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这个三国很核理 > 第三百八十三章 白地刺史刘公山

第三百八十三章 白地刺史刘公山

瘟疫爆发是个很可怕的状况,但也是个很有意思的情况。

可怕之处在于,它不仅会夺走很多人的性命,还会对幸存者造成极大的精神折磨。

诸如关东联军眼下的情况,在没有有效隔离政策的帮助下,营中堪称哀鸿遍野,士卒个个神情麻木。

距离瘟疫爆发快一月时间的十一月中旬,关东联军死伤无数,军中士气已经降到了冰点,而且在每况愈下,甚至已经有大批士卒趁夜逃走。

而留下来的士卒,每天望着因感染瘟疫而死的袍泽,化作一具具尸体被抬出军营就地焚烧,心痛、惶恐、恐慌之类的情绪充斥了他们的内心里。

这些情绪经过一月时间的发酵,最终演变成了麻木!

昨日还谈笑的手足兄弟,今天就可能化作一缕孤魂野鬼。一时间,兔死狐悲的悲凉气息充斥着整个军营。

戾气,也在不断升腾。

犹如弓弦一般,近二十万士卒的情绪已经被拉到了极致。这时候,只要一点风吹草动,就能点燃整个军营。

那些久经战阵的将领们,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所幸仗已经打完,便有了安抚士卒情绪的条件。饶是如此,联军士气也是持续性的萎靡不振。

死亡是可怕的,尤其面对未知的死亡,谁也不知道下一个染病而死的人是不是自己。人性向来是趋利避害的,在这种恐怖的气氛中,能够维持现状,已经是关东联军将领们努力的结果了。

但是在远离联军驻扎地的徐州军团这边,瘟疫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

这并不是说徐州军没有死人,相反,这次瘟疫爆发,徐州军也伤亡惨重,直到十月中旬的时候,已经有两千士卒染病而死,近万名士卒被强行隔离。

可是在林朝的决策下,士卒们隔了一定的距离,使得瘟疫的杀伤力大大减弱。而一个月后,得病的士卒基本已经全部被筛选出来,剩下的士卒,几乎没有了染病的可能。

面对天天向好,蒸蒸日上的情况,徐州军士卒的士气虽然跌落,但勉强还能维持下去。而郭嘉临走之前,又给出了一个极为高明的安抚士卒的方法。

那就是每日搜罗关东联军的伤亡情况,在军中大肆宣读,尽量让每一个士卒,都原原本本知道联军的惨状。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徐州士卒得知了关东联军的死亡数字,顿时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以至于几乎少有逃兵出现。虽说这有些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意味……

但这快乐,它是真的快乐!

站在岸上观船翻这种事,它是真的爽。

只可惜郭嘉临走的提议,始终却没能施行下来。上次赵云借尿遁回避了这个问题后,关羽便大致明白了赵云的意思——生为大丈夫,功名只在马上取!

这种暗中偷袭的事,非他本意。再者眼下关东诸侯在名义上还是盟友,碍于颜面也不好下手。

于是,关羽暂时止住了这个想法。

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

先是董卓被杀,后又有大疫横行,这使得原本就无比脆弱的关东联盟变得岌岌可危。大家本想着讨点好处,然后各回各家,潜心发展。

可谁知道疫病来得如此快,此时就是想班师回根据地,也难以起行。

虽说大家都原地驻扎,想等遏制住了疫病之后再行动,可近二十万大军,总是要吃饭的。

盟军之中,袁术军和徐州军的粮草,都是由袁术来供应。可到了雒阳之后,袁盟主便不再提供粮草。而兖州军与袁绍一方,最初时都是各吃各的。时间一长,以刘岱为首的兖州军的粮草便不够了。

此时的袁绍看似追随者甚众,但对比起弟弟袁术,层次差了不止一点半点。为增强实力,刘岱这颗墙头草,便成了他拉拢的目标。

刘岱缺粮,他袁本初就送粮,只不过送出去的是冀州牧韩馥的粮草。

名声他袁本初得,割肉却是韩馥割。

韩馥自然不爽,只是他生性优柔寡断,再加上之前断粮一事,已经与袁绍闹得有些不愉快,此时自然不敢明着违背,便派发了好些粮草赠与刘岱。

最初时,大家都很和谐,可随着疫病越来越严重,军中士气低落,韩馥为了维持军队战斗力,不仅要大力安抚士卒的情绪,还要改善伙食。

如此一来,难免有些区别对待,甚至克扣了些许刘岱军的粮草。

刘岱得知了这个消息后,顿时怒不可遏。

咱们说好的,你冀州为我提供粮草,若有变故,我兖州军站在你这一边。

可现在呢,我的士兵吃糠咽菜,喝粥都捞不到一口干的。再这样下去,士气、军心都无法维持,麾下士卒必会生出反叛的苗头。

而你的士兵呢,天天大鱼大肉管够,放屁都油裤裆,那些没染病的士卒这一个月下来,都胖了一圈。

若真是粮草不济,大家咬咬牙,共度时艰也就罢了,可你韩文节这分明是区别对待!

世间之事,向来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如此双标,谁人能忍?

韩馥的这个举动,彻底惹恼了刘岱,他麾下士卒的怨气,也需要一个宣泄口。

于是乎,愤怒的刘岱直接带了数千精锐,冲进盟军大营中去质问韩馥。

大概是尝到了墙头草的甜头,刘岱近来也有些飘,总感觉自己手握数万大军,无论是二袁还是刘备,都只会拼命拉拢自己,而不会与自己交恶。

可惜韩馥完全不这么想。在他看来,冀州的粮食都是他的,给出去哪怕一石,他都痛心不已。若非看在袁绍的面子上,我让你刘公山连稀饭都喝不上!

你没粮草?

跟我又什么关系!

没粮草你打什么仗,当什么兖州刺史,滚回家种地不好吗,还不会饿肚子!

于是乎,飘了的刘岱和双标的韩馥,一言不合,竟然大打出手!

刘岱只带了数千精锐,又在韩馥的主场,自然不是对手,当即被打得连连败退。好在刘岱也不傻,明白好汉不吃眼前亏的道理,急忙喊停,放了两句狠话便撤退而去。

得胜的韩馥自然有些得意,对着刘岱离去的方向仰天大笑,并且放出豪言,兖州军简直不堪一击。

可是还没笑完,刘岱居然去而复返,又杀了回来。

这次刘岱联合了桥瑁、两人合兵一处,足足率领了三万大军,更是不讲武德,直接就弓弩招呼,先射韩馥个满脸开花再说。

等韩馥反应过来的时候,为时已晚。

他只得匆忙败逃,麾下军队被打得分崩离析。混乱中,连他本人也身中数箭,所幸没有伤及要害。拼死杀出重围后,向着袁绍的营寨而去。

刘岱只一战,便拿下了韩馥的营寨,心中的喜悦顿时无以言表,整个人更飘了。

此刻的他,就如同打官渡时的袁绍,打赤壁时的曹操,打夷陵时的刘备一样,认为自己是兵神在世,总感觉优势在我!

至于刘岱麾下的士兵,也很高兴,毕竟韩馥大营中囤积了众多的粮草,这下总不用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见军心可用,刘岱当即宣布打开库房,让士卒大鱼大肉地饱餐一顿。

但乐极生悲这种事,来得也很快,韩馥被打了个灰头土脸,又岂能善罢甘休。

他率领着残兵败将来到袁绍大营中后,向袁绍说明情况,并请求袁绍发兵支援,攻打刘岱,一雪前耻。

一边是自己的盟友,一边是自己极力拉拢的对象,袁绍也很无奈。他倒是想劝和,只是韩馥吃了这么大的亏,纵然再怎么优柔寡断,也不可能咽下这口气。

毕竟所有的关东诸侯都在,他今天若是退缩了,今后还如何在诸侯中立足,岂不成为天下人的笑柄!

关键时候,倒是曹操站了出来,劝袁绍力挺韩馥,发兵复仇。

毕竟韩馥再怎么克扣军粮,也还是给了刘岱一口吃的,并没有断粮。刘岱这明显是贪心不足,居然明目张胆得率军攻打韩馥,已经超出了底线。

袁绍若还不采取行动,身后一众小弟会如何看?

今后谁还肯为你袁本初卖命?

曹操的一番话,顿时惊醒了犹豫中的袁绍。袁绍对刘岱不再抱有侥幸心理,而是以曹操、鲍信为援,配合韩馥反击刘岱。

刘岱这位在世的兵神,在曹操和鲍信的进攻下,仅仅支撑了一夜的时间,就被打得溃不成军,匆忙败逃。

对于这一系列兔起鹘落的变化,其他没参战的诸侯也是看在眼里。

特别是袁术,得知了这个消息后,甚至都要乐开了花!

疫病爆发以来,这简直是他收到得最好的消息。为了庆祝,他甚至邀请了孙坚、马腾、吕布等将在营中大摆宴席,彻夜欢饮。

席间,袁术举杯冷笑道:“那庶子家奴真是一点长进都没有,居然想拉拢刘公山,真是愚不可及!”

“盟主所言甚是,某观那刘公山,自酸枣会盟以来,便一直畏缩不前,作壁上观。”孙坚亦是冷笑附和道,“这等待价而沽的货色,本就是碌碌小人,势利之徒耳,不可收服!”

像孙坚这种喜欢刚正面的猛男,自然看不起刘岱。说话的时候,眼中的鄙夷几乎毫不掩饰。

旁边,马腾倒是摇头笑道:“文台将军所言甚是,纵然刘公山其人并非势利之徒,收服也无甚用处。试想他麾下数万大军,居然被曹孟德一夜之间杀得大败。诸位,百世以来,可有如此用兵之弱者?说一句白地刺史也不为过!”

此言一出,袁术很惊诧地看了马腾一眼,脸上笑得更开心了。

想不到马寿成你这浓眉大眼的,损起人来竟如此牙尖嘴利。

“甚是,寿成所言甚是!刘岱小儿,称一句白地刺史,倒是颇为妥当!”

吕布毕竟刚归顺不久,又无与诸将并肩作战的经历,自然不敢继孙坚和马腾之后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过见到袁术开怀大笑,吕布也跟着笑。

一时间,营中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甚至于袁术感觉自己杯中的酒水更香甜了,比平日里自己喜欢喝的蜜水还要香甜!

……

徐州军大营中。

以校事府的能力,其实关羽收到韩馥与刘岱火并的探报,比距离近一些的袁术还要早。

为此,他特意召集了众将前来议事。

说是众将,其实也就是大猫小猫两三只,除了他和赵云之外,也就徐晃和张绣而已。

关羽高坐主位,看着下面的三人,眉间闪过一丝犹豫,又捋了捋长须,心中的烦闷才稍稍缓解一些。

下面坐着的这三个人,实在不是什么好的商议对象。

赵云虽有勇有谋,也是大将之才,但行事风格与自己大相径庭。而且赵云还很会做人,每有意见与自己相左时,他干脆沉默不言,或是顺着自己,也不想弄出了一个主副将不合的场面。

可关羽要的是大家直抒胸臆,并非假意附和。

自从前年林朝一言点透了关羽心中的春秋大义后,这两年关羽便时不时的反思自己。

子初所学,虽包罗万象,但对于春秋大义的领悟,肯定没有自己深。毕竟自己可是抱着这一卷书研习了好多年,可以说比当世任何人都要精通。

但子初随口一言,却能让自己恍然大悟,这是为何?

后来他找机会又和林朝探讨了几次,同时自己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原因。

简单来说,用三个词可以概括,那就是大道至简,殊途同归,触类旁通!

这三个词理解到了极致,其实又是同一种道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任何道理领悟到了极致,几乎都是相似的。因此不必因为别人和自己信念不合,就全盘否定,反而要汲取别人道理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这便是圣人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得不说,这个改变虽然仅仅是极小的改变,却让关羽变得不再那么刚愎,有了被别人劝说的可能!

可是劝说,也要说才行啊!

赵云自不必说,徐晃这个公认的老实人,经历了这两年的毒打,现在也有往稳健方向发展的趋势。

至于张绣……

你能指望一个天然呆发表什么有价值的观点!

期望张绣发表有用的意见,这不是他的问题,而是你有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