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黄天之世 > 第五百二十九章:《太平律》

黄天之世 第五百二十九章:《太平律》

作者:罗小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13

第五百二十九章:《太平律》

鹰狼卫带着李恒誊写好的新法很快便离开了长子城,前往上党郡的印刷工坊之中。

短短四五日的时间,大量印刷的好的新法文书便已经送回了长子城。

李恒审阅了一遍手中的文书,确认无误后,重新将其放回了书堆中。

“拿上这些跟我进去。”

李恒指了一下书堆,低声说道。

旁侧站着的一名文吏应命捧起书册,跟随着李恒缓步走入长子城的府衙之中。

往日里的长子城颇为喧哗,人来人往之间自然会有声音传来,但是这几日的长子城府衙之中气氛却是沉闷的可怕。

许安如今就住在长子城府衙的后院,那里原本是存放书册、卷宗的地方,许安让人打扫了一下,空出了些地方,便住在了偏房中。

李恒带着搬书的文吏走入了府衙之中,如今长子府衙之中的防卫也已经被许安麾下的黄天使者所接管。

沿路站立的军兵皆是顶盔掼甲黄天使者,望之而生畏。

李恒也算是久经战场,虽然因为有些缺乏锐气,被许安调职成为了上党郡太守,但是他毕竟也做到过军司马的人,也曾手持兵刃上阵搏杀,和敌人短兵相接也没有畏惧。

正因为如此,所以李恒也感觉到了这些黄天使者身上正在发生的变化。

这些黄天使者给他的感觉比起之前,又要强悍了不少,无论是气势,还是训练度。

其实李恒感觉的并没有错,现在的黄天使者每日的演练的内容和黄巾军之中普通部曲大不相同。

许安从高顺的练兵之法之中选取了一些适合的方法,加入了黄天使者的训练之中。

起初许安编写的《步兵操典》训练军队的方法,很多都是依葫芦画瓢,套用后世的一些训练方法。

但是随着战阵经验的逐渐丰富,许安开始根据实际的情况,更改《步兵操典》之中内容。

守卫在门口的黄天使者简单的检查了一下李恒和那名文吏,便让开了道路。

李恒也收回了放在他们身上的目光,选择跟从许安,是他这辈子中做过正确的选择。

黄巾军的强大对于他,对他们鹿台李家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

房门拉开,李恒行了一礼,缓步走入了房舍之中。

房舍中已经有三人坐在其中。

右侧一人,身穿青娟道衣,头戴玉清如意冠,头发花白,正是阎忠。

左侧一人,身穿绛红色的深衣,头戴进贤冠,貌伟而庄,长髯白面,见到李恒进来,没有偏转身躯,只是微微侧目朝着门外看了一眼。

但就是一眼,却让李恒感觉心中微紧,那种感觉就像是在山间砍树采药之时,猛然发现树丛灌木之中藏着一条毒蛇,而那个时候那条毒蛇正昂着头,吐着信子,盯视者他,蓄势待发。

当那人移开了视线之后,萦绕在李恒心头的不适感这才消散。

那人李恒也认得,原来是董卓麾下的一名都尉,听说和阎忠关系不菲,好像还是阎忠的学生,叫做贾诩,如今被授为昭信校尉。

在黄巾军之中校尉有封号的人少之又少,除去韩暹、胡才、李乐三人的白波校尉外,其他的封号校尉都无一例外后面被晋升成了将军。

当初林滤谷外拜将的时候,周仓被封为虎翼校尉,裴元绍被封为鹰扬校尉。

现在两人都已经成为正五品的封号将军,周仓累积战功,最后在河东郡之战的时候晋升为虎翼将军,裴元绍则是被许攸带着和颜良、文丑两人出击中山国之后,被晋升为了鹰扬将军。

现在黄巾军中一共有十四位正五品的封号将军,两位从四品重号将军。

重号将军两位:平南将军龚都,平西将军吕布。

封号将军十四位分别是:

典军将军刘辟、建节将军何曼、护军将军黄龙;

昭德将军张燕、宣威将军于毒,都护将军徐晃;

白波将军郭泰、度辽将军李德、讨逆将军刘石;

荡寇将军张辽、宣威将军纪昂、武威将军管亥;

虎翼将军周仓、鹰杨将军裴元绍。

纪昂是豫州太平道渠帅、管亥是青州太平道渠帅、两人因为带领四州民众转进的功绩,被封为将军。

至于校尉,如今黄巾军军中的校尉倒是颇多。

青州平原郡渠帅卞喜、青州北海国渠帅管承、青州齐国渠帅张饶、青州济南国渠帅徐和、青州乐安国渠帅司马俱,还有其余三州的一些主要将校论功行赏后也是被封为了校尉。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校尉都有带兵之权,不少的校尉说是校尉,做的却是军司马或者军侯的事情,或者是前去主管屯田事务,推于二线管理屯田兵。

李恒和身后的文吏两人将手中的书册分别递给了阎忠和贾诩,随后又上前将另外一册放在了坐在首座的许安案桌上,便退出了房舍。

阎忠先拿起案桌上的书册翻阅了起来,贾诩正了正身子,拿起了案桌上的书册。

这种用纸张装订而成的书册他此前倒是没有见过,汉庭确实可以制作能够书写纸张,但是那些纸张却并不防虫蛀,而且也不便于保存,要不了多久,便面目全非了,而黄巾军的这种纸张,却是避免了这一问题。

贾诩收住了发散的思维,拿起了书册。

书册的封面是淡蓝色的,书的名字在左上方的一处白框之中,封面的纸张应该是用蓝色的染料染制而成,而那白色长块他一时间也不知道是怎么制作而成。

书册上用黑色笔墨在白色的长块中,自上而下写着三个大字——《太平律》。

“现在大部分的地方,都是沿用汉律,但是汉律之中有不少的漏洞和欠缺,这本书名为《太平律》,其中有些律法是我定下的,还有些是内务司编订,其余都是汉律的内容,我本来准备是再过些日子发布,但是随着四州百姓入并州,还有一些原本留存的问题,所以我准备现在就定下来。”

许安看了一眼阎忠和贾诩,开口说道。

《太平律》中不仅有前几天他让李恒抄录的那几条,还有一些其他的律法,汉律之中有些律法确实已经跟不上变化了,也不符合普通民众的利益。

当初纸张的问题和印刷的问题解决之后,许安也想到重新制定律法。

战国时期魏人李悝制订了《法经》六篇: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秦时商鞅改法为律,建立了较为严密的秦律体系。

刘邦初入关中,与父老乡亲约定“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摒弃了秦朝时的繁苛之法

后来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天下初定,萧何奉命改革秦政,制订汉律。

《汉书·刑法志》:“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于是相国萧何捃摭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

萧何在秦法六律的基础上,补充了户律、兴律和厩律,合为九篇,成《九章律》,《九章律》便是最初的汉律。

至于后世所说的六十篇汉律,

二十七篇《越宫律》是规范警卫、宫禁事宜。

六篇《朝律》又名《朝贺律》,主要是朝贺制度方面的专门法律。

十八篇《傍章律》是补充《九章律》所未涉及的官秩、仪品之制,兼采先秦古礼及秦仪所撰《汉仪》,属于朝觐、宗庙、婚丧等方面的礼仪制度。

《九章律》、《傍章》、《越宫律》、《朝律》,四律统称为“汉律六十篇”。

但实际上,和普通百姓息息相关的只有《九章律》一律。

现在许安命人印刷的《太平律》大部分的内容便是取自存放于原来晋阳城府衙之中的《九章律》。

《九章律》的用词造句,皆是和这个时代的文字记录习惯一样,也就是后世所谓的文言文。

萧何无愧于汉初三杰,他制定的《九章律》用词精准,容易理解,但是毕竟书面用语,有些地方难免有些难以理解。

没有律法,社会自然就没有安定可言,所以许安也一直筹备律法一事。

现在《太平律》上的用词,基本都偏向于口语话,用词造句全都是浅显易懂的字词,务必力求精确,易懂。

汉庭的官员熟读经义可以无障碍的阅读《九章律》,但是太平道中如今的官吏,很多都是从道堂之中突击培养出来的符祝,他们的知识水平并不高,他们认识的字也比较有限,让他们能弄懂较为复杂的汉律,无疑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太平道这么久以来,说是依从汉律行事,但是大部分时候只执行三条律令。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基本是沿用了当初刘邦进入咸阳时约法三章的律令治理地方。

这个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执法的官吏甚至都不能很好的理解律法。

一些稍微复杂一些的案件审理,基本上都是原来汉庭的官员办理,太平道出身的符祝协理,依照《汉律》解决,因为只有那些官员对汉律较为清楚。

所以推行更加口语化,更加浅显易懂,更加规范,适宜如今形势的《太平律》势在必行。

“学院今年的第二学期过一段时间就要开了,现在大部分的学生还在家中,也就说在地方识字的人并不算少,虽然他们识字有限,但是也不至于完全不懂。”

“道堂毕业的符祝如今也分散到了各地为官为吏,军中的识字班开战的也颇有成效,所以我准备印刷《太平律》发放到各地的城邑亭乡之中,替换汉律。”

许安指了指书册,面对着阎忠说道。

“以前世家豪强掌握喉舌,掌控舆论,他们可以随意曲解法律,使得其自己获利,进而掌控地方,这种情况在我军进入之后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是并没有彻底的改变,我这一次的尝试,颁布《太平律》就是我们迈出第一步的时候,使百姓明法。”

阎忠翻看着手中的《太平律》,眉头微蹙。

《九章律》作为律法,自然是内容颇多,就算精简了一些,也不是许安一个人在一两年之内就可以完成的任务,毕竟许安可不是只有编译《太平律》一件事要做,这里面的内容有不少是阎忠编译的。

“现在替用新律确实可行,但是明公所说‘使百姓明法’恐怕却是困难之极,不过明公如此说,应当是有了具体的办法吧。”

阎忠皱着眉头,继续翻阅着手中的文书沉声说道,他说话的时候没有看向许安。

他和许安相处的时间很长,亦师亦友,除开公开的场合外一般的礼节都会省略。

“确实已经有了一些想法,《太平律》目前已经通过了内务司的审核,不过最后的定稿,我希望由阎公和文和先生两人把关。”

许安点头道。“《太平律》虽然经过了简化,编译,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太复杂了,让普通的百姓全部都掌握自然是不可能的。”

“我的想法是,将一些重要的条例,新的律法,用文字书写在公示栏中,并派遣专人讲解,还有便是让各地传道的游方符祝在传道之余,讲解《太平律》,还有便是一些的新的律法,由鹰狼卫牵头,警察协理,挨家挨户宣传。”

阎忠微一思索,暗自点头,这样安排倒是可行,示众通告,让符祝宣讲都不失为良计。

至于挨家挨户宣传一事,从理论上来说也是可行,现在太平道领内的自耕农实际上并不多,大部分的地区的民众都被集中了起来,实行军屯和民屯,实际上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人力物力。

“在下认为明公此策确实可行。”

阎忠微微颔首,但眉头仍然没有舒展开来。

“明法一事可行,但是民众知法,执法之人也应当……”

阎忠偏过头看向许安,只是当他看到了许安的眼睛之时,便知道自己是多虑了,停住了言语。

“看来明公心中已经有了定计。”

许安每次胸有成足的时候,便是这样一幅表情。

“果然是瞒不过阎公,我准备于郡学院、国学院两院,还有道堂之中,增设‘法’科,教授《太平律》,还有相关的知识。”

“然后再内务司下增设法司,以原鹰狼卫狼卫镇抚使魏律为首任廷尉。”

“魏律?”

阎忠重复了一遍‘魏律’的名字,立马便想到了那个位不苟言笑,身穿紫色鹰狼服,蓄着短髯,神色阴鸷的镇抚使。

现在太平道之中,魏律确实是法司廷尉一职最好的人选。

“纷乱会随着人的增加而产生,现在确实需要施行严格的法令。”

阎忠轻轻展开折扇,紧蹙的眉头终于舒展了开来。

“使天下民众明了法度,使郡县官吏通晓律法,使学院学子修习律法,大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