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蜀臣 > 第228章、不济

蜀臣 第228章、不济

作者:茶渐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1:02:01

第228章、不济

清晨,祖历城西城墙。

一具具扒了甲胄的士卒尸首,被汉军居高临下往水畔的芦苇荡扔。

那是昨日入了瓮城的八百余魏军。

陷入重围的孤城,分不出足够的人手看守俘虏,亦不会将紧俏的粮秣供给俘虏餐食。

是故,当无数山石从城头落下,封住了出城通道以后,以弓弩射杀瓮城魏军的汉军,便对愿降求饶的声音听而不见。

就当作是被两军催战的鼓角之声掩盖了吧。

天下汹汹,烦扰不止,刀兵不休,白骨露于野终不可免。

习惯了就好。

魏军对此,没有什么动作。

当夏侯儒知道中计后,便收兵归营,今日也没有再来攻城。

仅攻城一日便死亡了三千余士卒,他需要休整士气以及绝了快速破城的奢望。

还将军营悉数转到了城东。

倒不是佯攻城东的郭淮部死伤很少,士气尚存。

而是汉军在城南有瓮城,魏军若想破城,就需要连克两道城墙,难度太大了。

不过,城东的主将郭淮,在与夏侯儒密谈了一夜后,便带着十余扈从赶往魏大司马曹真的大营。

没有人知道,他与曹真提及了什么。

但他归来以后,祖历城的攻防战便暂时消弭了。

魏军各部安分的在城外落营,每日都有兵马外出,来往十分频繁,却不是伐木或取石以及护粮秣归来等。

不知在谋划着什么。

魏延与关兴等人,对此很不解。

想不通为何魏军仅是败了一阵,便连续十余日都没有再度来攻城?

但也没有去深究。

只要勒令将士们严加戒备,守住城池不失,以不变应万变即可。

待时间推移,彼逆魏的谋划自会水落石出。

远在大河畔的鹯阴塞,亦没有了箭簇遮天蔽日、石块漫天飞舞的攻城壮观。

这座连“马面”都修筑了的险峻城塞,魏平领三万大军连续攻打七八日后,也开始偃旗息鼓、盘桓在军营内不出。

糅杂了河西各郡太守太多私兵部曲的大军,魏平根本没办法做到如臂使指。

一开始,他们尚且能同仇敌忾。

但历经数日死伤惨重后,他们便连每日哪一部充当攻城先登,都要争执许久。

都存着保存自身、等他人做嫁衣之心。

各怀鬼胎,将令难行,又如何有攻破城塞的希望?

多次劝说无果的魏平,一怒之下便罢了攻势落营休整,且遣人将实情转告与曹真,问自身可否领军南下协助攻打祖历县。

以河西各部攻下鹯阴塞,他不抱有希望了。

只得另辟蹊径,想通过攻破祖历,来困死鹯阴塞内的汉军。

但曹真没有允了他所请。

相反,还匪夷所思的让他解围,领着所有士卒归去了。

那时候,坚守城塞内的张苞与柳隐等人尚不敢信。

但遣斥候渡过大河探查了一番,却发现魏军连皮革筏、小舟等渡河工具都焚了不少。

或许,乃是逆魏见攻城代价太大,便暂时放弃了吧。

反正对于魏军而言,攻破鹯阴塞的关键在于祖历城,无需急于一时。

张苞对此下了定论,乃下令将士继续戒备着。

而柳隐则是有些惋惜。

此番魏军攻城才死伤了千余人,远远无法满足他想建功立业的冀望。

相比于祖历城和鹯阴塞,郑璞与姜维坚守的别营,则是每日都上演着你死我活的惨烈。

费曜领军到后,用了三日时间落营,垒土筑高台土山以及又砍伐树木造了不少冲车、攻城塔、云梯等物。

随后,便日日强攻不休。

每日不留下数百具尸体、不至日暮时分,便不会罢兵归营。

在人数的差距下,临时修筑不算坚固的汉军营寨,营前的三道壕沟皆被填平了,还有许多元戎弩被霹雳车砸坏。

不过,外围的栅栏依旧没有缺口。

魏军每次进攻,都要受限于营地栅栏的阻挡,无法与汉军短兵相接。

这让郑璞连观战的**都没有。

一方面,是汉军营寨的内围,还有一道武钢车与缁车构筑的车阵呢!

战事尚未到吃紧的时候。

另一缘由,乃他有自知之明。

虽说别营的主将,诸葛丞相让他担任。

但他对临阵指挥并不擅长,而姜维自幼便熟谙行伍之事,对临阵督战得心应手,自是能者多劳了。

而且战事未起的时候,姜维就隐晦表示过,有临阵练兵的意图。

别营里的士卒,刘敏的一千五百屯田兵不曾历经战事,他的护羌营亦有一半乃是新募之卒。

是故,他想借着此番防守的时机,让那些新卒能尽早熟悉协合作战,早日成为令行禁止的精锐。以待日后进军河西时,可堪大用。

得精锐之谓者,唯有百战余生也!

新卒有坚守而战的时机,去习惯与适应战场的生死,也算是一种幸运。

因而,郑璞对此并不做干涉,让姜维自行决之。

除了在每日朝暮食的时候,与士卒们插科打诨一番之外,他终日都无所事事的带着徐质在军营内闲逛,问及一些河西走廊的事迹。

对,徐质也在别营里。

昔日汉军袭夺了鹯阴塞后,姜维将劝降逆魏守将徐质的功劳,让给了州泰。

曾作为魏军一员的州泰,深知魏**法有连坐家人的严苛,亦然没有强求出身河西豪族的徐质,不顾家眷宗族直接投降。

乃是以自身的经历,劝徐质不妨效仿自己的做法,留着有用之身待时而动。

如等到汉军攻下河西走廊,没有了后顾之忧后,他再出仕大汉效力。

对此,徐质很心动。

出身河西之人,对魏国没有多少忠节之心。

如他先前效力于魏国,不过是为了实现自身驰骋沙场、封侯拜将的抱负罢了,非是定要为魏国竭诚不可。

抑或者说,河西之人对大汉,不会抱有多少抵触心理。

四百年的积威,并非一句虚言。

是故,他接受了州泰的提议。

从部曲中选了一二个心腹,遣归张掖家中报安后,便好整以暇等着汉军收复河西之日的到来。

郑璞对州泰的做法,没有觉得什么不妥。

不管徐质早降或是晚降,对大汉而言,终究是有所裨益的。

只要其安分的呆在汉军中,就等于为汉军添了一个了解河西各郡情况的舌头。

先前的掮客石普力,终究黔首出身,又兼之为胡虏,有些见识与情报无法比拟于身为逆魏将领的徐质。

或说,人才难得嘛。

以礼遇之,虚席待之,他日大汉可得一大将,有何不可?

是故,此些时日,郑璞便未雨绸缪,细细询问徐质河西之事,夜里再录于书简之上,待他日将西征时转与丞相。

自然,防人之心不可无。

他没有什么勇力,在与徐质闲谈时,也曾私下叮嘱过扈从乞牙厝暗中戒备。

免得闹出了被以骁勇著称的徐质,夺刃劫持的笑柄来。

不过,显然他白担忧了。

或是觉得占据了陇右的大汉,未来夺得河西走廊并非难事的缘由,徐质很安分克己。

与他偕行话谈时,常很自觉保持两人的距离。

且每问必答,言无不尽。

随着相处的时日变长,二人慢慢熟稔,郑璞还问及了他对此番逆魏大举来袭的看法。

亦有了意外的收获。

徐质不敢妄言,亦没有交浅言深。

仅是断言以鹯阴城塞之险固,只需粮秣辎重充足,便可无忧魏军攻伐。

但郑璞将曹真各路兵马的调度情况说明了以后,他便道出了疑惑:“河西魏督将竟领军攻鹯阴塞邪?我先前与之共事,知其非莽撞之辈;且固守金城郡的郭伯济亦非无谋之徒。其二人竟不知,以鹯阴塞之坚,区区三万大军无法攻破乎!是故,为何河西魏督将不领军南下与夏侯儒并力攻祖历城?抑或者移师金城郡,进围平襄城或是此地别营邪?”

此疑惑,令郑璞瞬间愕然。

待细细沉吟之,却发现不无道理。

逆魏倾尽关中之力来袭,但曹真竟让魏平攻鹯阴城塞邪?

带着疑惑,郑璞在日暮魏军罢兵归营后,去寻了姜维一起商议。

但很快,他们便不需要猜测了。

因为就在翌日,魏平便领军到了——曹真在他请战南下的时候,便让他转道金城郡来此地,归魏后将军费曜节制。

与他一同过来的,还有南匈奴左贤王刘豹的六千余骑兵。

那是郭淮的建议。

他与夏侯儒攻城一日无果后,便觉得祖历城难下,便前去寻了曹真谏言。

以夏侯儒剩下的四万将士困祖历城池;他以自身本部万余人转去平襄城,合张雄督领的三千骑之力未必长离水河谷,遏制马岱与赵广两支骑兵驰援别营;让费曜与魏平两部兵马合力攻郑璞与姜维的别营。

而调任左贤王刘豹的骑兵来,则是为了切断诸葛丞相主力与别营的联系。

抑或者是,届时攻破了别营后,将汉军追击全歼!

这样的调度,相当于变相的达成了曹真阴图萧关道的意图。

且不惧被汉军所知。

陇右已然没有其他可援之军了。

而丞相诸葛亮所统领的主力,依旧被曹真亲率大军牵制着,若是前来救援,就必然放弃地利出河谷。

但这会陷入魏军的包围中。

曹真若是见丞相出河谷归援,必然会领军追击!

而费曜与魏平合兵五万有余,仅需留两万大军,便可困住郑璞与姜维。

届时,他们便可带上左贤王刘豹的六千骑兵,与曹真的主力,在野外前后夹击丞相的主力!

哪怕费曜与魏平不领军而往,只需继续围困住郑璞与姜维的别营,同样是“围点打援”。让丞相领军赶到了,也无法攻破他们的营地与别营会合,陷入前有敌军拦路后有追兵的困境。

但若是丞相若是不归军驰援,郑璞与姜维以区区万人,可否能坚守得住吗?

在清晨的阳光下,郑璞来到外围栅栏,望着不远处乌泱泱的魏军,不由脸上泛起几缕苦笑。

他倏然觉得,自己不适合在萧关道作战。

上一次坚守萧关道,因为马谡贪功冒进,让他死伤惨重,最终依托了陈式、赵广以及张苞领军及时赶至,方得生还。

如今,换成与姜维督军并力而守。

姜维军略卓群,可称为良俊,并无有调度不当之处。

但却时运不济!

彼逆魏竟合兵六万有余来袭!

悲夫,此番若是再有机会生还,日后决死都不来萧关道了!

郑璞心中尽是愤愤。

同样立于他身侧观看敌情的姜维,则是要从容得多。

只见他以手扶额,挡住阳光眺看了片刻,便侧头轻声问道,“子瑾,依你之见,若是丞相得知了此地消息,应不会来援吧?”

声音不急不缓,却含有一丝期盼。

不是希望丞相领军来。

而是希望对他恩同再造的丞相,不要归师回来,免得落入了魏军的伏击圈。

这点与郑璞同。

他也同样不愿意,丞相为了他们二人而被迫放弃地利。

只不过,以他对丞相的了解,让他心中也有答案:若是丞相得知了消息,又如何会坐视他们二人被逆魏围攻?

“但愿不会吧。”

郑璞扯了扯嘴角,无奈的轻轻叹了声,“伯约,趁着此时逆魏尚未形成合围,你且先遣人去寻注诣的骑卒,让其先去遣斥候去禀于丞相,声称你我二人可报萧关道不失,无需归师回援吧。”

注诣,便是昔日在湟水河谷内的烧当羌王。

先前他与其他四个种羌部落被郭淮袭击,族人死伤惨重,牛羊资材尽被虏掠殆尽,实力骤衰。

在羌人部落的传统里,弱者要么臣服,要么被灭。

他曾经去寻西海郡的羌王芒中,请求其看在系出同源的情分上,助他声势再起。

但芒中只是声称愿意在西海周边,划分一处牧场与他。

亦是说,芒中是想将并吞了他的部落,让烧当种羌就此只有一位羌王。

这种做法不近人情,却在情理之中。

弱者本就没有话语权。

而且芒中觉得,自身至少不会苛待注诣。

但注诣还是拒绝了。

他可信任芒中,但不敢相信芒中的子辈。

是故,当姜维赶往临洮募兵时,走投无路的他,与同样被郭淮袭击的另一位首领蛾遮塞商议,觉得与其苦苦支撑到最后还是不免被并吞,还不如去为大汉征战。

仅剩的族人,被大汉编户迁徙后,至少不会成为其他部落的奴仆。

而他们随大汉征战沙场,亦是寻魏军报仇。

姜维对他的到来十分惊喜——羌王注诣虽然没落了,但在西平郡很有威望,他愿意投军可让募兵事半功倍。

因而,姜维乃作书与丞相,授予了注诣护羌营司马之职,蛾遮塞为副,掌两千羌骑。

现今随军来萧关道,他并不在营地内。

姜维让他领两千羌骑在外蛰伏,是打算趁着逆魏攻营时骤然杀出,一举杀退费曜大军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