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顺1730 > 第八四一章 最后的布置(六)

新顺1730 第八四一章 最后的布置(六)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6:55

第八四一章 最后的布置(六)

最新网址:刘钰固然看起来挺面善的。

可刚才那个问题,权哲身要是选择辩经王霸的话,刘钰会直接叫人把他拉走,送船上遣送归汉城。

国内一群大儒都辩不过来呢,怎么可能有闲心和这种小年轻扯淡。

他之所以允许见见权哲身,就俩原因。

一个是觉得,不管国别如何,有识之士,感受到时代变化的危机,而寻找救亡图存救民水火之策,这种人也确实值得敬重。

再一个,纯粹就是因为朝鲜国平壤地区的煤矿。

甚至,煤矿的面子,可比救亡图存的志士精神,大得多。

现在刘钰真就不怕那种慕强的人,不但不怕,还特喜欢慕强的人。因为大顺现在确实强,所以慕强心态对大顺非常有益。

如今权哲身居然要问他富民之策,那可真是正中下怀。

大顺的工业革命刚刚开启,蒸汽机的使用也算是开始缓步增加,煤,渐渐成为制约松苏发展的大问题了。

历史上,上海闹过两白一黑问题。

原因诸多,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如果上海周边有大同那等规模的煤矿,这一黑是怎么也闹不起来的。

就像是没人会在海州晒盐场旁边囤积食盐准备大赚一样的道理。

松苏轻工业区缺煤,现在当然不是问题,但科技树已经基本点到了,用不了多久就要迎来产业大发展了,煤的问题肯定是要解决的。

松苏作为此时、以及将来的工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对煤炭的需求量是极大的。

事实上,历史上直到二鸦打完、苏伊士运河修通,上海用的煤,仍旧有35%来自于加的夫。

威尔士首府。

英国船从威尔士装上煤,真的绕了大半个地球,就那时候的运输力,就算没关税,只算运费,居然能一直占据首位,也足见离谱。

第二位就是澳大利亚煤。

当然,现在松苏这边,用的主要是徐州煤,但毕竟这时候还没有蒸汽车加铁路,使得煤价成为松苏地区发展的巨大制约。

现在问题不大。

马上问题就要大了,甚至几乎可以说大顺打赢第一次世界大战,就要问题大了。

海运肯定是最省钱的。

放眼四周。

靠海。

有河。

人口密集、劳动力充沛。

劳动力廉价且充足。

距离松苏足够近。

在天朝藩属贸易圈内。

在大顺陆军而非海军的控制范围内。

煤的质量还得不错,且挖起来容易。

最好还能加强经济联系,促进旧天朝体系内的经济一体化。

那就真的只有朝鲜国平安道,平壤附近了。

所有条件全部符合。

除了关键的运费海运问题外。

关键是朝鲜国的奴婢奴隶制,简直就是为大顺松苏发展提供煤炭量身定制的。

大顺东北地区,暂时挖煤还是太贵。

垦殖业、大豆业、酿酒、榨油、亚麻等产业蒸蒸日上,人工有些贵。

关东大豆能被苏北肥田,靠的不是廉价劳动力,而是靠的人均劳动效率,和几乎达到边界效益极限的人均劳作土地亩数。

给钱少了,跑去种地还不是美滋滋。

山西煤就更算了吧,现在蒙古地区的羊毛之类,也只有最上等的驼绒,才够资格去天津港,沿途运费太贵。

羊毛运过来都不合算,煤更别提。要不然天津也不能只能出口点草帽辫和上等驼绒,运输条件实在太差,除非铁路修到张家口。

现在大顺决策圈对安南、朝鲜这两个特别的藩属,以后到底该怎么办,是否要郡县之,意见还没定下来。

但不管怎么样,肯定是需要两件东西。

或者一批带路党。

或者紧密的经济圈循环联系。

朝鲜国南部,可以种棉花,可以造纸,发展工商业,问题不大。

朝鲜国北部,要是能挖矿,肯定最好。

而且这两者,相辅相成。

带路党,分两种。

理想派,比如真的信天下这个概念的。

利益派,当买办赚钱乐呵呵。

具体到利益派,利益从哪来?

自然是从他们的奴婢那里来。

朝鲜国的奴婢,是一滴血原则。

爹或妈,有一方是奴婢,那么生下来的也是奴婢。

当然,原本这是个脱裤子放屁的规定,因为高种姓和低种姓不通婚。

但就和锡兰国的那些“高种姓”一样,理论上的高种姓,现实里的自耕农阶层。

大顺还士农工商四民之中,农排第二呢,这种理论上的地位高无意义。

封建王朝嘛,但凡自耕农阶层能够稳定,统治就没问题。

可自耕农阶层,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往下滑,而不是往上跃。

朝鲜国这边第三种姓的良民,娶不着媳妇之类的,那也只能找不在阶层之内的贱民。

虽然此时因为“良民”数量不足,从一滴血原则,改成了母系原则。好像也就改了没多少年。

可稍微一想,要么这纯粹是闲着没事干改着玩。

男良民找女奴婢,生的娃还是奴婢,这等于没改。

反过来,男奴婢,找女良民,这才有意义,但又不太可能,男权社会下,女良民为啥要找男奴婢?

要么,如果不是纯粹改着玩的。

那么就可以反推出一件事:即朝鲜王朝的中央集权,其实理论上已经崩了。只不过因为离宗主国太近,和惯性在维持。

显然,这么改的原因,并且改动真有意义的前提,是大量的良民,投靠给贵族阶层当奴婢了。

或者因为税赋问题等,使得大规模出现了类似于明朝诡寄投靠的现象,被税逼的宁可去当奴婢也不当良民。

所以给朝鲜王室逼急眼了,不得不改一滴血原则,为母系原则,试图控制更多的良民。

应该说,也就幸好朝鲜国距离太顺太近。

但凡远一点,不在直接干涉范围之内。

通过奴婢从母法、还是一滴血原则,就足够推出来,其王权所掌控的力量,越发衰弱;掌握了大量人口、土地、奴婢的贵族,要按天朝的传统,早就狗脚王了。

这种情况下改革,肯定要出大事。

而且肯定越改越乱。

让奴婢从良,这不是从贵族士大夫嘴里夺食?

刘钰估摸着,伴随着开埠导致的一系列情况,朝鲜国的内乱,可能也就这几年了。

贵族可以免税、逃税。

税赋都压在良人自耕农身上。

开埠导致的小农破产。

大量的良民肯定往贵族士大夫名下跑。

很简单的道理。

假设理论上十一税。

原本一百万良民,交理论上的十一税。

现在这一百万良民,都往贵族士大夫名下跑,去当奴婢。

那这一百万良民的税,就得压在剩下的三十万、五十万身上。

朝廷收税,就此时的行政能力,肯定是包片收。你这个县理论上交多少税,良民少了,良民身上的负担就算是理论上十一低税,到时候估计就是三一税、二一税了。

那还不往贵族士大夫名下跑当奴婢,还傻乎乎地当良民呢?

理论上,良民可以科举成为第二种姓……但理论上,考科举的前提得要脱产学习且识字。

为了这个理论上的种姓特权,去交二一税?还是放弃这个理论上的种姓特权,去给人当奴婢投效?

这事儿,大顺这边的人,读读前朝史,还是门儿清的。

改革改革,基本上就是黄宗羲定律。

理论上新税取代旧税。

实际上多半要变成新税加旧税。

现如今大顺更逼着朝鲜国开埠贸易。

原本可能要憋个五六十年才爆炸的矛盾,现在多半就要炸了。

甚至可能改革有点成果而续命的机会,开埠之后,那是一丁点机会都没了。

再说,开埠之后,各路搜集情报的人,也没闲着。刘钰心里有数。

炸,也就这几年的事了。

刘钰琢磨着,也该培养点带路党了。

朝鲜国一旦炸了,大顺肯定是要出兵干预的。

至于说,怎么个干预法,主动权在大顺这边。

是废除贱籍、均田布德、三年不征、贱人从良、丈量土地,然后郡县?

还是坚决站在反动势力一边,以更多的特权为出兵代价?

这倒无所谓。

大顺又不是汉唐。

土地私有制是基础,郡县之后,肯定是和大顺这边的土地制度一样。大顺的官员,也压根整不明白国有土地那一套东西了。

今儿均了,三年就有一堆被兼并破产的,正好进煤矿。

实际上,速度要快得多。以刘钰在阜宁县的改革来看,均田之后,即便有青苗贷,兼并和贫富分化速度,依旧非常可观。

当然,如果选择郡县一之,那就需要一批精锐的带路党。

要年轻。

要相信“天下”这个概念,而不是去相信“国族”这套东西。

要支持均田,并认为均田是仁政,大顺出兵是吊民伐罪。

要懂汉语,且通儒家经典。

要能在郡县过程中,迅速接管地方政权。

显然,权哲身是很适合的人选。

年轻、激进、慕强。

老师又是大儒,名声在其国颇高,关系网比较密。

不过,带路党,这是计划甲。

如果大顺采取计划乙,即出兵镇压农民起义,或者贵族内乱,坚定站在腐朽势力一边,勒索更多的特权。

那计划甲的带路党,也就没用了。

不过这也无所谓,刘钰琢磨着让权哲身回去弄个几十号人跑过来,“学习”富民之学。

养几十号人,就算天天给上士待遇,也花不了几个钱。

顿顿狗肉也吃得起。

真要采取计划乙,事儿更简单。

现成的经验,都不用学。

开煤矿。

贵族士大夫出私属奴婢干活。

工资或者分成给贵族士大夫。

朝鲜国第一种姓,和大顺资本家合作,经典的买办与帝国主义合作的模式,榨干底层的鲜血。

或者镇压之后,一堆“罪人”,判处挖煤。

世界是动态的,大顺到底采取计划甲还是计划乙,并不固定。

要是等着大顺出兵的时候,已经有了七八十号带路党精英,那么采取计划甲的可能性就增多了。

现在权哲身既然在刘钰的过滤选择之后,选择的不是扯王道霸道,而是问富民之策,那就好说了。

富民之策,无非三样呗。

均田,配农学水利等实学士大夫。

南边种棉花卖给松江纺织厂。

北边挖煤矿卖给新兴蒸汽工厂。

就现在这个情况,也跳不出这三样之外,不可能有第四种办法的。要不然还能干什么?

故而刘钰也不需要骗权哲身什么,他真能给出“富国”之策。

最新网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