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这个三国很核理 > 第二百三十五章 家事,政事,军事

第二百三十五章 家事,政事,军事

三月底的时候,奉高发生了两件事情。

其一,般阳的臧霸主动来信了。

刘备这些日子只要一开会,就会谈到关于臧霸的问题。

吴敦败逃后,直接投般阳而去,这对臧霸来说,无异于如虎添翼。

收拢了吴敦的军队后,臧霸麾下已经超过了四万人,虽然战斗力不怎么样,但绝对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因此当刘备询问大家的意见时,麾下文武也分成了两派。

不,应该是三派。

荀攸与郭嘉认为,反正后方田丰已经组织好了粮食补给线,干脆一鼓作气,北上攻打臧霸,一劳永逸。

不然以后再打的时候,又要重新布置一切。

尤其是郭嘉,这些天被刘备技能洗礼的嗷嗷叫,满脑子都想着建功立业,以报刘备的知遇之恩。

怎么说呢,可能之前林朝对他太恶毒了吧!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武将中,关羽也赞同他们的意见。

而另一派,则是以荀谌为首,他在出使袁术回来后的第一次会议上,就表示了反对。

徐州的屯田才刚开始不到半年,成果未显,若这时候继续征战,后方的粮草就算能支撑,也会极大的破坏民生,不利于长久发展。

倒不如派遣使者去见臧霸,大家坐下来谈一谈,说不准能得到一个绝佳的盟友。

等再过几年,徐州的屯田之策展现出它应有的威力时,别说臧霸,就算是青州黄巾一锅端了都无所谓。

武将中,张辽与徐晃都比较赞同这个意见。

最后,众人都把目光投向了林朝身上。

林朝则表示,我这个人最喜欢和平,打打杀杀什么的最讨厌了。

但是派遣使者跟臧霸求和的话,是不是有些丢人。

毕竟自己刚刚打了胜仗,要谈也是他臧霸派人来谈。再者,孙观一伙泰山贼把兖州诸侯弄得焦头烂额,你现在主动去跟同为泰山贼的臧霸求和,他们会怎么看你。

不如吓唬吓唬臧霸,让他以为咱们要进攻般阳,逼他遣使求和。

听了林朝的意见后,刘备决定采纳。

眼下的确不合适再打了,但也不能主动低头,只好先虚张声势。

就在刘备准备摆出进攻姿态时,臧霸却来信了。

其实早在吴敦投奔他的时候,他就想过向刘备求和。只是汉军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太强了,他担心刘备不答应,索性先开始修筑城防,全力戒备。

可等刘备拿下奉高,并没有北上的意图,臧霸才壮了壮胆子,派人送了一封求和信过来。

信中,臧霸言辞恳切,表示自己绝无冒犯朝廷之意,更不敢与刘备为敌,之所有收留吴敦,乃是因两人有旧,不忍见他流落在外。

同时臧霸还许诺,只要刘备愿意答应他的求和条件,他便奉上三千兵马,及金银财宝无数。

当然,其中不包括粮食。

泰山郡与青州的现状是,你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粮食。

收到书信后,刘备大喜,当即回信答应了臧霸的请求,并约定了双方见面和谈的地点。

这一下,来自北边的威胁,算是暂时解除了。

而另一件事情,就是荀彧从冀州回来了。

林朝派人告诉他,不用去徐州了,先来泰山郡再说。

至于原因嘛,自然是想让他来教导诸葛亮。

论及博学,涉猎之广泛,荀彧在刘备阵营中,绝对是排在首位的。

而其人温润如玉,清雅透彻,更适合作为诸葛亮的老师。

当然,这不是说诸葛亮就只有他一个老师,而是把诸葛亮寄养在荀彧身边,对其言传身教。

除了他之外,其他的人好是好,就是自身特点太过强烈,林朝担心诸葛亮会受其性格影响。

比如贾诩的苟,郭嘉的浪,田丰的头铁,荀攸喜欢装傻,荀谌喜欢喷人……

这些特点,林朝可一点都不希望诸葛亮继承过去。

数来数去,也只有荀彧是个性格没有缺陷的全才,小孔明现在只有八岁,先跟着他学几年再说。

只是当林朝宣布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政事堂差点就打起来了。

众人全都面色不善地看着林朝。

小孔明是你先发现的苗子,你自己收为弟子也就罢了,我们也没什么可说的。

可你偏偏让给了刚来到奉高的荀文若,这分明是看不起我们!

饶是郭嘉与荀彧关系很好,此时也率先站了出来,大声道:“林子初,某哪里不如文若了,你欺人太甚!”

林朝翻了个白眼:“哪里都不如。”

“你……”郭嘉大怒,“某要跟你决斗!”

“子初,拜师乃大事。某以为,当让小孔明自行决定,或是请出诸葛郡丞为他挑选老师!”

旁边的荀谌也站起来力挺郭嘉,在传承面前,兄弟之情已经不算什么了。

荀攸也是微微叹息道:“姑父此举……不甚妥当。”

就连一直默不作声的贾诩,也抚须笑了笑,目光盯着荀彧,带着一丝疑惑。

荀文若此人,到底有什么本事,居然能从某手中抢走徒弟,改日找个机会见识一番。

政事厅中的火药味渐渐浓重起来,但荀彧还是一脸茫然。

他在冀州呆了快半年的事情,终于把刘备麾下出身中山的士兵家属,以及愿意来徐州的中山世家都迁徙了过来。

甚至他还亲自北上幽州,将刘备在涿郡的宗族也带了过来。

可忙完这一切后,来到奉高才两三天,就遇到了这个场面。

诸葛亮这娃娃,到底何许人也,竟能让你们不顾脸面的争抢?

不过荀彧明白,能让众人争抢的好苗子,自己也绝不能放过。

“某近来无事,多个弟子也无妨。”荀彧温文尔雅地笑道,“子初放心,此子若拜某为师,某定然将生平所学倾囊相授,绝不藏私。”

此言一出,众人马上把荀彧当初了林朝的同伙,对其怒目相视。

……

五日之前,冀州。

荀彧与赵云刚刚完成了最后一批百姓的迁徙,正在赶回徐州的路上。

刘备麾下出身中山的士卒差不多两万人,将他们的家眷迁徙过来,有助于稳定军心。

而且人口多了总是件好事,外加一些看好刘备,准备举族搬迁到徐州的大大小小的世家豪强,经过分批次迁徙之后,也都在徐州安家。

这半年来,荀彧与赵云,共迁徙了近十万人。路上虽有种种困难,但所幸在荀彧的处置下,并没有出什么乱子,全都有惊无险的抵达了徐州。

而赵云与荀彧的关系,也在持续升温,两人经过一番磨合后,如今配合得很是默契。

可就在两人率军返回徐州的路上,林夕忽然冒了出来。

“子煦,你为何会在这里?”

作为连襟,赵云和林夕的关系自不用说。

林夕向两人一拱手道:“兄长,荀先生,主公有令,命荀先生带着坦之先行赶往泰山。兄长率军赶往清河郡,等待军令。”

闻言,赵云与荀彧对视一眼,然后开口道:“子煦,你我虽是自家兄弟,但此令与主公先前的吩咐大相径庭,你可有凭证?”

赵云麾下可是有一万人马,就算分出一些护送最后一批百姓前往徐州,也还能剩七八千人。

七八千人的军事调动,除非有刘备的信物为证,不然单凭林夕一张嘴,赵云可不敢听从。

林夕点了点头,从身后的战马上解下一柄短剑,高举在手中,朗声道:“主公佩剑在此,赵子龙,荀文若听令!”

荀彧或许不清楚,但赵云绝对明白这柄短剑蕴含的分量。

昔日征讨张纯,收复中山时,双股剑刘备从不离身。等到了徐州后,刘备才赐予林朝一柄,委托他全权处理徐州政事。

如今林夕手中,便是另一柄。

刘备的印绶自然不合适带出来,但有这柄短剑,也足以证明一切。

赵云与荀彧连忙躬身下拜,齐声道:“拜见主公!”

林夕又将刚才的话复述了一遍,两人再度拱手道:

“谨遵主公钧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