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七十一章 新横渠书院

奋斗在大明 第七十一章 新横渠书院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41

第七十一章 新横渠书院

第七十一章新横渠书院

并不是周孟冲很身上有王霸之气,能让人见到之后,纳头便拜。而是冯理看到了潜力。

只是冯理觉得他已经是对周梦臣这个年轻人高估了,但而今看来,哪里是高估,分明是低估。

他也发现周梦臣的学说,于王阳明心学,不,与儒学根本不同之处。

从根底上来说,儒学都是入世之学。这是儒学的根本属性。很多人批判王阳明心学流于禅宗。心学的学者反驳的时候,也都是拿住了这点,那就是我们心学从来是讲究入世的,讲究入世教化百姓,使得人人成为圣人,如此大同世界自然会到来的。

在这个逻辑之中,王阳明以讲学为第一等事情,即便在生命最后关头,因病从广西回乡的时候。依然念念不忘讲学。为什么?是因为王阳明,是以讲学作为教化天下百姓的工具,是他作为儒者入世的实践与工夫。

而冯理之前没有明白。而今却看明白了,如果说心学的核心在于讲学。而气学的核心在于科研。通过造物,或者其他方面的改变,来入世。

冯理心中暗道:“我还是年纪大了,反应太慢了。之前就应该想到了。如此说来,周梦臣哪里在儒学之内另开一片天地,这分明是脱胎而出。我也明白为什么他要高举气学大旗了,理学已经容不下他了,呜呼百年之后,是气学代替理学一统天下吗?我却是看不见了。”

理学是理学,气学是气学。但是气学与心学也可以都是理学,而周梦臣的气学却不是理学。

这里面说得好像绕口令一般。细细说来理学,乃是唐代发端,宋代发展,到了朱熹这里成为高峰。而气学与心学,都是与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张载与二程其实有过交往的。张载在的时候,气学还算是独立门庭。但是张载不在之后,气学已经算是理学的一支了,而心学也是一样,宋代就有,也是从理学之中分出来的。到王阳明这里算是大成了。但是即便如此,王阳明也没有否定朱熹。认为心学是补理学的不足,从这个角度来看,心学也是理学的一部分。

而在冯理之前,觉得周梦臣不错,是周梦臣将气学大大推进一步。这里他认为的气学,乃是理学之中气学一脉。而今冯理才赫然发现。周梦臣虽然百般掩饰,其实,他的气学根底上已经脱离两宋以来的理学范围,形成了上承荀子,张载与二程,朱熹一脉的理学截然不同的学问。

毕竟周梦臣做的种种掩饰,在冯理这样的大儒看来,简直是小孩子过家家,一眼就能看破。

只是他之前没有往那边想而已,而今听周梦臣的书院计划,简直是从上到下,重塑了学术生态。在两宋时期,理学就以讲学的方式开战。而今讲学也是推进学术发展的重要方法,甚至是唯一方法。

周梦臣的新方法简直是颠覆性改造。

而且让冯理找不错破绽。所以他调整了对周梦臣的评价。他以为周梦臣而今的学术成就,相当于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前。很多人觉得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后,才变得厉害了,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龙场悟道对于王阳明来说,就好像华山论剑对王重阳来说,华山论剑之前,王重阳已经创立全真教,是天下有数的高手,但华山论剑之后,夺得九阴真经之后,王重阳武功名声大传天下,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对于王阳明也是一样,王阳明在龙场悟道之前,就学过很多东西,文章,骑射,佛道,在遇见刘瑾横行,才觉得这些都没有用,专心于圣学。触怒刘瑾,被贬龙场,途中还遇见的刺杀,九死一生,他本可以逃,但是依旧去了。在龙场才算是学术大成。但是在此之前,王阳明依旧是天下士子之中响当当的一角了。

所以,冯理给周梦臣这样的评价,已经很不错了。

但是而今冯理看来,周梦臣建立起的整个完整的体系,从结构上,已经亚于此时的心学。只是没有流传开来,天下人不知道而已。甚至周梦臣在他眼中,已经是一代宗师,不在王阳明之下。

当然了,他也看出来周梦臣对朱熹的近乎完全的背离。

奈何,此一时彼一时也,如果在明初的时候,周梦臣这样做,根本就是大逆不道。但是现在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关学先师薛瑄是理学大佬,对程朱理学可是虔诚得很。而到了他的徒子徒孙,却一个个另选出路。甚至到了冯理这一代要后继无人。

这其中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没有比对程朱理学研究最深的关学门人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程朱理学前头无路了。正因为无路,所以,关学门人一代代找出路。而南边在心学这条新路上涌现出不少人才。固然有南方人才之盛要胜过北方,但也有两者在学术上的难度,并不一样。

甚至晚明学术整体特点,就是对朱熹的否定与背离。

所以,冯理根本不在乎周梦臣的学问对朱夫子有多少否定,他只是重新评估了周梦臣气学的潜力。他思忖片刻看了韩邦奇一眼,下定决心,暗道:“关学后辈,就挂在周梦臣这颗大树上了。”

于是他说道:“你的意思是,横渠书院要进行改造?”

周梦臣说道:“不仅仅是改造,还有扩建。”

冯理微微捻须说道:“原则上我没有意见,只是,这钱从什么地方?”

任何事情最后也是要落在钱上,关学一脉,颇有古风。当然了也与关中的情况有关系,大部分关学大佬都不是太富裕的。与韩邦奇的家境差不多,都是不大不小的地主,威望高,但是手里面却没有几个大子,与江南很多士大夫万贯家财,是完全不一样的。

其实扩建,或者建立书院,这些人谁不想啊?无非是没有钱?

周梦臣说道:“区区俗事,何劳两位前辈,都交给我吧。我来处理,只要两位应允就好。”

改造一个书院,需要多少钱?这就要改造成什么样子了。如果仅仅建成大同书院的架子,不投入太多研究经费的话,也没多少钱,几千上万两,就算是到顶了。但是如果加上科研经费,那就不好说了。

不过,即便周梦臣自己掏钱,砸锅卖铁,这一件事情也要做成。

因为横渠书院的影响力太大了,几乎辐射整个大西北。是大西北的儒学圣地。横渠书院按照周梦臣的改造方案来教学,那就说明,气学在整个大西北正式登堂入室了。

对推进气学发展有太大的好处了。

与好处相比,区区一点钱财,又算得了什么?

当然了,周梦臣也不会自己花钱的。毕竟有人愿意出钱,周梦臣又何必当这个冤大头。

谁愿意出钱?晋商。

不是周梦臣一遇见事情,就从晋商头上薅毛。实在是晋商在整个大明也都是数一数二的富裕,再者,横渠书院的地位,寻常商人想掏钱,还掏不了的。如果没有周梦臣,晋商估计连掏钱都找不到门。

毕竟关学一脉,最重气节,非常有骨气,从杨爵身上就能看出来,他们即便是穷,也不会随便要商人的钱。

甚至晋商为了与关学一脉搭上关系,再多的钱都愿意掏,别的不说,看张允龄家里的孩子考中进士,入了翰林,可谓前途远大,从此改换门庭。其他晋商,就没有想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