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顺1730 > 第269章 俄国需要一位明君

新顺1730 第269章 俄国需要一位明君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6:55

第269章 俄国需要一位明君

长袖善舞的外交,是大顺破除天朝,成为中国的重要一步。

虽然这一次对俄国的布局其实并没有太大卵用。

但刘钰要让皇帝以为这是有用的,假装外交是有成效的,从而让朝廷对外交这种事重视起来。

汉尼拔回不回去,伊丽莎白都会夺权成功。

俄国现如今已经被安娜带来的德国人控制了,俄国的传统贵族也是相当不满的,要不是这几场政变,俄国可能宫廷上下都要说德语了。

可现在要假装是汉尼拔回去后,使得俄国会出现政变、全力向西拓展,营造一种外交有用的假象,刘钰就不得不费些周章。

汉尼拔对彼得堡和莫斯科的事,也听到了一些风声,知道伊丽莎白和如今的安娜女皇不对付。他在这里也是心急。

现在他有大顺的最不值钱的夷狄男爵爵位,也不用担心回去后有什么影响,宫廷里的爵位是互相承认的,俄国一大堆在神罗有爵位的贵族,中华的这顶皇冠现在分量还很重。

“刘大人,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能够回去呢?”

刘钰想的是军改完成之前、战列舰造出来之前,肯定是不能放你回去的。让你回去是为了让俄国人确信,东进没有指望了,只能全力搞好和大顺的关系,努力西进。

但也不能太晚,要是等着伊丽莎白政变成功再回去,显得就连锦上添花都算不上了——这个不是给俄国人看的,是给大顺的朝廷看的,假装意义重大。

“就算你想回去,现在也不是时候。我答应你的事,自然会做到。你就安心等待就是。到时候,还有一些被俘的哥萨克会一起跟你回去。”

“但在你回去之前,我想听听你对顺俄关系的看法。”

汉尼拔想都没想,很实在地说道:“就像彼得皇帝说的一样,俄国的未来在西方。大顺军改之后,俄国已经无力在东边获得任何优势了。我在这里生活了这么久,看到了许多人看不到的东西。大顺对北方苦寒之地的经营,只在于皇帝陛下是否愿意;而如果俄国东进发生了冲突,反而会激起大顺北上的决心。”

“西伯利亚太冷了,也太大了,俄国在边境只能维持三五千人的队伍。大顺军改之后,这些人已经不能取得任何的成效,尤其是您的攻城战术推广之后,棱堡也失去了效果。”

他说的都是真心实意的大实话,刘钰估摸着他的想法也差不多。

俄国现在需要的,是一个聪明的、睿智的、懂得外交的人去掌舵;而不是一个又一个的脑瘫,甚至连俄语都不会说只会说德语的蠢货。

要杜绝蠢货在俄国上台。

实力对比已经发生了变化,聪明人才会做出理性的判断、制定理性的政策。而蠢货则往往会做出一些叫人想了十天十夜也想不通的决定。

一个理性的智商正常的沙皇,在面对大顺的这种变化后,应该全力向西、向西、向西。

对大顺有利的选择,是俄国需要一位脑子清醒的明君,结束俄国自彼得死后的混乱时代。

“你有兴趣的话,可以选择坐船回去。或许,可以在非洲停靠一下,你去看看你自小离开的故乡。”

这个建议也是不怎么怀有好意,对汉尼拔看看故乡这种事刘钰没什么兴趣,但是让一艘中国帆船抵达圣彼得堡,给俄国传递一个大顺的海军也一样经历了一场彼得军改的信号,意义很大。

俄国哪怕还会生出夺取太平洋不冻港的想法,也会在这艘帆船的阴影下放弃这个想法。

只要掌舵的人脑子还正常,就明白即便攻占了一个远东的海港,没有海军也根本守不住。

此外,他是一点都不放弃赚钱的想法。直接派船去俄国贸易,肯定不行,但以送汉尼拔回国的名义,携带大量的货物,这种半官方访问外交的形式,俄国那边也会选择把船上的货吃下。

汉尼兴趣不大,只道:“我对故乡没有太多的印象。只要能够回到俄国,不管是乘船,还是从西伯利亚乘坐雪橇,都是一样的。那么,到底什么时候可以回去呢?”

刘钰心想,当然是对日宣战、对荷宣战之后才能让你回去。

顺便就把这个战略欺诈解除,完成对俄的外交亲善转变,促使俄国没有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全力西进。

东进的弊端,刘钰已经不需要和汉尼拔讲太多。军改一旦完成,俄国东进就毫无胜算了。

汉尼拔也很清楚,刘钰当初也说过,对大顺而言,希望俄国上台一位践行彼得西进政策的君主。

这是双方能够合作的前提。

伊丽莎白作为彼得的女儿,可能是此时唯一活着的彼得血脉,无疑被俄国的西方党视作一种图腾。

局势的变化,当初扶植安娜上位的那些人,也不得不面对俄国沙皇靠德国人来治国的无奈,彼得的女儿也被视作正统俄罗斯的某种图腾。

难得的西方党和守旧党都支持的继承人,也使得如今的安娜女皇对这位公主的态度很敌视。

大国之间的交往,必然是以利益为导向的。汉尼拔也认为自己的所见所闻,都证明了今后俄国东进就是一个错误。即便他可以清楚刘钰的用意,却也并不会觉得被利用。

只是刘钰迟迟不给他一个明确的回复,让他始终觉得似乎明天就能回去,又似乎要在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后,这种每天悬着一般的感觉很不好。

刘钰也没法给出一个具体的时间,按照预估,应该是在三年之内。完成造舰计划、法国答应的战列舰上了船台,就是迅速调整外交策略的时候。

面对汉尼拔一遍又一遍的询问,刘钰只能打着哈哈,搪塞说快了、快了。

汉尼拔心想,汉语词汇中的快了、马上,真的很神奇。

…………

刘钰拜访了汉尼拔后的不久,俄国特使忧心忡忡地来到了汉尼拔的府邸。

从一些渠道,俄国特使得到了一个很模糊的消息。

大顺似乎有了一种新式的膛线枪,这种枪的装填速度和滑膛的燧发枪一样,但射程和准确度都要高出许多。

这个消息是无意中知道的,俄国特使的第一反应,就是法国向大顺提供了这种新枪械的技术。

这个俄国特使第一次随团来大顺的时候,还不是正使,亲眼目睹了京城的火绳枪京营,连十年的时间都不到,他不会相信这是大顺自己研发出来的。

大顺这边对于西北勘界问题的态度,忽然间强硬起来。

这个强硬的时机,让俄国特使很担忧。

就在中法双方完成了谈判之后,大顺的态度立刻变得强硬无比,几乎推翻了之前的谈判条件,加入了一些俄国底线之下根本不可能接受的条件。

围绕着额尔齐斯河上的几座要塞、围绕着中亚其余各国的朝贡国是大顺等等问题,步步施压。

不断紧逼,已经触动了俄国特使的底线,他已经无权做出回复,只能选择返回俄国,将这里发生的变化向上报告,从而获得朝廷的新底线。

顺俄两国的外交时间,是以两年为基本单位的。

在决意返回俄国之前,听说前些日子刘钰去见了汉尼拔,俄国特使希望从汉尼拔这里得到一些消息。

汉尼拔没有说自己要回俄国的事,把当日刘钰说起“工匠贱业”时候的愁眉苦脸复述了一遍,又说到瑞典人将会乘船回瑞典,而大顺这边会派船送这些人回瑞典的事。

瑞典、法国……

再联想到之前大顺这边对法国使节团的招待规格,俄国特使的心里慌乱起来。

“中国人是要打通和瑞典的关系?如果只是让列纳特等人回国,在澳门或者广东,都可以找到回欧洲的船。瑞典也有东印度公司,他们为什么要派船去瑞典?”

汉尼拔想到了一个成语。

“交往远处的国家,攻击近处的国家。中国有这样的谚语。刘钰和我说,他只是派人去学习木焦油的蒸馏技术,这是一个可以说得过去的理由。”

俄国特使摇头道:“说得过去,但并不充分,也不可信。俄国和土耳其的战争还在继续,瑞典人的确不堪一击,可是如果瑞典、法国、土耳其和中国达成了某种针对俄国的同盟呢?”

这是个很危险的信号。一旦这个针对俄国的同盟达成,俄国的处境将会相当困难。

曾经俄国可以做双头鹰,从叶尔马斯克征服西伯利亚汗国开始,俄国便认为东进是一种不需要正规军、靠哥萨克和自发组织的皮毛狩猎队就能完成的事。

西伯利亚毛皮和黑龙江紫貂皮的巨大利益,不但可以填补国库,而且几乎不动用国库的一分钱。

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蒙古人已经完蛋了,所有的缓冲区都没了,再想东扩,就只能动用正规军了。靠哥萨克去挑战大顺军改之后的陆军,是不理智的。

俄国必须要做出一个选择:是东进?还是西进?亦或是南下?

和瑞典人有仇、和法国人为波兰开战、和土耳其是世仇、和大顺有边境争端、和波斯的关系也极差……这种之前走一步看一步的外交政策,必须要做出调整了。

大顺和法国的高规格外交、护送瑞典战俘回国……这两件事凑在了一起,使得俄国特使做出了一个很震惊的判断:中法之间的密约内容,是针对俄国的。

恐怕,俄国必须要派出级别足够的使节团,再来一次大顺的京城,要在西北做出让步。在大顺平定了准部的叛乱后,必须要签订一份永久有效的边境合约。

俄国特使这样想着,心想恐怕要派遣伯爵以上级别的特使前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