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蜀臣 > 第350章、起伏

蜀臣 第350章、起伏

作者:茶渐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1:02:01

第350章、起伏

孙坚与孙策皆有勇烈之名传于世。

而孙权嘛,可被赞为有勾践之奇抑或御下守业之能,但不曾有人称赞过他有父兄之风。

哪怕他平日素来以射虎为乐。

但如今,魏天子曹叡却觉得,此番孙权似是略有其父兄之风。

他督雒阳中军至江夏近两月了,依着征南将军王昶的谏言连番攻打多次了,双方丧兵合计近两万之数了,但孙权依旧没有退兵之念。

昔日闻援兵至便仓皇罢兵的贼吴,今何故如此邪?

曹叡心中不解。

问众臣下,亦弗得解惑之言。

其中,有一种解释隐隐正中时局。

乃是有一臣僚声称,逆蜀与贼吴共盟多年,故而此番贼吴见逆蜀夺了凉州之地,便不计死伤来攻打荆襄,以求两家相互策应。盖因逆蜀日后兵出,必然乃关中,而贼吴若是攻占了荆襄,彼等唇齿之势会更牢固。

但曹叡听罢,却是疑惑更甚。

彼江东鼠辈反复无常,且见利忘义如贼子孙权,竟会甘愿折损兵马为逆蜀裨益乎!其不应是审时度势,坐等逆蜀与魏国战事连频之后,方会有出兵之念嘛?

百思弗解下,恰好雍凉都督司马懿上表来,声称欲遣杜袭与牛金督领两万关中精锐来听令御盖前,令荆襄战事早日结束。

此事无需与其他重臣商议,曹叡便直接准了。

事实上,即使司马懿无有上表来,他亦要问计于臣下是否要调动关中兵马了.......

后诏来的兖豫二州郡兵并不多且战力不强,大多用于在后护粮秣辎重,而雒阳中军虽精锐但却有奔波之疲惫,合王昶的荆州之兵堪堪保持着攻势不衰。

毕竟,贼吴有近八万大军在此地。

且是占了先机,提前择高地险要落营遏道、高垒深沟而据守。

攻势与守势,本就有明显的优劣之别。

魏军都战死伤退一万两千之数了,而贼吴才死伤了约莫七千!如若再无有破局之举,恐迟迟未解困的石阳城即使不因粮尽而自破,亦会因兵卒士气丧尽而出降了.......

因为魏国有律:“被攻过百日而救不至者,虽降,家不坐。”

恰好,石阳城被困将近百日了。

故而曹叡准了司马懿之表时,还授予了来援的杜袭与牛金便宜行事之权——便是入了荆州后,他们可自决策进攻何处。

无有办法,安陆县之南聚拢了魏吴两国十余万大军,杜袭与牛金来此地了,亦受限于地形而难以施展。

不得不说,曹叡此举成为了破局之举。

主援军的杜袭得令后,便倍道兼行往汉水畔、吴国朱然驻军的蓝口聚而去。

且临至时,还先行作书遣人送与荆州刺史胡质,让他当日督军不计死伤攻打朱然营寨。随后,待到双方鏖战得不分彼此之时,便骤然从朱然营寨另一侧突袭而来。

朱然部不过八千余人。

又是军出已久、士卒皆有慕归之念,骤然被魏国两万关中精锐席卷而来,故而众皆惶惶、难以抵御。

万幸,朱然在军中威望甚著,且久镇江陵,麾下敢死之卒颇多。

乃当机立断焚了营寨,亲自率领敢死之卒断后,依托备在汉水上的舟船退归了江陵城。

不可避免,士卒丧亡亦有两千余人。再计算此番兵出粮秣辎重等物资的损耗,算是将先前掳掠柤中夷王梅敷所得皆丧尽了。

而一举建功的杜袭,并没有追击朱然部。

倒不是归师勿遏。

谷 而是他与牛金督领的两万关中精锐太过于疲惫了。从听令出征至此地鏖战,便一直秉着兵贵神速,将士几无有休憩的时间。既然一战破敌、击退贼吴的偏师了,必然要给将士们饶一二日庆功与休整。

前去追击的乃是荆襄的兵马。

以将军蒲忠督领五千步骑在前,荆州刺史胡质引六千士卒在后,急追之。

追至,蒲忠见朱然仅引两千人亲自断后,以魏甫一大胜的士气正锐与兵马更众而凌之,不等胡质引兵至便与之战。

随后,一溃千里。

仅是短兵相接了半个时辰,魏军便被临阵斩杀近千,士气大崩、士卒争相仓皇而逃。

吴兵反追之,亢歌在后,如驱牛羊。

赖胡质领军赶至,朱然方勒兵止步,再度徐徐而退。

或许,此刻他们方会想起朱然的过往战绩。

以及其乃丹阳人,历来是吴国诸多江东籍将率中寥寥无几可称,有若昔日楚汉争雄时“江东子弟”勇烈之名的人。

自然,先胜后败的荆襄兵马是不能再追了。

让将士休整一日的杜袭与牛金,则是折道想东,从云社县越行绿林山赶赴江夏安陆县。

此举终于促成了孙权的罢兵归去。

朱然部既然失利而归,此地孙吴大军将便会面临被夹击的危险。

且江东兵出已久,士卒皆已疲惫不堪。在魏国关中精锐来援之下,再战下去恐是江东丧兵更众了。

只不过,纵使孙权的罢兵,对于曹叡而言,并非可松了一口气之时。

如亡羊补牢。

江夏郡的守备自是要增兵的。

但此番战事整体而言乃是魏国丧兵更众、损耗更多,雒阳中军一旦归去,荆襄战线的守备竟出现了捉襟见肘之态。

盖因斥候刺探到,孙权退兵后乃是屯在武昌,而并非归去建业........

亦是说,以江东水师的精锐与便利,日后孙权若再度攻打江夏郡,乃旦夕间可至矣。

尚有襄阳以南诸县山谷中栖居的蛮夷,历经此番战事后皆人心动荡。

柤中夷王梅敷的名存实亡而魏国无法帮其复仇,必然令他们生出自保之心,即使不叛魏,亦开始首鼠两端亲善贼吴矣。

故而,他在安抚荆襄人心、与臣僚共计议布防兵马调度时,亦时不时便想起满宠不可两线作战的谏言。

司马懿声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但,如果慢慢收回弓弦呢?

......................

初冬十月末了。

武威郡已然肃杀一片,天阴郁而万物萧条。

初雪虽未至,但从北方呜咽而来的朔风如刀,时不时便从大漠荒谷中卷来一阵尘土,遮天蔽日,令人不胜其烦。

须发与脸庞皆被尘土糊满了的姜维,驻马于山丘上,双目如鹰隼。

以骑对骑,正面迎战,汉军终于等到机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