买辆摩托车,又或者攒钱盖房子、娶媳妇之类的。基本都是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

李卫东微微一笑,开口说道;“孔记者,你应该能猜出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吧?”

孔振龙稍加琢磨,开口问道:“是因为职业技术么?”

李卫东点了点头:“对,我们这里的学员,之所以想要去创业,是因为他们学到了一门可以吃饭的手艺,也就是你所说的职业技术。

所以要想解决几十万采棉大军的生计问题,根本的做法是让他们掌握一门可以吃饭的手艺,而不是让这些人继续去从事手工摘棉花这种毫无技术含量的体力劳动。

不光是这几十万采棉工人,我们国家还有好几亿这种没有文化,又没有技术的劳动力,解决他们的生计为题,也需要用这种授人以渔的方法。”

“授人以渔?”孔振龙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仿佛在思考,李卫东说的到底对不对。

李卫东并没有给孔振龙太多思考的时间,他站起身来开口说道;“孔记者,你刚才看到的,只是答案的一部分,咱们去下一个地方吧,我把另一部分答案展示给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