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顺1730 > 第一七五章 狡兔三窟

新顺1730 第一七五章 狡兔三窟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6:55

第一七五章 狡兔三窟

史世用是皇帝身边的心腹人,是个很传统的“士”。

尤其是在皇帝身边久了,对于等级制度是很敏感的。

本来对于皇帝让他去日本一事,多少有些不解。

可在这边住了几年,竟然越发自以为想清楚了。

倭人如此自大,有僭越之心,有自居正统之意,若不惩戒,大为不妥。

这和朝鲜不一样,虽然朝鲜一直尊明,但因为有万历援朝的事,所以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传统道德,大顺也是默许的——只要别在朝贡的时候还尊明为正统,你们暗戳戳地搞,大顺不管不问,存国之恩嘛,可以理解。

但日本这边就完全不一样,朝鲜再自大,也没有说能想着“我亦正统,可取而代之“。

史世用的态度,刘钰很是喜欢,这正是刘钰想要的东西。

他不在意史世用在日本搜集到的军备之类的情报,高级的接触不到、低级的毫无意义。

他在意的,反而是史世用收集到的这些关于正统和僭越的内容。

若想攻打日本,固然刘钰的想法是搂钱,但朝廷讲究个名正言顺,他说要搂钱,肯定不行。

可这件事,再加上让琉球两面朝贡的事,就足以引发一场大动荡了。

口实已有,就等一个机会引爆。

“平成兄,是不是心中颇不痛快?只是有些话,还请平成兄万万记住。”

“请讲。”

“不可犯险。平成兄是陛下身边的人,有些话,我说,未必有平成兄说有用。再过几年,平成兄可找机会回国,在此之前,一定一定要爱惜己身。”

史世用点头道:“这你放心,我来做什么,心中有数。轻重缓解,这个还分得清的。如守常兄之前告诫的,我不问只看,默默记在心里。倭人欲学骑射,我便教授,也不藏私。陛下既信任守常兄,我自然是奉命而行,心中也自信骑射已然落伍。不过,在江户数年,倒是听闻八十年前,倭人也学过西洋军阵?”

“还有一本瑞典人所著的,我也叫人帮忙译读了一下,其中手段,便与守常兄在北边用的相差太远了。且不说八十年不曾长进,便说这本兵书上的内容,依我看倭人也难复用。”

刘钰心道,你说你来做什么心里有数,我看你是一点没数。

“平成兄,关于倭人军备的事,真的不必在意。倭人军备大致如何,我心里有数。世上岂有百年不战且可用之兵?其军备松弛,不言而喻。平成兄还是多在意一些他们对国朝的态度,此为大略。日后待你归国,由你陈于陛下。”

既然皇帝说让史世用听刘钰的安排,刘钰又这样嘱咐,他也爽快地答应下来。

“是,这个我记下了。守常兄此番前来,还是要小心为上。既已出镇一方,想来瞒是瞒不住的。那些海商什么都说,守常兄又抢了他们的贸易信牌,他们岂能不在意?”

刘钰大笑道:“瞒?我就根本没想着瞒。平成兄也不想想,第一次贸易我就能运来你这等高手武人,以及没有去势的战马,倭人就算再傻,也应知道我的身份没那么简单。”

…………

如史世用所猜测。

德川吉宗对于刘钰的身份很感兴趣,后续长崎送来的唐人风说书中,那些江浙、福建的商人,用多方渠道打听到了刘钰的身份。

虽不明确,但也知道其似乎是家族显赫。只是商人毕竟身份低微,对于京城的事不可能知道太多。

作为一个旁支继承了将军之位,见识过底层疾苦,德川吉宗算得上是一个改革者。

只是所谓改革,也不过是为了稳固幕府的统治。

文化上推行朱子理学,经济上也进行了许多维持统治的改革,他本人也喜欢学习西洋学问,尤其是数学和天文。

这些年米价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他。直到前些日子,长崎奉行送来了一本小册子。

里面大约介绍了一些货币的意义,写的很浅,但在这个时代,已然是足够惊为天人。

德川吉宗没有怀疑过刘钰是大顺派出的间谍,因为一个间谍不可能真的带来战马、医生、兵书,甚至关于米价改革的小册子。

唯独怀疑的就是刘钰的目的到底是要干什么。

这本关于货币改革的小册子送来之后,德川吉宗花了五天的时间仔细读完,并和身边的心腹人分享讨论了一番,都觉得颇有道理。

最关键的,这本小册子为幕府的改革提供了一个“仁义”的根据。

改铸钱币,而且是减少成色,肯定会被人认为是“铸币得利”、“巧取豪夺”。

然而这本小册子却给了一个正当的理由:米价之所以如此低贱,是因为货币总量太少,使得人们不愿意把货币买米,而是愿意保留货币等待升值。流通到市场的钱少了,米价就会低;想要提高米价,就要多铸货币。金币银币成色降低,铜币如果不够,可以铸造铁币代替。

这不是巧取豪夺,而是自有道理在其中。

几个近臣心腹看后,都觉得颇有道理,也都赞赏此人是有才能的,这等说法不但大有道理,而且叫人茅塞顿开。

但就其见识,足见这人的身份大不相同。

商人非是一定没有才能,但受制于眼界,很难有能站在一国的高度就思考问题的……当然不是没有,只是东亚士农工商的特殊情况,他们把这边的特情当成了常态而已。

单就此事,他们觉得这个刘钰的身份必然高贵,至少是一个自小能接触到国政的。按照日本这种王侯将相的确有种的社会,这么想也确实没错。

德川吉宗也越发疑惑,纵然知道这个刘钰在中国有很强的背景,却想不通刘钰到底要干什么?

是中国方面不好意思说重结于好,所以派了一个人以商业为手段进行探路?

若是这样,也不是不可以进行一番接触。若是能恢复曾经的勘合贸易,亦非不可,但前提是大顺不能以让日本朝贡的名义,得承认日本的大君体制。

还是说,这个人有其余的目的?

亦或是,其家族想要积蓄实力,图谋不轨?

若是这样,也可以多加了解,若是大陆有乱,对日本也是有好处的。

带着这种好奇,德川吉宗特许召见了刘钰,按照荷兰商馆参觐的规格。

隔着竹帘,德川吉宗打量着在外面的刘钰,很年轻,年轻的不像话。

约莫二十出头,穿一件很普通的青衫,脸上一股子年轻人的傲气,监视者回报的三天前对着大象说“卫懿公好鹤”的形象渐渐丰满起来。

德川吉宗没有让翻译去询问,而是手书了一番话,叫人传给刘钰。

他会写汉字,也通一些四书五经,但是不会说中国话。

写着字的纸张到了刘钰手里,字写得还不错,刘钰看了看,发现这个问题问的真的是有些深度。

“既为唐臣,则知士农工商贵贱之别。既为士,何以自贱?”

刘钰提起笔,就在纸上回了一个字。

“钱”。

纸被递过去,德川吉宗摇摇头,并不认可这个答案,或者说对这个答案很不满意。

他知道钱很有用,但是总觉得一个出身高贵的人,如此爱钱,实在是有些说不通。

大顺的体制,他多少知道,明白不是分封制。

官员有俸禄,俸禄不是很高,至少从收集到的明朝的典章制度来看,俸禄实在是不行。

他本是个很节俭的人,一日两餐,只吃米饭和青菜,力求让天下大名都像他一样节俭。

虽不至于像隔壁朝鲜那样,认为钱是万物之源,以至废钱,可德川吉宗对于钱的态度可着实不怎么好。

真是为了钱,就敢送武人、卖战马?

德川吉宗很是怀疑。

叛徒在哪里都被人瞧不起。

虽然说幕府很乐于从刘钰这里搞到战马、情报等违禁品,但终究这有些叛徒的意思,用的时候可以用,但在心里……

尤其是看到刘钰回了一个简单直白的“钱”之后,德川吉宗心中有些鄙夷。

然而鄙夷之后,心中仔细思索了一番,又觉得不太对劲。

这个答案太简单了,也太过宽泛。去长崎贸易,肯定是为了钱,但要钱做什么?

是家族准备谋反?

还是说为了其余的某种目的?

钱只是钱,得到钱用来干什么,才是真正的目的。

这一点德川吉宗认为自己还分得清,可又不好直接问刘钰要钱做什么。

想了一番,就在纸上又写了一句充满嘲讽和揶揄的话。

“商人重利而无义,是故士农工商,商人最贱。由汝观之,可知其中之意。汝为唐臣,俸禄不足乎?”

刘钰也不废话,想了想以前背过的课文,直接默写了一篇古文。

……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曰:“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冯谖之三窟者,一为薛地市义;二为游说梁魏以期梁魏知其贤而聘之;三为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

今,天朝不复封建,吾无有薛地市义之举,此窟休矣。

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游说梁魏而天下知其贤之窟,亦休矣。

今,天子李氏,吾为刘氏,先王之祭本无资格,此窟亦休矣。

伴君,若如伴虎,故而先思退路。

钱,可用于天朝,可用于日本,亦可用于荷兰等欧罗巴国,此为真窟也。吾不需三窟,仅此一窟,足以。

急流勇退谓之知机,烈火烹油,鲜花似锦,转眼大厦倾。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

纸被传过去,德川吉宗看完之后,忍不住笑了起来。

狡兔三窟的故事,他当然听得懂,荻生总七郎都能编纂这样的书,这样的故事当然讲过。

后面这番陋室空堂的机锋,倒也有趣,小小年纪,竟有这等避世之意,当真有些意思。

再看前面的内容,似乎也大有道理。

现在天朝不是封建了,自己也没有薛地这样的封地,所以市恩买义这样的事,不存在。

而齐国不留爷,爷去投魏国这一窟,也没了。最后那一窟,自己又不是宗室的人,更是天然没有。

但是,钱是好东西啊。有钱,在天朝是大爷,在日本也是大爷,跑到欧罗巴还是大爷。

只要有钱,什么狡兔三窟,根本没必要,只要有一个窟就够了。

这个道理,倒是说得清晰脱俗,简直是叛国言论的一股清流。

德川吉宗考虑了半天,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若说才能,眼前这个人无疑是有才能的,单单是那个关于货币改革的小册子,正是幕府这时候急需的人才。

身边主持改革的亲信们,对于货币政策这样的东西,略有所知,但却没有这么深刻的认识。

此人的小册子,已经是“道”的范畴,而非“术”的范畴,德川吉宗还是明白其中区别的。

而且之前的唐风说书里,长崎奉行询问了那些水手,也说此人没有走正常的航线,而是靠导航技术直接航行到日本的,证明此人的实学水平也是足够的。

这样想着,德川吉宗提起笔,就想回一句。

他想说,大顺不是封建制,但是日本是,你可以尝试在这里留一窟。

二来,大顺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这天下却不包括日本,你去朝鲜、越南或许不行,但有朝一日跑来日本是无问题的。

然而,笔刚提起,又想到刘钰说的“钱”字,终于还是放下了笔。

这是个人才,但却没有忠义之心。

才能重要,还是忠义重要?

这不言而喻,自然是忠义重要。况且,大顺天子给的已经够多了,这人依旧觉得“伴君如虎”,自己又凭什么让这个人效忠呢?

犹豫了一瞬,提笔在纸上写道:闻汝往长崎,运粮米数船,岂非恻隐之心乎?

刘钰毫不做作,直接回道:非是恻隐之心,不过想着日本大饥,搏雪中送炭之情,多求几张贸易信牌而已。几船粮米,不能解困,吾有一物,可解民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