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顺1730 > 第一八二章 随时准备着

新顺1730 第一八二章 随时准备着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6:55

第一八二章 随时准备着

鄂国公李九思抵达威海的时候,已是十月中旬。

迎接仪式之后,鄂国公李九思和随行众人便先看了一场风帆舰的火炮齐射。

轰隆隆的炮声和浓烈的硝烟,伴随着两艘战舰的高耸桅杆,让李九思第一次直观地见到了西洋舰船的威胁。

山上四散的碎石和巨响,让两名跟随李九思前来的京营勋贵子弟吓落了马。

李九思稳住了马,盯着海上的两艘战舰,半晌问道:“此西夷之大舰乎?”

刘钰摇摇头。

“回国公,此小舰也。”

李九思没有再多问,只是默默地点点头。

刘公岛距离京城并不远,绕过威海卫,便是渤海。

如果西洋人有这样一支强大的舰队出现在渤海,他虽不知道刘钰和李淦说的断漕运一事,却也能想到另一种威胁。

朝中并无几人知道建海军的事,只是以为这靖海宫官学不过是个学堂。

很多人得到皇帝关于靖海宫官学不和科举抢官员名额的事后,对此也就不甚在意。

户政府没出钱,皇帝出的内帑。只要不抢官员名额,这事儿也就不是大事,连讨论的意义都不存在。

李九思本也不甚在意,可如今一看,心里还是闷闷的,犹如一个锤子悬在了心头。

支开身旁的人,李九思单独把刘钰叫到了一处。

“守常,此番陛下派我前来,还有件事要和你说说。你既是聘用了法兰西国的工匠,这造船的事需要抓紧。我听闻,这样的战船造价极高?”

李九思来之前,皇帝才和他说了一下威海的情况,他这才知道这样一艘战舰,刘钰花了七八万两银子。

数目之大,着实让其咋舌。

然而刘钰却说这还不是西洋人的大舰,这就不免让他担忧。

刘钰也不知道皇帝和李九思说了多少,这时候只能道:“此事说来话长。一艘战舰,七八万两银子,西洋人定是多要了。商人言利,总不能赔着送来,多要了一半的钱吧。”

“如今我聘用了一些法兰西国的工匠,过些日子还有一些更好些的工匠,那是法国官面上的。若是自造,应不算太贵。只是造船这种事,非是一朝一夕,即便有钱也是无用。”

“不先将木料阴干,一艘船最多也就七八年便朽烂了。若是阴干,或可用个五六十年。造船昂贵,实是没办法现在就急着造,只能再等些日子。也正好,让工匠们练练手,学一学,如今再建的正有两艘,这也是数年前就积攒下的木料。”

听刘钰如此说,李九思的神情才算是放松了一些。

皇帝早就知道买两艘船的价格,只是对这个价格感觉到有些惊恐。若是换了别人,定然以为这是漂没了,然而皇帝既没发国库的银子,自己也不过投了那点银子,对刘钰的报价皇帝还是相信的。

这个可怕的价格,让皇帝看了刘钰尝试自造的奏折后,便允了。

奏折上说不清楚自造的问题,故而来之前,皇帝和鄂国公说了一下海军的事,叫鄂国公来查看一下。

听闻刘钰已经在尝试自造两艘了,总算是略微放心,李九思又问道:“木料积存了多少?我虽不懂,却也大约知道,这木料非是随便的木头便能用。”

“回国公,这事当真急不得。海军非一朝一夕的事,还请国公回去后务必与陛下言明。那英国人为了造船,提早几十年前就种下了橡木,百年之后取用。若非这些年控制了阿美利加,千万年来树木无人采伐,料想英国人想要造船也不容易。我朝纵然不能学英国人提早数十年栽下大树,可是海军一事非是一朝一夕。”

说到这,刘钰又冲着京城的方向拱拱手道:“依赖陛下洪福大智,北伐罗刹,收回了前朝奴儿干都司土地。那里林木茂盛,正有一些数人环抱不来的橡木,适合造船。若无奴儿干及辽东,想要造大舰也不容易。”

“这几年我也正在不断积蓄木料。如今这些工匠刚刚跟着西洋船匠学习,这两艘战舰先练练手。只要木料够,工匠足,造舰当无问题。只是朝廷需得投钱才是……”

李九思并不知道刘钰在日本搞的种种,以为只是皇帝给了一些内帑。

想着数万两一艘的造价,也明白若无户政府的国库支持,确实不是可以组建出一支足以拱卫渤海、护卫京师的舰队的。

此时有些话不方便说,李九思便道:“此事再说。如今先去岛上看看,转一转。你造舰队的地方,可在岛上?”

“没有。岛上缺水。而且此番聘用的一些西洋工匠,多用水力锯木。故而造船地不在岛上。国公是要去看看?”

“不了。既是不在岛上,那就日后再看。先上岛吧。”

“是。”

答应一声,赶忙安排了船只,接了李九思上了岛。

一上岛,便见了一队士兵排成两列等待。

李九思也是操练京营的,单单看看这一队士兵的精气神和身高,并不能看出什么。

京营的高个子和壮汉许多,往那一站的精气神也有,至于能不能战,这就两说了。

远处传来一阵阵枪声和隆隆炮声,刘钰解释道:“国公若想检阅,随时可以。如今他们正在操训,寒暑不避。只要国公下令,我便集合队伍。”

“哦?随时可以?”听刘钰这样一说,李九思顿时来了兴致,他可是知道军令一下随时可以意味着什么。

大顺是有几支能打的军队的,但要说万把人可以不经过整合,只要下令就能迅速集结、展开队形,可能整个大顺也就能拿出两三万这样的精锐。

他看出来刘钰这边士兵的枪支与京营不同,也略知刘钰写的关于新枪械新战术的小册子,只是觉得一支军队未必在于一两件兵器,而在于令行禁止。

既是刘钰说的如此自信,他也来了兴致,便道:“既如此,那就与前方的空地集结。”

“遵命。”

刘钰领命,李九思以为刘钰必要升帐布置,却没想到刘钰只是把身边的几名参谋叫来道:“一个时辰之后,各部在此集结。要做到随时可以登船出击,各部分发弹药,领取一旬的炒面。”

说完,取出怀表看了看道:“现在是上午十点零七分。”

几个参谋也都低头对了对自己的表,随后便各自散去,片刻后远处便传来了一阵尖锐的钟声。

“守常不升帐吗?”

“不必。国公,这岛上正有一座小山,可以居高临下。国公不妨登高等待。”

“嗯。你说各部集结,要能做到虽是登船出击?”

“正是。”

李九思点点头,心中暗暗称奇。

一个时辰的时间,并不惊艳。惊艳的是刘钰说可以随时做到登船出击,还要做到弹药齐备、兵粮足以支撑一旬之久。

若真能如此,剩余的即便不堪,也足见这已然算是一支强军了。

只是……

“守常莫不是知我要来,提早准备下了?”

“兵者,国之大事。自然是要随时准备着。参谋们早已制定了各种预案,就为了随时可战。那炒面可以放的长久,三个月一清理,但虽是都保证全军一旬之用。若按国公所言,其实也不差,我的确是提早准备下了,但不是知国公要来,而是自练兵之时就提早准备了。”

李九思嗯了一声,抬头看了看北边的那座小山道:“上山可看变阵,却看不到士兵如何准备。暂先不上山,随我去营中看看。”

“好。”

刘钰在前面引着,几人骑马来到了军营。

只是扫了一眼,李九思就感觉到了不同寻常。

人自然是很多,各自忙碌,然则忙而不乱。

原本正在操练的士兵听到集合的钟声后,在各个军官的命令下迅速集结成队。

像是一台严密的机器,点数清楚后,没有一窝蜂地跑向各自的营房,而是列队井然有序地回到营房。

李九思也拿出了一只怀表,看了看时间,不过二十分钟,各个营房外面已经排好了队列。

这些士兵和京营的士兵不同,身后全都背着一个打的方方正正的包裹。

列队之后再度报数,各个连队迅速在整日操练的位置集结,汇聚成营队。

营队抽调了一个连,列成四列纵队朝着远处走去,剩下的队伍站在那也不是鸦雀无声。

李九思发现各个营队里都有几个半大的孩子,敲动腰鼓或者吹奏笛子,奏出了不算悠扬有些生涩的乐曲,在那列队的士兵跟着腰鼓笛子的节奏,唱着那曲排头兵之歌,亦或是其余的古怪歌曲。

“这些兵卒的背包里是何物?”

指着站立的士兵背后,询问了一声。

“一床被子,一双鞋,洗漱所用种种。”

“各个营队抽调的连队去往何处了?”

“去领取火药包。”

“引我去看看。”

跟在刘钰的后面,到了后面的一处营房,那些前来领取火药包的连队都在外面列好的队伍。

前面门口有人吆喝各个连队的名号,连队里的人便列队向前,每人领取了七八个大的火药包裹,整队后迅速返回营队所在的位置。

李九思走到前面,也没有妨碍这些人领取火药和铅弹,而是走到里面,随便打开了一个包裹。

看着里面的一卷卷的铅弹,拿出一枚捻了捻,发现这是一个纸卷。纸卷的前面包着一枚铅丸,里面装着定量的火药。

一个布包里大约是六十枚,足够一场大战使用。这东西李九思一看便知道其妙处,不需要士兵自己衡量,每一包的火药都是定量的。

“火药不可久放,久放受潮。”

刘钰笑道:“国公多虑了。六十发铅弹,不过三五日的训练。耗费虽大,却也值得。每日消耗的火药,也是一大笔钱,总不吃空饷,只靠朝廷发的饷银,却也不怎么够。”

李九思失笑道:“守常还是有钱啊。若换了别人,这火药操训能省则省。万余人,一天十枚铅弹,这可不是小数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