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蜀臣 > 第111章、北伐

蜀臣 第111章、北伐

作者:茶渐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1:02:01

第111章、北伐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

春,正月,武昌城,吴王别邸。

孙权执一臣子之手,殷殷谓之,“假降诱贼曹休之计,卿尽决之。若需孤共谋者,卿遣人来告之,孤无不允之。但望卿”

“臣,必不负厚望!”

那人闻言,躬身拜而作别。

小趋步缓缓后退,待十余步后,便转身大步离去。

他乃潘阳太守,周鲂。

字子鱼,吴郡阳羡人,此番前来,乃是密献伐魏之计。

然也,孙权要再度伐曹魏。

倒不是蓄力许久,终于要北伐的丞相诸葛亮,遣使来江东邀孙吴出兵策应,践盟共力伐曹魏。

乃是孙吴若不战,则不得安。

去岁孙权大举兵出江夏与襄阳,虽受挫而归,却没有伤筋动骨。

然,在淮南战场上,却是被曹休攻城略地。

曹休,继曹仁病故后,督领扬、青与徐三州已有五年。乃是曹丕四位遗命辅政大臣中,唯一一直领军在外的督帅。

曹魏与孙吴,边地相接数千里,素来牵一发而动全身。

但主战场一直是在淮南。

盖因孙吴的根基,在吴郡。

且出于“守江必守淮”的战略考虑,江东屡屡出兵想将淮南占为己有。

是故,曹休所督领的兵力,不曾少过十万之众。

又因昔日曹丕屡屡伐吴,让曹休对江东一直虎视眈眈,势将之攻下而报国恩。

得细作报,孙权亲征荆州后,蓄势待发的他,便率领大军南下围攻皖城。

孙吴皖城的守将审德,被曹休打了个措手不及。且因江东兵力皆在荆州,无有机动兵力支援之下,被一战而下,枭首。

得利后,曹休再度奋发余勇,沿安庆谷地而下,率军一直攻击到寻阳,将整个庐江郡都纳入了曹魏麾下。

因此,曹休被擢升为大司马,成为魏**队的最高统帅。

庐江郡的失去,对于江东而言,乃是不可承受之重。

以建业为中心的江东,荆州防线是以武昌、江陵两城为支点;而扬州防线则是以广陵与濡须口为支点。庐江郡若是被曹魏所占据,不仅濡须口会遭受巨大的压力,魏军更是可随时杀入隔江对望的豫章郡,将孙吴的疆域,一分为二!

尤其是,豫章、鄱阳宗帅众。

素来不服孙吴统治,自孙策据江东六郡后,不曾停止过起兵叛。

最近一次,乃于曹丕第三次伐吴,时有宗帅彭绮,聚众数万而叛,在鄱阳攻克数县。叛乱持续一年有余,刚刚被鄱阳太守周鲂讨平。

曹魏若是举兵来,这些遁入深山的宗帅,必然会再度起兵。

届时,江东外忧内患,恐不可守也。

更令孙权不惜一切代价,反攻庐江郡的,乃是韩综降魏了!

韩综,乃孙吴功勋老臣韩当之子。

孙权率军攻江夏前,韩当恰好病故,因而没有让继承了其父部曲的韩综随征,留他在武昌守丧。

然,韩综此人,虽军略有父风,私德却是不堪。

葬父之际,竟寻机与亡父的妾婢苟且!

有司者得闻,报于孙权。

孙权虽忿怒其不堪,却以其父之功,不责之。

然而韩综却不是这么想。

事露而心怀恐惧的他,以为孙权不责,是因为远在江夏。待归来武昌时,他将会在劫难逃,便起了投魏之心。

只不过,为了得曹魏厚待,他还需将亡父旧部带走,作为晋身之阶。

乃怂恿与纵容亡父旧部劫掠百姓,再声称自身不追究,但孙权已经下诏要治罪。再以家中女眷,上到姑母、姐妹,下到自己宠幸过的侍妾、婢女,全数强行下嫁手下的将吏,与他们歃血为盟,共生死。

得将士之心后,便带着亡父棺木,母族及部曲数千人,渡江取道寻阳投奔了曹休。

且韩综的投魏,还引诱了驻守蕲春的一位守将翟丹,也率众随行而去。

唉........

有如此无君无父之子,韩当若是泉下有知,估计会揭棺而起吧。

嗯,韩当的本部,号为“敢死”,乃江东赫赫有名的精锐之师。

且另一支精锐“解烦”,战时也常归他所领。

所幸,韩当亡故后,孙权让陈武之子陈脩,任解烦督之职,不归韩综所领。

不管怎么说,元勋之子率众叛逃,让孙权颜面尽失之时,亦然给对孙吴其他将领起了一个很不好的示范作用。

尤其是,韩综及敢死军熟悉江东地形,以及各地军士驻守防御!

让曹魏得了庐江郡后,再得到熟谙江东虚实的将率,孙权若不出兵夺回庐江郡,其后果不言而喻。

恰好,此番讨平叛乱的潘阳太守周鲂,前来述职时,也献上了自身假意投降,诱曹休领军深入的计谋。

亦正中孙权下怀,让其行之。

.......................................................................

雒阳,建始殿。

恢弘的大殿内,仅有魏天子曹叡,大将军曹真、司空陈群与侍中刘晔四人。

且人人神色穆然,兀自捋胡蹙眉而思。

缘由,乃是督战荆、豫二州的司马懿,在述表上庸大胜及传孟达之首后,仅隔了三日,便再度以八百里加急,送来军情。

以申仪叛归蜀,以及西县被迁徙一空等为由,声称巴蜀将出兵来攻。

自然,巴蜀兵出何处,无非乃陇右或关中罢了。

他无需去言之凿凿。

数月之前,常年驻守在陇右的雍州刺史郭淮,便在上表中,隐隐有所提及巴蜀恐有动静。

那时曹魏庙堂的论计,不以为然。

此番换成辅政的司马懿来上表,曹叡便自然不敢疏忽。

当即召来曹真等人问计,是否要发兵,前去关中及陇右驻守。

倒不是质疑司马懿的断定,而是自曹叡即位后,便听从了中书令孙资的谏言,以曹丕连年大动刀兵为戒,国策偏向于修生养息。

而听从了司马懿之言,大军若动,便与国策相悖。

且,增兵陇右及关中后,巴蜀尚且出兵否?

若其见大军开拨,心生俱意,不再出兵,那将士们还要留在关中及陇右戒备多久?

徒作等待,日益耗费粮秣,军安能长久邪?

“陛下,臣窃以为,骠骑将军所言,不无道理。”

最先出声的,乃是对西北熟悉的曹真,“巴蜀与孙吴已然结盟久矣。其孙吴去岁寇我荆州,巴蜀若出兵,亦是践盟而动,不足为奇。且,巴蜀讨平南中叛乱、休整士卒亦有数岁,可兵出矣。”

“嗯......”

微微颔首,曹叡给了曹真一个肯定的微笑罢,便又侧头目视着陈群及刘晔二人。

“陛下,臣附议大将军之断。”

刘晔用眼角余光,瞥见陈群尚在沉思,便径直开口而道,“我大魏近些年来,数度用兵淮南与荆州,士卒亦调往此二处居多。那逆蜀见我关中及陇右兵力空虚,不自量力而生出觊觎之心,欲作以卵击石之事,亦情有可原。”

他甫一话落,一直录尚书事、知曹魏家底的陈群,亦随之开口。

“陛下,我大魏连年征伐,民多劳苦。如今巴蜀来袭尚未确凿,臣以为不可大动刀兵。可先令关中及陇右各地驻军,加强戒备;再让雒阳驻军,严令以待即可。”

此话,乃是谏言,让曹真去关中镇守之意。

亦是隐晦的,请曹叡将那无有韬略的关中都督夏侯楙,调回来雒阳。

免得巴蜀当真出兵,而其才不堪,耽误了军机。

谏言嘛,当隐隐提及即可。

无有指名道姓的,无妄得罪同僚,而招他人记恨。

“此言甚善!”

高踞案首的曹叡听罢,拊掌而赞。

赞罢,又将隐隐目光投在曹真身上,“列卿既皆言,逆蜀将寇边。大将军久镇关中,威信之箸,无人可替。正值朝廷用人之际,大将军莫辞辛劳。”

“唯!”

闻言,曹真当即离席大礼而拜,朗声领命,“蒙陛下不弃,不以臣愚钝而授予重任,臣安敢辞邪!”

“哈哈哈~~~~”

曹叡大笑,连忙伸手虚扶,“大将军速速请起。”

然而,就在这时,殿外黄门令小趋步疾来,“报~~~~尚书台转关中军情,八百里加急,至!”

亦让曹叡的笑声,愕然而止。

连忙传令,取来军情而看,然后便凝眉成川。

传递军情的小布帛上,仅寥寥数字,“巴蜀兵出,取褒斜谷,望右扶风郿县而来。”

然也!

司马懿的上表,尚未到雒阳时,丞相诸葛亮便率军而出了!

乃是兵分两路。

以赵云为督,邓芝为副,领万余人出褒斜谷作疑兵。

穿行秦岭山脉的褒斜谷,依托南麓的褒水、北麓的斜水河谷而得名。

其道中间,有片平坦之地可供驻军,被称为箕谷,赵云便是率军入此地驻扎。

因箕谷一带,还有一条马尾河,蜿蜒北上汇流入渭水,此河谷亦然可以通行。

是故,为了故意让曹魏右扶风的驻军,惊觉自身佯攻的方向,赵云别遣前部,多设旌旗,进入斜谷大作声势。

另一路兵马,自然是丞相诸葛亮自领之。

西出汉中郡,疾袭陇右。

必然,过武都郡境内,乃沿着西汉水走祁山道。

且曹魏驻军的下辩、上禄及武都道三县,仅有武都道在祁山道路上,且兵力甚少,无力阻挡汉军的进发。

是故,丞相并没有遣兵先攻占武都。

乃是让主力浩浩荡荡进发之际,别遣了先锋魏延部,逆着青泥河而上,直发祁山而去。

青泥河,发源于祁山,途经武都郡治下辩县,再汇入嘉陵江。

且跨过此河流的分水岭,便是漾水河。

两条河流连起来,便是昔日马超被驱逐出陇右后,投奔汉中张鲁的路线。

难得可贵的是,此路线比走祁山道要节约三分之一的时间。

因为早在一百多年前,大汉名臣虞诩任职武都太守时,为了更便利的取汉中粮秣及军械平羌乱,曾亲自率领军吏,以“烧石法”,清除青泥河中的礁石,修通了从下辨至沮县的航道,至今仍可畅通无堵。

仅是可惜,青泥河太窄小,无法行走大船,亦不适合运送大规模行军的辎重。

不管怎么说,可用舟船运送粮秣辎重的便利道路,自古以来都是兵家扼守之地。

如今的曹魏,亦不意外。

因而,丞相别遣先锋魏延,取此道先行,乃是堵住武都郡内曹军报信的信使,顺势将此驻点的魏军悉数拔掉!

嗯,扼守此道的终点,乃是漾水河的上游西县历城。注1

但马超战败而逃时,还顺势攻入历城,杀叛他的姜叙满门,以及焚毁了历城泄恨。

后来曹魏以武都郡为屏障,并没有重建。

仅是驻守了百余军士。

魏延领军至历城的废墟,可保障丞相自领的主力,在曹魏陇右驻军一无所察的情况下,顺畅抵达祁山道终点,天水郡的上邽县。

事实上,丞相成功了!

当绣着“汉”字的大纛,以及绣着“克复中原”的旌旗,飘扬在天水郡内时,曹魏竟无一人知!

是时,雒阳的曹叡,让曹真为都督,以张郃为先锋,领大军赶到了右扶风郿县。

且是大肆鼓舞士气,进入斜谷内,将欲与赵云战。

而雍州刺史郭淮,则是被曹叡飞马传令,正与天水太守马遵在天水郡巡视,威慑那些羌胡部落不敢趁机作乱。

见丞相大军而至,顿时大惊失色。

连忙退回屯重兵的,上邽县内驻守,且派人疾行去关中右扶风禀报曹真,声称汉军主力在陇右,请他火速来援。

其中,还有一小插曲。

天水太守马遵,竟不归去治所冀县布防,反而跟着郭淮跑去了上邽县。

那时,郭淮还以守土有责,而劝说他,曰:“明府当还冀。”

他却以冀县偏西,无有大军来援下难坚守,且那些从武都郡迁徙而来的氐人部落,都安置于此,恐趁势与汉军合而作乱,竟不敢归去。

亦害苦了一人。

那人官为中郎,职为参天水郡军事。

乃冀县人,姓姜名维,字伯约。

-

注1:东汉末西县历城,在今西和县城之北的石堡镇。后来丞相遣陈式取武都及阴平两郡,乃自领军沿着青泥河而上,于漾水之北筑驻军点“建威”,以定点打援之势,让郭淮不敢南下,放弃二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