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五十一章 大明商业生态

奋斗在大明 第五十一章 大明商业生态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41

第五十一章 大明商业生态

奋斗在大明第五十一章大明商业生态第五十一章大明商业生态

张允龄再担心什么?

担心的不是别的,担心周梦臣要晋商无条件贡献。

毕竟,整个大明的经商环境来说,依旧是权力主导一切。根本没有什么市场竞争可言,甚至商场的胜负其实取决于朝廷上的胜负。

所以,周梦臣手中的权力,可以令无数商贾家破人亡,而晋商之所以那么积极的向朝廷靠拢,并不是吃饱了没有事情做了,而是他们很清楚一点,晋商一方面用行政手段打压其他小商贾,另外一方面却也担心有人用同样的办法来吃了自己。

这就是整个大明金钱的生态链。

这个怪圈不改革,商业就不可能发达,无他,你在经营上做的再好,产品革新上做的再好,比不上人家给衙门递上一个条子。

如此一来,商人与工厂主谁有心力有动力去改革啊?

其实,中国工业革命的基础早就有了。只是生产关系,反过来压制了生产力。对于能发展生产力的大多数人来说,这发展生产力对他们反而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周梦臣其实,也是既用且防,他可是看见过,后世资本家的嘴脸。但是他却不知道,即便是他这种带有防备的使用,其实已经是对商人最好的待遇了。

最少,周梦臣愿意遵循商业规则来谈论一些事情。而其他官员却未必了。即便是海瑞一些清官也是如此。这是时代局限性。在赈灾等财政缺口上,或者有必要的时候,即便是清官,也毫不犹豫对商贾下手。一来是商贾有钱,二来,处置了商贾能救更多的百姓,这也是符合他们的道德逻辑。

周梦臣在商业上的成功,号称点石成金,其实与周梦臣的身份,以及他对财富的态度,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如果周梦臣不是嘉靖的宠臣,弄出这么多钱来,周梦臣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就好像周梦臣在武昌的时候,只有九品官,就只敢赚小钱,不敢赚大钱。而如果周梦臣对金钱并不是不在乎,而是全部纳入自己的名下。这些令皇帝都嫉妒的财富,或许一时间没有什么事情,最后还是会要了周梦臣的命。

也就是周梦臣这种态度,反而将金钱兑换成为了政治筹码。

周梦臣对这上面,却少有深思,他不过有自己的想法,他看重的是一个经济循环,黄河银行借出钱,然后作为采购款又到了晋商手中。可以说晋商赚了两茬钱,当然了,周梦臣可没有为晋商赚钱的意思,至于黄河银行之中,他那十万两股份,周梦臣根本没有在乎。

他这样做,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时候好借好换,再借不难。

不会,有人以为修铁路这一件事情,只能大明财政出资吧。即便周梦臣对大明财政进行改革之后,大明财政收入也是有上限的,恐怕满足不了大量铁路修建。

所以,需要借钱修铁路。

黄河银行就是周梦臣的目光,等晋商玩明白了,他们就会自己积极主动的想让朝廷修铁路。当然了,朝廷欠得钱也就越来越多了。

周梦臣并不是太在乎的。一方面,周梦臣是政治家,虽然爱惜羽毛,但是有时候,不是不能用权力来兑现财富的。而且晋商们也不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当然了,周梦臣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选择这条道路的。另外一方面,周梦臣其实也准备了还贷的优质产业,就是铁路。

不会有人以为铁路不赚钱吧。

将来铁路网修建差不多了,就可以减缓修建铁路,用铁路利润还贷就行了。难不成黄河银行,还敢催债?实在不行,卖一些支线铁路,也不是不是办法。

周梦臣说道:“该怎么就怎么样,夫子子贡赎牛之意,我还是知道的。”周梦臣言下之意,就是不想无限拔高道德水准,不想让别人无条件的对朝廷奉献,毕竟有一次两次,接下来就很难持续了。周梦臣话音一转,说道:“第二件事情就是,你觉得这里修成之后,从此过铁路的人,要交多少税合适?”

张允龄心中一动,此刻他再看着壶口瀑布边的石质河岸,直接上面有一些泛着金光。真的是金光。说实话,大同作为对外贸易的核心枢纽之一,但是大同能生产的东西还是太少太少了,很多东西都是需要从内地运过来的。其中即便是走运河,也要费好大的功夫。

但是如果能从这里,那么最少秦晋两省,乃至于河南省的货物运往河朔就太方便了,而且随着河朔省的成立,大明在草原上迈出重要一步,同时让对蒙古贸易大大增加。

张允龄很清楚,已经有一个商队考察过钦察道了。并得出能通过钦察道到西域更西的地方经商的判断。

什么是钦察道?也就是俄罗斯人的远东铁路沿线,这一条道路的开辟者是蒙古人,乃是当初钦察汗国回蒙古的路线。也是俄罗斯人东进的路线。

周梦臣打下青城之后,虽然压制对蒙古人的仇恨,并招揽了很多蒙古人进入军队之中。但是依然有很多蒙古人不想为大明效力沦落草原。

这一是必然。

想想就知道,打打杀杀这么多年,彼此之间有多少血海深仇,对大同人是这样,对蒙古人何尝不是这样的。

倒是给商人做护卫,却是可以接受的。于是晋商商队的护卫能力大增,同时增加的的是对草原的了解。毕竟蒙古人才是草原的主人,有很多东西,周梦臣都未必能查清楚,但是对于很多蒙古人来说都不是秘密。

虽然还没有对钦察路未来商业潜力进行一个估计,但是张允龄已经敏锐的感觉到这是一个极大的机会。所以对壶口铁路的判断,也是非常乐观的。

只是正因为乐观,所以他才不能让周梦臣多收钱。

张允龄说道:“朝廷商税三十税一,至于乘坐火车,该如何缴费,当然是大人来定,只是想来大人必然会体恤商民,不会竭泽而渔。”

周梦臣听了,心中一笑,暗道;“老滑头。”不过,他倒是说对了。在周梦臣的安排之下,火车应该是一种大众出行工具,而不是少数人能承担的费用,所以火车费用必须要低,倒是三十税一这个,周梦臣内心之中有些不舒服,无他,太低了。

而且有一刀切的嫌疑,奈何这是太祖皇帝定下来的,周梦臣又能有什么办法啊?

只能等待时机,将来一并处置。

周梦臣说道:“我自然不会竭泽而渔。不过,这里定然财源滚滚,甚至不下于运河上的关卡。而且我不会仅仅修这里,一旦这里成功之后,我还会修潼关铁路,到时候。黄河沿岸能即便不能直接到兰州,大体也能到宁夏的。其中商机你也是知道的。这两处,不管说每年有百万两的进项,但几十万两应该是有的。所以,我有一个提议,那就是之前借款,乃是抵押了陕西赋税,你也知道陕西赋税能留下多少都要看天意。而今我换这两地收益来抵押如何?”

张允龄有些心动。毕竟他们之前对周梦臣能不能还钱,又能还多少钱,乃至于多少年才能还钱?都是秉承悲观的想法,甚至很多人都觉得,这五百万就是贿赂款,贡献给朝廷钱财,用来换黄河银行的成立。而黄河银行成立才几个月,就霸占了秦晋两省贷款市场。已经有回头钱了,更不要说手中有不知道多少抵押贷款合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