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这个三国很核理 > 第四百六十二章 兴亡皆是……百姓苦(下)(为

第四百六十二章 兴亡皆是……百姓苦(下)(为夜羽0506加更)

这个三国很核理

泰山郡,南城县。

林监军坐在牛车上闭目不言,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直到快要入城的时候,他才忽然睁开了眼睛,目中带着无比经量的光芒,扭头对旁边的诸葛亮朗声道:

“阿亮,为师今日要传授你一门绝学。”

没错,某今日便传授你毕生装逼绝学!

初听此言,诸葛亮微微一愣,然后面色变得有些古怪,继而便毫不犹豫的从牛车上跳了下来。

林监军见装逼失败,不由开口问道:“阿亮,你去哪?”

“老师,弟子帮去你煎药。”

诸葛亮头也不回地答道,口中还喃喃自语道:

“奇怪……老师早上明明才喝过药……为何这么快又犯病了?”

闻言,林朝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

诸葛亮不愧为天下奇才,跟林朝待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已经将他的阴阳怪气学了个十足。

当然,药还是要煎的。

这药并非是治疗林朝脑疾的脑残片,而是临行之前,张机给林朝开的治疗他不育之症的药。

林朝已经喝了快一个月了,再加之每日勤加练习左慈传授的房中术,现在他感觉自己的身体似乎比以前更强健了一些。

当然,也可能是他的错觉。

不过这两样东西到底能不能治病……还要等林朝回去之后试试才能知道。

子曰:有事,弟子服其劳。

所以这些日子,一直是诸葛亮帮林朝煎药。。

眼看天色尚早,林朝也不急着入城,索性在诸葛亮旁边席地而坐,观望小孔明为自己煎药。

“阿亮,不是为师跟你吹牛,为师这一身才华,虽称不上是惊天动地,但也算是震古烁今,你难道真的不想学为师的最强绝学?”

闻言,诸葛亮连忙摇了摇头。

他年纪虽小,却深知一个道理。

但凡某人以‘不是我跟你吹牛’之类的话语开场,后面说的话,绝对都是在吹牛。

自己这位老师什么都好,就是太不着调,嘴里也没句实话。这一路上,可把被荀彧教育的乖宝宝诸葛亮给坑惨了。

“你就不能点点头吗,你如此干脆得拒绝,为师很尴尬啊!”林朝满脸无奈的摊手道。

眼下出来视察民情也有一段时间了,路上诸葛亮也有所见闻,是时候教他一点真正的东西了。

所以,这次林朝真的不是在戏弄诸葛亮。

“弟子知错,不过老师的绝学……”诸葛亮满脸认真道,“弟子终是无福消受。”

“别啊,为师这次绝不会再戏弄于你。”林朝急忙说道。

闻言,诸葛亮情不自禁地翻了个白眼。

这么说,老师你之前的几十次,都是在戏弄弟子咯!

唉,心好累……

好怀念跟荀师在一起的日子。

林朝满脸认真道:“阿亮,为师有一门绝学,你若能融会贯通,虽不能修身齐家,却能治国平天下,乃是真正的大学问!你就不想学?”

闻言,诸葛亮不禁犹豫了一下,一双眼睛里面满是求知欲。

可转念一想之前林朝的所作所为,他又非常坚定的摇了摇头。

这该死的老骗子……

若是再信他,我诸葛亮三個字倒着写!

啪!

“哎呦!”

谷玙

诸葛亮痛呼一声,捂着头满脸无辜地看着林朝。

“哼,为师再问你一遍,你到底愿不愿学为师的最强绝学?”

林朝面色不善道,手已经按在了腰间的佩剑上面。

诸葛亮马上答道:“愿意,弟子愿意!老师乃当世大才,能聆听教诲,是弟子的荣幸!”

“孺子可教也!”

林长史这才收回自己那沙包一样大的拳头,表示这小子还挺上道的。

若是还不愿意,那为师可就要以理服人了。

看到为师腰间这把剑了没有,它的名字就叫理。

林朝很认真地看着诸葛亮,口中缓缓说道:“昔年在中山时,为师曾对子龙将军说过,兴亡皆是百姓苦。阿亮,你可知此言何意?”

刚开口就是这么大的命题,直接就把诸葛亮震住了。

这老骗子这次还真有干货啊!

一念及此,诸葛亮的表情也变得认真起来,仔细回味着林朝方才的那句话。

沉思半晌后,诸葛亮才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老师,弟子以为,兴,耗民力;亡,乱民生。此所谓兴亡皆是百姓苦也。”

诸葛亮从事实的角度出发,给出了一个完全可信的答案,这让林朝非常满意。

“此言倒是不算错,只是尚不全面。”林朝笑着继续说道,“阿亮,为师再来问你。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此言何解?”

“这……”

在汉末这个时代谈论这句话,着实有些不合适,导致诸葛亮一时语塞。

毕竟自董仲舒调教儒家经典,宣扬天命之后,天子的神圣性早就被进一步加强,从而成为了意识形态上的最高权威。

在天人感应理论中,天子乃上苍之子,生来便被授予了天命,注定要主宰九州万方,自然是贵不可言的存在。

天子及百官世家的存在,正是为了代天牧民,这也是州牧官职最初的由来。

都用上‘牧’这个字了,百姓的地位可想而知。

这跟孟子‘民为贵’的理念,有很大的冲突。

不仅这个时代,甚至后世很多朝代,孟子的这个句话,都成了儒家经典里面被最少提及的理论。

简单来说,这就是必不考题,所以诸葛亮才会迟疑。

见诸葛亮迟疑,林朝没有继续追问,继续开口笑道:“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如果说孟子说的话还不能成为权威,那孔子一定没问题了。

诸葛亮此时城府未深,闻言之后,便不再迟疑,开口反驳道:“老师,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林朝说得是水和舟的理论,本质上还是民为贵的思想。

而诸葛亮反驳林朝的话,用得也是孔子的原话。

这正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关于这句话的解释,历史上也是众说纷纭。

不过林朝还是倾向于最初的版本,那就是孔子并不想让所有人都有参与决策的权利。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少数人往往需要服从大多数人,这就导致真理无法广而行之。

换句话说,凡事都要大家一起商量,得出的结果也未必就是最好的。

林朝的倾向是,选出真正有远见的人,来带领大多数没有见识的人,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不过诸葛亮既然反驳了,林朝也只能笑道:“阿亮,其实这两句话并不冲突。正因民众无知,我等才要引导民意。正因民众容易被裹挟煽动,我等为官者才要政令通达。

但是有一点,你要牢牢记住。

民心如天心,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君权可控,民心不可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