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这个三国很核理 > 第二百一十七章 八千对两万,优势在我

第二百一十七章 八千对两万,优势在我

奉高城内。

徐盛入城已有两三日了。

回想他刚刚入城的时候,诸葛瑾欣喜若狂,还以为是救兵来了,仰天大叫道:“刘使君果然仁义之主,某手书发出不过六七日,居然就有援军到了!”

可随后他就发现,徐盛手下不过数百人,徐晃的一两千人见徐盛入城之后,便马上撤退了。

这场面,把诸葛瑾看得一愣一愣的,急忙关闭城门后,他向徐盛问道:“这位将军,敢问刘使君此番派出多少援军?”

其实他最想问的是,为什么只有你们这几百人入城。但人家好心来援救自己,这种容易引起误会的话,自然不能说。

至少,不能当着人家的面说。

刚刚经历一场厮杀的徐盛,却一抹脸上的鲜血,往地上甩了甩,有几滴甚至溅到了诸葛瑾的衣服上,不过他也毫不在意。

将脸上的血迹擦得差不多后,徐盛才一抱拳道:“某乃区区一屯长,当不得阁下将军之称。敢问诸葛郡丞现在何处,某家将军有令,见了诸葛郡丞,才能将实情告知。”

纵然诸葛瑾在城楼上主持防务,徐盛也不会认为他就是郡丞,因为年龄实在太小了。

诸葛瑾顿时明白,自己方才失言了,连忙将徐盛领到了家中,拜见重病不起的诸葛珪。

“见过诸葛郡丞!”徐盛抱拳大声道。

虽重病缠身,但诸葛珪坚持让大儿子将自己扶了起来,同时拱手还礼道:“徐壮士!”

徐盛也看出来诸葛珪身体抱恙,再加上双方身份也有些差距,遂不敢受这一礼,只是让诸葛珪赶紧坐下。

“徐壮士,某令犬子向刘使君求救,眼下信件不过六七日,刘使君大军便已经到了,某还从未见过如此神速的虎狼之师!”

诸葛珪先是夸赞了一番,然后才开口问道:“不知刘使君此番派出了多少将士?”

早在徐盛入城之前,贾诩早就预料到了诸葛珪的问题,再联想到林朝对城中诸葛一门的态度,便明白此番肯定要收服一些人,于是帮徐盛想了一番说辞,现在刚好派上了用场。

只见徐盛满脸严肃,朗声道:“好叫诸葛郡丞知晓,我主接到郡丞书信后,生怕郡丞有失,急令数千精锐先行赶来,而我家主公,则自统五万大军在后,誓要助郡丞扫灭这些贼子!”

看看,看看,什么叫仁义之主!

这下看清楚了吧!

你诸葛珪一封信,我马上派数千名精锐深入敌后,帮你周旋,护你性命。

然后我自己更是带了数万大军,帮你清扫反贼,解你后顾之忧。

不管内情如何,只要徐盛这么一说,以后刘备的仁义之名,将会传遍天下。

因为,刘备真的出兵了,而且是倾巢而出!

果然,听了徐盛的话,诸葛珪还没有表态,诸葛瑾却大为震动,感叹道:“刘使君之仁义,百世未见!”

本来诸葛珪让他找刘备求救的时候,他还觉得刘备不会来。

毕竟泰山是兖州治下,他刘玄德是徐州之主,凭什么帮你?

可刘备的反应,却与他预料中的恰恰相反。

诸葛珪见自己儿子面色动容,心中便叹息一声。

自己这个儿子什么都好,就是太过忠厚,别人说什么都信。

他刘玄德的确是仁义之主,但仅仅为自己而发动数万大军,诸葛珪是不信的。

因为这不现实!

就算刘玄德愿意,他麾下的谋臣也不会愿意。

特别是那位传说中,最擅算计人心的林子初!

前年收复中山之战的细节,现在也慢慢传开了,只要关注过那场战争的人,都知道林朝的手段。

而刘备之所以统率大军而来,多半是为了泰山。

不过这也无可厚非,自己让儿子发求援信的时候,就已经打算献上整个泰山郡了。

反正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现在年纪尚小的三个儿子,大概率是守不住的,还不如让刘备拿去。

刘备拿了泰山郡,多多少少也算欠了自己一个人情,可以趁机把三个儿子托付给他。

如此一来,诸葛氏的名声得以保全,三个儿子也有了着落。

自己死也瞑目了。

不过眼下,还应该先解决城外泰山贼的问题。

“刘使君仁厚,某甚是感激。”诸葛珪咳嗽了两声,继续开口道,“但不知此行有多少兵马,能否敌城外近两万贼军?”

徐盛一抱拳,开口道:“郡丞放心,此次统兵的是张文远将军,麾下有八千精锐,竟然能大破贼军。之所以派某入城,是希望郡丞与我军里应外合,张将军攻打叛贼时,郡丞可打开城门,与我军两面夹击这群贼子!”

八千还是多说了,徐盛带了五百人进城后,张辽麾下只剩了七千五百人。

而且徐盛作为新归附的将领,并不清楚刘备军的战斗力。

但贾诩让他这么说,他也只能这么说。

闻言,诸葛珪眉头一皱,有些迟疑。

八千人……

听起来是不少了,能深入敌后也是大为不易。

可是,孙观手下将近两万人,真正两军对垒起来,刘备军未必有胜算。

而且统兵的既不是关羽,也不是张飞,赵云这等名将,而是名不见经传的张辽,这让诸葛珪更加犹豫。

大概是看出了诸葛珪的为难,徐盛再次抱拳道:“我家文和先生说了,若郡丞心有疑虑,可等两军厮杀时,再决定是否出兵。”

闻言,诸葛珪这才点了点头,有些不好意思道:“徐壮士见谅,奉高十万百姓的性命,皆在某一念之间,不可不慎。”

徐盛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这时候,诸葛瑾忽然一言不发地走了出去,紧接着外面就传出一声惊呼。

原来是八岁的诸葛亮在外面偷听,被兄长发现了,便准备逃跑。可他那小短腿哪能跑多快,不过两三步,就被诸葛瑾抓到了。

“兄长……”

诸葛亮讪讪一笑,一张稚嫩的脸上满是不好意思。

诸葛瑾训斥道:“孔明,父亲与刘使君使者议事,你怎可在门外偷听!若被旁人见到,定要嘲笑我诸葛氏不懂礼数。”

诸葛亮整理了一下被兄长弄皱的衣服,开口道:“兄长何必如此小题大做,某只是心中好奇而已。”

诸葛瑾看了一眼房内,对诸葛亮做了一个噤声的动作,然后就把自己弟弟拉走了。

“兄长,莫拽,莫拽,你扯破了某的衣服,大姐会生气的……”

诸葛亮好不容易才挣脱了诸葛瑾的魔爪,却又看着自家兄长,笑得很开心。

“你笑什么?”诸葛瑾没好气道。

诸葛亮却故作高深道:“兄长,你方才说刘使君之仁义,百世以来,从未见过?”

“不错,此言有何不妥?”

“兄长生性温厚,却是被此人给骗了。”

诸葛亮看着自家兄长,一张小脸上,满是幸灾乐祸的笑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