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蜀臣 > 第371章、仗恃

蜀臣 第371章、仗恃

作者:茶渐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1:02:01

第371章、仗恃

关中右扶风,陈仓城。

魏雍凉都督司马懿搁笔于案,执起缣帛轻轻吹干墨迹,临装入小筒时还细细再看读无误后,才出声唤来署门外值守吏,将之快马转去雒阳。

天子曹叡再一次来书问战事状况与调度了。

倒不是曹叡不信任司马懿的调度之能,亦不能怪其心切。

而是雒阳衮衮诸公都汲汲着西北战事。

征调附庸南匈奴左右部与鲜卑拓跋部、动用天子亲军虎豹骑、从幽州调遣了两万将士,再加上关中十万大军,魏国此番投入的兵马,堪称自汉军袭夺陇右后之最,安能不令魏国上下皆瞩目?

尤其是,逆蜀的反应委实令人捉摸不透。

南匈奴与鲜卑入河西后,逆蜀当即调遣兵马严加防范郡县,此反应还在意料之中。

但征北将军夏侯儒骤然兵困鹯阴城塞后,逆蜀的反应却出人意料。

如今都将近夏初四月了,逆蜀仅仅是令骁骑将军赵广督领骑兵赶赴旱平川,距鹯阴城塞外约莫四五里处,在不同方位将数百支鸣镝射向苍穹后便归去了。

没有试图寻觅魏军粮秣囤积处、无有试探攻击夏侯儒之兵马寻觅解围的战机。

意图很明显:仅是令被困的鹯阴戍守将士,知晓逆蜀丞相诸葛亮并没有放弃他们,给予将士们继续坚守等候救援的希望。

然而,此后,逆蜀一直无有救援的举动.......

且据斥候打探来的消息称,逆蜀无论河西、陇右以及汉中郡皆没有戒严抑或驻军调动的迹象,而是安之若素的督促着春耕事宜。

如此情况,令曹叡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此战虽是司马懿筹谋的,然而自主贺兰山以南兵事的费曜中伏丧损三千余关中精骑后,司马懿已然上表谏言声称此筹谋先机已失、暂且作罢,以待他日时机成熟再作计议。

然而,天子曹叡竟是将虎豹骑转去了河西、一意孤行要将此战再推行。

今数万大军在外数月,耗费粮秣无数,但原先预计逼迫逆蜀不得不来战的意图竟是没有达成,如何不令衮衮诸公心切?

安能不令曹叡心焦!

是故,他此番再来书信,乃是想问在关中春耕完毕后司马懿是否要进军。

不干涉在外都督的调度之权,只是想知道大致战略。

盖因司马懿先前的上表中有预案——如若逆蜀不救,便动用关中大军进逼汉中或陇右牵制逆蜀各地守备兵马,假戏真做将鹯阴城塞攻下来!

故而,司马懿在回书中亦不厌其烦。

细细的将所思、所恃皆一一录于表,尽可能宽解曹叡的心焦。

因为他的决策,乃是春耕之后关中继续按兵不动。

所恃者,有四。

一者,他胆敢确凿,逆蜀必然来救鹯阴城塞!

鹯阴对于河西走廊的战略意义,几乎决定着双方在雍凉之地的战事主动权,逆蜀丞相诸葛亮不可能不知。

至今为止,皆不见救援的迹象,必然是被他事耽搁了。

对此,司马懿还召集了僚佐与军中宿将一并分析,然后得出了一个令他啼笑皆非的缘由:或许,逆蜀乃是因为粮秣堪忧,故而要待到春耕过后再出兵救援.......

除此之外,无人能再提他议。

这个推断令他隐有悔意。

早知如此,他便不让夏侯儒进军困城太早、徒耗粮秣了。

在谋划之初,他尽是想着大河结冰魏军可渡人马的困城之便利了,却是忘了逆蜀疲敝已久、粮秣紧缺的事实。

但此亦无可厚非。

孰人能意料到,逆蜀竟是连供给二三万兵马的粮秣储备都无有呢!

不过,事情已然,司马懿亦不会过多纠结。反正以关中粮秣,多消耗数月也能承担得起。

此亦是他的依仗之二。

前来任职雍凉都督已有三年的他,征战之事尚未有建树。

但在广开屯田、以资国用这方面却是硕果累累。

以他“戎卒自给、国以充实”的主张,加上先前以授田为诱从冀州募来的充足劳力,让丰饶的八百里秦川,再次冠上“天府之国”的美誉。哪怕今岁雒阳一带,在开春之时便陷入饥馑,天子曹叡诏勒令他转运了数百万斛粮秣以资救济,但关中所储备的粮秣仍旧堪大军足食至秋收之后。

粮秣充足,他自是可以按兵不动、坐等战机出现。

其三,乃是他已然让部将从关中转运大量粮秣给与夏侯儒了。

源于兵贵神速的考量与受限于路途遥远,从并州五原郡转来安定郡北部丁奚城驻扎的夏侯儒部,并没有携带攻城器械,故而一直迟迟未有攻城之举。

但起土山、掘地道以及反向作围堑等攻城筹备,却已然悉数完善。

现今即使逆蜀遣兵来救,在攻打夏侯儒营寨时,鹯阴城塞内的汉军亦无法越过障碍出城策应,算是万事俱备罢。

基于此,司马懿觉得现今并非乃不计伤亡的攻坚之时。

自前汉孝武帝时期便开始修筑的鹯阴,一直作为抵御游牧部落的前哨城塞,数百年来历经了无数次修缮与加固,堪称固若金汤!

唯有的一次被陷落,就是前番叛将姜维的绕后偷袭。

且还是依仗着魏平无法支援,而疤璞领军赶至合兵令守备兵马陷入绝望投降才易主的。

亦是说,在没有彻底断绝逆蜀外援、令将士绝望之前,很难被攻陷。

即使现今鹯阴城塞逆蜀守备士卒仅三千,但夏侯儒以两万大军昼夜而攻,数月之内也未必能建功。与其丧损士卒无数而作无用之功,还不如坐等时机,将逆蜀援军击破断绝城内守军希望后,再作攻坚之议。

最后,便是南匈奴左右部与鲜卑拓跋部的策应。

司马懿并不冀望他们能高奏凯歌,但以游牧部落的千里奔袭之长,牵制逆蜀的兵力、令河西各郡县守备疲于奔命,应是有所建树的。

此四者仗恃,皆能令魏国游刃有余,足以宽解雒阳曹叡与衮衮诸公之心。

相反,司马懿在上表临末时,还添了一笔“今我国伐逆蜀,依贼吴狡诈之态,恐复来入寇,但请陛下先备御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