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这个三国很核理 > 第四百二十七章 九品官人法

这个三国很核理 第四百二十七章 九品官人法

作者:于秋陨S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3:35

第四百二十七章 九品官人法

但林朝接下来的话,却让他们神情舒缓了一些。

所谓恩威并施,分寸的拿捏必须得极为细致才行。

一味仁义,会让别人认为你软弱。

一味威慑,会让别人觉得你残暴。

眼下威已经施完了,是时候加恩了。

世家门阀作为这个时代最大的一股势力,不给点甜头,是不行的。

这一点,早在林朝举起屠刀的那一刻,就已经想好了。

这一巴掌打得世家很疼,那接下来的甜枣,就得多给两颗。

所以,在徐州百官恐惧而又充满仇恨的目光中,林朝向刘备一拱手,开口道:“玄德公,朝以为当在我徐州境内,推行九品官人法。”

众人:“???”

听这语气,林子初这狗东西要玩一票大的啊!

但凡说是某某法,并且要推行全徐州,而且是在这种公众场合提出来,明显就是一种新政。

新政没问题,可……

众人看了看林朝脚下还在冒着热气的人头,以及还在奔流不止的鲜血……

这个时机也太不恰当了吧。

但林朝既然已经提出来了,刘备只得开口问道:“子初,何谓九品官人法?”

闻言,林朝微微一笑,开始向众人解释起了九品官人法的详细制度。

九品官人法,又称九品中正制。在原本历史上,由陈群提出,并为曹丕采纳,是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

东汉的官吏选拔制度名叫察举制,先由各州郡长官选拔出来人才,名叫孝廉,亦称举孝廉。

这些孝廉被推举出来后,必须要到京师接受考核,然后会任命一个郎官的虚衔。

也就是说,从这时候开始,你就是大汉的后备官员了,以后但凡有缺,朝廷肯定会优先考虑你。

想加入官员老爷们的行列,这是比较正常的渠道。

既然有正常渠道,就有不正常的渠道。

大汉的地方官权力相当大,类似州郡级别的长官,几乎可以自行招募属官。这些属官只对擢拔他们的人负责,并不需要对大汉朝廷负责,而且朝廷也不会把他们当成真正的官员。

嗯……但是朝廷得负责这些属官的俸禄问题!

如刘备现在身为太尉,有开府之权。那整个太尉府的官员,就是刘备的私人幕僚。虽然由朝廷发放俸禄,却只需要对刘备负责即可。

通过这些手段升迁上来的,虽然说不上幸进,但跟举孝廉的含金量比,必然是大大不如的。

察举制干掉了世官制,在大汉实行了一百多年后,也终究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衰败的道路。

世家、豪门、乡党聚在一起,玩了一出多人运动。

清晨醒来后,他们宣布:这大汉的官姓什么,以后我们说得算。

关于这点,从当年林朝在中山卖孝廉名额的时候,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察举制在它无法保证公平的时候,就已经不干净了。只要你家里地位高,手里有钱,举个孝廉就和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就算是一头猪,只要世家说它能举孝廉,那这头猪就是孝廉。

后来那位‘何不食肉糜乎’的晋惠帝,也算是这群猪里面的楷模……

这种现象在徐州也相当严重,为此,林朝设立了两条应对策略。

其一,便是招贤令。

但这玩意不适合大规模成建制的铺陈开来,毕竟你总不能每年每月都来一次吧。

再者,世家大族也未必买账。

其二,便是这九品官人法。

内容就是在州郡设立中正官,负责品评审核一个人的才学德行,最后上报朝廷,再由朝廷给这些评选出来的人加官进爵,选拔任用。

乍一看,和察举制没什么区别。但九品官人法确立了九个品级,也就是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简而言之,由中正官品评过后,把人才分为上中下三个级别,每三个级别又有三个小级别,以此来确立划分人才的等级。

那九品官人法到底好不好?

客观来说,的确比现行的察举制先进不少。

但后世对此却是骂声一片。

究其原因,是因为这玩意它首重门第出身,然后看品行,最后才是能力。

也就是说,只要你投胎技术过硬,就算是一头猪,也能当官。

嗯,晋惠帝再次点了赞……

不仅如此,若九品官人法大力实行,像郭嘉这种货色,是永远没有出头之日的。

所以九品官人法,又称投胎技术法。

林朝此举,等于给了世家大族一个大大的甜枣。

毕竟以这个时代的识字率,也只有世家大族子弟才有读书识字的资格,要选拔,也是从这些人里面选拔。

所以当林朝讲述完自己的计划后,下面徐州百官的脸色开始变化,一层喜色由内而外的发出,整个人都精神百倍!

若不是场合不合适,他们都想扑上去狠狠亲林朝一口。

林长史真乃我世家的大救星也!

自董卓祸乱京城,诛杀袁氏满族之后,世人好像看清楚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要你手里有兵,部队能打,真的可以不用听这些世家大族逼逼。

谁不服,一刀砍了就是!

所以现在这个时代,几乎是东汉立国一百多年来,世家最衰弱的时期。

值此危难之际,林长史站了出来,为我等世家正名,并且设立了这九品官人法,真乃我世家忠臣也!

徐州百官站在鲜血上弹冠相庆,全然不顾方才死难的同宗兄弟。

哦,你说他们啊!

人家林长史给了这么大一个甜枣,当然要提前威慑一番了。人家的确心向咱们这些世家,可人家又不傻。

再说了,我们世家为亿兆苍生之表率,又怎可违法犯罪?

他们自己寻死,又怪得了谁?

总而言之一句话,这些人的牺牲,是有价值的。

相反,徐州核心集团里面的人,也大受震撼。

贾诩看了看林朝,目光中满是不解。

而郭嘉,则是**裸的愤怒。

林子初,想不到你这浓眉大眼的家伙,居然也会背叛革命!

说好的唯才是举呢,你今日为何要跪舔这些世家,真是气煞我也!

面对徐州百官的善意,以及核心成员的愤怒与不解,林朝依旧是负手而立,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看不出任何情绪。

……

三日前,刘备府中。

刘备听完了林朝的计划,沉默半晌后,才缓缓开口道:“子初,你要杀人立威,某是赞成的。只是这九品官人法非同小可,一旦确立后,很可能会取代现行的察举法,甚至一直延续十年,甚至百年!你真的想好了吗?”

以刘备的眼光,不会看不出九品官人法有利于世家做大,最后难免反噬政权,所以他有些犹豫,甚至想直接反对。

林朝却摇了摇头,开口道:“没想好,这种事永远也想不好。”

“子初此言何意?”刘备皱眉道。

一旁的荀谌拱手道:“主公,子初的意思是,这天下没有一成不变之法,因为……世人皆善变。”

荀谌没有说透,但刘备却听懂了。

法是死的,人是活的。一道新法的设立,总会随着人心的嬗变而被找出漏洞,甚至恶意利用,最终新法变旧法,也会变得不合时宜。

因此律法需要人不断修补,才能杜绝被狼子野心者利用。

荀谌见刘备若有所思,便不再言语,只是笑着点了点头,端起桌案上的茶水喝了一口。

说实话,他到现在也没明白,为什么只有自己会被叫过来旁听。

如此机密的事项,主公你和子初商议也就算了,其他人都没叫,唯独叫我干什么?

再联想到林朝一直以来的行事手段,荀谌表示自己弄不好就会凉凉……

荀谌为刘备解答了疑惑,但刘备依旧有些犹豫:“话虽如此,但世家做大后,便成尾大不掉之势。子初,某与你在时,这些小事当然不足为虑。可若有一日,你我皆已作古,后辈子孙无能,又该如何处理此事?”

刘备的顾虑,是有道理的,但这是个无解的问题,林朝也没办法。

人亡政息的局面,贯穿了数千年的历史,谁也没办法解决。

为解除刘备的顾虑,林朝满脸真诚的拱手道:“玄德公,诚如友若所言,这天下没有一成不变之法。而人生天地,寿非金石,也终有归去之日。后辈若是无能,再大的家业也能败光,此非朝与玄德公所能逆睹也!”

老刘,看开点吧,身后事水太深,你把握不住!

再者,林朝相信,这世界上没有一无是处的制度,只有不懂得权衡利弊的执政者。

九品官人法最为人诟病的地方,就是它首重门第。

取才的来源其实不用顾虑,无论是世家还是寒门,只要贤人在位,政治清明,一切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怕就怕制度会被世家玩坏,变成他们的后花园。

为此,林朝给它上了两道保险。

其一,便是首重德行。

九品官人法选拔官吏的三个特点,门第、才学、德行。

世家想首重门第,刘备想首重才学,两边都说不行不通的情况,那便折中行事,首重德行。

那些世家不是整天标榜自己是有德之人嘛,那首重德行的方案,他们就算心中不爽,也绝对不敢反对。

反正只要不是首重门第,九品官人法就不会变成硬核投胎技术法。世家的崛起就可以得到遏制,寒门的上升通道也不会被堵死。

以现在这个时代来说,算是最合时宜的办法了。

至于这第二道保险嘛,就是最终解释权。

在太尉府中,再开设一个衙门,专门对九品官人法选上来的人才进行最终考核。如此一来,任凭你州郡再怎么玩,最终能不能当上官,还是我说得算。

而且林朝设立了九品官人法后,增添了许多孝廉的名额。看似是给了世家更多的从政名额,实则林朝有自己的打算。

有资格当官的人多了,官位就不够分了。而多出来的这些人,将被委派到地方当低级官。

这个时代州郡级别的官员,是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的。麾下的幕僚从属,大多也是自行征召。但林朝此举之后,这些州郡官员的幕僚从属,将直接由上面委任。

有徐州世家作为后盾,倒也不怕这些州郡官员会反对。

这等于变相削减了地方上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从今往后,地方官振臂一呼,便能拉起一支队伍起事的日子,将一去不返。

因为他的下级官吏,都是由上面委派下来的,效忠的目标并不是他,而是刘备。

属官被取缔之后,刘备手中的权力就会大大增强。

经过林朝魔改之后的九品官人法,可谓是一举三得。

其一,与世家达成了合作,将世家绑上了战车,借助世家力量的同时,却不会被世家反噬。

其二,人才的选拔和上升通道,有了一个更明确的概念。

其三,一举削减了地方官手中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提升了整体行政的效率。

见有如此多管齐下的办法,刘备这才放心了一些,开口道:“既如此,新设立的衙门叫什么名字,由何人担任主官,子初心中可有合适人选?”

说到这里,林朝笑了,同时把目光放到了荀谌身上。

“玄德公,既然各郡县负责品评的官员叫中正官,那新设立的衙门,便叫中正府。至于府令的人选嘛,朝以为,此人近在眼前。”

闻言,刘备急忙扭头四顾,但房中除了林朝外,就只有荀谌一人。

下一刻,刘备望着还在低头喝茶的荀谌,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好,甚好!”刘备大声道:“即日起,设立中正府。由友若兼任中正府令,中正府并入太尉府统辖,一并听子初调度!友若以为如何?”

虽然是在询问荀谌的意见,但刘备说话的语气,已经与命令没有任何区别。

所以,一直在墙角充当小透明的荀谌闻言后,连忙站了起来,正了正衣冠,极为恭敬的冲刘备一拱手,朗声道:

“谨遵主公钧命!”

都上了贼船了,我有的选吗!

荀谌心中吐槽道,同时冲林朝露出了一个极为核善的笑容。

林子初,你这狗东西迟早不得好死!

你自己出的馊主意,凭什么得罪人的活让我来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