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这个三国很核理 > 第三百六十九章 一沓厚厚的天子诏……空白支票

第三百六十九章 一沓厚厚的天子诏……空白支票

张机认为林朝即将说出的话语是歪理邪说,但林朝可不这么认为。

自己此行的目的虽说是招揽张机,却也是给他一个机会,一个达成志向,实现理想的机会。

你不是喜欢治病救人吗,那我就成全你,让你看更多的病,救更多的人!

如此这般,根本不存在谁为谁效力,而是合作共赢。

没错,就是合作共赢!

只不过是林朝赢两次而已……

想与一个人合作,就要先了解清楚其人想要什么,追求什么,继而帮他去实现或得到追求的东西。而所谓的合作,其实就是这个过程。

所以,林朝就算看出了张机眼中的不善,却也继续笑道:“某可惜的自然是张县丞这一身岐黄之术,却不能发扬光大,造福苍生!”

望着面带笑容的林朝,张机愣住了。他没想到,居然会从林朝嘴里听到这句话。

林朝继续笑着问道:“怎么,难道张县丞是秘技自珍之人,不欲广收门徒,传授这一身岐黄之术?”

张机闻言,连忙摇了摇头。

秘技自珍的心态多少也有一些,但张机更想将其流传下去,甚至发扬光大。

诚如林朝方才所言,穷一人毕生之力,才能救多少人?

只有广收门徒,布道传教,才能福泽苍生,使世人不被疾病所扰。

这个道理张机如何不懂,只是……

医道一途,博大精深,许多古籍更是晦涩难懂,甚至比钻研学问还要难。因为医术不仅需要钻研,还需要实践。

一副药管不管用,总要试了才知道。而试药往往面临着风险,受这种颇为苛刻的条件限制,医道的传承往往比学问更为艰难。

再者,钻研学问经文,有了名声之后还能当官掌权,钻研医道却只能帮人看病,却并无什么别的好处。

在这个读书识字之人大多家境殷实的时代,学经学自然比学医术要划算很多。

用后世的话来说,这个时代学习医术,是一种收益大,风险小,性价比很低的买卖。

所以就算张机有心开门收徒,能有多少人识字的人来学,也是一个问题。

“阁下所言,某亦颇为赞同,只是知易行难,此事……不提也罢!”

张机叹息一声,摇了摇头道。

林朝笑了,同时站了起来,开口道:“县丞此言,实在有些偏颇。某以为,这世间所有的难事,都不过是愚者自欺欺人而已。既有救济苍生之志,又何惧路途之艰险!

实不相瞒,某此次前来,就是想请县丞开门授徒,以医道布施苍生,不知县丞意下如何?”

闻言,张机愣愣的望着林朝,只见其眼中似有光芒闪烁,那是一种名为自信的神采。

此人好大的口气,好高的志向,好狂妄的……想法!

只是不知他是真有本事,还是狂言欺世?

面对林朝探寻的目光,张机略一沉吟,也站了起来,拱手一礼道:“敢问阁下……尊姓大名?”

“在下中山林朝,林子初!”

正所谓人的名,树的影。

林子初这普普通通的三个字,却在这几年间,几乎达到了人尽皆知的程度!

张机听林朝报出名号,顿时大惊失色。

纵然他在后世享有医圣之名,但眼下面对身为徐州长史,又是列侯的林朝,双方的地位差距实在太大,导致他心中有些惶恐。

这就如同村里的泼皮无赖,遇到了真正的梁山好汉,而且还是好汉中排位比较靠前的头领。除了纳头便拜之外,再不会有其他的念想。

“不想竟是林侯驾临,在下有失远迎,方才又出言不逊,还请林侯恕罪!”张机赶紧躬身下拜,额头上已经隐约可见一抹冷汗。

林朝赶忙伸手扶住了张机,开口笑道:“不过区区虚名而已,县丞何必如此客气。只是某方才所说,还请县丞仔细斟酌。事关苍生疾苦,县丞若肯相助,自是功莫大焉。”

“林侯的意思,是命在下前往徐州开门收徒,传授医术?”

张机也是聪明人,听林朝表明了身份,顿时也明白了林朝的意思。

若是有林侯作为靠山,那方才的设想,自己的志向……倒还真有实现的可能。

一想到这里,张机心中已然有了一丝心动。

可林朝却缓缓摇了摇头,开口纠正道:“不是命令,而是请求,亦或者可以说是携手共进。”

对于张机这种医道圣手,林朝从不吝啬给予最高的礼遇和尊重。毕竟一旦将其纳入徐州集团中,徐州众人若有病痛,自然得找张机诊治。

可以说往后的日子里,自己的性命都握在了此人手上,纵然深知张机其人品性,林朝也不想有一丝一毫强求的成分,免得为将来的祸患埋下伏笔。

说着,林朝看了看天色,又扭头看了看外面排队的病人,也不等张机回话,便摇头一笑,同时从怀中掏出了一份天子诏书递了过去。

张机赶紧双手接过,在还没来得及看的时候,却听林朝继续开口笑道:“此物赠与县丞,何去何从,还请县丞自行斟酌。此间还有众多病患,某不便耽误县丞治病走人,就此告辞。”

说罢,林朝冲着张机一拱手,便叫上太史慈转身离去。张机连忙走出凉亭一路相送,却被林朝以治病要紧的理由拒绝了。

直到林朝走后,张机这才有机会打开手中的诏书,细细一看开头的行文,以及里面的内容,张机浑身开始颤抖,甚至快要拿不住手中的薄薄纸张。

天可怜见,他一个小小的县丞,哪有机会见到过当今天子颁布的诏书,更遑论诏书的内容只是升他为县令而已。

一个小小的县令,居然要天子亲自下诏!

张机当然明白,自己能获如此礼遇都是因为林朝。也正因如此,才更能窥见林朝的实力,以及对自己的重视!

……

出了张府,林朝带着太史慈等人回了驿站。

毕竟自己已经知道了张机所求为何,却也得给他一点时间考虑。若是不分青红皂白,不管不顾的将张机和张氏二百余口全部带回徐州,也不是不可以,只是眼下还没到那一步。

根据今天张机表露出来的态度,林朝至少有七成把握,张机会答应自己的招揽。所以,倒也不用着急。

一向求贤若渴,对人才向来是有赚错,没放过态度的林朝,此次竟然破天荒的很有耐心。

值得一提的是,出了张府大门后,林朝望见那排得长长的队伍中,居然有黄忠父子的存在。

此时的黄忠正手拉着儿子黄叙,专注且又耐心的排着长队,甚至脸上还显现出一丝淡淡的笑容,神情看上去颇为愉悦。

儿子虽依旧身患重病,但前两日经林朝医治后,黄叙这两天的状态一直很好。

黄氏的独苗状态一好,黄忠的心情自然也就好了起来,父子二人携手与众人一起排队,耐心登着张机叫号。

见此,林朝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容。

人群拥堵之中,黄忠却没有注意到林朝,林朝也没有上前打招呼,因为眼下还不到时候。

不过,黄汉升其人,林朝认为自己已经可以吃定了。

回到驿站后,宿醉的沮授才刚起床不久,正揉着有些发痛的脑袋,心里感慨着酒水的奇妙,却正好见到林朝带着满脸笑容归来。

“子初,此行如何,那张仲景其人风采如何?”

自从听店家说过张机的事迹后,沮授便对这位仁心济世的县丞有些好奇,此时见林朝归来,便开口笑着问道。

他这句话有两重意思,其一,是张仲景到底是不是如传闻中的那般仁心仁术。

其二嘛,自然是你林子初亲自出手,有没有获得什么成果。

面对沮授的问题,林朝笑着挥了挥手,开口道:“走,进去说。刚好还有些别的事情,想请公与为某参谋一番。”

说罢,林朝大步走进了驿站,沮授则点了点头跟在后面。

小半个时辰后,驿站内林朝的房间中,贾诩与沮授危襟正坐,目光望着林朝手中那一沓天子诏书,面色有些古怪。

这么多的诏令,纵然是贾诩和沮授,这辈子也是头一次见到!

旁边,则是还有些迷糊的郭嘉。

郭嘉喜欢喝酒,酒量也不错,但是跟沮授一比,那可就真是小母牛玩一字马——再牛逼也没用。

所以当沮授已经整理好仪态时,郭嘉还在呼呼大睡,若非林朝令人强行将他叫醒,恐怕他还要睡到晚上。

不过对于非战事时期郭嘉的不靠谱,徐州众人见得多了,林朝也已经习惯了。

此时四人坐在房内,太史慈亲自在门外把守,不让任何人靠近,足可见林朝对此次议事的重视。

林朝将厚厚一沓诏书在手中把玩了许久后,才放到了桌案上,继而冲三人开口笑道:“三位,此次关于讨董诸侯的赏赐,你们以为当如何行事?”

张机固然重要,因为他关乎着未来整个刘备集团医疗系统的建立。但林朝身为徐州二号人物,自然不可能没别的事情要忙,就比如眼下手中的天子诏书。

此物事关诸侯的态度,以及退兵意愿的强烈程度。

可就算如此,官爵的赏赐也总要一个度。

给得官大了,诸侯自然会心满意足的退兵,回到各自的根据地大力发展,徐图扩张,毕竟法理层面已经有了依据。

所以,这并不是林朝愿意看到的事。

可若给得低了,那些积极参与讨董的诸侯会觉得得不偿失,并且不甘心就这么仓促退兵,到时候指不定会出什么乱子,林朝可不想自己辛苦制定的计划被人破坏。

此次讨董已经结束,李儒也已经将天子牢牢掌控在手中。所以这时候退兵,才最符合徐州的利益。

只是,官给到什么程度才能让一众诸侯乖乖退兵?

林朝思来想去,心中虽有了一个大概的方略,却还怕不够周全,便招来三人一同分析利弊,商议结果。

关于找沮授前来议事,林朝本来是有一丝犹豫的。

这家伙自执行了雒阳刺董的计划后,对徐州总算有了那么一丝归属感。可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因为林朝要的是,一个能为徐州争霸天下大业奋勇向前的沮授,而不是一个暂时与自己虚与委蛇的合作者。

只是依照沮授的秉性,让他直接背叛韩馥是不可能的。再者,沮氏也是冀州望族,沮授的家族都在冀州,他又如何能孤身站在刘备这边?

不过林朝最终还是让沮授参与了这次议事。

原因有二,其一是示之以诚,表现自己的大度,纵然不能收服沮授的心,也必然能让他心中感动。

其二,则是沮授当时投降时就说过,他虽降,但是任何针对冀州,针对韩馥的行动,他都不发一言,不献一策。

事实证明,除了这件事以外,沮授对于林朝的其他托付,也算得上尽心尽力。如此人才,不用实在有些可惜,只需此次议事不提及韩馥就行。

当然,本来在林朝的计划中,韩馥这个注定的失败者就不被重视。

见林朝发问关于天子赏赐诸侯之事,沮授和贾诩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惊讶。

天子赏赐的官爵,此刻不就在你林子初的手中吗!

为什么还要多此一问?

望见二人的神色,林朝顿时摇头失笑,明白是二人想差了,当即将手中一沓厚厚的天子诏书递了过去,示意三人可随意翻看。

贾诩和沮授也不客气,当即拿起了几道诏书看了起来。

可仅仅一瞧之后,两人的面色就更加古怪了。

诏书很正常,非常正常,这是一种天子册封官职才会专门颁发的诏令形式,而且上面已经用了天子印玺,可以说并没有一丝不妥之处。

但……问题出在诏书的具体。

既然是册封官职的诏书,又一次性签发了这么多份,就算是负责拟定诏书的大臣也想不出多余的辞藻来堆砌。

所以诏书的开头大多是类似的言语,而最后面则是封赏的官职。

而在官职与开头的中间,照理说应该是被封官爵的人名。可林朝手中的这些诏书,人名处通通一片空白,好像在等人填写上去一样。

一道道符合礼制,遵照规矩由天子亲自下达的诏令,居然没有实际指出任何一个人担任官职。

纵然是贾诩和沮授,也没有见过这般奇怪的诏书。若非它是从林朝手中拿出来的,二人都要怀疑是有人矫诏。

这一道道诏书,就如同后世那种不计数值的空白支票。

想弄多少钱,自己填写就是。

官职已经给了,想让谁当什么官,你林子初自行任命就是。

如此情形下,那诏书末尾处盖上的天子印玺,就显得是那么的嘲讽与落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