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埋葬大清 > 第一百九十五章 彻底解决草原问题

埋葬大清 第一百九十五章 彻底解决草原问题

作者:天煌贵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1:10:32

第一百九十五章 彻底解决草原问题

对于朱劲松的说法,这些草原上的王爷、台吉们,其实并不是很相信。

要说大明能够把草原当成大明的一部分,这些王爷、台吉们倒是丝毫不会怀疑,毕竟有索伦部这个先例。

可要说大明能够把草原上的牧民当成大明百姓来对待,就不由得这些王爷、台吉们心里嘀咕了。

有句话叫做透过表现看本质——

草原上从匈奴到柔然再到突厥,从鞑靼、瓦剌再到蒙兀,一代又一代的草原部落,为什么要一个劲的南下劫掠?他们为什么不能学习中原堂口一样耕种?

答案是因为草原本身的生态和生存环境,他们没办法像中原堂口的百姓一样耕种,所以就只能选择游牧方式来保证族群的生存。

同样的,因为生产力低下、生存手段单一等因素,就使得这些草原部族在面对黑灾、白灾的时候,只能靠着放弃族中老弱病残外加南下劫掠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站在中原堂口的角度来看,这固然是不对的,因为你活不下去你就来抢我?这天底也没这个道理啊!

而站在草原各部族的角度来看,他们除了这种方式之外,又哪里还有其他的解决办法?

所以,草原部族跟中原堂口就只能不断的打来打去。

草原强的时候,就狂揍中原堂口,中原堂口强的时候,就狂揍草原。

比如现在,大明的拳头硬,这些草原上的王爷、台吉们就愿意归顺大明,就算是以后要行汉法、说汉话、丢掉一部分权利,这些王爷台吉们也只能捏着鼻子忍了。

千万别说什么内迁,因为这是最没有脑子的玩法——就算是草原上的部族同意内迁,那些因为他们内迁而被挤占了生产资料的中原百姓会愿意吗?就算现在的草原部族内迁了,以后就不会诞生新的草原部族了?

像大清的减丁之策,也完全是饮鸩止渴的玩法。

表面上来看,大清两百多年的时间里确实没有草原南下之类的事情发生,减丁之策也,可是实际上呢?

实际上,这也就是大清凉的早了点儿,又赶上了好时候,要是大清凉的再晚上一段时间,凉的时间点再早上那么百十年,大清还不定会落得什么样儿的下场。

感兴趣的可以去搜索一下《草原伐清》再加上宣和言两个字的组合,大概率会发现一片新天地——草原的牧民淳朴归淳朴,但是你不能把人家当傻子(某兽,不能直接发这份檄文的全称)。

陈澹然说过: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减丁之策这种只谋一时一域的做法,根本就是饮鸩止渴,不仅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反而遗毒无穷。

要想真正解决掉草原的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将草原和中原堂口彻底捆到一块儿。

朱皇帝瞧着站在大殿当中的一众草原王爷、台吉们,笑眯眯的说道:“索伦部那边的生活条件如何,想必众位卿家也都见识过了?”

一提到索伦部那边的生活,草原上的一众王爷、台吉们就忍不住有些羡慕嫉妒恨的感觉。

要说原本的生活条件,那肯定是草原上的这些部族生活的更好一些,毕竟索伦部生活的地方原本就苦寒,而我大清强制要求索伦部保持渔猎习性,不许他们种地,不许他们养殖,跟草原部族的生活比起来,索伦部的生活条件其实更加艰难。

可是自打索伦部率先倒向了大明,这一切就全变了。

大明直接派人过去指导索伦部的人耕种养植,让索伦部的那些叫花子们再次学会了耕种和养殖。

随着索伦部那边耕种的粮食开始收获,现在反而是索伦部的生活条件更好一些。

但是吧,眼馋也没有什么鸟用。

当时在清、明之间的局势还没有特别明朗,索伦部没有率先倒向大明的时候,所有的草原部族都分外看好大清,以为钱聋老狗还能再打出一场名垂青史的胜仗,谁也不敢往大明身上押注。

等到大清的统治开始江河日下了,这些草原上的王爷、台吉们又开始担心大明对于草原的态度。

以前也有个大明,皇帝也姓朱,有个叫朱老四的皇帝……

结果就拖到了现在,差点儿悔青一众王爷、台吉们的肠子。

朱劲松却好像完全没有看到这些王爷、台吉们脸上的羡慕嫉妒恨,只是又笑着说道:“朕刚才说,要让草原跟大明不分彼此,对草原牧民和大明百姓都一视同仁,自然也是要让草原上的牧民都过上跟大明百姓一样的好日子。”

“所以,朕打算在草原上筑城,修路。”

“每几个部落的中心之处便修一座城,每座城之间以直道相连,再修几条直通大明的道路。”

“比如察哈尔和呼济尔图,便会各修一座城,以直道连接宣化,两城之间也有直道相连。”

玩捆绑,肯定得有绳子——路。

理论上来说,就算草原上的生存手段太过于单一,但是凭借着辣么多的牛、羊、马之类的牲畜,就算以物以物,牧民也不至于无法应对白灾黑灾之类的吧?

谷坞 问题就出在了路这个字上面。

没有路,牧民有再多的牛羊又有什么鸟用?一旦发生突如其来的大雪,大量的牛羊被冻死,草原上的部族能吃掉多少牛羊?怎么运到中原堂口那边卖掉?

有了路和城池,再结合社学、市场等手段,差不多就能让这些草原部族的牧民从游牧转为定居,不仅能提高全盘汉化的速度,同时也方便了大明在草原发生白灾和黑灾时快速求助。

所以,路是解决问题的最先决条件。

只是这些草原部族的王爷台吉们却没有想到修路会不会方便大明救灾,只想到了修路筑城会方便大明对草原用兵。

一旦从游牧往定居转化,跑都没地儿跑!

朱劲松自然也看到了这些王爷、台吉们脸上的蛋疼纠结之色,只是朱皇帝对此并不在乎,反而开门见山的说道:“以后,大明会在这些城池里修建社学,让草原上的孩子们也能像汉地的孩子一样有书可以读。”

“同时,这些城池也担负着以往边市的任务,只是由偶尔开放转变为长期开放,就跟汉地城池里面的市场一样,包括盐、铁、茶在内,不会再有以前那些乱七八糟的,诸如凭条限量交易的说法。”

“另外,大明也会在城池内外驻扎一些军队,一旦草原上遇到了白灾、黑灾之类的事情,驻军就会快速出动去救灾。”

“还有就是,大明也会在草原上征兵,凡是年满十八岁且在三十五岁以下的草原牧民,都可以报名从军,一应待遇,跟汉家子完全相同。”

说到这里,朱劲松忽然话锋一转,正色沉声道:“以后,大明会在草原上设立州县及各级衙门,任何方面都与汉地完全相同。”

“也就是说,自官府设立之日起,草原各部就不允许再有私兵、私刑的存在,尔等与各部的长老、贵族之类的,会受到朝廷的册封,隔代降等袭爵,直至除爵。”

“尔等若是愿意接受,便留下来,若是不愿意接受,朕也不为难你们,现在就可以离去,无论你们是去投奔钱聋老狗,还是打算迁往别处,朕都保证你们在大明境内的安全。”

说完之后,朱劲松就端起了茶水,静静的等待这些王爷、台吉们的选择

没有人选择离去。

朱劲松直接把这些条件都摆到了台面上,这些王爷、台吉们反倒放心了——不怕明国皇帝有什么条件和要求,就怕明国皇帝跟大清的那些明君圣主们一样,慢刀子割草原的肉,放草原的血!

杜尔伯特部台吉当即便躬身道:“陛下圣明!”

其他一众王爷、台吉们也纷纷躬身道:“我等谨遵天可汗旨意!”

这些草原上的王爷、台吉们也算是想明白了,失去一些权利就失去了吧,失去权利总好过全家老小都整整齐齐的上路。

再者说了,要是能完全跟汉地一样,也实在是不好说谁占便宜谁吃亏。

至于说大明皇帝愿意保证他们在大明境内的安全……特么出了大明之后谁来保证?草原各部连钱聋老狗的大清八旗都干不过,难道还想跟大明的军队碰一碰?

找死也不是这么个找法!

眼看着一众王爷、台吉们都做出了选择,朱劲松却是呵的笑了一声,说道:“既然你们选择了相信朕和大明,那朕和大明也不会让尔等失望。”

“大明将会在草原上设立许多的工坊,朕会让人额外给你们拨付一些份子用以分红,你们以后得到的好处,远比你们失去的要多的多。”

“另外,正如朕刚才所说,大明要在草原上修筑城池和直道,这就需要用到大量的青壮,草原上的牧民,愿意来工地上做工的,一概按照汉家子的待遇发放薪水。”

“有了钱,有了市场,草原牧民的生活,想来要比以前强上许多。”

朱劲松的这个允诺,却是让这些王爷、台吉们高兴了起来。

杜尔伯特部台吉更是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拜道:“长生天下惟一至尊、伟大而不可战胜的大明皇帝陛下、天可汗!杜尔伯特部愿意用生命来捍卫您的威严,用热血来执行您的旨意!”

其他一众王爷台吉们的脸色顿时就黑了。

又是这个杜尔伯特部台吉!

此人有和珅和中堂之姿,万万不可小觑!

然后,一众不想让杜尔伯特部台吉专美于前的王爷、台吉们也纷纷拜道:“我等也是如此!”

朱劲松哈哈笑了一声,伸手虚扶一下,说道:“平身。”

等到一众王爷、台吉们都站起来之后,杜尔伯特部台吉又谄笑着说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既然有了大明军队的保护,又要全面施行大明律,那杜尔伯特部也确实没有必要再保留原本的骑兵了。”

“所以,臣便想着,把杜尔伯特部原本的骑兵都献给陛下,交由陛下来处置?”

鲁特部、阿尔寨部、浩齐特部、喀喇沁部的一众王爷、台吉们连忙叫道:“臣等也是,臣等也要将部族中的骑兵都献给陛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