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蜀臣 > 第360章、鸡首

蜀臣 第360章、鸡首

作者:茶渐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1:02:01

第360章、鸡首

最新网址:河西走廊,居延属国。

这个在魏国被改称为西海郡的地方,其实只是有一个县的建制。

原本在前汉孝武帝时期,还是有一段长城的。

但在轮台诏之后,前汉的国策步入休养生息,居延长城便慢慢失修;而光武之后更是因为西北持续了百余年的羌乱而令国库空虚,长城便被风吹雨打去了。

至少,如今的断壁残垣,已然无法遏制游牧部落的马蹄南来。

这便是南匈奴右部与鲜卑拓跋部顺畅的驱赶兵而来,将居延塞围困住的缘由。

不过,从军事要塞转变为居延城池,防御工事十分完善,再佐之粮秣军械充足,可声称无惧任何游牧部落来侵扰或围困。

但如若出了城,那就另当别论了。

而如今的居延城池,还真有两百将士被隔绝在外。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且说,敦煌张家易帜归汉后,魏属西海太守张华入朝为公卿,丞相乃将居延属国权柄一分为二,表请安定朝那人皇甫隆任太守之职主牧民、以李球为校尉领军戍守。

那时居延的约莫两千郡兵,亦被朝廷恩许卸甲半数,由李球携来的千余士卒接替戍守之责——为了打破原先的建制,避免原先的军司马挟兵欺上、令李球无法掌控兵权。

自然,职权过渡,不可操之过急。

原先的军司马依旧掌控着千余将士,且又是在职多年,话语权与李球相差无几。

幸运的是,张华卸任时还私下嘱咐了那军司马,让其不可骄而犯上;而李球到任后亦对他颇为敬重,故而彼此相安。

但随着傅佥再领一千士卒到来后,便打破了原先的平衡。

傅佥与李球乃总角之交也!

那军司马再怎么粗鄙无文,都知道在作军争决策时,他已然陷入劣势了。

抑或者说,他心中还隐隐有些担忧。

傅佥乃是以增兵抵御南匈奴右部与鲜卑拓跋部的名义而来,但彼胡虏退却后呢?

他携来的一千士卒还会走吗?

先前李球至的时候,他麾下便少了半数将士了!

那军司马不敢心怀侥幸,亦觉得魏延借着助战的名义遣傅佥前来,乃是为了日后将他罢权的绸缪。

虽说,张华先前就声称大汉仁义,即使将他转去别地任职,亦会以升迁的方式行之。

但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思量:他不想离开居延属国。

在郡十余年,从都伯一步一个脚印升迁为军司马的他,不仅早就安家落户在此,且购置了许多田亩牧场,最重要的乃是居延县内外,无论汉家黎庶还是羌胡部落皆对他敬重有加!

在这里他如鱼得水,连唯一的上官郡守都与他谈笑风生。

但离开了这里,他只不过是个随处可见的千石吏罢了!

宁为鸡首,不为凤尾。

军司马觉得自身的处境已然危在旦夕,必须做些什么来扭转不利的局势。

而在这个孤悬在北的小城里,他能想到的助力,便唯有即将来犯的南匈奴与鲜卑了。

倒不是要叛汉入胡。

而是想着借南匈奴与鲜卑部落族众的首级,让他得以积累功勋,令大汉朝廷觉得居延属国有他在更好!

抑或者说,只要有了击退胡虏的功绩,他就可以继续留任了。

比如在朝廷打算将他调离时,他也凭此来恳请继续留任。若朝廷不许,那他就挂印卸甲归家作黎庶。届时,朝廷若不愿担上薄待有功将士的不义之名,自会再度遣人上门来授予与他官职。

以退为进嘛.......

仕途之上惯用的手段,孰人不知呢?

至于功勋是不是那么容易得到,军司马倒不担忧:彼胡虏者,安能敌我汉家士卒之锐邪?

再者,先前马岱领西凉铁骑前来居延泽伏击了一番,临归时还召集他们嘱咐,曰:“南匈奴与鲜卑二部受逆魏所驱,必然要进攻城塞。不过,彼等亦不会甘愿为逆魏死力,尔等只需好生扼守城池、坚壁清野,便可安然无忧。”

军司马那时就上心了。

既然彼胡虏不愿为魏国死力,那么他不妨大胆一些,领兵外出扼守却敌,将击退胡虏来犯的功绩尽揽在自身上。

且现实情况,确实有促使他功成的地利之处。

源于居延长城的年久失修、不复御敌之用,居延属国便在城塞前约莫三十里外修筑了一前哨烽燧,作漠北游牧部落入寇的敌情示警之用。

那前哨烽燧乃依山而筑在半山腰上,可容两百将士戍守。

地势不似其他地方的矮丘般战马可径直驰骋而上,居高临下的地势使守御十分容易。更难得的,乃是因临近弱水东支流的干系,即使修筑在半山腰上,但烽燧内的几口井的水源四季都不枯萎。

军司马觉得,如果他从自身麾下挑选出两百精锐前去驻守,以胡虏弱于攻坚的先天劣势且不愿死伤太众的心态,断然不会被攻破!

只要不被攻破,日后胡虏罢兵归去,御敌的首功便是他囊中之物了!

他所思所求亦是尽可施展矣。

是故,在众人一并商讨守御绸缪的军议时,他便提出亲自去扼守前哨烽燧的打算。

意料之中,他的提议遭到了皇甫隆、李球与傅佥三人异口同声的反对。

因为那前哨烽燧是要放弃了的。

缘由亦显而易见:前哨烽燧的战略意义不复。

一者,乃南匈奴右部与拓跋鲜卑部已然入居延泽了,何须还警戒敌情?

另一则是如今朝廷暂无力扩建骑兵,未来数年内都是守御为主,不会有长驱直捣黄龙的战事调度。如此,与其额外耗费物资去维护着那前哨烽燧,还不如以居延城池扼守之地。

但军司马的理由亦很充分。

他久居此地,深知游牧部落的习性。

如常在战马膘肥的秋冬时节用兵,而在春夏牛羊马匹急需补充冬季掉膘以及繁衍时节,他们便会远离战事。如前汉时期击匈奴,往往也是春夏季出兵,趁着牛羊马匹繁衍拖延了游牧部落迁徙速度。

他以为南匈奴与鲜卑部来犯,至多就持续三四个月的时间。

一旦入夏季了,彼等自会罢兵归去。

李球与傅佥以无需弄险规劝,但他以守土有责为由坚持己见。

双方僵持不下时,不掌兵权但官职最高的皇甫隆便用了拖字诀,声称可将他们各人建议录于书,传去酒泉郡会水请马岱定夺。

显然,他的拖字诀不能奏效。

那军司马亦非鄙夫,自是知道传书一来一往损耗的时间,胡虏都兵临城下了!

哪还有机会容他外出戍守前哨烽燧?

当即,愤然起身,慨然作言。

曰:

“我虽先前仕魏,但亦知大汉克复中原之志!今区区胡虏来犯,我等却连一前哨烽燧尚且不敢守之,谈何死力忠节?且二位皆非居延之人,故而不知我麾下将士家小皆在此地,他们家中生计赖畜牧甚于农耕。今我军若弃了前哨烽燧,必然会令彼等以为朝廷畏战,亦会以为我军不能护其家小生计周全!如此,朝廷养我等行伍之人作何用?”

言至此,便将系在腰侧的军司马小铜纽印扯了下来,重重叩在案几上。

“我虽不才,亦在郡多年,早与此地黎庶融为一体!今二位既然劝我以大局为重、上峰将令为守,我不欲二位难做,便弃了此职罢!我一介白身,率家中僮客以及志同者去御胡虏,不令士庶悲凄田亩牧场被胡虏荼毒!”

话说到这份上,李球与傅佥都没有了反驳之言。

因为那军司马所言句句属实。

且如若容他愤然弃职归家,以白身振臂号呼影从者共去扼守前哨烽燧,恐那些从本郡招募的士卒将对汉廷觖望矣!

纵使不哗变,亦会心灰意冷的擅自卸甲离去!

唉,他终究是在郡十余年的老兵革了。

无论本地郡兵还是黎庶,都会选择信任与他,而并非来此地任职没多久的皇甫隆、李球与傅佥等人。

是故,这场争执亦迎来了盖棺定论。

那军司马得偿所愿,而李球等人两权相害取其轻。

最新网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