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四十二章 防疫难题

奋斗在大明 第四十二章 防疫难题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41

第四十二章 防疫难题

第四十二章防疫难题

周梦臣并没非没有想过纠正这些。但是想了想,周梦臣最终没有多说。原因有二,现在的实验器具不能证明这些理论,周梦臣即便是说了,也是口说白话。可信度不足,甚至会被很多固有中医理论支持着反驳。此其一也

周梦臣其实对各门学科之中,最放心的就是医学。《大医精诚》周梦臣每期都看,他分明感受到了医学有一种自我能力,中医是经验科学。最重实际。所以,周梦臣觉得自己不用去管。在各种仪器的加持之下,与解剖学的进步之下,无数医生都会自己的认知。

既然如此,周梦臣何必贸贸然进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之中。

只是周梦臣听了李时珍的话,顿时感到犯愁之极。

因为他无能为力。

的确,他贵为钦差大臣,总督三省。但是依然对很多事情,无能为力。因为周梦臣很清楚,大明朝廷看似统领一切,但实际上,在大明朝廷之外,有大量事情是朝廷管不了的。、

周梦臣的官衔只对官员有用,在此之外很多事情,都是他管不了的。更不要说,即便是下面三省官员,也未必一个个都奉公职守,老老实实听上级命令。即便是听了上级命令。他们执行力,也是很有问题的。

所以根本做不到防范于未然。

周梦臣说道:“开春爆发的瘟疫,规模有多大?”

李时珍说道:“你当为是神仙啊?这种事情我怎么能说得准,很可能有一场的瘟疫,但也有可能消弭于无形之中,谁也说不清楚。但是想来,就是地震之中死人多的地方,瘟疫爆发的可能性大,死人少的地方,瘟疫爆发的可能性就小。”

李时珍说的,周梦臣都知道。不过,周梦臣也明白,瘟疫这事情,很多少时候是说不清楚的,即便是后世医学那么发达,也不能完全明白瘟疫是怎么爆发与消失的,更不要说这个时代了。

周梦臣说道:“你带了多少人?”

李时珍说道:“太医三人,医士几十个,学徒二百余人,很多都是你大同的学生。可以说,将惠民医院一般都办到这里来了。”

周梦臣听数量也算是不少了。

毕竟而今惠民医院规模也不是很大的,医生这东西,是不可能快速培养出来的。周梦臣推广的医学教育,也就是大同医学院的毕业生,出来之后,也就是李时珍所谓的学徒,只能打下手,等他们真正能独当一面的事情,也就是所谓的医士。

医士,其实是太医院对郎中划分的等级,总共分为三等。以此来确定待遇,要知道太医院还是全国医生的管理结构,还分配官派医生在各地的职位。只不过,官方在各地的郎中,一般都很少,或者说并不是官方的郎中少,而是从人口比例上来说,医生职业人口就太低了。

而官方郎中的数量又在总比例之中,数量不多。

就好像惠民医院,说起来与官方有瓜葛,有很多太医院的人在这里坐诊,但是与太医院之间,又没有什么关系,毕竟惠民医院的后台是嘉靖。

李时珍仅仅是将太医院的等级,拿来作为惠民医院郎中等级而已。

在李时珍看来,理论纯熟,根底浅薄,那就是学徒。大部分医学生也就这标准,甚至还达不到。跟随一个郎中,掌握医学一科的内容。

不是现代医学有分科,古代医学也有。所谓医道十三科而已。只是金疮科与针灸两科合并为外科,与方脉科,也就是内科,成为大明医学最重要的两科。

这十三科之中,通一科的乃是三等医士,通两科的为二等医士,通三科的为三等医士,之后就是医师,医师没有要求通几科,但是必须通内外两科。

从这个角度来看,李时珍也是将降低都搬过来了。

只是在周梦臣看来,不够,而且是远远不够,单单是关中受灾人数,在二百万之上,至于其他各省受灾人数统计起来,估计有千万之数。

这区区数百人,能办什么事情?

周梦臣说道:“二哥,准备怎么防疫?”

李时珍说道:“防疫,这两个字说得好。的确瘟疫只能防不能治,而今看来是防不住了,我已经准备了十几个方子,以应对各种瘟疫,这里有药材清单,你可以大批采购,或者下发图样,让百姓去采药。”

“一旦真有了瘟疫,我能做到就是及时药方,让下面人在交通要道上,熬药,来往行人都必须喝上一碗,如果情况加剧,再决定封一处或者两处,挨家挨户的灌药而已。”

“其实,就是尽人事而听天命了。至于如果防疫,你也知道的。却不知道能不能做到了。”

周梦臣虽然在医术不太精通,但是如何防疫,却是很明白的,无非是消除传染源,打断传染链,一切行为都是围绕这两点进行的。

只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什么隔离,什么封锁,根本就不是他而今能做到的事情。

即便后世很多国家都不能做到隔离清零,怎么能指望大明朝能做到?如果大明能做到的话,就不可能让亡国。

周梦臣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在天气转暖之前,尽可能掩埋与清理人畜尸体。但是这一件事情,正如李时珍之前说的,在皇权不下乡的大明,周梦臣作为总督的命令,也只能让各县遵守,至于县下面,就是另外一番局面了。

虽然说,因为农村的特殊环境,一般来说,野外有尸体,未必能造成瘟疫,毕竟野外的自然环境,会将尸体给降解了。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周梦臣心中一动,暗道:“似乎有一个东西能帮我。”

周梦臣再次想起了韩邦奇所看重的乡约。此刻才明白,原来历史上有眼光的人,从来不是他一个。明代政治机构就是皇权不下乡,对乡村的事情失去控制权。而很多仁人志士,也都在想办法弥补这个办法,直接派官吏统治到每一个人,是没有官僚的想法,但每一个官僚都知道,这不现实。

因为成本太高了。真在一个村子里面就有多一个脱产官员,大明增加的冗官,就足以让大明财政破上几次产。所以,该怎么管理这些百姓。

与士绅合作,是一个办法。

但是,虽然士大夫就是地方地主,在乡村拥有权力,但从来不要忘记,士大夫的双重属性。很多士大夫,是秉承治国平天下之心的,他们是向着朝廷的,一次又一次提出乡约。

虽然乡约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毕竟要比,地主恶霸占据乡村要好。一种朴素的民主解决办法。

整个明代,乡约一直在发展之中。但是一到清朝,乡约就被打断了。无他,乡约的权力很大,在很多偏远地方,县城距离比较远的话,乡约的力量就几乎等同于政府了。如果比较大明地图与清廷的地图,就会发现清代的县城数量大增加了很多。

未必仅仅是清代人口增加的原因,而是清代不允许乡约的存在,为了防止百姓反抗,将乡约纳入官府管理之中,由士大夫组织的乡约不存在了。权力厌恶真空,官府对乡里的统治,总是难以深入的,于是士绅大户的权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声张,成为乡贤。

以后乡约会如何发展,周梦臣不清楚。但是他不得不承认,这个乡约能给他解决很多的问题,必须加以扶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