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顺1730 > 第七七三章 争功(二)

新顺1730 第七七三章 争功(二)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6:55

第七七三章 争功(二)

“太宗皇帝也说,羞辱她们,比当舔犬有用。越是羞辱她们,她们就越会自发地亲近你,一些人甚至为了证明自己不是那样的荡、妇,主动与她们做割裂。”

“是以,开国之初,以剃发、易服、华夷等事,多加羞辱。越是羞辱,越使得一些真正的人才,投身朝廷。”

“一则证明自己非是那等人尽可夫的荡、妇;二则嘛……”

幕僚说到这,笑了笑,这桩事也不是啥隐秘,很多人都知道。

但就明摆着这么干,当初确实是对整个儒生群体搞过汤妇羞辱的。也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很多人主动站出来做了切割,努力证明自己不是,使得开国之初确实吸纳了大量的人才。

但是,个别人做了切割。

可整个群体,并没有“知耻后勇”。

相反,基层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后来,羞辱根本没啥用了,若是割鸡能做官都有的是人抢着来,况于这点羞辱。

也就用于乱世时候,招纳那些真正的、有抱负、有信念的人才,效果很好。

也确实,让他们做到了自发、主动地去论证大顺的合法性。

幕僚又道:“但是,兴国公对这些扬州生员这么做,又有什么意义呢?难道他们真的不知道,自己就是盐商的犬狗?”

“还是说,他们真的不知道,自己喊着盐户的利益,实则是为了盐商的利益、自己的利益?”

“他们心里一清二楚。而且国公也压根不准备从他们中选拔可用之才,那羞辱这一顿,又有什么用呢?”

“难道指望他们经过这番羞辱,他们自己良心发现,真的去为百姓、为社稷、为天下谋福祉?”

“对一群已无廉耻之心的人羞辱,怎么可能会有用?知耻而后勇,是针对那些心有廉耻之辈的。”

“开国之初,大加羞辱,很有用。毕竟尧舜禹汤之封壤,总真的有些礼义廉耻之辈、心怀天下之徒、欲为名教证名之士。”

“选而用之,则天下安。”

“羞而辱之,则自有人论得国之正。”

“然而兴国公对这些扬州生员,是何等态度?他就算日后要在江苏搞更大的变法,难道真的会用到这些人?”

林敏嗯了一声,认为幕僚说的却是没错。

刘钰就算将来把改革,过了长江,从淮南推进到徐州府,那么改革过程中对这些生员怕也不会真的任用多少。

而且,也确实,真有抱负的、真有为百姓着想的,恐怕也和刘钰的理念根本不和。

理念不和,又怎么要用?

在林敏看来,刘钰单单在江苏,就埋了一个巨大无比的隐患,只怕日后争斗不会少的。

比如苏南改革,尤其是税制改革的过程,其实不必多提。

生员闹事、反对,肯定有。

但对刘钰是基本无效的。

一来他有皇帝支持。

二来皇帝手里真有一支科举之外的力量,而刘钰这边还有一支科举之外、皇权之外的第三方的、不是正经读书人的新学学生。

苏南改革之后,是有类似的“公务员”考试的。

但是考的那些玩意儿,总归正经的读书人生员,多半是考不中的。

只不过,这些“公务员”既不是官,也不是吏,而是身份尴尬的编外人员,吃地方财政饭的,属于是雇佣人员。

苏南经济发达,而且又把控着垄断的对外贸易,不只是西洋,还有日本,是以真的是富得流油。

故而这些编外人员养得起。

一些秀才自觉无望,不得不尝试去学新学。而闹事之后,还有些生员士绅,也参与到工商业、海外贸易之中。

通过分化瓦解,使得闹事一批、打压一批,总算凭借着苏南发达的经济和财政,稳住了。

但稳住了是稳住了,矛盾依旧在。

读圣贤书的,考不了“公务员”,因为考试内容都是些农学、算学之类的,大量的新学学生视为好出路。

这些“公务员”又逐渐取代了生员在基层的统治力量,尤其是城市地区,更是彻底把生员挤压的机户没有太大的基层政治上的生存空间了。

而且财政上给的薪水,也真的不低。

至少比一些真正底层的生员要强。

看上去,这是好事:如果你觉得你自己没能力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中举,那就早点去转学实学,将来有个谋身之术。

但问题在于,希望在这摆着,无数故事告诉人们,只要努力,皓首穷经,说不定哪天就中了!

是搏个一旦中举就直接飞升的希望?还是搏一个老老实实混口饭吃的现实?

再者,对生员的优免,名义上是出于君子和庶民之别。但本质上,还是朝廷又不发工资,优免有些土地,让生员干点基层工作。

可苏南这边改革之后,基层的一些事,也是花钱雇人干的。整体上还是凭借自身的优势,搞的和稀泥政策。

那这种情况下,生员存在的价值是什么?

就算将来要把改革、变法的种种政策,从苏南、淮南,贯彻到整个江苏包括苏北,那么生员问题依旧没有解决啊。

幕僚说,刘钰既然不想用这些生员,那么羞辱他们意义何在呢?

而且也确实,就算真的有人不是去当盐商的狗犬,而是真的真的出于为百姓、为盐户、为小民而凭着心中的浩然之气站出来的,那么这也和刘钰的理念压根不和啊。

所以从这件事上,林敏和幕僚都认为,这得不到对他们而言,有意义的经验。

如果林敏真的想要解决生员问题,江苏省确实是个很少的尝试地。

刘钰没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压根不想解决,只是强压了下去。

如果林敏能够在江苏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对他个人而言,是相当有利的。

显然,不管是工商业还是盐政,诸多改革,他林敏不是首功。

这一点,皇帝知道,很多人也知道。

他需要解决一些刘钰遗留的、压根没去解决的问题,才能在这场惟新元年开始的变法中,拿到属于自己的功劳。

如果做得好,皇帝认为有用,将来说不准真的能爬到宰执之位的。

那么,先不论全国,只说现在的江苏省,这么多的生员,该怎么解决?

就不求他们有功,只求不要添乱,继续给福利、膏火银、廪米、特权,养着他们?

还是说,穷措大,连个举人都没混上的,不配算作读书人?亦或者,落榜生、复读到三十岁的,就不让参加乡试,以减少数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