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一百一十七章 风靡天下

奋斗在大明 第一百一十七章 风靡天下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41

第一百一十七章 风靡天下

第一百一十七章风靡天下

嘉靖做了这么多年的皇帝,是有自己一套办法,既减少自己的工作量,又把握大局不失控。抓大放小,就是其中之一。

在嘉靖眼中,根本没有什么山东参将李逢时,他眼中只有张经。张经是他定下平定倭寇的大臣,前方成也好,败也好,都是张经的事情,他才不去管李逢时打败仗有什么内情,冤枉不冤枉。他只是将李逢时当成杀给张经的一只鸡而已。

嘉靖杀巡抚都如杀狗一般,更不要一个参将了。根本不在乎。

太子却没有这个经历,一时间微微一愣。眼睛之中露出一丝茫然。

嘉靖见状心中暗暗摇头,心道:“朕怎么有一个这样的儿子?”

在嘉靖看来,作为一个皇帝,一定要下得去狠心,唯有如此,才能让人怕,让人知道,生杀大权操于上。不要说一参将了。到了某一日,要杀严嵩徐阶,嘉靖也不眨一下眼睛。眼前这个儿子却不然。

心太软,手腕也太软了。

嘉靖很清楚,东宫之中真正主事的人,不是别人,是高拱。他这个儿子,不过是高拱的提线木偶,简直是对高拱言听计从。

这更让嘉靖不满。

只是再多的不满,看见这个虽然胖了许多,但是很像自己的脸庞,心中轻轻一叹,暗道:“罢罢罢,贤也是我儿,愚也是我儿,我就这两个孩子了。制怒,制怒,慢慢教,慢慢教,急不得。”

嘉靖说道:“你说的已经不错,不过还不够,你回去之后,好好听你高师傅讲课。多读史书,多看看汉高,与太祖皇帝行事之道,须知恩威之道,乃是鞭策天下的大道,要好好揣摩。”

“还有你这一身肥肉。嗯。今天看起来精神多了。今后好好保持。做太子总有一个太子的样子,总不能一身痴肥,如何让天下人信服?”

嘉靖随即打发太子走。

太子回到东宫之后,一直在想嘉靖说得每一句话,整个人站在穿衣镜前,来回转身,看自己的身材。

永远的土肥圆,并没有什么变化。为什么让嘉靖觉得他好了一点。

太子终于发现,是衣服的原因。

薛料总体上要比毛呢要软一些,但是比寻常布料又硬太多了。女人穿上去,并不觉得什么。只是觉得保暖效果好一点,而今能流传开来,也是因为这样。但是到底还没有到了冷的时候,所以流传的程度不高。

但是在男人身上,却很显气质。再加上非常贴合身材的裁剪。比寻常的长袍大褂。更显瘦一点。

虽然仅仅是视觉效果而已。

但是在太子看来,这就够了。

太子立即传令,道:“将孤的所有衣服都换成这种布料。”

太子身边的侍女,面露难色。说道:“殿下,殿下很多礼服都不能用这种布料-”

太子听了,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眉头轻轻一挤。这个侍女立即跪下来,说道:“奴婢知道。”

太子随即点点头,说道:“好生做便是了。”随即大步走开,去见高拱了。陛下的一言一行,太子都要复述给高师傅,听听高师傅是怎么想的。

这一件事情对太子来说,仅仅是一件小事。

但影响却是很大的。

一时间,太子身上所有秋冬服色,全部换成了这种布料。也让薛夫人很是费心,甚至从江南请来好几个绣娘。研究如何在薛料上绣龙。呈现出更好的效果。总之,随着太子这个最佳带货。

在嘉靖三十三年,薛料作为一种达官贵人才会用的衣料,迅速火爆起来。

从一开始定价二三两一匹,到后来十两一匹,乃至有更多。毕竟,大明的财富两极分化很严重。比如周梦臣,数万两的身价在普通百姓看来,是高不可攀。但是北京城中,根本排不上号。

如果放在江南,更是排不上号了。

对他们来说,不管是一两一匹,还是十两一匹,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虽然这种奢侈品要给各种销售渠道很大的分润,但是周梦臣手中也是立即回笼了一大批的资金。甚至让周梦臣有一种将这种生意长长久久做下去的想法。

不过,周梦臣很明白。这种奢侈品对于商人来说,更赚钱。但是对于大明来说,却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大宗商品。真正能够普及大众的商品。

周梦臣想了想就给北京写了一封书信,让薛夫人回大同。让她想办法精挑细选,从羊毛之中选出品质最好的羊毛。或者干脆是羊绒,与最好地棉花一起纺织,造出真正的上品薛料。

毕竟而今所谓的薛料,仅仅占了一些特性上的便宜。比如保暖,塑型的效果。但是真要说起来。薛料是比不上江南丝绸的。

大同纺织业也需要一个拳头产品。

随即周梦臣又将杨继盛招来。秋收将至,周梦臣不如之前那么关注了。但还是要问一问的。

杨继盛将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最后总结道:“今年,去年还有一些结余,加上今年的新粮,大概有一百万石的结余。另外,因为大同丰收。还有晋商持续不断的用粮食与鞑子交易。大同境内的粮食价格,还是比较平稳的。最低的时候,五百文一石,最高的时候也不过六百文,比起河北那边要好多了,另外我大致估算了一下,去年一年,大概有十万人在大同境内落户。官府精力有限,这还是落户的。有些黑户。也是不知道,我听徐师爷说过,大同青楼之中,多了一些河北口音的佳人。”

周梦臣一时间有些沉默。却也没有办法。

很多时候,牵一发而动全身。难以有万全之策。

河北今年大旱,即便朝廷对河北很重视,方钝也是下了血本赈灾。但还是有些顾不上的地方。而山西的晋商却将山西的粮食源源不断的运出玉林,与鞑子交易。带来源源不断的牛羊马匹皮毛,在大同加工之后,变卖到天下各地。

看似不顾大明百姓安危。但是周梦臣很清楚,大同而今的勃勃生机。乃至于山西的一些经济发展都是这一条贸易线导致的。一旦切断这一条贸易线。大同这边还好,周梦臣能够兜底。但是光禄局给北京的银子可就没有了。而且两年大旱,旱的不仅仅是大明,还有鞑子。当然了,在鞑子哪里嘉靖三十三年的大旱并不严重。但是一旦截断贸易。就不能不考虑辛爱的动静。

辛爱就是大同镇永远的敌人,即便签订和议了。大同做任何事情第一个要想到的,永远是鞑子怎么想?

北方大旱的时候,这再与鞑子打上一仗。对朝廷来说,也是不划算的。

再加上光禄局的二百万两银子,对户部也太重要。重要到了不能切断的地步。

不是二百万两太多,而是朝廷的赋税太少,盐税这么大的进项,只有区区一百万两,在方钝的敲打之下,不过到了一百一十万两,面对户部尚书的压力,他们多给了十万两。

面对这局面,方钝也无可奈何,谁让人家身后有后台啊?

所以,即便再缺少粮食的时候,也没有截断粮食出口。好在鞑子的胃口也是有限的,吃不了太多。而且开关一两年间爆炸交易,到了而今辛爱的家底,已经快要见底了。

毕竟,虽然周梦臣将羊肉,羊毛等之前几乎没有人采买的东西,变成了硬通货。但是有一点已经没有办法改变。那就是鞑子与大明的贸易逆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