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逍遥地主爷 > 第217章;震惊

大唐逍遥地主爷 第217章;震惊

作者:黄金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1:12:07

第217章;震惊

第二百一十七章震惊

“诸位爱卿,今日可有本奏?”

李世民看着交头接耳,互相打眼色的群臣,心里反感的不行。

下面那些文物大臣,一大半都自己觉得自己聪明绝顶,认为别人都是憨货。

以为自己这个皇帝好糊弄,特别是那些世家门阀,和前朝的功勋贵族,认为不论谁做了皇帝,都得需要他们那些世家的支持,才能治理好天下。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前朝数百年都是这样过来的,五姓七望,和皇族分治天下,各据一方。

这种局面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皇帝不用操心太多,坏处是,朝代的更失交替……

想当年,阿耶不就是靠着陇西李氏,宗族的力量才坐了江山吗?

如今这皇族,也是当年的世家门阀之一,李世民从世家里走出来,深知世家门阀的可怕之处。

“起奏陛下,昨日陛下曾说,叫那长安县令,前来禀报具体事宜,他来了。”

程咬金看没人说话,赶紧站出班,将昨天的事挑了起来。

“哦,那萧统何在?”

萧统终于等到了这一刻,急忙从最后头站了出来;

“陛下,臣在。”

“你且走近前来,站的太远,朕听不清楚。”

“遵旨。”

萧统气定神闲,目不斜视,一步一步走到前头站定。

“参见陛下。”

“爱卿不必多礼。”

“谢陛下。”

“爱卿,你将前日里,翼国公大将军府外发生之事,说个明白,也好叫满朝文武听个清楚。”

“遵旨,………………

启禀陛下,事情就是这样,臣听说以后,立马带了三班人马前去查看,却是踪影皆无。

询问了街坊才知道,五霸已经被抬走。”

“启禀陛下,我儿被重伤之后,这萧县令,迟缓了两个时辰不见人影。

臣忧心如焚,这才抬走了儿子,去找人医治。

总不能,萧县令不去,我就把儿子扔在大街上等死吧,请陛下明鉴。”

郑史良一听,萧统把他自己说的干干净净,又来了火气。

赶紧出来说明情况,始终惦记着把他弄走的事。

如今,借陛下之手惩处那李钰,估计是效果不会太理想,还不如,先弄下来这个京城重地的县令,安排自己族弟上去……

御史王廷也出来呼应道;

“启禀陛下,正是如此,倘若萧县令,一日抽不开身,就将伤者放地上一日,这也太过古板,

且还是重伤之人,长安县衙,距离出事地点,不过几条街而已,萧县令两个时辰后才姗姗来迟。

可见其居心叵测,此人疏于政务,只顾私事,家事,实在难以担当重任,恳请陛下,将其革职查办,交大理寺,刑部会审定罪。”

李世民对于这些官员,哪个不清楚,这萧统乃是房玄龄唯一的入门弟子,只因这种身份,房玄龄一直压着,不好推荐上来。

根据百骑禀报,这萧统,为官清廉,公正无私,事母至孝,最关键的还是知道变通,又有些手段,

还不是世家子弟,不过就是个前朝的落魄功勋之后,如此没有世家背景的人,李世民有多少都不嫌弃多。

怎能将这罪名坐实,倘若不压下去,真将他交给三司会审,这一生的前途就算完了。

“萧统,汝为何迟了两个时辰方才到的现场?”

“启禀陛下,臣担心,去的人少不能阻止,他们斗狠,衙门里的三班人马又不具备全,

臣一听说是多人重伤,就赶紧派人通传,所有三班人马去回归县衙。

也是马不停蹄,未敢耽误一刻,待人马具备,一刻也不敢停留,直奔现场而去。

臣对治下百姓,个个都看的比我家的孩童还要亲,闻听五家的郎君出事,臣是心痛如刀割,食不下咽,寝不能寐,请陛下明鉴啊。”

听着萧统如此狡辩,五家人都是咬牙切齿,你心痛?你巴不得我们都死了你才痛快吧,真是谎言连篇,可是又无法反驳。

总不能说,陛下,我家这几个儿子,都是无恶不作的畜生,他萧统恨不得我们死光才好,

怎么会心痛,所以,他萧统是故意拖延时间,什么准备这,准备那的都是假话。

若是这样说,岂不是成了满朝文武的笑柄?

“嗯,爱护治下百姓,这是父母官的职责所在,能有如此心思,也是难能可贵。

只是,准备了两个时辰,也太久了些,今后还需将三班人马,分配整齐,再遇到事情,也就不用慌乱不堪了。”

“陛下圣明,臣谨记在心。”

崔正不想在萧统身上浪费时间了,他儿子尸骨未寒,他是一心想要报仇;

“起奏陛下,臣的大朗,尸骨未寒,虽是强抢民女,却是并未做到,反而被伤了性命,

且另外四家也落个重伤,如此歹毒之人,若不惩治,恐难以服众,请陛下明鉴。”

“陛下,正是如此,我家儿郎,还在重伤之中,昨夜彻夜难眠,整夜哀嚎,请陛下为我做主。”

“陛下。”

“陛下……”

五家都是受害者,当然是都要站出来了。

李世民正要开口,就见程咬金快速出来,弯下腰;

“启禀陛下,光天化日之下,强抢民女,还要当街打杀,难道还不能还手乎。

难道还要将头颅伸过去,给人家砍杀不成。

那五个恶霸名传长安,为非作歹之事,不知干了多少,

如今因果报应,天理循环,也是咎由自取,陛下如果不信,可问长安县令萧统便知。”

李世民心里乐了,这厮今日倒是有些眼色。

“爱卿,你掌管长安县已经多年,治下百姓可都熟悉?”

“回陛下,别的不敢说,这五人之事,臣知道的却是不少,且还带了不少的案卷,

陛下一看便知,诸位大臣,也可评评理,孰是孰非,公道自在人心,臣就不多说了。”

“哦,带了什么,呈上来,朕也看看。”

“遵旨。”

萧统兴奋的后退几步,转身去了太和殿,最门口的地方,将他带来的厚厚一摞,案卷底子,提了过来,恭敬的递了过去。

“陛下请看。”

李世民看了三份,就怒火中烧,啪的一声,将手里的卷宗,扔下去。

“得海。”

“奴婢在。”

叫人将这些发给大臣们看看,再说详细。”

“诺。”

两个内侍,将地上,一摞厚厚的卷宗,分发给一些大臣观看。

萧统拿出这些东西的时候,五家家主,都开始低下头,上面写的什么,他们不用看都能背出来个**不离十。

整个大殿里开始热闹了起来,卷宗不够,陛下又叫仔细查看,只能三三两两,这里几个,那里一堆,围着一本查看。

大部分人看的直摇头,即便五姓七望,那些家族的官员,分到手里后,也是看的惨不忍睹。

都在心里念叨,同族兄弟一场,为你说几句也没什么,可你这也太过分了些吧。

平日里,尽都是欺压良民,没有一件不是丧尽天良的事,

这该如何为你帮腔,难道将你们的几家儿子,说成是良善之辈?孝子贤孙?

问题是说来谁信啊?

“陛下,如此祸害百姓,扰乱长安,这些哪一件都够的流放三千里了,够砍头的罪,老臣都看到好几个了。

如此嚣张跋扈,不把大唐律法放在眼中,打断手脚都是轻的,

若是换了老臣,直接就当场斩杀,为黎民百姓造福,也为那些受苦受难的穷苦人申冤,还请陛下明鉴。”

尉迟恭红本就是百姓出身,年轻时候还被世家欺压过数次,最是痛恨这种恶霸的行为,说话毫不留情。

牛进达也跟着站了出来,举着手里的两份案卷说道;

“陛下,单就臣手里这两份,写的清清楚楚,受害百姓,性命户籍,都可考证,

其种种作为令人发指,倘若是臣的亲眷,受此不公之事,臣定要将他全家斩杀一个不留。

他们口口声声的说,自家儿郎就是不知进退一些。

可这卷上所写,尽是百姓血泪,蓝田县子李钰,将他们打成重伤,虽说是出手过重,

可是看到这些之后,说句公道话,臣以为,李钰没有做错,请陛下明鉴。”

别说武将了,文官里也有许多人,听了尉迟恭,牛进达的话,不停点头的,做的太过分,已经引起了众怒。

李绩总算忍不住了,也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这天下万民,皆是陛下子民,岂能以贫贱穷苦,就等闲视之,请陛下恕臣多言了。”

“陛下,李侍郎所言极是,豪门贵族是人,可百姓农户也是陛下子民,陛下明鉴。”

李靖,李绩两个军方大佬都说的十分委婉,不过立场已经坚定了下来,摆明了是要护住李钰。

秦琼今日也来了大殿,准备是要亲自向陛下说明情况,不过看到这里,他放心了下来。

也不去多事,微闭着眼睛,对于大殿的事,不闻不问,他的态度压根就不用问。

“如此多的倒行逆施,长安县为何不报,百姓也是朕的子民,你们也是,

朕岂能因为一家两家的情面,就将律法不顾,更不能叫天下的百姓寒心,此事暂且不提,待明日魏大夫上殿,看他查证之后再说。

梁员外。”

“臣在,”

“长安县县丞是何人。”

“启禀陛下,县丞回家守孝,月前的事,已经报备了朝廷。”

“那熟悉长安县的还有谁?”

“回陛下,还有主薄刘琪与县丞同一品级。”

“其人功绩如何?品行如何?”

“回陛下,长安主薄刘琪,寒门出身,在我吏部考公司记录,做事踏实殷勤,从无错处,品行端正,具与县令萧统一般,且也是清正廉明,只是,却无大才。”

“退下吧。”

“遵旨。”

“萧统。”

“臣在。”

“昨日,有人参奏你,疏于政务,多有失察。

也有人参你,治下混乱不堪,朕本不相信,

可这些卷上写的,却向朕说的清清楚楚,一桩桩,一件件,尽都是百姓的血泪,

你作为一方县令,可知罪?”

萧统心里长叹一声,来了,终究是保不住这一身官服了,也罢无官一身轻,以后也不用受气了。

“臣知罪。”

“哼,罪就好。”

“传旨,罢免长安县令萧统,由主薄刘琪暂代,且留在长安,待魏大夫查过了详细,再说后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