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蜀臣 > 第336章、深谋

蜀臣 第336章、深谋

作者:茶渐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1:02:01

第336章、深谋

庙堂的决策,往往需要由表及里去看待。

促使魏国先任命南匈奴左部刘豹为朔方都护、后改封他与刘诰升爰为浑邪王、休屠王的缘由,并非止于表面上的进攻河西。

魏国地广人稠密,雒阳庙堂所汇聚的诸公,不乏居安思危者。

是故,他们也慢慢察觉,原本被魏武曹操划分为五部迁徙入并州栖居的南匈奴,左贤王刘豹隐隐有坐大的趋势。

因为在匈奴的即位传统中,刘豹乃单于位的第一顺位继承者。

伴着监国的右贤王去卑日渐老迈、监督各部事务的司马慢慢被排斥,许多匈奴族众开始陆续转去依附刘豹。

毕竟,匈奴史上杀父诛兄夺位之事,并不鲜见。

那些有心改变地位、冀望成为贵人的匈奴族众提前去依附刘豹,亦是提前绸缪搏一希望。

而担忧如若刘豹继续坐大,恐会再将南匈奴合五为一的雒阳庙堂,便借着战事将其部落远远的调离并州腹心之地了。

至于为何也将右部去卑之子刘诰升爰,一并转封在河西嘛.......

帝王驭下之道,乃制衡耳!

去卑监匈奴朝事多年了,其子焉能不想得到魏国的支持继承此权柄?

如此一来,便必不可免会与刘豹产生无从化解的冲突。

这便是费曜不用邓艾谏言的缘由之一。

在他来贺兰山之南前,司马懿便私下嘱咐雒阳庙堂的意思,要将鲜卑拓跋部与南匈奴右部的刘诰升爰撮合,以此对抗刘豹的左部。

只有如此不断的分化,才能确保南匈奴不会再度合一,避免日后成为魏国北疆的大患。

如明明册封刘豹为浑邪王、刘诰升爰乃休屠王,但在战事调度中,却是令刘豹迁徙入休屠泽;而刘诰升爰与拓跋力微徙往居延泽。故意错乱往昔的封地,乃是提前给他们两部埋下相争的因素。

是的,各部的职责已然明确了。

需要跨越大漠、半荒漠方能抵达的休屠泽与居延泽,唯有居无定所的游牧部落才能胜任;而费曜攻打之地乃武威郡东侧各县,以及断开河西与鹯阴城塞的联通。

盖因在此番战略调度中,魏国的主攻之处乃鹯阴城塞。

如若能攻下来,便是成为魏国进军河西的前哨;若无法攻下来便将之围困,逼迫陇右的汉军前来救援,令疲兵之计功成。

自然,骑卒难为攻坚之事。

但这不是费曜需要操心的事,亦是他不用邓艾谏言的另一缘由。

魏国将征伐河西的大军,并非止于关中精骑、南匈奴左右两部以及鲜卑拓跋部,尚且有夏侯儒所督领的两万大军!

复位为征北大将军的夏侯儒,现今驻扎在刚复置不久的九原郡。

其麾下的兵马乃是先前魏国用于戍守北疆的戎卒。

在继鲜卑大人轲比能与步度根、辽东公孙氏皆覆灭后,魏国的北疆不管鲜卑、乌桓抑或杂胡等各个部落,强者远遁漠北、弱者臣服内附,如今已然无有战事。

昔日戍守数千里边疆的戎卒,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数目。

从中调拨出两万大军交予夏侯儒统领,并不算什么难事。

不然,仅是扰河西之地,司马懿何须动用心腹爱将胡遵、邓艾督领七八千士卒往贺兰山以南屯田呢?

这便是司马懿上表雒阳陈述夺回河西与陇右的设谋中,请曹叡将夏侯儒调入并州的缘由,亦是所隐藏的后手。

莫说汉军无可能意料得到,昔日戍守幽州的士卒会千里迢迢出现在鹯阴城塞,就连魏国庙堂衮衮诸公都无有几人知晓,北疆戎卒会参与河西之战——在所有人的眼里,曹叡让夏侯儒往九原郡,乃是为了确保新复置的云中、九原与朔方等郡安稳罢了。

抑或者说,在吸取昔日曹真屡次出兵皆无法夺回陇右的前车之鉴后,令司马懿觉得若无有出人意料之“奇”,便难有正兵之胜。

尤其是关中主力士气堪忧,且皆暴露在汉军眼皮底下,难为奇兵之举。

然也!

不管是司马懿还是曹叡,都从来没有将夺河西与陇右的希望,寄托在南匈奴左右二部以及鲜卑拓跋部身上。

彼胡虏者,焉能成事邪!

充其量不过是分散逆蜀兵力、迷惑逆蜀部署调度的幌子罢了!

至于从幽州调兵耗费巨大、需要许给士卒很高的待遇方能保证士气战心等考虑,为何曹叡也能接受嘛.......

他已然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司马懿在上表时,还附上了自汉军出陇右以来的屡次战事中,双方的应对以及设谋。

从此附表中,可以看出曹真屡番用兵皆太正!

而汉军出陇右的出其不意、夺鹯阴城塞的千里奔袭、在令居之战中所用的虚虚实实皆是以奇胜!

“老臣窃以为,关中出兵陇右抑或汉中,地形之利不在我,皆事倍功半也!为今我魏国与逆蜀,已然攻守易势矣!若不早图之,容得彼逆蜀数年时间修生养息、扩招骑卒演武,恐今后我魏国不仅难复陇右,关中之地亦如前朝凉州羌乱时皆不得安也!故而,老臣思得此计,以求破局之数。若天遂人愿,我魏国可破鹯阴城塞,进而攻入河西走廊得复凉州,进望陇右;如若差强人意,夏侯俊林领军围困鹯阴、郭伯济督军北上策应,可逼迫逆蜀兵出陇右来救,令我魏国可抵消地势不利之困也!若逆蜀兵出,老臣便以兵临逼汉中褒斜谷与武都散关,令其难顾首尾也!望陛下察之!”

在上表的末尾,司马懿乃是如此作言的。

对先失陇右、后丧凉州耿耿于怀的曹叡看罢,独自沉吟了数日,最终还是有了再次大动刀兵之念。

反正若是荆襄与淮右有战事,尚有驻守雒阳的精锐中军可驰援。

且他自忖,以孙吴此些年的攻势来看,应是不足为患的。

是故,当日他才很谨慎的传书信于司马懿,问可否从关中调兵。

不然,若只是扰河西的战事,蜷缩在关中的主力并不参战,为何不能调动三五千兵马入惊险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