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八十三章 王畿出手

奋斗在大明 第八十三章 王畿出手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41

第八十三章 王畿出手

第八十三章王畿出手

王阳明在传立学说的时候,其实已经参考了道家与佛教的一些说法。但是本质上,王阳明的学问还是儒家的。

他的逻辑很清楚,心即理,心是一切根本。知行合一,心中有一念发,就是知,而心中这一念,也是行。如果心中一念发出来的是恶念,就应给却克服,从源头上去掉,如心中有一念是善念,就应该去扶助。从心头上做到扬善去恶。这就是本体工夫,也就是一个致良知的过程。

王阳明也承认,有一些人,是天生资质就好,根本不用废话,一点就通,一说就透,如王畿这样,这个克制功夫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到了王畿这里,只重本体不重工夫。也就是说,王畿觉得只要悟通本体,下面就一通百通了。

如果说在王阳明这里,心学是有顿悟渐修两条路的话,那么到王畿这里,就只剩下一条路了,那就是顿悟。

这也或许是心学在王畿手中,传播日广的原因,因为,他严重的偏向了佛教禅宗的思想了。

禅宗能成为佛教之中最后的赢家,将其他的宗门全部打倒,原因有很多,比如禅宗的思想内核很多都是来自于中国,是一个本土宗门,而是从印度传来的。但是最重要的大概是禅宗太简单。

一声顿悟,似乎都有了。

净土宗还要念阿弥陀佛才能在西天留位置。而禅宗一声顿悟,就能成佛了?

当然了,这并不是否定顿悟。毕竟有些人的确很聪明,有些人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也很有可能忽然开窍,顿悟了。这都是有的。但是这种自己的感受,别人很难清楚。你是真顿悟,假顿悟。

似乎但凡能学会几句机锋。说两句似是而非的话,就能成高僧了。门槛之低,太适合附庸风雅的人们了。

而今王畿就是这样的。

并不是否定王畿自己对心学的理解。毕竟能被王阳明选中,王畿绝对是当时顶尖的人才。但是王畿不想想,天下如他那样的才几个。他这样一刀斩断,只要本体,不要工夫,其实就是本体工夫都不要了。

所以后世很多学者都批判王畿,说他的学问,根本就是逃禅。

而周梦臣以正统阳明学去参考,自然听起来百般不是滋味。正在周梦臣还在思考一个问题,那是他自己搞错了,还是王畿这边有了新变化还不知道,这个时候,王畿讲学也讲得差不多了。看上去效果很好。

王畿讲学多年,对这种活动在熟悉不过了。不像周梦臣还要做很多准备。而且苏州又是王畿多次讲学的地方,也是王门传播最广的地方之一,可以说,王畿一呼百应。下面的人听得如痴如醉。

王畿目光扫了一眼周梦臣,话音一转,说道:“今日也讲得差不多了。说两句题外话。”随即两句题外话,一下子将矛盾对准了周梦臣。

首先是,王畿用朱熹的学说,将气与理的关系阐述了一遍,然后以心即理,理生气,推导到心无外物,这也是王阳明的观点,严厉的驳斥了某些是非不明,哗众取宠的人。

周梦臣心道:“你不如点我名字。”

不过,周梦臣本来就准备迎战,只是万万没有想到,王畿这样不留情面。毕竟周梦臣在后面留了论战的时间,而不是现在这样不留余地。这样一来,已经重重的得罪了周梦臣。

讲学之中互相辩驳,不过是学术上的分歧。有些人学术上是对头,但并不妨碍他们平日里是朋友了。比如湛若水与王阳明。他们两个互相切磋,一直是有一些观点不能相容。但是并不妨碍两个人是好朋友一辈子。

而今王畿今日这个举动,有一点点上升到私仇之上了。

周梦臣早有准备,甚至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这样他不用找什么人挑事了。

只是,他细细一听,顿时觉得棘手。

王畿这个人怎么评价都行,但是决计不能说他没有学问。他反驳周梦臣的气在理先,也就是王廷相的气本论。真是洋洋洒洒,挥洒自如,无数观点喷薄而出,在周梦臣看来,是有很多强词夺理的地方,但在儒家语境之下,一时间周梦臣找不道可以反驳的点。

并不是周梦臣觉得自己没有道理,而是他披着儒家这一层皮,限制了周梦臣的发挥。几乎所有一切论据都要从儒家学说中找。周梦臣除非掀翻这个体系,否则在儒家这个体系中,周梦臣根本驳不到王畿。

是的,周梦臣这些年学问见长,已经不是吴下阿蒙了。但是问题是,王畿是何等人。他是半个屁股坐在王阳明传承上的人,是王门座主,二代掌门,虽然他这个二代掌门,不被很多同门支持,但不妨碍他的地位。

作为一个本来天资聪慧,又得名师教授,沉浸在儒学之中六十年的老者,周梦臣那一点点的儒学修养,对外能称上大儒,但是对王畿还是不够看的,特别是在基本儒学问题上的。在儒学这个框架之中,王畿的辩才,可谓虎步江东,天下无双。

周梦臣心中暗道:“不管了,事实会证明一切的。”周梦臣强制给自己打气,觉得自己的学问乃是最符合物理事实的。王畿可以辩倒他,但不能否决事实。

周梦臣这样想,还是太天真。他不知道,什么叫做对错与否,并不是对错本身,而是在于制定规则的人是怎么想的。

王畿会将自己下降到周梦臣的维度,与周梦臣辩论,周梦臣的理论与实验,符合不符合物理现实,这就太天真了。

王畿将气本论批了一个够,这对王畿来说,简直是不用动脑子的。毕竟气理之争,从宋代就有,王阳明在的时候,也与王廷相,罗顺钦做过谈论,如此经典的题目,王畿岂能没有专研过,这并不是他针对周梦臣。而是儒学大部分题目,王畿其实都研究过的。

不过,下面的事情王畿也要稍稍费些脑子。

因为周梦臣那些数学物理的东西,王畿听不懂。所以,他稍稍耍了一个花枪。说道:“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出自汤谷,次于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这一段是出自屈原的天问。

王畿说道:“少读天问,知天地之悠然,诚不是我等可以妄测的,自古以来,有不少人,以数解道,或曰梅花,或谓奇门,还有什么四柱,易算,层出不穷。君子敬鬼神而远之。此等虚妄之言,不能登大雅之堂。谁能相信,日月大小是能测算出来?却不知道太阳几斤,太阴几斤?”

王畿如此一说,下面顿时哄堂大笑。

周梦臣紧紧握住了手,脸上颜色不变,心中暗道:“失策。”

王畿言语之间,轻描淡写的将周梦臣所以数学计算,纳入算命卜卦一流。将对自然物理倒向不可知论的方向。其实周梦臣有办法辩驳,真正让他感到伤心的是下面的学子。

王畿明明是胡言乱语,为什么下面都欢迎?

周梦臣心思一转就知道了。

因为他们也听不懂,可以说,他们并不知道周梦臣讲得是什么?即便昨日有几个物理实验很好看,但也是就看一个热闹。并没有很深的感悟。王畿本身就代表权威,他这样一说,似乎也代替他们否定了他自己自我怀疑。不是他们不懂数学,而是这数学本身就是无稽之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