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蜀臣 > 第135章、觖望

蜀臣 第135章、觖望

作者:茶渐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1:02:01

第135章、觖望

仲冬十一月。

金城榆中县之东,武威郡关川河以西。

连绵起伏的原野中有一处背风的山坳,坐落着魏军新修筑的营寨,将大大小小的帐篷依次铺展在天地间。呼啸而过的朔风,拉扯着孤独的军旗猎猎作响,倍显空旷及苍凉。

此处曾经名称唤作“牧苑”。

顾名思义,乃是汉武帝开边后大汉朝设立的牧马场。

且因为牧马场及驻军的护卫,让无数黎庶得依靠而自发徙家来此,逐渐演变成为的聚居点。

只不过,拜灵帝末年那场羌乱所赐,整个凉州及关中三辅都沦为各部军阀的割据地,秩序无存,混战连绵。牧苑的聚集点因无有朝廷兵马护卫,以及空旷无法抵御劫掠的地形沦为废墟。

如今,此处唯有战乱留下了满地苍夷,

坟丘、白骨、瓦砾、断墙与荒芜的田地,以及几颗侥幸没有被砍伐充当柴薪的小树,诉说着旧日万马奔腾的壮观,以及大汉威加四海的衰败。

或许是,上苍亦不忍目睹此地的凄凉吧。

从苍穹之上抛下了纷纷扬扬的雪花,犹如数不清的蝴蝶在飞舞,又像是柳絮的轻声雀跃。用白茫茫的雪给天地间带来了一片冰琼玉洁,把世间的污垢、一切肮脏悉数掩盖。

只是有些时候,人不遂天意。

倏然,一只碗口大的马蹄,狠狠的敲打的大地上。

刨开了薄薄的雪层,扬起了混杂枯萎草灰的沙土,将地表的黑黄之色再度扒了出来。

“踢哒!”

“踢哒!踢哒!!”

一声紧接着一声,越来越多的马蹄狠狠落下,让大地发出了痛苦的呻吟,汇流入冰冷的朔风中,飘入魏凉州刺史徐邈的耳朵里。

让他觉得今岁的冬季之寒,冻入骨子里,将浑身的血液都冷却了。

因这支战马横流,乃是鲜卑秃发部。

更因为他是幽州蓟县人。

从儿提时便遇上了大汉式微,无数历经过鲜卑胡虏突入幽州各郡县。

见过胡虏将汉家黎庶的口粮、牲畜与财资抢走,将汉家儿郎变成草原上的羊奴,也见过妇人身无片缕气绝时犹怒目圆睁,尚有数尺孺儿形状各异的伏尸于道。

在幽州每一个村落,每一个乡闾,都有被鲜卑及乌丸胡虏戮杀的白骨。

自从灵帝时期开始,幽、并及凉三州缘边诸郡无岁不被鲜卑寇抄。每一个冬春时节,都是胡虏马蹄践踏汉家尊严的时刻,黎庶被杀略不可胜数。

在他的乡闾,哪怕是白发苍苍的老丈,都会努力挺直微微颤颤的身躯,提剑怒号逆冲鲜卑骑卒,激励无数后生当奋勇抵抗胡虏的入寇。

而如今,朝廷竟将鲜卑请入了关中!

当时,他得闻消息,便连发数上表雒阳,言辞诚恳的请天子曹叡与衮衮诸公更改此决策。

既是发于私愤,更是言于公心。

鲜卑胡虏者,其心同之禽兽也!

焉能引狼入室!

为了让天子曹叡改弦更张,他不惜以曾任职“抚军大将军军师”的情分,私信与旧日上司司马懿,请其以顾命大臣的身份共同上书谏言。

但司马懿没有上书,曹叡亦然心意无改。

仅是下了诏书宽慰于他。

声称引鲜卑入关中乃是一时之计,且有断断续续的战事消耗其实力,不足为患。

如此言辞,让他痛心疾首。

有些切肤之愤,非亲身历经之人无法体会。

生长于中原地区的天子曹叡及衮衮诸公就无法知道,引入鲜卑对幽、并与凉三地对汉家黎庶意味着什么。

此些世代有亲族亡于鲜卑胡虏的士庶,将秉着血海深仇,从此唾弃“魏”字的战旗!

亦会思念起昔日与鲜卑血战的汉旌!

被魏武曹操一手擢拔的他,无论如何都对这样的结果熟视无睹。

是故,他再度上表泣血而谏。

且提出了另一种抵御逆蜀的办法:可将凉州的羌胡部落迁入关中。

他对凉州羌人与胡人如卢水、湟水、秦胡及小月氏等胡人无有偏见。

因汉人束发,凉州羌胡披发,而大漠的鲜卑髡发。

以恩义笼络、以礼仪教化,尚且能期盼着终究有一日,于汉武帝时期便纳入中原王朝的凉州羌胡部落,会学着汉家儿郎将头发束起。

但髡发的鲜卑,如何期盼他们束发?

移风易俗,岂是一朝一夕之事日!

然而,他的再次上表,亦没有改变什么。

冬十月末,新任金城太守郭淮领着四千多骑鲜卑浩浩荡荡而来,他也接到了大将军曹真的将令,让他筹备物资辎重等供应。

亦让他觉得今岁的朔风特别刺骨。

“伯济,你先父乃雁门太守,守御鲜卑入寇黎庶。不想今日,你竟与此些胡虏同案而食、同席而乐矣!”

愤概之下,他用此言辞来迎接郭淮赴任。

让郭淮赤色浮面,无地自容。

其实郭淮也是身不由己。

如若有选择,他亦不会与这些鲜卑胡虏为伍。

但大将军曹真对他有维护之恩,此番特地借着遣鲜卑秃发部来扰逆蜀陇右,拉上兼领扶风太守的杨阜共同表请他为金城太守,授予重权起复领军。

且临别之时,尚执手殷殷谓之,“我知伯济不齿鲜卑胡种,然凉州之地,非伯济不可督战也!还望伯济以国为重,暂忍辱负重。待陇右夺回,我必将此些胡虏悉数灭之!不让伯济名声为后人所指摘!”

如此礼贤下士,委于重任且又推心置腹,让郭淮无法低处曹真的调令。

亦无法与讽刺他的徐邈置气。

许久的沉默后,他方长声叹息,执礼而回,“使君何必以言苛我。我乃臣子,当尽忠职守。虽心有不愿,然上有所差,安敢有悖耳。”

此言让徐邈看到了一缕希望。

因郭淮之言,让他知道诸多封疆之吏及领军将率,皆对引鲜卑入关中颇有微词。

如若他有思略将逆魏逐出陇右,那么,便可联合众人一同上表雒阳,请求天子曹叡将鲜卑胡虏给驱逐出去!

还我汉家儿郎衣冠礼教的清朗乾坤!

是故,便有了他亲笔作书,遣人送去已然投降于逆蜀的陇西太守游楚。

劝他弃逆蜀归魏,并将狄道逆蜀驻军部署告知。

因从南至北注入大河的洮水,是天然的防线。

从战国时期的西秦开始,便是沿着洮水修筑长城及戍守点,守卫陇右的安宁。而狄道,便是唯一修筑在洮水西岸的城池。

魏国只要得到了狄道,便可让大军能以狄道为突破口,浩浩荡荡沿着洮水突袭至临洮,威逼武都及阴平二郡,以断逆蜀后路之势,让逆蜀不得不将尽遣大军回援。

进而,让陇右之地守备空虚,让魏国夺回易如反掌。

然而,很可惜。

游楚回书严辞拒绝了。

“楚尝闻,人无信则不立。楚虽一边陲鄙夫,却不敢反复无常。昔日既已有负魏,今不敢再有负于大汉矣。且楚乡闾多有亡故于鲜卑,不敢与仇雠共力而有辱先人耳!”

如此答复,让徐邈再度痛入心扉。

他先前上表雒阳曹叡的担忧,终于变成了事实:因鲜卑入关中,引发了边地士庶的人心相悖。

连被魏武曹操擢拔的僚佐,都不免离心了........

因而,他并没有恼游楚的不归魏。

其一,乃是游楚无亏于大魏。

魏法有律,“守城被攻过百日而救不至者,虽降,家不坐也。”

当时逆蜀大军出陇右,临陇西郡时,游楚帅厉郡内将士黎庶,出城列阵欲作决死一战。没有临阵战没,不过是以自身兵力势弱而狡言于逆蜀,让蜀军自行罢兵归去。

后大将军曹真救援不利,逆蜀再度来逼迫,游楚亦然算是守土过百日了。

另一,则是他隐隐有所自责。

金城郡与陇西郡接壤,曹叡以他为凉州刺史,使持节,有权遣兵入陇西救援游楚。

然而,当时凉州各郡羌胡部落隐隐有异动,陇右诸郡又皆望风而降,河首之地的羌人首领唐泛利诱西平郡羌胡部落共举兵,让兵力不多的他不敢遣兵去救。以致游楚孤军不守、无奈投降。

不过,游楚不归魏,徐邈亦有别的选择。

他曾任职过陇西、南安二郡的太守!

数年之间,不敢说门生故吏遍布陇右之地,但亦不乏有人念起旧情,感他所召归魏,且愿为他效力。

再佐之先前遣入陇右的细作,应可探到逆蜀各部驻军的些许动静了吧?

唉.......

但愿细作探道的情报,可让我说服其他将率一同出兵。

立在营寨中军大帐外的徐邈,目睹着愈来愈近的鲜卑秃发部,又昂头看了看被朔风拉扯得呜咽不已的“魏”字军旗,心中不由一声叹息。

“大将军所嘱的辎重粮秣等物,我已悉数运至。”

侧头目视着并肩而立的郭淮,徐邈拱手作礼,声音淡淡,“若伯济无有他需,我尚且有他事,便告辞归去了。”

“不敢再有扰使君。”

郭淮亦行礼作别。

言落,微微踌躇,便又加了句,“知使君不想见此些鲜卑胡虏,日后粮秣辎重等物,遣人送至金城内即可。我再知会麾下将佐,让其等转运来此地。”

闻言,徐邈神色微愕。

旋即,耷眉转身离去,以背影将一句低语飘零在寒风中,“伯济有心了。”

...............................

“彼逆魏者,乃赘阉遗丑,本无令德,好乱乐祸!竟续董卓侵官暴国,残害忠德,以立奸威,滔乱天常,窃居神器,罪在不赦!今引胡虏来寇我大汉陇右之地,荼毒我汉家儿郎,肆行酷烈,割剥元元,人怨天怒!此乃忠臣肝脑涂地之秋也!诸君当若不想沦为胡虏马蹄之下白骨,让家中妻儿、乡闾父老身受枭悬之戮,当操刀奋戈,共力驱逐胡虏,攘除奸凶,卫我汉家衣冠不灭也!”

天水郡,冀县新设的学宫内,一跪坐在上首的儒者,虽是已然六旬开外垂垂老矣,却容貌皆厉,须发皆张对着席下诸多年轻士人口绽激雷,大肆抨击着逆魏。

他乃是射援。

少有名行,乃故太尉皇甫嵩的女婿。

献帝东出之前,关中三辅饥乱,他与兄长射坚去官,南入蜀依刘璋。汉中之战后,他乃劝进先帝进位汉中王的十二位重臣之一。

后被丞相辟为祭酒,主文教,迁为从事中郎。

今大汉夺回陇右之地,丞相以他在陇右及关中之地有名节,乃让他兼领梁州别驾,继续主文教以及宣扬汉室恩威。

如皇甫氏乃安定郡名门,威信卓著。

虽如今已然落魄,且不少族人被迁往中原各州郡。

然而凉州羌胡部落却没有忘记过,凉州三明之一皇甫规的仁义恩德,以及名将皇甫嵩的赫赫威名。

射援只需在学宫内授学,多多少少能唤起陇右士庶对大汉的归属感。

如今授业之余,还如此辞气慷慨抨击曹魏的缘由,是因他乃右扶风人。而如今逆魏的举措,让他先人坟茔所在地,沦为鲜卑胡虏的牧马地矣。

学宫内的年轻士子,闻其言者无不激扬。

日暮各自归去时,尚有余韵在心,口口相传于乡闾父老,立志为大汉而战。

只不过,个别士子的举止却有些不寻常。

如明明脸庞上激昂之色仍在,眼神却是漂浮不定,用眼角余光四处偷瞥。

偶尔经过偏小的街衢时,还会不经意让宽大袖子里藏着的小片布帛,滑落不经眼的小角落里。而不出意外的话,很快便会有猎户抑或者牧羊打扮的黎庶,从此处经过,趁着屈身整理衣角之际将小布帛攥在手中,贴身藏在衣襟内。

翌日,他们便会出城斫柴薪抑或者牧羊,将那小布帛转于他人。

行此类之事,不止于士子。

尚有如走夫、工匠或应募来屯田的羌胡,抑或者是商贾与旧日投降的郡兵等。

不过他们的传递出去的消息,最终都会汇集到陇西郡的狄道,郡主簿蒋从事的宅屋内。

自然,他们亦没有发现,在他们觉得一切都神不知鬼不觉的时候,亦然数双眼睛一直在默默的盯着。

且比他们更早传递消息至狄道,给已然在陇西驻军一个多月的郑璞。

-

涕零拜谢大佬“熿裘”的盟主赏!

不想庸庸如我,竟也配有盟主,惊且悸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