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蜀臣 > 第012章、赴宴

蜀臣 第012章、赴宴

作者:茶渐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1:02:01

第012章、赴宴

时间辗转则逝,不舍昼夜。

恍恍惚惚,郑璞暂寄居于秦府中,已有半月之久。

此期间,随着州牧府将注释版的《千字文》公布于学宫,让士庶随意抄录后,便让他的名声毁誉参半。

赞誉的,是老生常谈类的蜀中俊才、文采斐然等。

但诋毁之议,却是极尽所能。

如有人痛斥郑璞的注释杜撰太多,荒诞不经、虚妄离奇,实乃误人子弟。

亦有人发出了,类同于当日丞相诸葛亮初见《千字文》的质疑。

认为新字书乃郑璞先父郑度所作,郑璞不过盗父遗作以邀名于世,为君子不齿也!

更有一些已有名声的士人,对字书的词句吹毛求疵。

抨击最多的,便是“学优登仕,摄职从政”这句。

郑璞在新字书里,对此句的注释是,“学习出色并有余力,就可走上仕道做官,担任职务参与政事。”

但学通诗书的儒者,都能想到此言有典故而寻。

乃出自《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夏的本意,是指出仕是“时习之”的途径之一,将所学、所修用到从政实践之中;但修身学习无止境,从政可以更好修身、推行仁道。

两种解释,背道而驰。

因而,郑璞免不了被指责为断章取义,曲解先贤之意。

亦让秦府这些时日,屡屡有士人投书,欲邀郑璞出府赴文会,共辩论经学之义。

嗯,朝廷五校之一的秦府,可不是一般人能登门拜访的。而有资格来访的,却不会为了和小辈争辩,而引发秦宓的不满。

仕官高位者,向来少有不识趣者。

是故,郑璞也乐得清闲,对这些作书邀请一概摒之即可。

他可没有如此“雅兴”,和别人引经据典的辩论。

尤其是,他本来就对那些经书,读而不求甚解,又何必去被一群儒生找不自在?

但个别人的抨击,他却避无可避,连秦宓都无法护他周全。

那是都乡侯,刘琰刘威硕。

其在先主刘备为豫州牧时便追随,是元从系之一,素来被厚待。

如今更是官至车骑将军,朝议班位仅亚于李严,但不参与国事,仅领兵千余人为导从仪仗。

为人有风流,擅长谈论,以名士自居;连家中数十侍婢,皆能为声乐,悉教诵读鲁灵光殿赋。然失在性情偏执,且车服饮食皆号侈靡,不为同僚所喜。

其见谯周盛赞新字书、丞相诸葛亮赞郑家子为蜀中俊才,又见郑璞不应州府辟命,便屡屡大肆扬言责之。以郑璞的不回应儒生的质疑,当成心虚的佐证。

多次在朝野之会,斥郑璞乃沽名钓誉之徒。

言辞激烈,强聒不舍。

为此,秦宓归府时,还特地宽慰了一句,“刘威硕之意,乃是借故发难,做桀犬吠尧之态,子瑾莫做理会便是。”

郑璞自然点头称是。

就是暗地里,难免心意难平。

因为秦宓的宽慰,说得很明白:身为元从系的刘琰,如今借题发挥大肆抨击他,是出于当年他先父郑度不仕先主刘备之故。以抨击不愿出仕的益州士人,来彰显自己对蜀汉的忠贞,借此邀宠于天子!

生而为人,岂能贬他人以谄己!

实在可恨!

郑璞在羞恼之时,亦让心中蒙上些许阴郁。

在家国天下的世理中,有些事情,不会因父辈过世而尘埃落定。

比如个别元从系,依旧会将郑璞划分为不愿效力于先主刘备、不愿拥护蜀汉朝廷权威的不臣者。

而且,这半个月里,他的心志有些消沉。

因为他冀望能被丞相府征辟的事,犹如一潭死水般波澜不惊。

虽秦宓私下隐晦表示,已将他有筹画之能透口风于丞相府,但相府那边却是半点音讯都没反馈。

或许,是我太异想天开了吧。

竟想以未及弱冠的年纪,一介布衣的身份得登丞相府。

心灰意冷之下,他亦有了想做辞别秦宓,归去什邡桑园的打算。

随来成都的小郑嫣,在历经初时的新奇和数日游走闲逛后,已生乏趣,反倒拘束于此间礼节繁琐来。亦念想起久别阿母的音容,开始期盼着归期。

唉.........

不如归去。

徒留此等候,亦于事无补。

然而,在归去之前,郑璞还决定先去赴一场宴。

那是蜀郡成都人张表,遣家中管事来秦府,给他投了爵里刺。

张表,字伯达,有威仪风观,年少便扬名巴蜀,乃故益州别驾从事张松之子。

因其父内通先主刘备取蜀,事未协便被刘璋所诛,是故先主定蜀后,被厚待之,未及弱冠便征为郎。

今丞相诸葛亮主政,又辟他为州府议曹从事,甚器之。

不过,这些并不是郑璞决定赴约的缘由。

而是张表在爵里刺的下方,还附上了几行蝇头小字。

曰:“表与郪县王文孚乃知交,少时尝同游州郡,好论计人物。文孚亦言及子瑾事迹,表心有慕之,常恨不得见耳!今表得闻子瑾往来成都,不胜欢欣,设宴家中,扫榻以待,祈屈尊来赴。”

郪县王文孚,乃王祐。

乃故荆州议曹从事王甫之子,亦是郑家的姻亲。

当年郑度的结发妻、长子郑彦的生母,就是王甫之姊。虽然郑度后来再续弦,但两家关系一直都很亲近。远的不说,郑璞在桑园读的兵书里,就有一些是托兄长郑彦出面,从郪县王家抄录回来的。

嗯,郪县王家乃蜀中望族,门第比什邡郑家更高。

现今,张表既然在请帖里提及了王祐,郑璞于情于理,都不好推辞不去。

尤其是,王甫已战死于夷陵之战,王祐如今在守丧中;郑璞若是借故推辞了,怕是会让张表心生误解,觉得什邡郑家与郪县王家的情谊或已不近。

唉,人情世故。

有时候,活于世,确是不由己。

按着拜帖上约定之期,郑璞先知会秦家,又叮嘱幼妹莫调皮妄动后,便让扈从驾着那辆逼仄的鹿车,两手空空往张府而来。

就连秦家子侄好心备下礼物,让他携去,他都固拒之。

张伯达既称慕我久矣,我又何需携礼?

反添俗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