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顺1730 > 第273章 巴达维亚的必然(下)

新顺1730 第273章 巴达维亚的必然(下)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6:55

第273章 巴达维亚的必然(下)

“如果没有这些华人,巴达维亚不能发展到现在的地步。但现在,这些华人是整个爪哇的负资产。”

“他们太勤劳了,导致本地的糖供过于求,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利益。这都是他们的罪恶。”

“或许,是该将他们从这里清除了。”

瓦尔克尼尔透过玻璃窗,看着外面等待迎接新总督的华人甲必丹和雷珍兰们,对糖业主管道格拉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现在的东印度公司在巴达维亚,就像是帝国的末年,**丛生,处处漏水。

走私横行、员工携带私货、只能控制巴达维亚和爪哇的棱堡周围、在城市之外完全失去了控制力。

城中的甲必丹和雷珍兰们,对城市外的甘蔗园和华人乡村,根本没有控制力。而且包税下征收人头税,包税人也会做假账,交十个人的人头税,收十五个人的贿赂,实际上却有三十个人。

在巴达维亚周边的华人到底有多少,巴达维亚的总督府和评议会都不清楚。

内部**,大顺开关,香料价格暴跌,都使得巴达维亚成为了一个“鸡肋”一般的存在。

钱能解决很多问题,但是……没钱。

尤其是阿姆斯特丹和泽兰将成立了对华贸易特别委员会,不经巴达维亚中转后,巴达维亚已经入不敷出。

荷兰当初就在东南亚搞血腥统治,为了保证香料的垄断,搞大屠杀;为了保证香料稀缺,大规模在东南亚砍香料树、烧香料林。

这种统治方式,注定了反抗此起彼伏。为了能统治下去,又只能建棱堡、驻军队,这都需要钱。

刚刚被查办的上一任总督,总的路子是继续血腥压迫,扩大征税人群,导致怨气连天,统治出现了危机。加之在对华贸易委员会和巴达维亚出现利益冲突后的对抗政策,才使得十七人委员会对巴达维亚的上层来了次大清洗。

至于说什么私自倒卖居留许可证,那都不过是说给外人听的,也算不上什么大罪:总督总督,权力不用过期作废,谁当总督不以权谋私多搂点钱?多大个事啊,怎么可能真的是因为这个被查办的。

只是前一任的血放的有些太过,巴达维亚的许多糖厂已经有些支撑不下去了。

而此时就站在瓦尔克尼尔旁边的这位糖业主管道格拉斯,被委员会质询的时候,给出了这样一个解释:

华人糖厂的困境,和糖价收购价被压的很低没有关系。真正的原因是很多糖厂的园主借贷经营,而贷款利息过高导致的。这只是华人的内耗,和巴达维亚的糖价低政策没有直接的关系。

这是一个很有迷惑性的回答……为啥华人的糖厂要靠借贷才能维持呢?

但是,魔幻的是,这个扯淡的回答就这么圆了过去,委员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这么算了。

这几年连压低糖价获利的空间都没有了,波斯市场被紧闭之后,糖产业已经成为了一个可能引爆巴达维亚的危险存在:欠钱越多的园主,越要压榨经营,以求能够赶上糖类涨价,一次性还清之前的欠款。要压榨经营,就要增加人手,而正常渠道的移民是被禁止的还得交人头税,所以大量走私福建人口来做奴工。

道格拉斯倒是很同意这位信任总督大人的想法,如果能够清除巴达维亚的华人,的确是有益的。

但是,这里面还有个很严峻的问题:对华贸易怎么办?

公司总部城立了对华贸易的特别委员会,驻广东的商馆直接和大顺贸易。

如果巴达维亚驱逐华人,巴达维亚地方受利,但却必然影响公司总部的对华贸易,只怕总部不会同意。

“总督大人,要怎么清除这些已经无用的华人呢?如果让他们全都缴纳人头税,清查人口,这也可以提高收入,他们就算是有用的人了。可如果清查人口,缴纳人头税,甘蔗园和制糖厂一定会大规模倒闭,他们无以为生,可能会带来混乱。”

道格拉斯还是很清楚现在巴达维亚制糖业的现状的,这几年压榨的太狠,严防走私的同时又强制收购,糖价太低,不只是奴工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劣,便是许多糖业园主都快要撑不下去了。

瓦尔克尼尔初来乍到,只能通过这些统计报表来制定政策。

这几年公司的日子不是很好过,资金流出了一些问题,巴达维亚更是成为了一个不能扔但却不赚钱、每年必须往里面投钱的大坑。

十七人委员会不是让瓦尔克尼尔来背锅的,而是希望他能够依靠激进的手段,靠着一股闯进,快刀斩乱麻地让巴达维亚扭亏为盈。

然而,这就像是明末的状况,积弊百年,指望一个内阁首辅解决全部的问题一样可笑。

但瓦尔克尼尔却雄心壮志,以为凭自己的手段,足以解决巴达维亚的全部问题。

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而且也有自己的一套规划。

他的计划很激进,但是只和道格拉斯说了要清除,却没有说出细则,而是避开了这个话题,说道:“让那些中国的甲必丹、雷珍兰和包税人们进来吧。是该让他们拜谒新总督的时候了。”

很快,巴达维亚的华人头目们鱼贯而入,走在最前面的正是巴达维亚的华人甲必丹连富光。

连富光今年还不到三十岁,自己的父亲是巴达维亚的六位雷珍兰之一,自己娶的是六位雷珍兰的女儿,他的妹妹嫁给了三宝垄的甲必丹。

如今他已经成为了巴达维亚的甲必丹,富人们都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戚。

历史上发生红溪惨案的时候,巴达维亚的六个华人雷珍兰中的三个,选择向巴达维亚的荷兰人告密说华人奴工要造反;连富光更是在惨案发生的一年前就举报起义领袖连怀观“品行不端、希望当局对此人予以重视”。

红溪惨案之后,城内的华人商户集体罢市,又是他和雷珍兰们出面要求商户们重新开张的。

如此跪舔的结果,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好的下场。

因为“一年前确实举报过起义领袖连怀观品行不端”,本来要判处以五马分尸头要挂在城墙上的罪名,最终被改判为流放安汶岛,没收了全部财产。

此时的连富光刚刚成为巴达维亚的华人甲必丹,心怀着让家族昌盛的“使命感”,知道一定要结好新来的这位总督。

按照规矩,送上了贵重的礼物后,瓦尔克尼尔示意这些甲必丹、雷珍兰们坐下。

“先生们,上一任总督滥发居留许可证,谋取私利,这件事我想你们是知道的。”

“而我听说,许多在甘蔗园做工的华人,并没有居留许可证,也不缴纳人头税。这将严重损害巴达维亚的利益,也是违背法律的。”

“连富光先生,你作为巴达维亚的华人甲必丹,听说你有将近三十座糖厂和甘蔗园?我希望你给我一个准确的答复,在你的甘蔗园里,到底有多少没有居留许可证且不缴纳人头税的奴工?”

能够拜谒总督的,都会很流利的荷兰语。

连富光道:“总督大人,我所有的糖厂和甘蔗园,都转租出去了。事实上,我只负责收取租金。糖厂的经营和我没有任何的关系。这是商业问题,我想我不能够去对糖厂的经营者指手画脚。至少我可以保证,在糖厂和甘蔗园归我自己经营的时候,我没有收留任何没有居留许可证的人,也没有少缴纳任何一个人的人头税。”

连忙向总督做出保证,并且表示如果总督需要,他可以随时回到家里取回自己的租赁契约,证明自己的糖厂全都租出去了。

连富光并没有说假话,作为巴达维亚的上层华人圈子里的人,他的消息还是很灵通的,和当地的荷兰官员们的关系也不错。

很早就知道公司的糖销售出了问题,很早就把甘蔗园都租了出去,只坐在家里收取资金。

“总督大人,我现在经营的产业,是售卖一些货物、开办赌场。而且赌场的税,我都是准时缴纳的。”

“我家里的仆人,也都是取得了居留许可证的,而且也是按月缴纳人头税的。这一点,我也是可以保证的。”

瓦尔克尼尔又询问了其余的雷珍兰,六位雷珍兰也都一致表示,自己的甘蔗园和糖厂都是租给别人经营的。

自己从事的行业,要么是放贷,要么是经商,并没有经营这些实体行业。虽然许多甘蔗园和糖厂是记在他们名下的,但自己并不经营,也对糖厂和甘蔗园里的事并不过问。

瓦尔克尼尔初来乍到,心里没点数。一旁的道格拉斯赶忙提醒道:“总督大人,我要提醒您。我们只能管辖巴达维亚、安汶等几座城市。对于城市外面的事,我们是缺乏控制的。只能依靠这些甲必丹和雷珍兰们进行间接的管理。”

道格拉斯未必对这些华人富商有什么好感,只是担心瓦尔克尼尔弄不清楚状况,下达一些奇怪的命令。

他也想提醒一下这位新来的总督大人,在城里居住的华人,是有用的人。他们对巴达维亚很忠诚,而且大多是包税人和商人,按时缴纳人头税,又提供一些华人的动向。

真正要清除的垃圾人口,是那些做雇工的穷人,那些人既不缴税,现在蔗糖又没有利润,而且那些人有富有战斗精神。

他希望这位新来的总杜大人要清醒一点,知道以华制华,才是巴达维亚一直以来的政策。如果对这些“忠诚”的华人压榨的太狠,可能会导致华人一条心。这些人有钱,又有人脉,要是把他们逼到和那些做雇工的华人站在一起,才是要出大事的。

瓦尔克尼尔有些不悦于道格拉斯的打断,正要说点什么,外面忽然传来了几声炮响。

玻璃窗被微微震动,屋子里的人顿时混乱起来,以为发生了什么变故。

一个荷兰人匆匆跑进来。

“总督大人,请不要担心。只是对瑞典东印度公司船只例行的扣押检查。而放炮的,是一艘大顺的武装商船,但其船长是一名军官,只是按照规矩鸣放礼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