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这个三国很核理 > 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汉忠良董仲颖

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汉忠良董仲颖

汉代京畿周围的地区,被称为三辅。

本来三辅之地将都城长安拱卫起来,就此形成一道屏障。

但后来汉光武帝刘秀迁都雒阳,又设立了一个河南尹的官职,配合司隶校尉来主管雒阳周边的防务与吏治。

而三辅之地,也没有被取消,毕竟陪都长安还在那,而且还可以作为关西进入雒阳的屏障。

所谓三辅,便是左冯翊,右扶风,与京兆尹,这三者都是秩中二千石的高官,仅次于秩万石的三公,可谓是位高权重。

只是现在嘛……

三辅之地的老大不是这三位,而是董卓。

自中平二年的对羌战争后,董卓便一直屯兵于此,观望形势。

右扶风虽然不是什么肥美之地,但总比凉州苦寒要好得多,而且董卓手下足足有三万兵马,足以坐观天下局势。

“文优,某今早刚收到袁公传信,你且来与某一同合计合计。”

中军大帐内,董卓热烈地招呼道。

而他口中的袁公,正是汝南袁氏这一代家主袁隗。

董卓少年时可谓是一腔热血,曾游历羌中,因武力过人和麾下能征善战,颇受羌人敬畏。又因仗义疏财,每每将朝廷赏赐的财物分给手下,更是让士卒肯为之效死。

为功者虽己,共有者乃士!

这是董卓曾经说过的豪言壮语。

那时的董仲颖,一身锐气,可能也有着封狼居胥的远大理想!

只是后来老上司张奂罢官,归居乡里,董卓也被连坐免官。

也正是那时候,董卓才真正看清了,终究是世家的天下。

哪怕你再能打仗,再有梦想,只要没有世家做依靠,依旧没什么卵用。

而今董卓虽年过五十,但昔日风采不减,反而因久居高位,整个人看上去更加威严。

至于刚才他出言招呼的人,却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文士。

此人身着长袍,个头不高,却身形干瘦,看上去如风中劲松一般笔直。

最让人注意的,还是他那双眼睛,其内时不时有一丝精芒闪过,极为摄人心魄。

此人正是董卓麾下军师,李儒,李文优。

李儒从董卓手中接过书信,随意扫了一眼,脸色便微微动容,开口道:“董公,这废史立牧,可称得上是件大事。”

“不错,某也是这么想的。”

董卓端起碗酒喝了一口,才继续说道:“文优,某若能谋得一州州牧,则大事可期!”

州牧这两个字背后代表的意思,董卓不可能不懂,再加上他手中有兵有降,就缺州牧这个名正言顺的职位。

所以当袁隗告诉他有这个苗头的时候,董卓的心思便活络了起来。

李儒不置可否,只是开口问道:“那董公欲往何方?”

闻言,董卓微微一思索,便开口答道:“某为凉州牧,可否?”

凉州虽然地处荒凉,但毕竟是董卓的老家,也更好掌控一些。

至于现在祸乱凉州的边章,韩遂之流,压根没被董卓放在眼里。

直到现在,董卓也不过是想割地自治而已。

刘宏尚在,帝国秩序尚在,任谁也不敢想着拥兵入雒,挟持帝国中枢。

“袁公在信上有言,废史立牧乃刘君朗所奏,天子还未有诏令准许,董公不妨再等等。”

董卓笑道:“等自然是要等的,只是此事陛下十有**会准奏,某请文优前来,也是想着提前谋划。”

对于李儒,董卓是极为信任与亲近的。

自他发迹以来,一路全靠李儒帮他出谋划策,分析局势,甚至是组建军队,说是他的左膀右臂也不为过。

所以一有京城的消息,他和往常一样,立刻就唤来了李儒一起商议。

李儒思索了一阵,心中已经有了定计,拱手说道:

“董公明鉴。某以为,还是要再等等,哪怕刘君朗领了益州牧之职,也要再等。”

“这是为何?”

董卓驾驭部下,统兵打仗是一把好手,但论起这些脑力活,可就不大能懂了。

“解答董公这个问题之前,某想先向董公请教一个问题。”

李儒面色认真地问道:“一州之地与整个天下,董公如何取舍?”

“自然是整个天下了!”

董卓毫不犹豫地答道。

“那就要等。”

“等到何时?”

李儒冷笑道:“等到朝廷高官厚禄,来请董公入京之时。等到天子驾崩之时!”

见董卓还是似懂非懂,李儒继续解释道:“自明帝以来,这大汉从未出过三十五岁之天子。而今天子已年逾三十,归期不远。而诸皇子又都年幼,为免生祸端,天子崩殂之前,定会扫清障碍。”

话说到这里,董卓再蠢也回过味来了,不禁冷笑一声。

“某为汉效命数十载,想不到,也会成为天子眼中的障碍。”

董卓心里如何不明白,哪怕自己再怎么忠心汉室,天子临死之前,都会想办法夺了自己的兵权。

毕竟右扶风离京城,实在是太近了,近得让人不能放心。

换而言之,等到朝廷对自己赐以高官厚禄,却明升暗降的时候,天子也就离驾崩不远了。

想通了这一关节,董卓开口向李儒问计道:“文优,以眼下局势,某当如何自处?”

“董公可耐心等待,同时密切关注京城形势。”李儒开口道,“一旦朝廷有诏令要削夺董公兵权,那就一个字,拖。”

“一旦拖到天子驾崩,董公马上率军挺进雒阳。届时,整个天下亦或是一州之地,还不是任由董公把玩。”

“文优此计甚妙!”

董卓大声称赞道。

……

从中军大帐出来后,李儒回到了自己营帐,就见到贾诩在里面大吃大喝。

贾诩祖上是一代名臣贾谊,历代也有俊杰辈出,本来可以称得上是世家高门。

但有一点小小的,地理上的弱势……

世家都集中在关东,将门都集中在关西。

而贾氏正好在凉州武威郡,所以不管你祖上如何煊赫,学问如何高深,在那帮关东世家眼中,都是粗鄙武夫。

不是也得是!

于是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贾氏虽然以家学世代相传,都几乎担任的都是武职。

嗯,这也算是变相的文武双全了……

贾诩此人虽饱读诗书,但行事作风却与儒门格格不入,整个人处世随意,又极为惜命。

他的才能,李儒自然是知道的,曾多次劝董卓重用他。

董卓也真这么做了,只是贾诩每每推辞,不愿担任要职,至今在董卓麾下也只挂了一个闲职。

“文优,你这军师待遇就是好,每顿都有这么多好吃的。哪像某,餐餐连肉都见不着。”

贾诩见李儒进来,也不觉得有丝毫尴尬,反而笑着打招呼道。

见此,李儒不禁皱了皱眉。

他虽然不重礼节,但对于贾诩这种用手抓肉的做法,还是很反感。

“贾文和,你吃就吃,只是为何偏偏用手!”

“哈哈!某自然是要用手的。”贾诩笑道,“某用手抓过之后,你李文优肯定不会吃了,那某就可以带回去,晚上继续吃。”

对于贾诩特殊的打包绝技,李儒不禁叹息一声。

“文和,你若愿为董公效力,想吃什么都……”

他还没说完,贾诩急忙打断道:“李文优你莫要胡言,某才疏学浅,哪有什么地方值得董公重用!”

某只想混日子,你李文优却想推某上位,也不知安的是什么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