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蜀臣 > 第200章、权衡

蜀臣 第200章、权衡

作者:茶渐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1:02:01

第200章、权衡

暮冬白昼很短。

不知不觉中,原本灰扑扑的天色已经是漆黑一片。

二人私语的厅内,随着火塘柴火的渐渐燃尽,也慢慢暗了下来。

没有仆婢在侧,郑璞亦不知油脂灯具放在何处,便主动离席步近火塘添加薪柴。忽明忽暗的火光,摇曳着他的影子,几乎笼罩了整面墙壁。

正襟危坐的丞相诸葛亮,举起酒盏轻轻抿了一口。

有些凉了的酒水,入喉后清冽腹腔,让那长途跋涉的困倦如潮水般消逝。眼角的余光,也不由被那不断摇曳的影子所吸引。

得柴火之光,身影之大,墙壁不能容。

我若不吝擢拔,逐步转与独断的权柄,不知他日后能扛起克复中原的大汉旌旗否?

应是可以吧?

他未及而立之年,还有许多时间去历练与沉淀。

况且,如今举大汉上下,也无有其他僚佐的才学更优于他了。

若是他都无法继我之后,他人恐更难。

嗯,且先擢之吧。

待到我不寿之时,也能观他可与否了。

“子瑾筹画步步为营,不仅谨密无遗,尚且能及他人所不能及,常有奇兵之谋,可谓奇才也!昔日我曾言,子瑾假日十日,或可与法孝直比肩,今果如其然也!”

心有所决的丞相诸葛亮,目视着郑璞,笑颜潺潺而谓之,“且子瑾领军征伐,善于临阵决机、可令将士死力,此法孝直不能及也。”

呃.......

还是莫将我与法正对比了吧。

万一天命昭昭,我可不想如法正一样早亡。

郑璞不由心中咯噔了下,亦连忙拱手谦虚,“璞不敢当丞相之言。璞所言者,不过是是取前将军、关安国与姜伯约三人所谋之长罢了,安敢居功乎!”

“呵.....”

依然是很熟悉的轻笑声,丞相摆了摆手,“虽说他们三人珠玉在前,然子瑾亦有断在后,便不必作谦言了。”

略作停顿,却又淡淡出声,“嗯,子瑾领军征伐近十年矣。如句孝兴、王子均、柳休然与张伯岐等将领,皆曾在你麾下任部将。今正值朝廷用人之际,子瑾且与我说说,他们所长乃是何?应在何处任职更为恰当?”

点评军中年轻一辈将率的能力?

还要谏言所任之职?

这种臧否的权力,丞相现今就打算让我参与其中了吗?

不由,郑璞愕然。

一时之间,竟无有言语。

“嗯?”

见状,丞相敛起了笑容,蹙眉而问,“子瑾为何不言邪?”

话落,不等郑璞作答,又阖目轻揉鼻根,音色微厉,“商讨国事当秉心公允、言无不尽,但求为国裨益耳!让你作谏言,你便畅所欲言,有何好顾虑的?再者,此间仅你我二人,言有误亦不外传。”

“诺!”

闻言,郑璞连忙拱手作礼告罪,“是璞无有荣辱不惊之心境,故一时恍惚了。”

但丞相没有作声,连眼皮都没有抬一下,依旧自顾自的揉着眉心。

意思很明显——莫多做废话!

“咳咳!”

借着清嗓子缓解尴尬,郑璞不再言其他,开始了口若悬河。

“句孝兴者,勇猛果烈,乃豕突之将也。且其性情忠厚,能得士卒之心,假以时日,或能与右将军吴元雄比肩。”

“王子均者,严于律己,行事一丝不苟,可谓干城之将也。虽出身微末、识字不满十,却晓通世理、奉公守法,假以时日,或可为国之藩篱。”

“柳休然者,虽豪族出身,却性情笃粹,无有门第之念;与之相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为人胸有韬略、勇猛过人,假以时日,或能为督将。”

“张伯岐者,性情豁达,咸精达事机,为人慷慨豪烈、行事果决。无论镇守一方,亦或者是督军攻城拔寨,皆可称良将。璞窃以为,假以时日,其才不亚于庲降都督马德信也。”

“州安岳者,胆略过人,性情却谨重周密,可谓之‘智足以御众、勇足以却敌’;且其入我大汉以来,图立功业,常怀效死之心。是故,璞以为假以时日,其不亚于逆魏已故江夏太守文仲业也。”

“其余诸如刘林、狐忠等人,皆可堪称爪牙之徒。”

言至此,郑璞再度拱手,“丞相,璞阅历不足,不敢称有识人之明。妄自点评诸将领的才能,亦是一时之断。其等日后如何,还望丞相明察之。”

“嗯,我知矣。”

早就睁眸细细倾听的丞相,轻轻颔首,捋胡而思。

因为郑璞方才,也将诸多将领的职权隐晦的建议完了。

如被成为豕突之将的句扶,擅长临战突阵,可统领一部兵马,作为前驱之将,但不能督领多部兵马。

先前,句扶是陈式的副职。

陈式病故后,所督领的兵马有一半划分给关兴部,另一半则由句扶领着驻扎在陇右阿阳城。

亦是说,郑璞对句扶的建议,乃是以部将的身份归来丞相统领。

而如王平,被断言为干城之将,乃是善守。

恰好,王平任高翔部的副职,一直驻军在陇西郡的大夏县。

若是丞相依着郑璞所谋,为迷惑逆魏,让大汉军中宿将皆领军出萧关;那么,就等于让王平成为陇西郡的戍守镇边之将。

对于柳隐与张嶷,郑璞则是以为他们皆能任职偏师的督将。

也就是说,郑璞给丞相的建议,是可以让他们督领更多兵马,将此二人当成预备的重号将军来培养。

其中,张嶷的才能更为均衡,镇守一方也能胜任。

至于刘林、狐忠等人,那便是犹如已故的陈式一般,恪尽职守、中规中矩,属于守节制的将率。无论转去给谁当部将,皆可。

但对州泰的评价,却是最高的。

虽然郑璞仅仅是将之比拟于魏国的文聘,但“智足以御众、勇足以却敌”的断言,相当于独断一方的都督之能了!

此亦让丞相心中颇为讶然。

待捋胡思虑片刻,便催声问道,“州安岳入我大汉以来,功业不显,子瑾却最为推崇,不知以何断之邪?”

“回丞相,乃是因其多识博闻,且任事笃行。”

郑璞如叙话家常般声音轻轻,“昔日他被我大汉所俘,旧部约莫千余俘虏皆被遣入沔阳匠作监为苦力。后他孝满三年,授职为我部将,我让他去揽旧部归,众竟皆愿效命也。得士卒之心如斯,可见其威恩兼著也。”

“善。”

丞相点着头,一缕笑意也爬上了眉毛,“昔日西城之战,我本以为战获乃是虏资财、迁黎庶而归。不想,竟得如此良将归我大汉也。”

言罢,顿了顿,又继续发问道,“各将领的任职,我大致知子瑾之意矣。不过,平襄城与金城郡榆中县外的守备,子瑾以为何人守之?柳休然还是张伯岐,亦或者是州安岳乎?”

“回丞相,璞以为三者皆可。”

郑璞拱手而言,嘴角还露出了个微笑,“不过,璞以为张伯岐任职玄武督军久矣,且又曾亲临其地作战,深谙地形,乃最佳人选。”

“哈哈哈~~”

不想,丞相听罢,当即拊掌大笑,“此缘由,乃子瑾狡言耳!”

且不等郑璞问及,便续言之,“昔日魏文长镇守平襄城时,柳休然乃蜑獽军之督,亦归文长节制,安能不知那边地形邪?再者,子瑾与休然乃布衣之交,曾共勉建功立业,今荐张伯岐而薄柳休然,其中必有缘故耳!”

喔........

丞相也真是!

何必揭穿我呢?

就不能难得糊涂一次么?

我与关兴一同领军攻打祖历县,若不将部将张嶷分出去,我又怎么能以兵少的理由,将主将位置以及功劳都推给关兴呢?

郑璞听罢,不由暗中腹诽。

然也!

他推举张嶷任职,好趁机分出自己本部兵马,最大缘由便是来汉中时的思量——尽力将同辈的关兴与姜维往功绩上推一推,让他们拥有更多机会彰显能力。避免自身木秀于林之余,也好将丞相的目光吸引过去。

此也是他所谋中,推举姜维为袭后将领的缘由之一。

毕竟在计划中,姜维要独自督领万余人!

如此多数量的兵马,在大汉诸将中仅魏延与吴壹二人有此殊荣,对于如今资历甚浅的姜维来说太多了。

“呵呵~~~”

干笑几声,郑璞报以赧然,“璞不敢有瞒丞相,荐张伯岐而非休然兄的缘由,乃是想请丞相首肯,让休然兄领本部与璞同往攻打祖历县耳。”

让柳隐也领军去祖历县?

丞相微微扬眉。

目光诧异的落在郑璞身上盘桓片刻,便出声问道,“子瑾此意,乃是指姜伯约若是绕后袭击鹯阴塞得手后,便以柳休然驻守乎?”但话语甫一落下,郑璞尚未得及回答,丞相便倏然拊掌恍然,“噫!我知矣!子瑾乃是欲举张文容为督将也!”

不得不说,丞相之智鲜人能及。

片刻间便将郑璞的意图,分析得丝毫不差。

的确,郑璞就是想谏言,请分出张苞任职督将。

张苞的身份,乃元勋之后,且又是外戚,注定了日后要成为天子刘禅的军中倚仗。

仅是从为天子刘禅的日后考虑,就足以让他尽快积累功勋升迁,以及掌控军中权柄了。

毕竟长于深宫的天子刘禅,不是凡战必亲临的先帝刘备!

并没有在军中诸多将领与士卒们的心中,树立起足够的威信;也不可能有机会亲征,树立威信。

如此情况下,日后让张苞掌兵权,便是长治久安的绸缪。

大汉自从灵帝末年以来,已经有过董卓、曹操等倚仗兵权恣睢不臣的例子,也让天下无数人有了效仿的对象。

如今的大汉,上下一心的凝聚力,主要归功于先帝刘备的遗馈。

但再厚重的遗馈,也会有用完的一天。

比如待先帝刘备亲自擢拔的老臣尽数凋零后,谁都不敢断言其他人,掌控了军权后会没有异心。

就如昔日四世三公的汝南袁家。

到了袁绍与袁术这一辈是,一个称帝、一个想另立新帝!

有备,方能无患嘛。

能谋策的事情,便提前绸缪了也好。

这点,丞相自然也是知道的。

先前让张苞任职甲骑督,乃是大汉善骑者寥寥无几以及张苞的勇猛无人比肩。

但现今甲骑已经初具雏形,后继者仅是依葫芦画瓢即可让发挥甲骑冲阵之锐,再让张苞掌区区数百骑太浪费才能了。

况且,柳隐所领的蜑獽军,最初便是张苞招募成军的。

再让柳隐归张苞节制,也没有什么不妥。

“万事瞒不过丞相。”

轻笑恭维了声,郑璞便作肃容,拱手而道,“丞相,文容兄乃璞妻兄,且身份尊贵,若是一直归璞节制,璞心难安矣。”

“嗯........”

丞相颔首,眉毛微不可见的挑了挑。

心里还感慨了声:此子,已深谙权衡之道矣!

亦无有争权之心也!

可嘉焉!

只不过,现今如果让张苞成为督将的话,仅仅是统领柳隐的蜑獽军,兵力是不够的。

唯有的选择,便是将原先属于李严的残部,还有屯在陇右的糜威部悉数划分给张苞统领,才能凑足五六千步骑。

但如此,又会带来新的问题。

分出了张嶷部的郑璞,本部所缺的兵力,又要从哪一部兵马中调遣来益补呢?

难不成作为大汉年轻一辈将领中,第一个升迁为重号将军、有“百战不殆”美誉的郑璞,本部兵马竟不足三千人?

瞬息间,丞相便否决了此念。

他此番特地将郑璞召回来汉中郡,将之擢拔于群,本来就有以他善战的名声,来淡化李严战败的负面影响。

又怎么能减少他的本部兵力呢?

万一,要是引发了士卒们的狐疑,以为朝廷减少了郑璞本部兵力,乃是赏罚不明,那便是本末倒置了。

“让文容领督将之职,亦无不可。”

心思百碾的丞相,缓缓出声,“但如今局势,尚是为时过早。待此战过后,我再表请朝廷,录他功劳授职吧。不过,子瑾所谏言的,让柳休然领蜑獽军同去攻打祖历县,却可以成行。嗯,届时,他暂归你节制吧。”

言罢,不等郑璞作声,丞相便凭案起身,“诸事略定,其余细梢末节,便等他日再因时而定。我困乏了,先去歇下,子瑾且自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