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这个三国很核理 > 第一百二十一章 白嫖郑玄与隔帘相见

第一百二十一章 白嫖郑玄与隔帘相见

这个三国很核理

来之前,林朝就知道郑玄肯定会问这个问题,当然准备了一个完美的答案。

“郑公,晚辈幼年时,曾有幸识得一位异人。”林朝开口道,“时逢寒冬腊月,那位异人路过中山安喜,饥肠辘辘,有冻饿而死之险。先父怜之,遂收留此人在家中过冬,等到春暖花开时,更是给他备了些盘缠,供他路上所需。此人感念先父恩德,遂留下一书,上面便记录了这些符号与算法。”

“晚辈得此书后,时长习之,虽晦涩难懂,但大有助益。”

这一番解释,倒是合情合理,听得郑玄连连点头。

“想不到子初竟有如此机缘……”

郑玄轻声自语着,同时眼中也露出了渴望之色。

他这辈子最喜欢学问,听到林朝手中有一本闻所未闻的算学典籍,便心生向往之意。

但碍于颜面,再加上又是林朝的家学,自然不好开口询问。

某不如再考校这林子初一番,也能明白他的算学,究竟到了何种地步,同时也能一窥那算学经典之貌。

郑玄还在思索如何从林朝手中套出学问的时候,却见林朝已经将手伸入了怀中,掏出了一个小册子。

“此典籍还在中山家中,但晚辈连夜抄写了一份,郑公若不弃,可为之校正一番。”

林朝双手捧着小册子,满脸都是恭敬之色。

望着林朝手中的小册子,郑玄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发白的胡须都开始颤抖,心中的渴望达到了顶点。

“这……此乃子初家学,某怎么好观看,拿去,拿去。”

天知道郑玄用了多大的克制力,才挥动了手臂。

同时将头瞥了过去,来了个眼不见,心不烦。

他这副想看又碍于规矩不敢看的模样,让林朝心中暗笑,但脸上却认真起来。

“郑公,以您的算学造诣,必然能为此书查缺补漏,也好使此书流传世间。晚辈真心求教,还望郑公莫要推辞,不然明珠投暗,岂不是我辈读书人的莫大损失。”

他说得好有道理啊!

某不是觊觎他林氏的独门算学,而是真心想校正此书,从而使其流传后世。

这是每个读书人应尽的责任!

对,就是这样的!

林朝的一番话,终于给郑玄找了一个下来的台阶。

“既如此,那此书某就先借阅些时日,必然为子初校正一番。”

郑玄接过小册子,满脸郑重地说道。

说罢,也不管林朝还在旁边,直接就翻开了小册子,聚精会神地观看起来。

旁边青年男子见状,不禁摇头一笑。

“老师嗜书如命,初得此算学经典,自然先一睹为快,还望子初莫怪。”

青年男子对林朝拱手笑道。

林朝之前注意力一直放在郑玄身上,直到青年男子开口,才粗略地打量了此人一番。

我擦,这家伙长得比我还帅,万不能留!

“哪里哪里,郑公如此真性情,当为我辈读书人之楷模。”

“子初兄不见怪就好。”

青年男子也打量了林朝一番,这个极有可能成为自己师弟的人。

“敢问兄台高姓大名?”

“在下清河崔季珪。”

林朝闻言,微微一愣,已经明白了此人是谁。

清河崔琰,师从郑玄,是未来曹操手下的文臣之一。

嗯,就是死得最冤的那个。

不过这家伙为人刚直不阿,又有才学,倒是一个做御史的好人选。

嗯,回去就把他的名字也记在小本本上。

找个合适的机会,看看能不能将其拉拢过来。

实在不行,那就只能也给他也买个官了……

林朝这边想入非非时,崔琰马上发现了不对劲,林朝的目光看得他背脊发凉。

这林子初看某的眼神,怎么如此奇怪?

这边,郑玄已经大略翻完了小册子,毕竟也没多少内容。他也总算明白,林朝所说的晦涩难懂是什么意思了。

里面时不时充斥着林朝写得一些运算公式,对于郑玄来说,无异于看天书一般。

当然,越是难懂,郑玄就越喜欢!

因为这代表着,此书的水准之高,是自己前所未见的。

如果能将里面的公式一一掌握验证,那他郑玄的算学之术,可以说是百尺竿头,更进一万步都不止!

将小册子小心翼翼地收起来,贴身好后,郑玄郑重开口道:“子初,此书你掌握了多少?”

“郑公,此书太过晦涩难懂,晚辈也知掌握了十分之一左右。”

林朝大致推算过,这个时代算学水平,掌握小册子的十分之一,刚好可以达到当世顶尖的水准。

“竟如此之多!”

郑玄作为算学大家,自然知道小册子的价值,但他以为林朝能掌握百分之一就已经很多了。

“郑公若不信,尽可验证一番。”

对于数学,林朝表示很自信。

郑玄点了点头,当下两人便开始了数学上的相互印证。

这一印证不要紧,把旁边的崔琰听得是目瞪口呆。

他跟随郑玄数年,自认对算学也有几分研究,但是在二人面前,却学了个寂寞,压根完全听不懂……

饶是郑玄,在印证的过程中,也是越来越心惊。

这林子初解题的方式不拘一格,其中的思路甚至是自己闻所未闻。

他这一身算学的本领,恐怕不下于自己!

若真都是从他家传算经上所学,那这本书可太真珍贵了!

半天之后,郑玄算是彻底地服了。

他沉吟道:“子初,某本欲收你为徒,传授自己一身算学之术。但现在看来,却是某托大了,你之所学,已不下于某,不必再拜师了。”

“不过,某既然得了你家学算经,也不能白拿。子初你有何求,但凡某能做到,且不违背道义之事,某必然答应。”

以郑玄的身份,这一个许诺,也是极为难得了。

林朝马上开口道:“郑公,晚辈仰慕郑公学问,还望郑公收我为徒,舍此之外,别无他求!”

开玩笑,不拜师还怎么白嫖你的名声。

你这个老师,我认定了!

见林朝如此坚决,郑玄沉思片刻,点了点头道:“既然子初一心向学,那从今日起,你便是为师的关门弟子了。”

关门弟子这个称呼,就意味着林朝是郑玄这辈子收的最后一个入室弟子,以后都不在收徒了。

“学生拜见老师!”

闻言,林朝赶紧行了一个弟子礼。

“好,好。”郑玄又向林朝介绍道,“这是你师兄崔琰,崔季珪。”

“子初见过师兄。”

眼下师徒名分已定,林朝又重新向崔琰行了一礼。

“师弟不必多礼。”

崔琰回礼道。

师徒三人又是一番闲聊后,卢植就回来了。

“来人,将家门封住,自今日起,某就不出门了!”

刚一回来,卢植就吩咐家仆封门。

家仆不明所以,一脸的莫名其妙。

“师弟,发生了何事?”

郑玄起身问道。

卢植也不回话,而是径直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了下来,开口道:“季珪,给某倒酒。”

“唯。”

崔琰答应了一声,倒了一碗酒递给卢植。

卢植一饮而尽后,这才注意到林朝也在府中。

“子初也来了。”

“卢公何事如此生气?”林朝笑着问道。

“唉!”

卢植长叹一声,将今日在朝堂上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

“若不是那曹孟德出言相助,此番某怕是要被丢官去职。”卢植感叹道,“天子昏庸,阉宦当道,长此以往,这四百年大汉怕是要毁在他们手上。”

听闻此言,郑玄虽不在朝堂为官,但也是叹息不止。

他们,都是对大汉有感情的人。

但林朝却来了个要素察觉。

休屠叛乱,白波黄巾?

最重要的是,曹操回京了?

嗯,还得等等,既然朝廷不管,那就等到这两股叛贼势大之后,倒也可以谋划一番。

不过眼下京城的形势还不够乱,不如先添把火再说。

从卢植府上告辞出来后,林朝并没有回家,而是在典韦的带领下,进入了城北一处僻静之所。

不多时,便到了约定的时间。在左丰的带领下,中常侍蹇硕阔步走入这一处民宅之中。

蹇硕看上去四十来岁,虽面白无须,但整个人看上去极为壮硕,走起路来也是龙行虎步,从外表丝毫看不出这是一个太监。

而在他前面带路的左丰,也是一副世家子的做派,只是略显阴柔。

前几日,林朝让典韦带走的七百万钱,是为三荀买官之用。而那本洞玄子,则是作为敲门砖,专门敲开蹇硕这道门所用。

于是,便有了今天的会面。

只是林朝暂时还不想,让蹇硕看见自己的真实面貌,便让典韦拉了一个帘子,挡在两人中间。

蹇硕见了帘子,还以为是林朝为了密室相谈,便要拨开往里走,却被典韦伸手拦住。

“这是何意?”

蹇硕皱了皱眉头,开口问道。声音也和他外表一样,极为粗犷。

“拜见蹇公。”

林朝的声音从帘子里面传了过来。

“足下邀咱家此处相见,却不敢以真面目示人,是何意思?”

蹇硕身为皇帝宠信之人,想要巴结他的人不止有多少,想林朝这种故意拿捏的,还是第一次见。

“某的身份有些特殊,若是让人知道某与蹇公面谈的话,恐怕这京城便再有没有某容身之所了,还请蹇公勿怪。些许表示,不成敬意。”

闻言,典韦马上奉上了十锭马蹄金。

林朝的这种行为,倒是蹇硕微微愣了一下。

那些世家子弟,无不是沽名钓誉之徒,明明想求自己办事,却还得故作清高。明明富得流油,出手却抠抠搜搜的。

倒是屋内这人,也不娇柔做作,更是道明了自己的难处,而且也不啰嗦,直接给钱。

见到黄金,侍立在一旁的左丰眼睛顿时亮了,赶忙接了过来。

也罢,看在钱财的面子上,且听听此人说些什么。

蹇硕心中打定了主意,便坐了下来。

片刻后,里面又传出了林朝的声音:“蹇公,前几日那本洞玄子,可还让蹇公满意?”

闻言,蹇硕脸色微微一变。

对于那本洞玄子,皇帝刘宏当然满意,而且蹇硕也因此受赏,得了不少好处。

但此刻林朝忽然提起这件事情,就是在提醒蹇硕,皇宫内的事情,我也是知道那么点的,所以不要想着忽悠我。

果然,蹇硕想了想,向帘子里面拱手道:“陛下对此书甚是满意,这都是先生的功劳。”

“那就好,其实今日某请蹇公前来,并不是有事相求,而是有一良言相劝。”

两人中间隔着帘子,蹇硕对林朝的第一印象就是神秘,此刻听他这么一说,也摸不清楚他是不是在故弄玄虚。

“先生有何言,不妨直说。”

林朝轻笑两声,拿捏足了姿态后,才开口道:“蹇公岂不知,自己已经大祸临头,不久恐将有殒命之祸。”

“放肆!”

左丰马蹄金还没来得及揣进怀里,就听到了林朝的惊人之语,马上怒声道。

蹇硕却摇了摇头,望向帘子里面,好像要隔着帘子把林朝看穿一样。

“先生此言,实在太过危言耸听,咱家实在无法相信。”

“哈哈,某就知道蹇公不信,不过也无妨。某有一言,请蹇公静听。”

林朝笑道:“蹇公可还记得五年前,黄巾祸起之初,那帮文臣是怎么做的?”

闻言,蹇硕眼角一阵抽搐,目光也变得凝重了起来。

他当然记得,当初黄巾之乱刚刚发生的时候,那些大臣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派兵镇压,也不是查明实情,而是把矛头指向了他们这些官宦。

在朝中一众高官的指使下,有人上奏皇帝,请斩常侍之首,悬于南郊,更说如此可平民愤!

此言一出,朝堂上下马上附和声一片。

借着黄巾之乱的大环境,儒家士族终于找到了借口,逼着皇帝杀宦官。

蹇硕入宫三十年,也正是那次,才真切感觉自己离死亡是如此之近。

最后还是以张让为首的常侍们,一起向皇帝哭诉,这才免了杀身之祸,而上奏的人也被赵忠抓起来拷打致死。

但也不是没有代价,最终皇帝解除党禁,任用儒家门阀来调兵平乱。

眼下朝堂中的衮衮诸公,大部分都是靠着那次民变才跻身高位。

哪怕时隔五年,蹇硕再次回想起来,仍旧心有余悸。

而今,这件事情被林朝旧事重提,蹇硕马上想到了一种可能。

“先生的意思是,那些人会借着休屠部与白波贼叛乱的名义,趁机发难?”

蹇硕开口问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