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蜀臣 > 第357章、喟然

蜀臣 第357章、喟然

作者:茶渐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1:02:01

第357章、喟然

司马懿的上表呈上雒阳仅五日后,曹叡的回复便抵达了陈仓。

且不是以诏书的形式,而是令魏武养子秦朗亲自疾驰而来——曹叡坚持要战的真实缘由,不能以录档的诏书传达。

而秦朗见到他,亦不做客套,径直私语谓曰:“大将军或是不知,雒阳中军甫一归,已然罢兵的贼吴便再度袭击了江夏。虽仅是三四千兵马来犯、仅掳掠在城外修缮防御工事的两百余黎庶而归,然而朝中诸公皆群议宛雒不得有失,一致声称需增兵荆襄矣!”

亦让司马懿当即哑然。

宦海沉浮多年、足智多谋如他,一听便大致了然了。

有了事关宛雒安危的理由,关东世家豪族便可再度宣扬先前“弃凉州、以关中为雒阳屏障”的言论了。

或是说,曹叡担忧若今岁不能出兵损耗逆蜀战争底蕴,恐日后便没有机会了。

贼子孙权现今驻守在武昌,且连冬季都用兵,几可断言明岁夏季雨水充沛时必再来寇境!届时魏国增兵荆襄、频频与贼吴作战,莫说是关东世家豪族反对,就连一些原先支持伐蜀的重臣都会对两线作战之论反驳!

唉,时不以我矣.......

然而,无骑兵遏制逆蜀河西兵力,推行此筹画又如何能建功呢?

司马懿听罢,心中便悄然叹息了声。

待引秦朗入大将军署就座后,方轻声说道,“将军言下之意与陛下顾虑所在,我皆知矣。然而,我心有不安。战事当先虑败而后虑胜,如今出兵先决已失,若仓促行之,恐先前战略意图难得尽善耳。更甚者,乃适得其反,徒然损耗军力与粮秣无数而寸功未建,以至日后无力再复伐逆蜀之事矣。”

刚刚斜斜摊着腿、以手肘凭案支撑身体的秦朗闻言,便挤出一缕笑容来。

如今已然十分濒近鹯阴城塞的大河结冰的时节,天子曹叡催着急,他不敢将时间耽误在来往路途上,故而上千里换马不换人不舍昼夜的驰骋而来,现今已是双股疼痛难耐。

“大将军可是忧虑骑兵不足,以至无法牵制逆蜀河西兵力乎?天子此番遣我来关中,乃是让我暂且听令大将军调度之意。至多三日后,三千虎豹骑将赶至。”

嗯?

司马懿再度讶然。

虎豹骑如今已成为魏国的天子禁军,非宗室子弟或谯沛元勋之后不可担任督统,且几不离开天子左右。如今曹叡竟是将虎豹骑都遣来了,可见雒阳反对河西战事的声音有多么的炙烈!

而秦朗见司马懿讶然不语,还以为他是在担忧将虎豹骑转来此地后,日后贼吴犯边而雒阳中军难及时救援,便又继续解释道。

“我来之前,陛下还有言称,曰江夏郡至贼吴江陵城一带(云梦泽),水泽泛滥、土漏泥坑密布,不利于骑兵纵横,将虎豹骑暂用于河西战事,对驰援贼吴来犯倒无关紧要。且大将军先前镇守豫荆二州,应是知许昌一带屯田已荒废良多。今朝廷重臣计议御贼吴之策时,天子用征东大将军满伯宁之奏表,将要再复许昌、汝南一带的屯田,以备淮右与荆襄驻守将士所需。如此,大军无需转运粮秣治下,贼吴即使来犯,雒阳中军驰援亦可及时赶至。”

原来如此!

若果真屯田备戎事,区区贼吴来犯倒不足为虑。

“此举大善!”

一直持有“戎卒自给”主张的司马懿,当即拊掌而赞,“满伯宁三朝重臣,委实乃我魏国御贼吴之重器也!”

然而,秦朗听罢,脸色便变得怪异了起来。

亦令司马懿心中好奇,顺势发问,“观君颜色,似是我言之不妥邪?”

“呵~~~”

轻笑出声,秦朗捞起温好的酒水抿了一口,方莞尔而道,“大将军或许不知,满伯宁上表中,应对陛下之问时还声称如今之计,断不可伐蜀!”

呃~~

司马懿默然以对。

因为他知道,满宠虽然亦是关东士人,但并没有所谓的“弃凉州”之论。且满宠胸中韬略拔群,他既然不看好伐蜀的战事,自是有所依据的。

或许我所筹画的战略有疏漏之处?

抑或者是,满伯宁以为如今的关中大军,已然非逆蜀之敌?

不由,司马懿心中泛起了些许疑窦。

他出任雍凉都督以来,心里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不仅是汉军占据了陇右与河西,以形胜之地的优势,令他难有军争筹略可施展;更因为天子曹叡对疆土丧失耿耿于怀,以及麾下骄兵悍将的面服心不服。

故而,他一直如履薄冰、备受煎熬。

蛰伏了近两年的时间,如今好不容易终于等到了树立自身威名、可对逆蜀用兵之时,远在淮右战场的督帅竟是不看好,如何不令他心中自我怀疑呢?

待思前顾后的,将自身筹画一一品咂了一遍罢,没有寻到任何疏漏之处的司马懿,终究还是按捺不住,问出了疑惑,“不知满伯宁为何如此断言邪?还请君详言之。”

“满伯宁乃是以我国无岁不战、国力耗损甚巨断言。”

秦朗轻声作答,“此亦是陛下令我前来之故。陛下有言谓大将军曰‘贼吴虽国力盛于逆蜀,然逆蜀之患甚于贼吴。今大将军为国筹画,纵使衮衮诸公皆以为不可,然朕亦会倾力支持,但求大将军他日捷报至也!’”

言至此,秦朗略作停顿,看着司马懿双目缓缓而道。

“陛下为大将军筹画可施展,不仅令朝廷诸公再议满伯宁‘弃江夏石阳城、以安陆县城与义阳三关为屏障,迫贼吴上岸来战’之论;且还授夏侯献为北中郎将、故雁门太守牵招之子为厉锋校尉,一并往幽州再组建乌桓突骑了。”

“大将军遣军师杜子绪将兵来战江夏时,陛下曾与之座谈,我有幸在席。杜子绪言贼吴乃跳梁小丑而逆蜀乃死生之敌,不可同日而语。陛下深以为然,且喟然发叹,曰‘宁弃荆州江夏郡与贼吴,不容逆蜀据河西半寸疆土也!’”

“陛下所言所意,我尽转述矣。但望大将军无需顾虑其他,奋发勇锐,一战将逆蜀破之,雪我魏国先前之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