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蜀臣 > 第126章、分户

蜀臣 第126章、分户

作者:茶渐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1:02:01

第126章、分户

仲夏五月。

汉中郡,沔阳县走马谷。

此处乃定军山与兴势山隔出来的谷坡,亦是郑璞落下军营之地。

南依山脉,北临沔水,隔岸对望如今的汉中郡署政中心沔阳城,以及军械署。

去岁末的西城之战,被俘虏的魏军皆被遣入沔阳铁矿,成为军械署的苦力;而申仪的部曲家眷及西城黎庶则是在走马谷修屋落户授田务农桑。

郑璞归来后,从中募兵合之前申仪部曲共千人,皆授于张嶷统领操练。

自身则是赶往沔阳城内,寻如今主事汉中的前将军赵云。

他想将从那些魏军俘虏中,挑选些士卒。

一来,陇右之战汉军战死伤退了近两万人,又作为胜方打扫战场收军械甲胄极多,军械署暂时不需要那么多苦力了。

另一,则是他从南郑县募兵,所得不过三百余人。

南郑如今编籍落户的黔首,多为昔日从南中各郡以及涪陵郡迁徙而来的蛮夷,几乎家家户户皆有丁在军中为卒。

郑璞再怎么穷兵黩武,都不会做出“一户出二丁”随征之事。

兵源匮乏之下,也只好将目光落在俘虏上。

赵云对于他的来意,倒不无不可。

仅是叮嘱了句让他莫要贪多,挑选两三百俘虏即可,免得攻逆魏时有临阵倒戈之事。

对此,郑璞自是作谢。

不过,他既然将主意打到俘虏身上,心中亦早有避免临阵倒戈的思量。

其中关键,便是州泰,州安岳。

当时西城之战后,紧接着便是兵出陇右。

郑璞押着俘虏归来时,丞相诸葛亮亦无暇关注被俘虏的州泰,将之搁置一边,待战事结束后作定夺。

是故,郑璞便寻了随着杨仪留在汉中署拨粮草辎重等事的诸葛乔,让其帮衬着劝降州泰。

还特别加了句,“此人乃世之良才也!若能为我大汉所用,乃幸事也!还望伯松兄多费心。”

评价颇高。

亦让诸葛乔兴趣大增。

秉着为国裨益之心,他对州泰礼数不缺。

虽数番劝降无果,却让州泰感其诚,道出了不愿归降的缘由。

“魏法严峻,而泰门户颇重。我先受仲达公见信,委于重任,兵败已是罪责难逃。若我再降之,恐南阳他日无有州家矣。”

素有君子之风的诸葛乔,得悉此缘由后,亦不好再强求。

却又有些不甘心。

思来想去,便遣人去永安寻陈到,托付他麾下细作打探州泰家中消息,看有无机会将州泰直系家眷劝来蜀地。

然而,转机没有寻到,反而带回来了很不好的消息。

州泰随征攻上庸孟达时,其父已然染疾,听闻州泰兵败无有消息后,便因哀切而病情转重,亡故于今岁初。

连其大父与大母,都因年迈而骤逢丧子丧孙之痛,紧随其后离世。

大汉以孝治天下。

如此情景,陈到麾下的细作亦无法劝说迁徙之事。

乃是将州泰尚在世的消息与说其妻儿了,且讨要了三亡者各一套旧衣裳归来。

亦让州泰在沔水畔立下衣冠冢,结庐守丧。

而郑璞打算挑选的俘虏,便是州泰昔日的部曲。

以世理而言,此些部曲只需州泰手书一封,便会无有二心为大汉征伐。

至于州泰愿不愿意嘛.........

诸葛乔的礼遇,他还是颇为感恩的。

尤其是,汉军的细作还带回来了他妻儿的手书,声称他们在南阳守丧结束后,便会亡奔来蜀地与他聚首。

无论出于“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士人风度,还是为日后家眷在蜀地安居被大汉善待心思,他都不会拒绝。

再者,部曲乃是军士耳!

与其充当苦力修桥挖矿,尚不如让他们入军中寻个前程。

事实上,当郑璞与诸葛乔来寻,问及此事时,他略作思绪便应下了。

抑或者说,出身荆州南阳郡之人,大多都对逆魏不报有誓死效忠之心吧。

昔日刘琮投降魏武曹操,便有无数荆襄籍贯士人,放弃官职随先帝刘备南下,成为如今的大汉重臣。最典型的,当属杨仪。他本为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但仍旧弃了官职归汉。

由此可见,荆州籍贯的士人,对曹魏的不认可。

毕竟,南阳郡乃光武帝的乡闾,人心向汉者众。

且昔日魏武曹操攻伐张绣、刘表时,所造的杀戮颇重。

不过,州泰应下了以后,还目视着郑璞,拱手作礼,轻声发问道,“郑参军,可有闲暇,为我解一疑惑否?”

自然,刚得他人之惠,郑璞无有回绝之理。

闻言便回了一礼,冁然而笑,“安岳兄,有何疑惑尽可问之,我力所能及之内,定不隐瞒。”

“多谢郑参军。”

守丧不作喜容的州泰,颔首致意,问道,“昔日洵口戍围之战,我领军来援申将军,沿途不乏遣斥候探路,却依旧被被袭后路。莫非,魏将军早就遣兵伏于后?然而,若早作伏,如何绕过申将军扼守的戍围邪?”

话落,便紧着加了句,“若是此事涉及军中机密,郑参军可不答之。”

原来是依旧对昔日之败耿耿于怀啊!

不过,亦正常。

若不是被前后夹击,他纵使战败了亦能退归上庸郡,绝无可能被俘。

郑璞听罢,心中了然。

又略作思虑,觉得今已然攻下陇右,日后征伐应是凉州及关中,不会再走不曹水翻越大巴山脉袭击鸡肋之地东三郡,便将实情一一告知。

叙罢,还宽慰谓之,“若我军无机缘知大巴山脉的步道,以安岳兄的森严军容,西城之战胜负尚在两可之间。”

对此,州泰垂头默然。

“唉,为将者,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

少顷,方长声叹息,说道,“我败了,便是败了。郑参军不必宽解于我。再者,若是郑参军不知此步道,焉有可能进军洵口戍围?或许,贵军丞相早便趁此机会兵出陇右了吧?”

噫!

此人深受司马懿器异,果非等闲之辈。

郑璞笑颜更胜,赞曰,“安岳兄一语中的,可见胸中韬略乃当世良才也!”

“败军之将,不敢言勇。”

摇头口出谦逊言,州泰做谢,“多谢郑参军不吝解惑。”

又转身目视诸葛乔,拱手作礼,“家中妻儿日后迁来汉中之事,便厚颜劳烦伯松了。我虽不以德行称,然必会念贵军不杀及礼遇之恩,以身图报之。”

此言方落,郑璞与诸葛乔皆大喜,亦连忙回礼。

因州泰算是松了口,待守丧罢及妻儿至汉中时,便会效力于大汉。

待三人再叙了些闲话,便各自罢去。

将魏军将领招降的诸葛乔,自然是归去作书于丞相,请朝廷先行为州泰备下宅屋,以及多遣细作从南阳携带其妻儿消息归来等。

而得了州泰两百余部曲的郑璞,兵力终于满了两千,便归来走马谷操练士卒,静候杨霁从武都招募五百氐骑以及成都五百新军至。

领新军之人,乃是巴西郡阆中人狐忠。

曾名为狐笃的牂牁太守马忠,外家便是他的宗族。

不同的是,马忠被丞相辟为门下督,而狐忠则是骠骑将军李严的部将。

然也。

陇右之战的捷报,传遍巴蜀后,李严便主动将上表请命,将自己麾下不少将士遣来汉中及陇右。

亦是说,他终于放下心中那点“非分之想”。

李严此人,才器过人,统兵及治理地方皆称能,然他的缺点亦十分明显。

其一,乃是自视甚高,不容与人。

如广汉郪县的王冲,族兄王甫战死夷陵之战、王士死难于征南中,堪称大汉忠烈之门。以牙门将身份归李严所统领时,竟被李严逼迫到北投逆魏而苟命。

其二,则是贪恋权柄,私心颇重。

身为先帝刘备托孤者之一,他因尚书令一职改授于陈震;又以身为统内外军事的中都护,却远离权力中心充当国之藩篱,心意难平。

日复一日,竟心生了争权自重之心。

如他曾经上书,请求将益州东部五郡分割成“巴州”。

以古时巴、蜀乃别分两国为由,分析出巴郡、巴西、巴东与涪陵郡,以及从犍为郡东部分割出来的江阳郡设立新州。

其意图,不言而喻,乃是想自任职“巴州刺史”耳!

被丞相诸葛亮否决后,又于丞相讨平南中归来之际,竟劝丞相进爵王,加九锡。

自然,此种非人臣所为,再度被丞相严辞拒之。

且于回信中,隐隐点悟他,当于北伐逆魏克复中原为重,莫要再多生乱人心的事端。

然,他仍旧执迷不悟。

建兴四年,丞相绸缪北伐,调度各部兵马往汉中郡驻扎。

以与孙吴共盟,东无兵事,想让李严领军北上镇守汉中郡,空出善攻且有心建功立业的魏延充任北伐前部。

但李严数番寻理由作辞,不往。

丞相无奈之下,只得让戍守京畿内外的赵云往汉中。

后,逆魏曹丕亡,曹叡即位,授于曹休、曹真、陈群及司马懿四位顾命之臣开府之权。

李严得知,乃再度以书示于丞相,暗示自身想以同为托孤之臣开府(自建官署任用官员)。

让丞相心有恼意,见书而不闻。

且下令让其移兵归江州,让陈到全权督领永安。

如今,陇右大捷,丞相为了安抚内部矛盾,乃上表天子刘禅,声称划分汉中、武都、阴平、天水、汉阳以及陇西郡,新设为梁州。

梁州者,本是《禹贡》古九州之一,古时不仅涵盖诸上之郡,亦包括今益州之地。

刺史之位,表请李严以骠骑将军遥领之。

但不署州事,仅是荣恩之,权当是衬托李严托孤之臣的身份。

不过,作为补偿,丞相将李严调回成都,戍守京畿内外以及参与益州府事。

且其子李丰,授职为江州督军。

丞相以挟大破魏军的兵锋之利、北伐夺回陇右之威,已然让李严噤若寒蝉。

再加之如此厚待,让李严心中羞愧与感激共交织。

亦终于放下了心中的权欲之念,主动上表天子,声称将麾下兵马供丞相调遣北伐。

且,还义不容辞的,充当了一回“恶人”。

昔日郑璞谏言的推恩之策中,寻巴蜀豪族家中子侄后辈不法之事,责罚以罪迁徙汉中郡的“分户”,终于开始实施了。

因夺了陇右后,再从巴蜀转运粮秣及辎重,路途太过于漫长,损耗人力物力太多。

绝非长久之计。

是故,将汉中郡当成粮秣之地,刻不容缓。

而想让粮秣源源不断出产,就必须先充实汉中郡的人口。

参与署府事的李严,得闻此事后,便当仁不让的接手过来,以托孤之臣的身份以及旧日历任各郡的积威,让巴蜀豪族皆不敢有半点迕逆。

效率很高的,将家中子侄授资财及奴仆分户,遣往汉中郡。

且是因犯事迁徙之故,此些人至汉中郡后,还需出家资从官府购置田亩。

亦让官府将他们的田亩登记在册,以为凭据收赋税。

而丞相在陇右,亦然执行了迁徙豪右之政。

以陇右乃是他日与逆魏交战之地为由,声称不忍见此些豪右遭战火,便“劝说”他们迁徙去土壤更加肥沃的汉中郡。

对于故土难离的补偿,则是画田亩倍授之。

实际上的缘由,不言而喻。

毕竟去岁汉军攻打临渭城时,是如何进入了城内,孰人都没有忘记。

更深层层次的原因,乃是雍凉之地动荡久矣!

断断续续一百多年的羌乱,让黎庶百姓皆习惯了寻豪右当徒附,以得庇护。

因此些豪右,能在动乱中传承下来,乃是与叛乱的羌胡部落有利益纠葛。如在叛乱之初,藏于背后提供军械粮秣,事后瓜分战利品等。

将他们迁徙出陇右,汉军的威信方得以施展,方能还给黎庶安宁。

尤其是,正值丞相急需陇右的田亩,募贫民佃之,招势力微弱的羌胡小种来附屯之。

以军屯及民屯,为大军积攒日后征伐凉州的粮秣。

至于,此些豪右愿不愿意迁徙嘛..........

丞相将先前投降的魏南安郡太守,以及破了上邽城虏获的魏天水太守马遵,出面主事“殷殷”晓之以理,让他们“心甘情愿”迁徙。

且别遣素来令出必行的将军陈式,领军“护卫”他们赶往汉中。

自然,仅仅是让巴蜀之地豪族分户,以及迁徙陇右豪族,尚且无法充实昔日张鲁割据时期,便民户超十万的汉中郡。

因而,在汉中郡等到狐忠领军至的郑璞,得知李严在蜀地所为后,便寻了同样募兵赶至的杨霁,就着其大父杨腾如何招募境外白马羌入武都之事,细细询问了一番。

随即,便让余人各自忙碌讲武操练兵卒,自身足不出军帐三日。

第四日,作书一封,遣人送往陇右与丞相诸葛亮。

第五日,丞相遣人来,令他立即动身赶往冀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