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这个三国很核理 > 第四百二十章 新任校事府令的人选

第四百二十章 新任校事府令的人选

“玄德公若执意如此,朝便只好从命。只是那蔡氏,又该如何处置?”

刘备笑了:“蔡侍中乃当世大儒,某亦甚为敬佩其学识,若愿嫁女,某欣然纳之。若不愿,某也不强求!”

刘备这次用的字眼是‘纳’,而不是‘娶’。

言外之意,愿意白给,我当然要。不愿意做妾,那就哪来的哪回去算了。

好家伙,这句话听的林朝直呼内行!

原来你刘大耳打的是这个主意,当真是人不可貌相。

白嫖的快感,是没有人能够拒绝的,刘备当然也不例外。娶蔡琰,他自然是不想的,但要是蔡邕肯白送,他又岂有辜负佳人的道理。

虽然刘备已经给这件事情定下了基调,但林朝认为,自己还是有必要再阐述一遍其中的利弊,同时也给刘备一个重新组织语言的机会。

“玄德公乃一州之主,婚姻大事自然是重中之重。”林朝拱手道,“再者,蔡侍中之女,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博学聪慧的良配而已。”

到了林朝这个位置,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能流于表面,正如他替刘备向蔡邕求亲这件事,绝不可能是一拍脑袋想出来的。

“子初此言何意?”刘备皱眉问道,“某知道蔡侍中乃当世大儒,若娶其女,自然能借用蔡侍中的声望,来提高自身声名。但子初岂不知,某一生行事,从不在乎这等虚名。

再者,某有今日之功业,全靠麾下将士染血疆场,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借用别人名声之事,某不屑为之。”

这番话虽然算不上慷慨激昂,但也算率性坦直。

在原本历史上,蒋琬这个诸葛亮的接班人,就因为荒废政事差点被刘备给砍了。后来诸葛亮说蒋琬有大才,刘备又考察了一番,发现蒋琬确实有才华,这才放过了他。

由此可见,刘备用人,向来只看其才,而不注重虚名。

但在林朝的计划中,娶蔡琰为妻也不全是为了名声,更多的是表露态度。

听了刘备的话后,林朝先是点了点头表示肯定,继而拱手道:“玄德公所言,朝亦甚为赞同。只是,眼下我徐州大小官吏中……大多是出身寒门的猛将能吏,世家之人,确实少了一些。”

“世家如何,寒门又如何,某用人只看德行才学,门第高低,子初又何必在意。”

刘备哂然一笑道。

可说完之后,见林朝的目光中依旧带着古怪的笑意,顿时心中疑窦丛生。

难道某说错了?

坦白来说,刘备的想法不算错,但也要分时候。

若是承平年间,多提拔一些出身寒门的人才,才能阻断世家笼络官场,从而便于平衡管理,使国家在这个巧妙的平衡中稳步前进。

可现在是什么时代?

天子沦落,朝廷式微的时代!

再用这种方法,未免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在这个诸侯割据的时代,首要之事,是求存,是图霸!

只有自身实力壮大了,才能更好的统御四方,才能更好的一展胸中抱负,才能更好的匡扶大汉!

如何壮大实力?

寒门要重用,世家也不能放弃。就算以后要慢慢收拾这些人,现在也要多加利用,这本就是林朝最初制定的战略,到现在也依然适用。

像这些州郡级别的世家,他们世代扎根乡里,数百年下来,已经成了一个个庞然大物。财力丰厚不说,家族田庄也尽是膏腴之地,更遍布着大量的宾客部曲。

毫不客气的说,当朝廷式微,诸侯自治时,这些世家很大程度上担当着地方行政的责任。那些依附于其的平民,正因这些人才能得以在乱世卑微求活。

土地,人口,人才,这三样可是乱世中成就功业的关键,而世家应有尽有。

纵然你麾下有精兵百万,也架不住境内所有世家一起反对你!

而且这些都是现成的丰厚资源,林朝又岂能置之不理。

所以,不理这些世家还真不行。

纵然世家中有汝南袁氏这样的狂悖之徒,但也有像弘农杨氏,颍川荀氏这样的大汉忠良。而更多的世家中人,只想着得遇明主,将一身才华尽情施展,最终青史留名。

因此,真的不必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世家要用,世家也要打压,个中力度技巧,还需仔细拿捏一番。

这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完美的方法,只有因地制宜,选取最适合时代的策略而已。

而眼下的徐州,除却三荀之外,刘备手底下的世家人才,可谓是寥寥无几。

刘备当然不会因出身而徇私,故意打压世家门阀,但在不知真假的外人看来,徐州根本没有世家的容身之地。

因此,林朝让刘备迎娶蔡邕的女儿,就是为了向天下人透露一些信息。

刘使君虽唯才是举,但并非不喜世家。但凡有才者前来,我徐州皆欣然接纳!

可林朝万没想到,刘备居然如此头铁,放着才女蔡琰不要,非要娶一个擅长舞枪弄棒的貂蝉。

为什么?

就因为貂蝉皮肤白净?

听林朝分析完利弊后,刘备这才反应过来,原来里面还有这么多门道。

“子初的意思是……这蔡氏非娶不可?”刘备满脸为难道。

林朝一摊手,苦笑道:“朝如何不想舍妹能作为正妻嫁入玄德公府中,只是此时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除非玄德公能想出别的招揽世家的方法。”

“这……”

他刘玄德会吃席,会拔剑砍人,也会接着奏乐接着舞,但是要他出谋划策,实在有些欺负人了。

正踌躇间,旁边的郭嘉忽然眼珠子一动,开口笑道:

“主公,此事易耳!”

啥,困扰了我这么久的问题,你郭奉孝有办法?

林朝眼中马上露出了质疑的目光。

刘备倒是大喜,满脸兴奋道:“奉孝不愧为吾之良谋,快快说来!”

于是,在众人探寻的目光中,徐州团宠郭嘉先是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随后清了清嗓子,摆足了架子之后,才慢悠悠开口道:

“子初之意,主公娶谁为妻并不重要,关键是要让世家看清咱们的态度。因此,若找到其他办法,蔡氏便可有可无,嫁给谁也就无所谓了。子初,某说得可对?”

林朝木然地点了点头……

摆了半天谱,却说了一堆废话。

郭奉孝,你等下最好能说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不然……我绝对将你吊在树上打,让你知道装比的代价!

只见郭嘉大袖一挥,满脸不屑地笑道:“不过是拉拢世家而已,莫说是某,就算是三岁小儿也能为之!”

闻言,林朝还是没有说话,只是掏出了小本本,在上面写了起来。

郭奉孝这狗东西,嘲讽我连三岁小儿都不如,以后定然百倍奉还!

郭嘉大概有着天生的表演欲,浑然不知自己已经上了林朝的小本本,还在高谈阔论:“主公,某有一计。只需请子初出手,拿出他的看家本事,徐州世家必然能感受到主公的诚意。只是主公日后……却要劳累一些了。”

众人:“???”

“奉孝此言何意?”刘备一面懵逼的问道。

郭嘉享受得就是这种故弄玄虚的感觉,听刘备亲口发问,虚荣心顿时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才继续开口道:“子初最擅谋人之术,此乃徐州人尽皆知之事。主公何不令子初出使徐州门阀,取其家中待字闺中之少女,主公可尽皆纳之。”

听到这里,林朝才算彻底明白了郭嘉的意思。

质量不行,数量来凑!

舍弃一个蔡琰,那就纳十个,二十个徐州世家中的女子。并且由刘备麾下第一重臣林子初,亲自向徐州世家求娶,也算给足了他们面子。

如此一来,谁也不能说刘备不重视世家。

至于这么多女子刘备一个人能不能用得完,那不重要,反正态度已经有了。

不得不说,郭嘉这个简单粗暴的做法,确实也很有效。

林朝想了想,果断又掏出了小本本,在上面奋笔疾书。

郭奉孝这狗东西,嘲讽我只会赚人入伙,日后必定百倍奉还!

刘备听完郭嘉这如同儿戏一般的计策,脑中不由浮现一个大大的问号,扭头问林朝道:“子初,你以为奉孝此计可行否?”

林朝赶紧将小本本收入怀中,拱手道:“虽说有些粗糙,倒也值得一试。只是如此一来,玄德公便要受累了。”

刘备摸了摸自己的腰部,顿时满脸自信道:“为成就功业,些许劳累,某吃得消!”

见此事有了些眉目,林朝也就不再多言,转而将话题扯开。

至于蔡琰,暂时就将她扔在馆驿里吃灰吧。

若郭嘉的计策不成,再拉出来救场也不迟。

想着,林朝便从怀中取出一份名单,开口道:“玄德公,此乃朝拟定的,我徐州大小官吏此次晋升事宜,还请玄德公过目。”

去年讨伐董卓的功劳,关东诸侯那边都已经结算清楚了,唯独徐州的大小将领,还没有任何一人加官进爵。

林朝心里清楚,那些有功将士,恐怕已经等得心痒难耐,索性今日就交给刘备做最后的审核。

闻言,刘备极为慎重地接过名单,打开看了一眼,见上面并无不妥之处,便不禁点了点头。可等他看到最后,眉头却慢慢皱了起来。

刘备向林朝问道:“子初,我徐州大小官吏,人人皆有封赏,可唯独有一人,某在上面并没有见到他的名字,这是何故?”

“玄德公说得是何人?”林朝开口问道。

刘备笑了,抬手一指林朝。

“自然是子初你。去岁讨董,多亏子初出谋划策,又暗中布局,这才得以诛杀董贼。说是首功也不为过,可为何不见对自己的封赏。”

说到这里,刘备再度施展出了许久未见的神技——把臂同游。

只见他拉着林朝的手,语重心长道:“子初可是不好意思封赏自己?你我是自家兄弟,不必有这些忌讳。再者,你立下如此大功,某若不赏,如何能服众?”

林朝也笑了,开口道:“玄德公既然问了,那朝也不便推辞,只是想问一句,玄德公欲封朝何职?”

“某自然是上表天子,拜子初你为……”

说到这里,刘备忽然卡壳了。

因为他发现,好像封林朝什么职位都不合适。

林朝如今的官职是琅琊太守,监军,徐州长史。

在这三个职位中,琅琊太守秩二千石,乃是品级最高的头衔。而徐州长史,不过秩千石而已。至于监军,更是刘备的私人臣属,连俸禄都是刘备自己定的。

可三个职位中,却是徐州长史和监军这两个低级官职最为关键,这是林朝大权在握的根本。

若要升迁,那就只能放弃长史的官职,到时候徐州政事谁来总领?

这也是刘备为难的原因。

长史作为徐州十二治中从事之首,虽品级不高,但对于刘备的意义重大。交给别人担任,他可不放心。

因此,就算加官,也只能加一些荣誉性质的虚衔,而不能真的把林朝调离现在的职位。

见刘备为难,林朝趁机将手从刘备的大手中挣脱出来,继而拱手笑道:“玄德公,非是朝不愿封赏自己,只是朝心中明白,有些事情玄德公未必放心别人去做。”

“如此,却是有些委屈子初你了。”

“为了功名大业,又何谈委屈。”林朝笑道,“玄德公,朝欲在二月初二时,召集徐州所有文臣武将,在此议事。”

刘备点头道:“此乃应有之理,回头某便让君明召集众人,二月初二议事。只是还有一事,某思来想去终究不得要领……”

说到这里,刘备大袖一挥,屏退了在旁的亲兵。

吕虔见状,便要一起退出去,却被刘备出言挽留。

“倒也不是什么机要之事,子恪也留下来听一听吧。”刘备笑道,随后便向林朝问道,“子初,去岁某令子煦为一军主将,如今子煦已然开始着手编练新军。只是如此一来,校事府府令一职……不知子初可有合适人选。”

校事府内的具体事务,吕虔和简雍当然不适合听,可仅仅是人事任命的话,倒也无伤大雅。

对于这个问题,林朝上次训斥林夕的时候,心中就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此时听刘备问询,便拱手答道:

“玄德公,校事府乃机要之所,府令之职,更是重中之重,非玄德公心腹之人不可担任。有一人,不仅勇武过人,还谨慎机变,足可统摄校事府之事。”

“谁?”

刘备赶紧问道。

“郭奉孝。”

刘备:“……”

勇武过人,谨慎机变?

这两样品质,跟他郭奉孝有半毛钱的关系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