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蜀臣 > 第315章、不复言

蜀臣 第315章、不复言

作者:茶渐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1:02:01

第315章、不复言

“不敢当陛下之赞。”

得孙权之问,郑璞连忙作谦言,“不过,正如陛下所言,汉吴两国乃共力伐魏,外臣亦不敢推辞。故而,以些许浅薄之见,但求或可为吴国裨益。”

亦不等孙权称善,便继续说道,“外臣窃以为,以江东为今之势,陛下欲下淮右之地,当先用兵于荆襄。”

嗯.....

轻轻颔首,孙权含笑捋胡,继续屏息而听。

声东击西、瞒天过海嘛。

江东此些年伐魏,几乎皆是淮右、荆襄两路并进取虚实之道,他对此并不陌生。

但很快,郑璞接下来的言辞,便令他倏然眸中绽匪夷。

曰:

“且用兵荆襄时,外臣以为陛下可留贵国太子守京师建业,亲将淮南精锐皆驻武昌,频频攻之,以示不破江夏誓不还师之心;贵国荆南之兵,亦频频出扰襄阳、柤中等地。如此,短则三载、慢则五载,逆魏合肥与寿春驻军必然守备松懈,陛下以水师之锐,旦夕从武昌至合肥,一举阴袭破之!”

此疤璞小儿,竟欲损江东而利巴蜀乎!

孙权听罢,心头瞬息间泛起的乃是这个念头。

此亦不奇怪。

因为若依着郑璞之谋行事,魏国必然会增兵荆襄与江东大战。

为了避免两线作战,魏国的关中大军便不会倾力出陇右或凉州,而令大汉得了修生养息的时间。

不过,待他抑制胸腹中的疑惑,静心细细沉吟,却又觉得郑璞所言不无道理。

盖因汉吴两国同盟,江东主力若尽出荆襄,持之以三五载,魏国亦会以为两国乃相互策应而战,进而在兵力部署伤,会有虚淮右而重荆襄之举。且他不需要担忧,将主力皆屯在武昌后,逆魏会对建业有觊觎之心。

石亭之战后,魏国便丧失横渡大江天险的实力了。

然而,令他难断的是,仅仅为了一个出其不意的机会,而并非是确凿可下淮右,江东便要损耗无数辎重粮秣、连年动兵攻伐荆襄,诚可取否?

若是届时阴袭合肥不下,岂不是成了损吴国国力而裨益汉廷?

呼.......

轻舒一口浊气,将心中思虑压下的孙权举盏邀饮,笑颜而道,“郑卿果不负奇谋善断之名。然而,非乃朕不欲行之,我江东国力亦难持久攻伐。三五载之期,或太久了。”

“三五载之期,亦久乎?”谷

放下酒盏的郑璞,讶然扬眉,“陛下不见,我大汉丞相开府治事以来,闭关息民六岁有余,令逆魏雍凉无防,方有一战定陇右之功乎!”

言罢,不等孙权复言,便开始口若悬河。

“一者,自陛下迁都建业以来,逆魏上下尽知江东战略,乃先淮右而后荆襄也!若无有三五载之期,其等安能被迷惑?”

“其次,若合肥与寿春皆破,则青徐二州在望。逆魏曹孟德先前多造杀戮,以至青徐之地民心难附,且昔日宾旅寄寓于江东之士,多出此二州,陛下若其等将兵而往,虽难传檄而定,然复夺之亦不难也!”

“青徐若下,贵国兵锋直指中原腹心之地,豫州兖州等皆无有地利与坚城可守,彼逆魏唯有层层屯重兵戍守耳。届时,蓄力数年的我国亦可出兵关中,彼逆魏虽国力强盛,然安能有几多兵力可戍守荆襄?”

“陛下若遣一良将督偏师,出东淝水进逼豫州,再遣数万精锐逆沔水而上,驱入襄阳与樊城两城之间横断逆魏援兵,则可谓之,江夏襄阳等地皆陛下囊中之物也!”

“一战可拓沃野千里、望数州之地,且可令江东豪族皆愿竭诚死力,利大如此,不过三五载之劳,何足惜哉!”

“再次,陛下多番临阵,亦知合肥寿春乃坚城,虽守备兵马不多,然若拔之,亦非一日之功。是故,欲阴袭之谋建功,必先断逆魏援兵,绝城内坚守之心。”

“而逆魏多骑,且皆精锐。昔日荆北易主,逆魏曹孟德将骑五千急追我国先帝,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自雒阳至合肥,地势一马平川,逆魏若得闻淮右事急,以骑来援,旋踵可至。陛下若欲断援兵,步卒难长驱,唯有以骑破骑耳!”

“故而,外臣言三五载之期,非止于令逆魏守备松懈之由也,亦是饶江东建骑之时也!骑者,一载成制,二载可随征,三五载可称精锐。陛下若拔两三千鸷猛之徒为骑卒、选良将为督,藏于吴郡演武,两三载后临阵,伏击逆魏千里驰援的疲惫之师,必一战令‘南船北马’之言不复也!”

“陛下,外臣窃以为大江之险,可令江东基业得固守之利,然而若将兵出中原,亦乃其弊也!且逆魏据天下膏腴之地,人口繁盛,非汉吴二国可拟也。若陛下不趁我国得复凉州、逆魏大军皆聚拢于关中之时,谋得淮右之地,日后恐江东难为拓土之功矣!”

言至此,郑璞离席作礼,慨然而道。

“外臣之言,虽有欲江东兵出以缓我国御守时艰之心,亦有劝陛下购置战马以缓我国粮秣紧缺之图,然而此谋非为贵国裨益乎!望陛下自察之。若陛下有疑,外臣不复言矣。”

“嘣!”

早就听得壮志踌躇的孙权,以掌击案豁然起身,昂扬而道,“郑卿何出此言哉!卿不远千里而来,为朕谋万世基业,拳拳之心,朕安有疑邪!”

乃步前来,执郑璞之手抚其背,殷殷谓之,“朕绝无有疑卿之心,愿卿亦务有疑朕之意。”

言罢,再度引郑璞入座,把盏斟酒以谢其为吴国设谋之心。

随后,便令谷利寻来笔墨等物,亲自执笔点墨,将方才所闻之言皆一一录于书。

待录书罢,再三确凿无误后,他方昂头,犹执笔而笑谓之,“阴袭合肥寿春之谋,还请郑卿续言之。朕不复言矣,仅行书佐之责录言耳!”

然而,待郑璞应诺再度复言时,他却执笔不动且眸有愠色。

盖因郑璞复言曰:

“外臣尝闻,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万石之锺不以莛撞起音。故而,若他日逆魏淮右守备松懈,江东得时而击之,外臣以为陛下不宜亲自临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