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这个三国很核理 > 第三百六十章 汉招待帝刘玄德

这个三国很核理 第三百六十章 汉招待帝刘玄德

作者:于秋陨S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3:35

第三百六十章 汉招待帝刘玄德

面对林朝的这一通感慨,李儒面色微变,神情也变得肃穆起来,周身弥漫着一股苍凉的气息,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良久后,他才长叹一声,冲林朝拱手一礼,开口道:“多谢子初解惑,某明白了,后会有期。”

林朝笑着还礼道:“后会有期!”

礼毕,李儒带着张济转身离开,背影看上去颇为萧瑟。

直到二人走远之后,沮授才凑了上来,满脸好奇的开口问道:“子初,你方才那番话到底有何深意?李文优又明白了什么?”

林朝的行事风格颇为谨慎,向来是走一步,算十步。所以在贾诩和郭嘉看来,他身上好像自带了迪化光环一般,一举一动都有深意。

因此遇到捉摸不透的事情,他们宁愿皱眉苦思,也不愿直接向林朝发问。

毕竟,两人都自诩当世奇才,怎么可能轻易承认自己看不透林朝的行事意图。

可林朝毕竟是一个两千年后穿越而来的死宅,脑回路又岂是他们能轻易猜出来的。如此一来,贾诩还好,喜欢钻牛角尖的郭嘉就惨了,时时刻刻都处于林朝的阴影之下,多年以来的智商优越感荡然无存。

但沮授作为一个新人可没这么多顾虑,因此两人还在皱眉苦思的时候,他却选择了直接询问。

面对沮授的问题,林朝摊开双手,一脸迷茫地答道:“公与,他李文优明白了什么,某又如何知道?”

沮授微微一愣,继续问道:“可是子初你方才那一番话……”

“那番话只是某有感而发,并无任何深意,他李文优非要瞎想,某又能如何!”

我只是随口一顿忽悠,他李文优信了,然后悟了,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沮授:“……”

不仅沮授无语,闻言正在苦思的贾诩则是摇头苦笑,郭嘉更是差点一口老血喷了出来。

“正好闲来无事,咱们议一议今后之事。”

林朝笑着从怀中掏出了一份地图,然后令太史慈弄来一张地毯,几张坐垫,招呼众人坐下商议一番。

地图缓缓打开,上面正是大汉十三州的草略图。虽说颇为潦草,精准度也很差,但作为观看已经足够了。

望着不解其意的众人,林朝率先发言道:“眼下讨董已经告一段落,如不出意外,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整个天下都会处于割据状态。汉室,从今往后,便名存实亡了。”

这番话着实有些大逆不道,但在场众人也都不避讳这些,反而很认真地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当然,这也是林朝找这几个家伙一起商议的原因。

若真等回了徐州召众人一起商议,说起话来顾忌颇多,难以畅所欲言。

贾诩几人虽然不忌讳,但有一人却被林朝刚才这句话惊得差点从地上跳起来。

此人看上去十五六岁的模样,唇红齿白,面目俊朗,一副翩翩美少年的模样,正是林朝此行的意外收获,杨修,杨德祖。

当林朝对杨彪说想要一个人的时候,杨彪马上变得谨慎起来,一脸狐疑地看着林朝,眼神中满是戒备。

可他万万没想到,林朝不要他的钱财,不要他的姬妾,却唯独要他的儿子。

这下杨彪更慌了,下意识以为林朝有什么不良癖好,而自己绝不能把亲手儿子推入火坑,当下断然拒绝。

开玩笑,我弘农杨氏四世三公,若家中嫡长子成了别人的娈童,那整个弘农杨氏也没脸见人了!

林朝哪能料到杨彪会生出这种想法,当即大怒,对杨彪进行了一番义正严词的斥责,怒斥他身为一代大儒,却有这等龌龊的想法,真是不知所谓。

同时还表示,杨修我林子初吃定了,你给也得给,不给也得给!

世人污蔑某专爱幼女,天下无寡,这些林某都忍了!

可唯独好男风这个帽子,坚决不能戴在头上!

谁要去跟男人钢枪啊!

闻言,杨彪亦震怒,大声喝骂林朝。

这都要明抢了,还说你林子初不好男风!

见两人马上就要打起来,朱儁连忙起身劝阻,安抚两人的火气。

最终,在杨彪的哭泣声中,杨修还是被林朝扣了下来,为匡扶大汉的伟大事业增光添彩。

杨修早慧,比一般人聪明得多,虽然只是个十五岁的少年,但他明白自己接下来的人生……会很刺激。

可万没想到,才刚刚登上贼船不到一个时辰,就听林子初说汉室即将名存实亡……

这也太刺激了吧!

于是,小透明杨修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不敢出声,只能看着各位大佬挥斥方遒。心中竟生出一丝羡慕与憧憬。

且不说这几位为人如何,就单单这一股视天下如掌上观物的气度,当真是令人生神往!

听了林朝的话,沮授却是冷笑一声道:“子初此言,某却是不敢苟同。自董贼入雒那一刻起,这大汉就已经名存实亡了。而现在,不过是落日余晖而已。”

沮授早年曾举孝廉、茂才,一路在官场摸爬滚打,见过了太多亡国之兆。而此处又无旁人,他自然把憋在心中已久的想法说了出来。

郭嘉则是满脸冷笑开口道:“数百年的大汉,早已积重难返,居庙堂之高者,无不是尸位素餐之徒,败亡乃是应有之理!”

不愧是自视甚高的郭奉孝,一开口就带了一股浓浓的愤青味道。

说得好像只要让他身居高位,就能拯救大汉一样。

“大汉注定一去不返,前因已不用深究,那是史官的职责,并非我等今日要讨论的关键。”林朝开口笑道,“眼下紧要之处,是在即将到来的乱世中,我等如何助徐州,助玄德公争霸天下!”

林朝这句话,等若定下了此次议论的方向。

那便是展望未来,图雄争霸,最终……一统天下!

郭嘉忍不住开口道:“子初,某记得去岁初入徐州之时,你曾有过一番战略规划,今日为何又旧事重提?”

闻言,沮授惊叹道:“初入徐州之时,子初便已经有了谋划?”

作为一个战略与战术都擅长的奇才,沮授自然明白趁早谋划的好处,只是没想到林朝居然这么早就有了计划。

“不过些许想法而已,称不上谋划,公与不必如此。”

林朝挥手笑道,表示基操而已,不必惊讶。

相比于原本历史上诸葛亮未出茅庐,便已三分天下,林朝的提前谋划也的确没啥好炫耀的。

当下,郭嘉便把林朝的计划对沮授讲述了一遍。

当时林朝与贾诩谈论时,大概战略是先取青州,继而合两州之力,西入冀州,最后北上幽州。等这四州在手后,便以其强大的兵势南下兖州,豫州。

一旦六州在手,等于拥有了中原之地,大事可期矣!

听完郭嘉的讲述,沮授又看了看地图,不禁皱眉问道:“子初,为何是先取青州?”

见沮授似乎有不同意见,林朝饶有兴致地问道:“那以公与之见,应先取何处?”

沮授抬手,在地图上一指,开口道:“某以为,玄德公现已拿下泰山郡,就应以此为凭,向西进兵,拿下中原腹地!”

众人往地图上看去,只见沮授指的地方,正是整个兖州全境。

说实在的,沮授的想法很有建设性,也符合当下的形势。刘备与袁术的关系日益密切,不用担心他会从南边侵袭。

北边冀州韩馥乃优柔寡断之徒,自守之贼,不足为虑。

东边又逢黄巾叛乱,整个青州都打成了一锅粥,更不用担心。

若趁着这个机会,尽起徐州之兵,不出半年必能拿下整个兖州。届时,无论向南还是向北,都是进可攻,退可守的从容局面。

可面对如此上策,林朝却摇了摇头。

“兖州可夺,然兖州之地多门阀世家,终不能为玄德公所用。”

闻言,沮授满脸诧异道:“子初欲与世家为敌?”

这个时代若想发展壮大,压根离不开世家的支持。沮授以为林朝不会不明白这点,可他却有些仇视世家,这让沮授很是想不通。

林朝依旧摇头笑道:“世家可用,世家可不用,但不能全用,亦不能全不用。这其间如何抉择,等看他们的态度。”

“何种态度?”沮授不解道。

“听话的用,不听话的就先晾着,等到合适的机会再收拾。”

世家的能量,林朝当然明白。要想成事,以刘备帝室之胄的身份,世家肯定趋之若鹜,甚至顷刻间集结十万大军也不是不可能。

前提是,你得摆出跟世家合作的态度,并保证他们的地位,他们才会帮你。

这的确是一条坦途大道,但林朝不想这么做。

因为他要的不是与世家合作,而是让世家服从!

与世家合作的弊端,在原本历史上,东吴已经演绎的淋漓尽致。

孙权的政令出了治所,管不管用还得这帮世家说得算。甚至每逢战事,打仗的士卒几乎都是各大家族的私兵。

这种合作,不要也罢!

而林朝之所以选择先拿下青州,是因为这块地方被黄巾祸害得够呛,连世家大族都扛不住,纷纷搬迁到了徐州。

如今的青州,有的是路匪、盗贼、流寇、黄巾贼、可就是没有世家大族的身影。

一旦拿下了青州,就能立刻毫无阻力的深入治理。若治理得当,只需数年时间,青州便会成为刘备集团的粮食、财富、兵员的主要来源,亦是将来争霸天下的资本。

反观兖州,的确容易拿下,但想要深入治理,首先便要直面那些世家大族的阻拦。手段若激烈一些,就会招致天下世家的共同反对。

手段若柔和一些,那些世家压根不买账。怎么做都不合适,因此林朝短时间内并不打算动兖州。

还有现任兖州刺史刘岱,在这次讨董之战的表现,也让林朝非常不满意。

徐州有意扶持他,可在这次讨董之战的过程中,他非但没有拥戴刘备,反倒一直保持中立,甚至想自立山头。

看来手中的缰绳,有必要勒紧一些了。若刘岱还不识抬举,那就只能换一条看门狗了。

想着,林朝便开口说道:“某意已决,此次回转徐州后,某会劝玄德公休整半载,待到明年春收之后,便上奏天子,请求兵发青州,平定黄巾贼寇!

最迟年底之前,你们要拿出一份详细的青州攻略,助玄德公出兵平乱。”

见林朝有了决议,三人立即拱手称是。

“还有一件事情……”

林朝看着三人,目中露出一丝诡异的笑意,开口笑道:“三位,现如今联军盟主袁公路手握数万大军,麾下又有孙文台,马寿成等骁勇善战之将,可谓是声势无两。

他的实力……是不是太强了些,某认为有必要削弱一些,诸位以为如何?”

望着林朝脸上的盈盈笑意,三人脸色一凛,心中忽然有种预感。

袁公路……估计要倒霉了!

……

雒阳城外,刘备大营中。

刘备望着眼前的两位妙龄少女,脸上满是讶然之色,不禁脱口而出叫道:“林家娘子,你们怎么会在这里!”

他口中的林家娘子,自然是貂蝉、玉蝉二姐妹。

刘备率军来到雒阳已经四五日了,由于西凉军早已人去楼空,刘备便顺理成章的接管了城防,同时维护治安,安抚民生。

折腾了好几天后,刘备才腾出手来,接见了此次名义上诛杀董卓的最大功臣,蔡邕父女三人。

蔡邕身为一代大儒,又与自己的老师卢植交好,所以刘备给了他极大的礼遇,甚至当着全军将士的面,对他执弟子礼。

刘备虽然客气,但蔡邕也不傻,对这一礼坚辞不受,同时表示自己只是尽微末之力,算不上什么功劳,而刘使君与关东联军才是此次剪除国贼最大的功臣。

蔡邕的大度深深感动了刘备,同时此举等于用自己的名声为刘备背书,向世人表达他这位当世大儒对刘备的看法。

刘玄德,实乃汉室柱石也!

对此,刘备心中感动的同时,自然也不会亏待蔡邕。只可惜蔡老头年事已高,与自己又不是同一代人,无论是把臂同游还是抵足而眠,都不好施展出来。

但刘备还有其他办法,于是大袖一挥,吩咐下去……

吃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