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这个三国很核理 > 第三百八十一章 关于替换一条看门狗的计划

第三百八十一章 关于替换一条看门狗的计划

旁边,平日里与林夕交好的徐州文武也都面带哀色,摇头叹息。

哭了一阵后,刘备擦干眼泪,向营帐里面喊道:“子煦,某走了。你且好生休养,待你痊愈之后,某再来看你。若你……若你真不幸……”

说到这里,刘备的声音再度哽咽起来,已经说不下去,只得扭头就走。

作为君主,刘备始终明白自己的责任。见林夕不愿相见,也只得扭头回去处理一应事物。毕竟除了林夕之外,他刘玄德还肩负着数万大军的性命。

营帐中,林夕面色苍白,却正了正衣冠,行了个大礼,口中喊道:

“恭送主公!”

刘备刚一扭头,在徐州文武的拥簇下正要离去之时,却发现远处出现三个人影。

正是貂蝉姐妹,旁边还有一个四五十岁的老者,正是林夕不久前带回来的华佗。

走进之后,三人急忙冲刘备躬身行礼。

这三人原本也在撤离军营的序列之内,此刻却出现在林夕军帐前,令刘备有些不解。可刘备此时心中五味杂陈,伤痛欲绝,纵然面对最喜爱的貂蝉,也是微微一点头便转身离开。

等众人走后,貂蝉拉住了妹妹玉蝉的手,目光望着面前的营长,朱唇轻启道:“妹妹,府令所患乃是伤寒,染病者十有**会死,你真想清楚了?”

玉蝉一张俏脸上满是坚决的神色,闻言答道:“姐姐,虽然你在主公面前为妹妹求来了一个侍妾的位置,可我看得清楚,府令他……终究是不喜欢我的。”

“可你此举,等若赔上了自己,也无甚意义。”貂蝉苦笑道,“府令患病,自有将士们照顾,哪轮得到你犯险。”

玉蝉目光平静道:“姐姐莫要再说了,府令身染重病,正需要别人照顾伺候。主公已亲口许诺,将我许给了府令为妾,自该生死追随,永世不悔。”

闻言,貂蝉只是轻声一叹,却不再劝。

倒是旁边的华佗有些等不及了,之前姐妹二人互诉衷肠的时候,他一个大男人就感觉有些尴尬,便低下头整理自己背包中的药草。

此刻药草都整理完了,见姐妹二人还意犹未尽,便开口催促道:“二位林家娘子,府令身染重病,耽搁不得,咱们还是先入营吧。”

不就是染上个瘟疫嘛,多大的事!

作为当世名医,华佗其实想说,这种情况自己见得多了。而结果往往也很简单,治得好就活,治不好就死呗。

军中宿将见惯的只是生死,华佗见惯的除了生死之外,还有别离。

在动辄疫病爆发的这个时代,华佗虽是外科圣手,又是麻沸散的创始人,其实对于伤寒也有极深的研究。

华佗幼年学医,早年行医,不仅有身后的医学底蕴,也有诸多的实践行动,真正达到了当世医术的巅峰。

真要论起医术的高明程度,仁心仁术的张机,恐怕还是比华佗弱上一分。

张机少时举孝廉为官,后厌倦官场纷争,一心治病救人,钻研医道。

华佗则不同,他对于医道的天赋更高,治起病来更为擅长。但也仅限于治病救人,其人并无济世之大志,这才是林朝选定张机主持组建医疗体系的根本原因。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华佗沉迷医道,而身无一官半职,更是让他有些遗憾,甚至是后悔。

所以这次林夕请华佗出山,整个过程极为简单,华佗压根没有抵抗,因为林夕许给了他一个官位。华佗也明白,虽然自己最终的官职极有可能是个虚职,但他也满足了。

到了军营后,却刚好赶上疫病爆发。出于职业习惯,华佗第一时间便去探查了患病士卒的症状,同时想了许多应对之法,虽不保证能完全奏效,但好歹心中有了些底气。

这个时代疫病的传染性,并没有世人想象得那般可怕。不然原本历史上,张机行医一生,救治了无数身染疫病之人,为何自己却没有染病!

只要稍加防范,就能保证不被传染。而华佗作为医道圣手,自然有自己的防范方法。

可是当他听到林夕患病时,华佗便坐不住了。他的官职是林夕许下的,若林夕不行染病去世,那许给自己的官位招谁要去?

当下,华佗便背起了自己的药箱,直奔林夕营帐而来,路上才碰到的貂蝉姐妹。

见华佗语气轻松,貂蝉急忙开口问道:“先生有把握治好府令?”

闻言,华佗捻须一笑道:“不敢说有把握,不过某便观军中疫病,若府令染病不深,某自信有七成把握治愈。只是咱们莫要耽搁时间,赶紧入营才是。”

“对,对!”

玉蝉这才如梦初醒,急忙开口道:“先生,请入营!”

貂蝉在后面看着二人向营帐走去,因貂蝉现在已经是凤鸣卫的统领,所以守营的士兵并没有阻拦,任由二人走了进去。

……

营外十里处,林朝等了两三日后,也不见大营中传来消息,索性也不在急,而是与贾诩、沮授开始商议起了徐州政事。

此时已经快十月末,自年初讨董以来,已经历时半年之久。根据站前的估算,此刻军中从徐州运来的粮食,也应该消耗得差不多了。

虽说除了初战西凉军后,一直是盟主袁术供粮,而徐州军率先入雒,并且接盘了董卓搜刮而来的金银财宝,丝绸宝物,可这些东西毕竟不是粮食,短时间内也变不成粮食。

而且自从联军入雒之后,整场董卓讨伐战就算落下了帷幕,袁术也就不再供应粮草。反之,刘备这边却收编了徐荣的两万羽林军,张绣麾下的数千西凉军,又有杨定、董越麾下的五千俘虏,部队数量增长了近四万人。

这些都是精锐老兵不假,但也都是要吃喝的,所以军粮一日少过一日,也就不足为奇了。

早在开战之初,林朝从徐州世家那搜罗了足够支撑半年的粮草,此刻纵然还有余结,也应该不多了。

况且大军返还徐州的路上,以及到了徐州之后,直至年底之前,都还是要吃喝的。要维持军队的战斗力,首先就要让士卒吃饱。

舍此之外,其他都是空谈。

今年一整年,徐州都在征战,先是为了打开局面而进攻泰山,后来又入雒讨董。

一整年的战斗,死伤了不知多少手足,破坏了多少家庭,这时候若想稳定军心,使军队战力不降反涨,除了给士卒加官进爵,各有封赏外,还得抚须战死将士的家属。

此外,林朝还想让徐州过个肥年。

这些,都需要钱。

这些,都需要时间。

这些,也都释放了一个信号。

那就是,该退兵了。

所以林朝决定,等解决了此次疫病后,便向刘备提议退兵。

以今年徐州的消耗,明年说不准徐州还得休整一年,一方面消化这新归顺的四万士卒,一方面治理军政民生,巩固地盘。还有一方面,便是加急操练士卒,为以后新一轮的战争做准备。

当然,这所谓的休整一年,也不会真的什么都不干。

关于天下局势还要时刻把握在自己手中,阴谋、阳谋、诡计、外交手段,这些该用的还是得用,倾尽一切资源,只为使徐州变得更为强大。

大的战略便如如此,至于具体政务,还是要交给以治中从事荀彧为首的徐州文臣去做。

以上便是对内,至于对外,那那就要复杂一些了。

当今诸侯之间的形势,如犬牙交错一般,极容易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境况。此情此景,就如同数百年前的战国时期差不多。

周天子名存实亡,诸侯列国,纷争不休!

唯一不同的是,周天子只是天下共主,诸侯从始至终便是自治其国。而汉天子可是天下实际的掌控者,现在的诸侯就算不愿,也必须躬身低头,自认为汉臣。

想着,林朝便又打开了大汉十三州的地图,盯着地图上最东边的徐州,看了良久。

眼下泰山郡已经在自己手中,等缓过劲来的时候,便是向北侵袭之时,谋夺青州,在东边使徐、青二州连称一线。

扬州历来为偏僻之地,现在也逐渐形成割据之势,不足为虑。可虑者,唯豫州与兖州,还有西北边的冀州。

只要这三块地盘上的人不来捣乱,只要半年的时间,青州就能纳入囊中。

可如今这三州的控制者,却是一个大问题。

先说冀州,冀州如今名义上的主官是韩馥。但是以他的手段和人望,又怎么可能玩得过四世三公出身的袁绍袁本初,所以不出意外,冀州落入袁绍手中,只是时间问题。

再看兖州,兖州刺史刘岱原本是林朝选定的一条看门狗。可就讨董之战来看,刘岱可不是一个老实人,也不是一条称职的忠犬,随时有噬主的可能。

其人志大才疏,又喜欢火中取栗,摇摆不定,林朝早就有将其替换的心思。

弄死刘岱只是小事,但麻烦的是,刘岱身为汉家后裔,与刘备同为宗室,自然不能明着杀。可林朝出山以来,暗中谋害别人性命的事情没干过几件,且除了毒杀天子刘宏之外,其他的都失败了。

再者,刘岱死了,选谁接替兖州刺史的位置呢?

谁又能保证接任的人,会愿意与徐州结好?

眼下徐州文武中,除了林朝和关羽之外,谁也没资格担任一州刺史的位置。

自己和关羽当然不能轻动,所以林朝思来想去,也只想到了寥寥数人可接替刘岱,其中一人便是孔融,孔文举。

孔融其人风骨极佳,对汉室忠心耿耿,又有气节,又与刘备交好。可惜他有一个跟刘岱一样的毛病,那就是志大才疏。

只要他来当兖州刺史,莫说帮助徐州,能不能坐稳位置还是两说。

还有一位,那便是林朝的丈人,颍川荀爽,荀慈明。

荀爽的资历够,能力也够,但可惜垂垂老矣,身体也不好。林朝想了想,还是让他颐养天年吧,不然累死在兖州任上,那可就不好了。

最后,真正合适的人选只有两位,蔡邕和卢植。

两人都声名远播海内,为当世大儒,尤其卢植文武双全,执掌区区兖州自然不在话下。可去岁董卓入雒后,卢植已心灰意冷,辞官归居乡里,如今能不能请出来,还是两说。

若实在不行,蔡邕便是卢植的替补。蔡邕虽无主政一方的经历,但就如在雒阳时一样,林朝可以派人在旁辅佐,而林朝自己则远程微操。

嗯,沮授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这种文武双全,且有深谋远虑,又总想自我实现的人才,用起来简直不要太爽。

哪像什么贾文和,滑不留手,一个不小心就被他糊弄过去了。

哼,贾文和之苟,真乃当世罕见!

就这还被后世评为魏晋八君子之首,真是不知所谓!

林朝静思半晌,慢慢梳理思路,将诸多预案与想法记载在纸上,便与以后启用。此外,他又掏出了小本本,打开之后,将上面刘岱的名字一笔划去。

这代表,林朝已经下定决心,准备拔掉刘岱这颗毒瘤!

随后,林朝又在小本本上,写下了蔡邕和卢植的名字。

这时,太史慈突然从外面走了进来。

“子义,何事?”

林朝略一皱眉开口道,随手将小本本收了起来。

因为想的事情实在太多,所以林朝一旦思索起来,便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期间一旦被人打乱了思路,就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接上。

所以,跟在林朝身边的人都知道,林监军入定思虑的时候,最好不要去打扰。

太史慈当然也知道,但实在有要事,才不得不进来惊扰林朝。

“监军,主公率军赶来了。”太史慈抱拳道。

“哦!”

林朝站了起来,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开口道:“子义,唤上所有人,随某出迎玄德公!”

“唯!”

太史慈抱拳应了一声,转身而去。

林朝也仔细地正了正衣冠,整理了一番仪态,这才大步走了出去。

营外,刘备却是一脸愁苦之色。

马上就要见到林朝了,刘备当然高兴,可是林夕染病的事情,就像一根鱼刺一样如鲠在喉,让刘备心生愧疚,不知如何面对林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