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开局圈地为王 > 第一百四十六章:掌握舆论主导权

第一百四十六章:掌握舆论主导权

接下来,不可忽视的一环是,做做老百姓的思想工作。

李昊觉得,在现代,网络舆论可以引导社会的思想方向。

而在古代,没有网络,但纸质传媒的影响力需要利用起来,需要辐射的人群,一定要书生群体,诗人文人群体参与进来讨论,这样的大唐社会氛围,改革思想想不发展都难。

李昊提道:“不能只让我们报社的文章传播受限,文人群体要顾及,但主要的力量还是在广大大唐老百姓,我们要给他们灌输改革思想,就得要民间去多宣传,加油,想多点办法。”

李昊提醒霍祈现在是大唐日报的主编,要调动人马,不能让他们闲着。

在李世民的指示下,翰林的文人都安排到大唐报社来,这会人手足够了。

这么几个回合下来,霍祈在李昊的指点下,文化治理手脚更放的开了。

首先风风火火开展了好几个改革文化宣传策划,

在大街上贴好了李昊改革思想大字报,带着好几个文官,到民间去举办当街讲会,讲完了抽十几个人送大米。

这跟现代搞保健品传销的套路一样,抓住了人民的心理,老百姓想要大米奖品,自然热情捧场。

有一天李昊去了宣传现场,差点没激动死,长安大街万人空巷,被围得水泄不通,里里外外差不多几百人围着大唐宣传队的人。

既然如此火爆,更要升级一下宣发才行。

李昊拟订了几个办法,当晚火急火燎赶到议政殿。

对于李昊深夜爬墙突访,李世民已经见怪不怪了。

“近期改革宣发得不错,听说你们大唐报社派人到长安街上宣传,长安老百姓十分捧场啊!”李世民从太监手里端过茶,递给李昊。

李世民对李昊这人,是越来越刮目相看了,这小子,绝世才能无法估量,不是他能想象的。

李昊仰头喝了一大碗上好的御茶,把洋洋洒洒满篇要点拍到桌子上,示意李世民好好看看。

“科学选拔人才的确没毛病,但狼多肉少,全大唐那么多追求仕途的文人书生,多少人是一辈子无法当上官的?这些人文化素质高,文化水平也很好,如果他们什么事都干不了就只能一辈子挤破头皮考功名,对社会来说是种浪费。”

李世民也知道李昊要抛砖引玉说出自己的计划了,并不着急道:“哦?那按你怎么看?”

“想要改革顺利进行社会思想一定要从根本改变了,不是说给朝堂的人听,而是要说给老百姓听,也不只是说给长安的老百姓听,要说给全国的老百姓听,所以,不能只是我们大唐报社的人出来宣传,一定要调动全体书生的积极性。”

李世民沉思了一会,心想这的确是个好办法,毕竟朝廷需要选拔的文人占比很小,很多落榜的书生,如果能给多他们一条出路,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毕竟,现在对大唐来说,改革是重之之重,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切条件都要准备好。

“你有什么举措让这些待考书生有别的出路。”李世民放弃思考了,干脆利落踢皮球。

“你另外设立一个考试,要求别那么高,只要考生有基本的管理才能就行,这次通过的考生,设为村绅,相当于一个村官,然后你按第十品管制给他们发放薪资,还有后期根据村里的经济状况,发放提成。”

这个设置跟现代的大学生村官差不多。

这样一来,既解决了这部分落榜群体的就业问题,又能将才学落到实处,不枉寒窗苦读十余载。

“然后,安排他们到各乡镇,负责宣传大唐中央政治思想,特别是,社会改革的文化思想。”李昊缓缓道。

这又跟知青下乡一个道理,虽然当年知青下乡有历史原因,但好处是将知识和思想带到社会农村偏远地区,带动了文化传播,李昊借鉴了一下,一举两得。

有知识才有智慧,要想改革,凭一己之力那是不可能的,总需要很多帮手。

对改革者而言,最主要的难题不是想出改革的方案,而是统筹一切人员,推行他的方案,再到重之之重是方案能够落实。

他李昊,不想做第二个王安石,也不想当第二个范仲淹,所以,能想到阻力,他都要一一俱到去解决。

如果有这群村绅群体的加入,那么,宣讲大唐日报,改革思想的载体简直是幂函数增长。

李世民同意了他的设想。

也不能不同意啊,条条都没有理由让他拒绝,这位明君甚至感觉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威胁。

不是源自改革得怎么样。

而是眼前这个人,李昊,他觉得自己不能拿捏,以前李世民觉得自己聪明绝顶,全天下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他根本不会错过任何新颖的治国方略。

李昊的政治才能和政治格局,视野,是超世的,他根本不能参透,只能尽力去理解。

这两人彼此利用有彼此忌讳,当然,李昊不在意李世明怎么担心,反正他现在安全得很,这大唐经济要想改革,没他李昊不行,李世民再忌讳他也要供着他。

当然李昊这么卖命,不是为了给李世民打工的,现在借助李世民一统天下的号召力发展大唐经济,后期,科学治国,他不信他不行。

得到李世民的首肯,李昊转提前告诉霍祈放手大胆干,有什么问题他都这额。,霍祈的文化宣传工作更上一层楼了。

首先拼命壮大他带领的编稿队伍,有写手才有内容。

李昊成立了一个大唐日报编辑小组,霍祈是主编,李世民的心腹言官莫仪也当了名义上的主编,接下来几个翰林的学士成了催稿编辑。

报社的写手不再由固定的几个文官担任而是面向全社会征稿,有了李世民专门拨款,李昊不用担心钱,放开手脚发放奖励,每一篇的稿费都十分丰厚,对书生和文官来说,都是动力和诱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