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蜀臣 > 第304章、后进

蜀臣 第304章、后进

作者:茶渐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1:02:01

第304章、后进

冀县,雒门聚,卢家依山别院。

目睹玩耍困乏的小婧姬被抱归屋去,郑璞也摆了摆手,摒离侍从婢仆,独身往山脚小溪畔依亭静坐,阖目假寐。

这是他居家的习惯,所有人都习以为常了。

不过,今日他却无有垂钓的雅兴。

不仅是纷至沓来的请托之人扰了心神,还有近日的他很是困乏。

领军在外征伐时,是心神损耗的殚精竭虑,而战罢归家的闲暇时,便是小别胜新婚的腰酸腿软。

并非他贪恋女色、纵欲荒诞。

年至而立,他身侧不过妻子张妍与家母物色的小妾杜氏罢了。

而是他此番在鹯阴城塞历经被刺之事后,觉得世事无常,便冀望着能多个孩儿。

倒不是担忧爵位与食邑无人继承。兄长郑彦如今已有三子两女了,如若他此生都无子,兄长以后亦会过继一子奉血食。

准确而言,乃是为了妻张妍的日后,郑璞期望张妍能拥有一个孩子。

无论子还是女。

此时世风,并不忌讳改嫁。

以张妍的出身与家族地位,纵使他有日不幸战没,亦不愁再寻个好夫家。但张皇后无出,张妍若也无出,以后恐会因此遭他人嚼舌腹诽。

况且,子嗣艰难,问题乃是出在他身上。

天子刘禅素来亲敬丞相,亦知丞相忧劳过多而身体状况不佳,故而在两年前便遣了一太医长驻冀县,时刻为丞相看护。

郑璞亦借着乃天子连襟的便利,私下寻那太医诊断过。

那时太医言乃是他精气有亏。

盖因他守丧时乃年十四,恰好是身躯拔长、筋骨健壮之时,而守丧不沾荤腥有三载,以致建长后精气有亏。再加上他常年领军在外,不乏餐风饮露、卧冰枕雪之时,无有时间疗理身躯之下,子嗣艰难亦是必然。

唉.......

毕竟是琴瑟和鸣嘛。

有些事情能多为对方着想,便去多着想些吧,左右不过是多流些汗水多费点腰。

“郎君,有客来访。”

就在郑璞倚着亭柱倦态恹恹时,扈从乞牙厝步来低声说道。

今日竟还有来扰者!

被惊醒的郑璞,不豫之色洋溢于表。

因为丞相之命已下,陇右人人皆知他翌日便要启程归成都拜会天子、取国书出使吴国了,依理不应不识趣来扰才对。

“来者乃何人?”

没有伸手接名刺,郑璞发问道。

心想着若是无关紧要之人,便随便寻个借口让乞牙厝去回绝了。

但很显然,他冀望落空了。

“回郎君,乃是长支家主母家的王文孚。”

当乞牙厝出声作答,他便无奈起身往宅屋而去,“且先将他请入厅堂就坐,我收拾仪容便过去。嗯,莫忘了嘱咐庖宰备宴。”

“诺。”

.........................

王文孚,便是广汉郡郪县王祐。

乃战没于夷陵之战的王甫之子,亦是兄长郑彦的母家外弟。

先前他响应朝廷鼓励巴蜀豪族分户来陇右,被录父辈功勋授职为陇西首阳长,历事数年,官声颇佳。故而在今河西走廊收复之际,被定为转去武威任职姑臧令,无有意外的话,数年后便会跻身两千石之列了。

兄长郑彦母家之人来访,无论如何都要设宴以待的。

且王祐也不会是为了请托而来。

或许,乃是他赴任在即,出于施政牧民的勤勉之心,故而过来寻我了解一番姑臧风物吧?

心中自忖着,收拾仪容罢的郑璞步入厅堂,笑颜潺潺的率先行礼,作谑言道,“文孚兄,许久未见了。不知兄是几时归冀县的?竟是不知会我,莫非兄嫌我家之宴简陋,不愿来赴乎?”

“哈哈哈~~~”

闻言,王祐畅怀,乃执手还礼笑道,“经年未见,不想子瑾言辞刻薄如旧!我今日刚至冀县,拜会丞相罢便赶来与子瑾相会,不想,竟是受子瑾之责邪?”

言罢,两人皆大笑。

而随王祐身侧一少年郎,看似约莫年十六七,此时步前给郑璞行了一礼,“化,拜见中护军。”

亦让郑璞微愕,含笑扶起之时,以目顾王祐扬眉。

“此乃我族弟王化王伯远,今巴郡太守长子。”

王祐自是出声引见,“伯远去岁便来陇右游学,暂栖身我处。今我转任姑臧,他不便随行,且离家已久,故我携来此处。子瑾翌日启程归成都,不知可携他同行否?”

噫~~竟是王化!

郑璞听罢,不由眸露讶然。

倒不是王化名声甚隆,而是他父祖在巴蜀无人不知。

其乃将作大匠王堂的嫡支之后,大父王商曾任职蜀郡太守,亦是闻名遐迩的益州大儒,并不亚于秦宓。其父名彭,仕官以来历任多地,素有清誉。而郑璞知晓他,乃是兄长郑彦曾在书信中提及,称其才学堪为广汉后辈之首。

再者,郑璞不问亦知,王祐领他来托付的缘由。

以王化的家世,外出游学焉能无有扈从护卫?

且从陇右入巴蜀之途,戍守将士相望于道,何来危险?

王祐此举不外乎是想借着沿途同行的机会,让郑璞熟悉王化为人,进而对其做出一两句评语罢了。毕竟,以郑璞如今的官职与身份,若是盛赞之,对王化的名声与未来仕途都是大有裨益。

皆是世家子弟嘛,哪有不积名望之说。

“举手之劳罢了,兄直言即可,不必问可否。”

了然于胸的郑璞,轻笑颔首应下,伸手虚引二人入座,又见王化入座前尚且执礼做谢,便又宽解道,“郑王两家乃姻亲,伯远不必如此拘束。且我早知你名矣,家兄信中曾多番提及于你,称赞你乃我广汉俊才也!”

“不敢当护军之赞。”

刚入座的王化,又连忙起身谦逊,言辞从容,“化年少,学浅才疏,不敢在护军之前当俊才之称。且我不曾有幸拜见汶山太守,故而太守之赞,乃恐我有负父祖声誉,以言勉我求学耳,护军不必当真。”

竟推名?

呵,此子倒也笃粹。

郑璞听了,不由捋胡而笑。

而在席的王祐,则是对王化摆了摆手,“子瑾素来不喜繁文缛节,伯远不必过谦。”

言罢,便以自身即将赴任姑臧为由,问郑璞河西走廊的风俗禁忌等。将话题岔开,以久别之情令在席言笑晏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