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埋葬大清 >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举世攻明啊

埋葬大清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举世攻明啊

作者:天煌贵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1:10:32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举世攻明啊

从朱劲松造反到坐拥六省之地,前前后后加起来也不过是几年的时间,要是按照常理来说,朱劲松手下的军队应该没有什么退役的士卒才对。

但是别忘了,朱劲松这货向来喜欢摸着兔子过河,对于兔子的规章制度等东西向来是能抄就抄,能用就用,反正不用担心有人找自己收版权费。

比如大明的陆军,虽然有五军都督府这么个名称,然而实际上的五军都督府基本上就是对应的五个战区,其余的像军、师、团、营等编制也完全是照搬了兔子家的陆军编制,顶多就是把某些不太适合当前环境的部分给改掉

包括征收亲兵和老兵退伍制度也是一样,虽然有一部分是直接照搬过来的,但是也有很多地方都经过了改动。

自打占据了整个山东之后,朱劲松的军队就一直在扩编,每年要招收两次新兵,招收的规模每次大概都在一个军,也就是四万人左右。

像后世种花家的服役期限一般是两年,就算早些的时候也不过是三年,而朱劲松手下的军队服役期限起步就是三年,轻轻松松就能达到十来年。

与此同时,朱劲松又规定每年都会让一部分年龄偏大的士卒转业退伍,或是转为类似于武警的二线部队,或是将之分配到地方县、州、府各级衙门当中,这些被安排转业退役的士卒大概有两个师也就是两万人左右。

这些被分配到地方衙门里的老兵,又跟当地的农会卫队共同组成了预备役,而无论是二线部队又或者是预备役,管理制度上又无限靠近种花家的制度。

比如像二线部队,平时是归属于布政使衙门管辖,像分配到地方衙门担任衙役的预备役士卒则是归属于内阁下属的警衣卫管理,战时则是直接归五军都督府管辖。

所以,哪怕是在没有征召预备役的情况下,朱劲松也依然抽调了接近四万多的二线部队,跟原有的五个军打散之后重新组成了六军的编制。

按照朱劲松直接抄来的兔子陆军编制,一个军的兵力普遍在四万人左右,六个军的兵力就足有二十四万之众。

朱劲松还真就不信了,六个军的兵力,还干不过二十几路兵马凑起来的杂牌?

虽说朱仲渠那边二十多路联军号称是百万大军,但是朱劲松觉得那也就是个号称,真正能拉出来打仗的可能不会超过八十万,而且朱劲松也从没想过要跟朱仲去他们的联军打正面作战。

太祖在五卷屠龙术里面已经说的很明白了,打仗的本质就是人多欺负人少,当己方兵力不足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快速穿插的作战方式创造己方的兵力优势,然后集中火力干掉对方的劣势兵力。

而无论是刘鹤鸣管辖的中军都督府第一军,还是朱二旦管辖的前军都督府第二军,又或者是其他几个军,这些军队都是跟着朱劲松从宁阳起家时一点点打出来的,最擅长的就是快速穿插和远程奔袭。

当然,真要严格的说起来,朱劲松手底下的军队最擅长的还真不是快速穿插和远程奔袭,而是依靠力火优势进行埋伏偷袭。

这不是说大明的军队不能打正面战役,而是正如打过平安格勒战役的李少将所言,一支部队的性格和气质往往是由这支部队最初组建时的首任军事长官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不管岁月流失与人员更迭。

朱劲松这个大明皇帝起家的时候就患有重度火力不足恐惧症,所以,大明军队最擅长的其实是火炮洗地外加埋伏偷袭。

也正是因为如此,刘怀文才会一听到打仗就头疼——面对这种动不动就喜欢火炮洗地拿着炮弹和手榴弹不当钱的败家子,换成任何人来做大明财政系统的扛把子都得头疼。

一想到原本的五个军的规模直接扩充到了六个军,刘怀文这个大明财政体系的扛把子就更头疼了。

尤其是当刘怀文想到那些炮弹和子弹、手榴弹会被那些败家子们当成不要钱的玩意儿一样砸出去的时候,刘怀文就特别想要冲到这几个军的驻地,拎着这些军队的主官们骂上一顿。

只是一想到自家皇帝,刘怀文又忍不住有些绝望。

此时的朱劲松正在给一众文官体系和军事体系的扛把子们训话,被训话的人员包括曾诚这个大明首辅,十几个部级扛把子,外加军事体系的六个军级都指挥使、二十四个师级指挥使,以及柯志明这个情报头子。

“现在,天底下的大大小小的反贼们要联合起来攻打咱们大明,咱们大明能怎么办?就只能打回去。”

“但是这个仗怎么打,可是有讲究的。”

“你们都给咱听好了,能用炮弹和子弹解决的问题就用炮弹和子弹来解决。谁要是敢拿着将士们的命硬往上顶,就算你们立了功,咱也不认,而且不光不认,回来还得好好收拾你们!”

说到这里,朱劲松又忍不住冷哼一声道:“举世攻明啊,也不知道咱大明到底哪儿做错了,怎么就得罪了这么多人,居然要联合起来攻打咱们大明?”

曾诚暗自瞥了朱劲松一眼,心道举世攻明还稀奇?您老人家要是跟以前历朝历代的反贼们一样,有了坐江山的机会就赶紧拉拢那些乡贤士绅们,只怕整个天下早就已经传檄而定了,可是您老人家倒好,始终就要求必须得建立农会,必须得均田地,一下子就把天底下的乡贤士绅们全给得罪了个遍,这还能有个好?

当然,暗自吐槽归暗自吐槽,毕竟跟着朱劲松混了这么久,曾诚倒也知道建立农会的好处,也知道朱劲松这种不依赖乡贤士绅的造反模式对于以后治理天下的好处到底有多大。

远了不说,光说大明朝廷现在的动员能力,就绝对比我鞑清朝廷要强上无数倍。

……

穿着一身崭新军装的杨大牛,看着眼前既熟悉又陌生的小徐庄,心头也说不清楚是个什么滋味。

小徐庄村头的大柳树下,依旧有很多老头们在晒太阳,依旧有很多熊孩子们在疯玩。

这种画面,杨大牛之前在青县小杨庄的时候看到过无数回。

但是杨大牛的心里很清楚,虽然同样都是在大柳树下晒太阳,晒的也是同一个太阳,这其中却有很大的不同。

之前在青县小杨庄的时候,那些老头儿们晒太阳是舍不得烧柴火,所以只能出来晒太阳,而小徐庄的这些老头们晒太阳就单纯的只是为了晒太阳。

当然,他们也一样是舍不得烧柴火,只是他们是有柴火而舍不得烧,不像之前在青县小杨庄的时候,是想烧但是没得柴火可以烧。

包括那些熊孩子们也是。

之前在青县小杨庄的时候,那些熊孩子们在大柳树下玩,纯粹就是父母都忙着地里的活儿,根本就没人顾得上他们,所以只能聚集在大柳树下疯玩。

而小徐庄的这些熊孩子们,应该是完成了学业之后跑出来疯玩,说不定待会儿就该被他们自家的父母揪着耳朵弄回家去。

一想到这些熊孩子们被揪着耳朵拽回家时,一边走一边挨揍一边喊疼的画面,明明还是只单身狗的杨大牛忽然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杨大牛也不知道自己在笑什么,也可能就是单纯的想笑。

可能自己以后娶个媳妇,有了孩子也会是这样的生活吧?

笑着摇了摇头,杨大牛干脆迈步向着大柳树下走去。

杨大牛得先找人问路。

没办法,如果不找人问路的话,杨大牛根本就找不到自己的家在哪儿——自从当兵离家之后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而在这一年半里,自己跟父母就只有寥寥几封书信往来。

通过父母托人写给自己的信,杨大牛知道自己家里已经盖上了新的院子,父母都已经搬到了新的院子。

所以,第一次回亲探亲,也有可能是最后一次回家探亲的杨大牛,找不到自己的家了。

銆愯璇嗗崄骞寸殑鑰佷功鍙嬬粰鎴戞帹鑽愮殑杩戒功app锛屽挭鍜槄璇伙紒鐪熺壒涔堝ソ鐢紝寮杞︺佺潯鍓嶉兘闈犺繖涓湕璇诲惉涔墦鍙戞椂闂达紝杩欓噷鍙互涓嬭浇銆/p>

瞧着一身军装的杨大牛向着大柳树走来,那些正在晒着太阳的老头们也不晒了,纷纷站起身来好像的望着杨大牛,而那些熊孩子们则更是直接,一个个的跑到杨大牛身边,好奇的围着杨大牛,蹦着跳着吵着闹着。

害怕?害怕是不可能害怕的,自家的父母曾经说过,不管什么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危险,只要看到穿这种衣服的人出现,就不会再有危险,他们是保护百姓的,怕谁也不用怕他们。

其中一个约莫十来岁的孩子胆子大一些,望着杨大牛打量了一番后才试探着问道:“你是大牛哥?”

等到杨大牛点了点头之后,那孩子才高兴的叫道:“大牛哥,你回来啦!我是徐二狗,你还记得我不?”

杨大牛倒还记得徐二狗这个名字,只是在杨大牛的印象里面,徐二狗应该比现在矮得多,也瘦得多,哪儿像现在这么白白胖胖的。

摸了摸徐二狗的脑袋,杨大牛笑着说道:“我当然记得你,你小时候最好哭鼻子来着,不过,现在的二狗子倒是长高了,也长大了,过上几年啊,就该说媳妇儿啦。“

听到杨大牛这么一说,徐二狗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扭扭捏捏的说道:“什么媳妇儿不媳妇儿的,哪儿有的事儿啊,还早着呢。”

说完之后,徐二狗又望着杨大牛道:“大牛哥,你是不是找不到自个家了?我带你去!”

杨大牛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行,那就麻烦你了。”

徐二狗嘿嘿笑的一声,领着一群熊孩子在前面蹦蹦跳跳的走着,一边走一边叫道:“大牛哥当兵回来喽!”

等到了杨大牛家的新院子,这些熊孩子们就自觉的停在了院子外,任由杨大牛自己回了家,然后一个个的小脑袋瓜就在大门外探头探脑的打探着院子里的动静。

杨大牛推开屋子,却见屋子里的杨老爹正在摆弄着屋门旁边的炉子,杨大牛的老娘依旧还是躺在靠着东墙的床上,时不时的咳上一声。

杨大牛眼睛一酸,忽然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叫道:“爹,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