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六十九章 浅攻进筑

奋斗在大明 第六十九章 浅攻进筑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41

第六十九章 浅攻进筑

第六十九章浅攻进筑

丰城侯说道:“你的想法是?”

周梦臣说道:“叔父还记得,宋如何攻西夏?”

不等丰城侯说话,说道:“宋夏之战,历经百年,仁宗神宗之际,战多败绩,损兵折将,沿边数路家家戴孝,而到了哲宗之际,反守为攻,屡挫西夏,夺西夏数城,最关键的就是章楶的浅攻进筑之策。”

丰城侯也是读过史书的,虽然印象没有那么深刻。但是被周梦臣这么一点,他心中也是有些印象的,说道:“你的意思也是用此策。”

周梦臣说道:“正是。”

“我国之疆域,远迈于宋,人丁之多,骑兵之众,也远迈于宋。而鞑子居丰州一地,比之西夏尚有不足。不过是因骑兵长策之力,让我国处处受制。有力用不来了。用兵之道,扬长避短,鞑子之长,骑兵也。我之长,步卒营造也。而且丰州滩之地,乃是朝廷之旧地,尚有朝廷旧城,虽然多有倾颓,但也不是不能用的,这又省了好大的力气。”

“且观丰州滩到大同一路,虽然不敢说水草丰盛之地,但也不是不毛之地,鞑子可以在丰州滩上屯垦,我们难道不能在这一线屯垦,丰州滩距离大同,不过三五百里,即便是三十里一城,不过二十余城,就能直掏丰州滩。二十余城,于天下而言,不过九牛一毛。而鞑子失丰州滩,就失去了根基之地,兵锋再想过边墙就难了。根本不可能惊扰圣驾了。”

“这是我到任以来苦思冥想之策。”

丰城侯听了之后,沉思片刻,说道:“你大概没有看过五军都督府的旧挡,成祖时,将东胜五卫并同其他卫所,一共十几个卫所全部迁回关内,不是不知道这里不好。而是朝廷财力不足以支撑。这十几个卫所,小十万人,粮食都不足以自给,每年要运输几十万石粮食补贴,这一路上耗损,每年朝廷最少要多支出一百万石,这还是正常年景,一旦遇见了荒年,三五百万石打不住,根本就是流血不尽的窟窿。”

“其实曾铣说复套,我也不是太赞同,原因就是这样,打下来就不容易。但是站不住脚话,这么多将士的血,岂不是白流了。”

周梦臣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原因。不过,他轻轻一笑,说道:“丰州滩那边也就不用说了。鞑子既然在丰州滩设板升,大增国力。即便真不如大同,想来也是有可取之处,再者,我也没有那么大的心思,也没有想过一口吃个胖子。但是却说边墙以北的城池中,却有几座城池,与大同气候几乎一个,不过多有山地,产粮的地方的确不多,但是据我所知,在宣宗,英宗前期,我大明百姓还常常出塞种田。在土木堡之后,这样的事情才渐渐少了。后来严厉边禁,百姓不得出关了。”

“可见这里的水土并非不可以屯耕。”

“而且我新得一物。”周梦臣一边说,一边给外面人打了一个招呼,很快就有一个人拿了一个玉米棒双手呈上。

周梦臣拿来之后,给了丰城侯。

这个玉米棒,比起后世的玉米棒小一大圈,在后世的农民看来,就好像是没有长开一般。但是在这个时代,已经卖相比较好的了。

丰城侯看着手中的玉米棒,有些奇怪的说道:“这是?”

丰城侯不比杨继盛。

杨继盛是真正干过农活下过地的,虽然玉米在这个是比较偏门的庄稼,但是他都认识。丰城侯就不一样,他一辈子锦衣玉食,番麦这种粗粮是万万不可能进丰城侯的口。

他是真不认识。

不过他心中一转,说道:“这是番麦?”他却不是认出来的,而是他对周梦臣在大同城中一举一动都关注。自然知道周梦臣在大举推广番麦。

周梦臣说道:“正是。此物耐旱,而且可以在山地之中种植。从杀胡口之外,言之兔毛川,直到黄河多山。本不利于骑兵,只要我沿着兔毛川重修,玉林旧城,破虏旧城,直到黄河,然后沿着黄河与山陕相通,这一段黄河虽然多浅滩,但也不是不能通航的。再此建城,可以用山陕之粮。从此大军与鞑子水系相通,只需沿着黄河,几十里修建一城,直接修到丰州滩。我倒要看看,辛爱到底有什么办法。阻挡我朝大军。”

丰城侯叹息一声,说道:“果然是堂堂正正之兵,我想辛爱也是束手无策,只能远迁以避。只是办法是好办法。却是万万不可行的。”

周梦臣说道:“叔父觉得哪里不对。”

丰城侯说道:“没钱。为了京营养兵四万,我撕破脸才有了五十万两,而今你的这个办法,修城修路,又要增加戍守之兵,三五百万下不来。朝廷哪里有这么多钱,是啊,朝廷疆域之大,远迈前宋,士卒之多,骑兵之众也远迈前宋,但是有一点,那就是朝廷远远没有前宋有钱,浅攻进筑之法,也只有前宋能用得了,这不用看,就是花钱如流水的办法。”

“杀了户部尚书,也用不起。”

周梦臣说道:“叔父,且听我说。自然要一口气做下如此大事,不说三五百万两,就再多几百万两,我也一点不惊讶。但是这只是一个画饼而已。画个上面看的。而且真要说起来,这钱未必有那么多。”

“有了水泥,营造成本就大大降低,有了番麦,不敢说自给自足,但是需要运往前线的粮食也大大降低。而且有些话,我不好说,其实叔父也该知道。单单说大同吧。大同之前,每年需要朝廷补贴七十一万石粮食,再加上各种银两,足足要百万之众。而我今年保下之一季粮食,而今而没有完全清点入仓,但是有一点已经可以肯定了。那就是单单大同今年的粮食,朝廷补贴的七十一万石粮食,已经纯赚的了。”

“在的朝廷看来,东胜五卫以及塞外十几卫都是无法维持。但是当时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现在还不好说。但是到底能不能维持,到时候再说。长远的就不用说了,而今的大同的钱粮,再加上叔父刚刚带来的一些钱粮,足够打一仗了,却欠缺的不过是士卒而已。”

“这都是小事,只需一个冬天。这些都不会缺了。”

大明的卫所**,从什么地方开始的。周梦臣不知道。

但是换一个角度想一想,以东胜五卫有代表这些塞外卫所,诚然有一些卫所是比较困难的,比如大宁卫,即便是太祖朝向大宁运输粮食,也费了好大功夫。但是有些卫所却不是这样的。

东胜卫建立之初,运输了一批粮食之外,维持了十几年都没有什么问题。倒是了成祖宣宗之际,朝廷却不堪重负了。这其中有些事情,也是不好说的。不过而今已经是陈年旧事了。也不好追究了。

但是周梦臣自己揣测,这些卫所粮食自给能力大抵是有所欠缺的,但绝对不至于消耗那么大。

就好像大同一样,一进一出之间,几十万石粮食都出来了。

在边塞上只要有粮食,还怕没有吃粮食的人吗?即便大同人少,但是宣府,山西,甘陕从来不缺少敢打敢拼的人手。只要有足够的钱粮,只需一个冬天,周梦臣就能将缺额补上,甚至还有能力做其他的事情。

这些是周梦臣而今蠢蠢欲动,想要反守为攻最大的本钱。

有钱任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