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顺1730 > 第七十章 钻石湾屠杀(五)

新顺1730 第七十章 钻石湾屠杀(五)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6:55

第七十章 钻石湾屠杀(五)

新顺1730

正如大顺特化后的战斗工兵,在围攻乔治堡的战斗中让英国东印度公司和孟加拉人大吃一惊一样。

这些军改战术体系特化后的南洋殖民地军团,也很快给做出了错误决定、没有转身跑路的贾法尔,露了叫其瞠目结舌的一手。

左翼战斗打响之后,之前行军如同王八、摆阵直接龟缩的大顺军,像是之前半睡半醒之间忽然被人往嘴里塞了一勺芥末一样,一下子苏醒过来了。

传令兵毫不吝惜马力在各个营队之间飞窜,将参谋部整合后的命令,快速传递出去。

右翼的步兵,直接以纵队冲击的方式,快速朝着对面孱弱的孟加拉步兵的阵地发起进攻。

跟随在右翼的婆罗洲军镇的募兵营,则完全取代了骑兵的作用,以行军纵队的方式,朝着孟加拉步兵的侧翼穿插。

四个营的骑兵,除了一个营作为预备队外,其余三个营,全部机动起来。

从战斗的左翼后方,快速机动,去抄贾法尔骑兵的后路,或者在其侧翼发动冲击。

中间的一个马六甲军镇的募兵连,斜向向右支援左侧的战斗。另一个募兵连作为预备队。

两个精锐的战斗工兵,则以纵队,直插英军和孟加拉步兵的结合部。

这不是大军团会战的指挥手段,而是标准的三五千人规模分派任务各自达成指挥方式。

这种战术的前提,一是确保对面的骑兵已经无力;二是确保每个营都能独当一面,至少在一对一的情况下可以完全不输。

从理论上讲,这么一搞,整个战线被自己拆开,到处都是漏洞。但理论上的漏洞,需要一支能执行撬开漏洞的精锐,至少能够做到快速机动的步骑炮配合。

然而,显然,对面并没有这样的能力。

前日的展开,还是标准的乌龟壳。

而现在,则如同一团炸开的烟花。

直到这一刻,大顺这些年军改特化后真正的优势,才体现出来。

左翼步兵和骑兵的缠斗还在继续。

右翼的婆罗洲军镇募兵营,按照标准的连纵队机动阵型,以一种此前欧洲战场上前所未见的行军速度,迅速插到了孟加拉步兵的侧翼。

其正面的抽丁府兵,则以标准的营纵队战术,开始推进。

一个营在前面展开横队。

散兵在各个连队之前。

展开横队的营的两翼后面,跟着直接列层纵队的其余四个营。

这种战术的优点,是此时的连队火力是个扇形,所以排成营纵队突击,可以减少敌方步兵的阻碍。

依靠前排展开的营横队几次火力齐射,侧翼纵深展开的营即可直接发起进攻,撕碎对方的防线。

缺点当然有。

比如会被对方的优势火炮穿糖葫芦。

问题是,对方没有优势炮兵,大顺这边的炮兵绝对优势。

而且孟加拉步兵用的是火绳枪,其正面的火力密度,更差。大顺一个标准的旅级纵队也就是一个营横队,配四个或者六个营纵队其营横队正面所承受的火绳枪火力,也就相当于一个燧发枪连。

一千人的火绳枪横队,和一千人的燧发枪横队,是不一样长的。

而同样的三千人,以横队推进,和以营纵队推进的速度,也是完全不同的。

这也算是大顺军改的一种特化思路:即凡是我能打到的地方,那么我的炮兵一定占据优势。不管是西北、川西、南洋,亦或者殖民地、日本、朝鲜、琉球、安南、缅甸……不存在我能维持海军投送的地方,我的大炮会比别人少这种情况。

因为除了西北川南这些边疆区,但凡海军能投送,那么一定有制海权。有制海权却没有炮兵优势的周边可能的战争热点地区,并不存在。而西北川南这样海军无法控制的地方,大炮也肯定比对方堆得多,因为对方造不起大炮。

故而在这种特化考虑下,其实有缺点的纵队战术,成为大顺在会战中最喜欢的进攻方式。

简言之:炮兵优势、机动至上、阵型转换至上、重视最多旅团规模的战术配合。

线列兵对射、大兵团侧击为最下考虑,因为这对大顺来真的是屠龙术,压根用不上。

战争不是斗兽棋,欧洲平原上会战大顺可能打不出这么花花;或者大顺的散兵和骑炮肯定顶不住冯·塞德利茨的骑兵冲锋;或者英国的110炮的风帆战舰单对单能把大顺的快速巡航舰打出屎来、而大顺一艘110炮的战舰都没有。

这或许可能是事实,但即便是,也是毫无意义的事实。大顺在欧洲战场唯一可能参与的陆战,也就是直布罗陀攻城战;而大顺的巡航舰也压根不可能去打英国的战列舰,只会在加勒比海到处抓船。

这就是大顺的军改思路和避开屠龙之技的战术体系特化。

于是,前几天行军如同乌龟、优势兵力展开却依旧像是防守反击乌龟阵的大顺军队,一旦爆发出其真正的优势,第一波攻击就撕开了孟加拉步兵的阵线。

前面的散兵在乱射之后,贴近到孟加拉步兵前面的营横队,在散兵的后面补了一轮齐射。

随后,两翼呈纵队的营,直接发起了冲锋。

就像是一口烧热的刀,插进了猪油里。

孟加拉步兵的阵线,彻底被撕开。

冲进纵深的营,并未选择追击,而是以一种让孟加拉人瞠目结舌的速度,迅速转向,转为面向左右两侧的横队,向着两侧席卷。

在战线右侧,两个插入纵深的营已经展开,继续向右进攻。

孟加拉人的正面,是那个进攻中就是横队的营。

孟加拉步兵的东面,则是那个以行军纵队快速穿插机动到侧翼的婆罗洲募兵营。

婆罗洲募兵营的行军速度很快,因为他们在南洋这几年,基本都是靠着快速行军和快速变阵在打仗。南洋的那些乱七八糟的战斗,压根不给他们整队对面对射的机会。

要么是被一波狂热的教徒冲击,要么是需要在狭窄的小路上快速展开,这种以纵队快速机动侧翼的战术,也正是他们最为适合的方向。

于是,右侧的孟加拉步兵,被没有骑兵支援的大顺步兵,包了个烧麦,全线崩溃。

中线。

马六甲军镇的募兵营,不是去支援左翼步兵和贾法尔的骑兵之战的战斗的。

而是在为已经展开方阵的左翼步兵,掩护侧翼,防备英军步兵的横队攻击。

穿插英军和孟加拉军队结合部的精锐战斗工兵,则发挥了他们作为“广义掷弹兵”的意义。

他们插进结合部后,压根没去管已经崩溃的孟加拉步兵,而是迅速朝着已经和马六甲军镇募兵营交火的英军的孟加拉102土兵营发起了侧击。

他们发动进攻的方式比较简单。

列阵,转向,侧击齐射,投掷手雷,然后直接冲锋。

左翼。

其实,就像是当初牛二给西拉杰站台观战的时候一样,当时牛二就,看到克来武的侧翼都不要了全线进攻的时候,就压根别打了,直接跑,那显然是侧翼的人背叛了。

战场上的道理有时候真的很简单,没有那么多的奇迹,所以名将才会在历史长河中闪耀。

此时左翼的情况也是一样。

其实第一轮骑兵冲击,被大顺的散兵和骑炮直接打崩的时候,贾法尔就不该再去幻想什么绕侧冲方阵了。

那时候就该直接撇下步兵和英军,赶紧跑路,渡过恒河,重整队伍,不定还有一线生机,甚至不定可以和大顺谈判留条生路、亦或者收拾细软跑路别处。

但他没有,而是心存一丝希望,觉得可以继续绕大圈子,绕开那些恶心的散兵和骑炮,去冲击方阵。

问题在于,他的选择方向有限。

大顺这边又不是没有骑兵,只是骑兵没在两翼,而是在中军。

所以他只能从最西边绕圈,从西边冲方阵。不然,绕到后面,或者绕到东边,很可能方阵还没开冲了,自己的侧面就被大顺的骑兵一波冲垮了。

而大顺的三个骑兵营,也压根没有侧冲帮助方阵步兵的意思,而是全速绕大圈子,往贾法尔骑兵的侧后绕。

虽然残酷,但事实就是,在杜锋看来,锡兰的抽丁府兵不值钱,不影响战局。就算被冲开了一个方阵,其余的方阵也一点事没有,孟加拉骑兵的极限也就是能冲开一个营方阵,这可能都高估了。

而且,就算一个营方阵被冲散了,于大局也毫无影响,不会有任何的连锁反应。

他给骑兵的命令,就是绕大圈子机动,绕后,准备包饺子、追击、打歼灭战。

已经亲自冲锋的贾法尔,并没有意识到巨大的危险此时已经降临,因为战场上太过混乱,他无法获知战场的全部情况。

现在,他还在指挥孟加拉骑兵,顶着时不时在头顶炸开的榴霰弹,发动对方阵的全力冲击。

而大顺的骑兵,已经快速迂回到位。

至此,战争的胜负已经注定,大顺这边完美发挥了自己军改后的特化战术体系,用一种大规模会战处处是漏洞的进攻战术,彻底完成了对英印联军的包围。

而在这个战术部署之外,杜锋在之前的进攻发起前,下达了一个后世南亚历史书上被称作“臭名昭着”的命令。

此战、战场战利品归私。

这句话,单看没什么问题,而且大顺的军队也压根做不到战利品归公。

但实际上,这句话的意思,是鼓励士兵……把敌人军官杀绝。

孟加拉这边的骑兵,本来就有穿金戴银的习惯。

而这些骑兵,作为贾法尔当初背叛的一员、和统治的基础,待遇自然优握。那些孟加拉步兵是凑数的,而这些骑兵,薪水很高、待遇很好,加之他们穆教骑兵的习惯,身上真的挺多值钱小物件的。

战利品归私的意思,就是谁杀的、便归谁去拔尸体。谁身上有钱?自然谁是军官谁有钱。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