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四十五章 预备秋收战役

奋斗在大明 第四十五章 预备秋收战役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41

第四十五章 预备秋收战役

奋斗在大明

第四十五章预备秋收战役

“而今七月,距离秋收,顶多一个月,到一个半月之间,而鞑子为了定然在本月底,或者八月初就会出兵南下。”徐渭说道:“到时候我的局面就非常窘迫。要今年粮食本来就减产了,至于减产了多少,还不知道。而大同本来的存粮,也见底了。虽然因为巡抚的督促,各地输边的粮食,已经提前到位了,一共七十一万石,这是往年的成例。巡抚大人还想多争取一些,但是不行。今年朝廷也很困难。山东地震,西北也旱了。都需要赈灾。”

“即便如此,所有粮食最多能支撑到明年开春。七十一石粮食,这是军饷。可不是让百姓来吃的。而百姓家中粮食都已经见底了。”

“也就说,如果这一季粮食没有收成,或者被鞑子烧了。明年春天就是大饥荒爆发的时间。”

徐渭说的面色沉重。所有人听的脸色铁青。

一向沉稳的麻禄也忍不住说道:“朝廷什么时候都有困难。”

一句话好像什么都没有说。但透漏出,大同上下,对朝廷的深深的怨言。

可以说积怨已久。无他,嘉靖以来给大同人看来,从亲娘养的变成了后娘养的。

正德一辈子或许在文官看来,是顶级的胡闹。但是对于边军来说,那真是亲的不能再亲了。且不说外四家中,大同镇就是一家,也不说,大将军朱寿在大同常住过好一阵子,单单说正德大名鼎鼎的应城之战,就是在大同打的。民间传说中正德最爱的女人,也是大同人。

是真是假。已经无从考证的。

但毫无疑问。在正德一朝,大同与宣府,特别是大同,享受的是头一等的待遇。

而今成为了,大明朝廷但凡出一点事情,就可以牺牲的、后娘的养的。

说句不客气话,大明这么大的地盘,那年不出现事情,才是有问题的。所以,大同所需要的资源,总是得不到满足。是以大同苦朝廷久矣,甚至在大同两次兵变之后,上任的总兵带了整整几千鞑兵。也就是为大明效力的蒙古人。才算稳定住局面。

很难说,这一支军队是用来对付敌人的。还是来弹压大同本地军兵的。

从某种角度来看,军队与朝廷的离心,也是大明灭亡的根本原因。看李自成的义军,其中骨干几乎清一色的前边军。很难说不是一种必然。

“少说两句吧。”马芳拽了一下麻禄。

麻禄这才行礼说道:“末将失言。请

大人责罚。”

周梦臣说道:“无妨,徐先生继续说。”

徐渭说道:“是,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鞑子人马不多,因为鞑子内战,今年南下的大抵三到四万,以蒙古国师萧芹为帅。这或许是一个好消息。”

周梦臣面无表情,对眼前这个好消息,也很难受。

是,这是一个好消息,如果鞑子大举南下,即便辛爱不如俺答,也可以轻松纠结十万骑以上。面对这个数量的敌军,在绝对实力面前。周梦臣能做的也只有固守待援。

等鞑子退兵。

至于收成什么的,就不要想了。

但是这个数字依然让周梦臣很头疼。

周梦臣说道:“而今情况,就这样?说说看吧。麻禄,你久在大同,熟悉边墙情况,你说说鞑子可能从什么地方来?能不能守住?”

麻禄说道:“不能,绝对不能。而今边墙残破,而各处墩堡卫所也没有什么可战之兵,而今即便要修缮边墙也来不及了。而且即便修缮好了,人手也不够。毕竟秋收在即,人都防秋了,庄稼怎么办?”

周梦臣说道:“这就不用说了。我现在可以申明。这一战目的,不在于驱逐鞑子,而是要保障秋收。所以,秋收的人员非但不能减少,而且想想办法动员所有人,只能能喘口气,都要给我抢收。杨大人,这一件事情交给了。”

杨继盛说道:“下官明白。”

周梦臣说道:“我再强调一遍,而今要同时打两场,一次是打鞑子,不能让鞑子进入大同周边。影响秋收。另外就是秋收,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粮食收到城中。今日多收一些粮食,明年就少饿死人。”

“不管付出什么代价。这一个目的一定要达成。所有排兵布阵都以此为目的。”

“麻禄,你有什么想法吗?”

麻禄说道:“鞑子大军可以的入边墙的路线,一是从杀胡口入,而是从大同正北入,或者可以宣大交界之处攻入。这三个地段都是边墙的薄弱地带。以三万正兵,根本堵不住缺口。而今唯一的办法,就是放弃守城墙。大军集结在大同,整个桑干河以北,也只有大同有价值了,鞑子逐利,如蝇逐臭。他们定然不会放过大同的。倒是也只能随机应变,最好能逼着鞑子打上一仗,正面击溃鞑子。”

“这是唯一的办法了。”

周梦臣听了。他知道这个计划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了。

大同粮食种植区,就是沿着御河,十里

河,桑干河种植,形成一个“上”字形的模样。其中最下面那一横,就是桑干河。不过桑干河距离大同有一点远。大同就在由西向东流的十里河与由北向南流的御河汇合处。

也正是这两条河奠定了大同的农业根基。

而农田沿着河布置,显得非常漫长,且不规则。鞑子又都是骑兵,要比周梦臣手中的步卒跑得快,如果鞑子不一心交战,仅仅是派骑兵焚烧农田。让周梦臣一年功夫,毁于一旦。根本是防不胜防。

周梦臣说道:“马芳,你的意见是什么?”

其实他不用问,对马芳的计划就已经有谱了。他之所以先问麻禄,无非是麻禄老将,驻守大同时间长,或许有什么出奇制胜的想法。而马芳的想法太简单了。

马芳说道:“大人,一味的防守,是制于人,而不是致于人。末将看来,鞑子没有大举南下,实在是失策之极,末将愿意提本部骑兵,与鞑子会猎于长城一线,不胜不还。”

马芳是挺自信的。

因为周尚文在的时候,常常与数倍于自己的敌人打成平手。让鞑子不得不退兵。

只是很多事情,从来不是打光拼光就能解决的。

马芳有自信。

周梦臣却不敢拍板了。

说起来容易,在对抗鞑子骑兵上面,马芳是周梦臣唯一的筹码。一旦马芳折了,局面就不用等到明年饥荒了。

周梦臣说道:“李将军,你有什么想法?”

李儒犹豫了一下,说道:“不能向朝廷求援吗?”

徐渭说道:“已经求援了。兵部下令,山西镇与蓟州镇分别派来两个游击,一部大概有三千骑兵,总共六千骑,这已经是朝廷能拿出来的极限了。”

山西镇与蓟州镇要么不用直面鞑子威胁,要么就是在京师之东,有辽东方面协助。这才能抽出一点人马来。

但是山西骑兵与蓟州骑兵的成色如何?周梦臣也是存疑的。

“足够了。”马芳说道:“合两镇之兵,有一万多骑,足够与鞑子碰一下了。”

周梦臣说道:“这样吧,你们各自按照你们的想法做一分计划,备用。另外,徐渭你召集全大同所有马匹。不管是什么马,马不行骡子也行。总之有多少弄多少。”

马芳瞬间领悟,说道:“大人的意思是?”

“没错,实在不行,组建一支能骑马的步兵,能跟得上骑兵的速度,与你配合作战。”周梦臣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