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顺1730 > 第九十六章 一切如前

新顺1730 第九十六章 一切如前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6:55

第九十六章 一切如前

恰合时宜。

这四个字,馒头渐渐咂摸出了味道。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刘钰把海军从无到有建起来,若是下层军官没有感情,皇帝自己都觉得扯淡。

家国同构的理念之下,所谓“为人孝悌,犯上者鲜矣”。

以此为逻辑一直构成了维系大一统的道德基础,刘钰算是这些军官的“师”,如果从无到有建起海军的人,海军军官对其没有感情,那凭什么会对皇帝有感情?

封建社会之下,能对上级忠诚,是对国君忠诚的基础。大一统打破了人身依附之下所谓的“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但却绕不开这个“我附庸的附庸如果对我的附庸都不忠诚,凭什么会对我忠诚”这个道德构建。

康不怠所谓的“恰合时宜”,便是说这种不满的表达程度,是皇帝可以接受的。

这种勾心斗角的事,馒头还是相信康不怠的判断,心中的那丝紧张也随着杯中的最后一滴酒入腹,彻底化散。

“康先生,按你所说,先生真的是如圣旨上所说,回京参知军事了?”

康不怠又自斟了一杯酒,笑道:“多半如此。公子是要做大事的,海军的事,其实已经做完了。就倭国现在的水军而言,你觉得公子不在,你们赢不了吗?”

馒头不自觉地龇出了平日刷的很白的牙,没有回答,只是笑。

如今已经上舰的正式舰长,可能做舰队指挥官去和荷兰人打,还差的远;但和倭国锁国百余年的水军打,随便拎个舰长做指挥官,都能赢。

就像是和巅峰期的拿破仑海军对战,非要纳尔逊指挥方可决胜;而如果那一支英国海军去打那时满清的水师,随便拎出来个舰长指挥都能赢。

海战的军官素质、舰船质量、训练水平等等,已经和倭国的水军拉开了代差。

馒头的笑意宣告了答案,康不怠痛饮一杯,豪气借着酒气生出,怅然道:“所以,对倭一战,公子留在海军也无甚意义了。只要这一战打了,公子为海军计划的事,就会一直延续下去。”

“为了这一战,公子先练了青州军,去西北打了一仗,因为西北只要不平,天朝绝无可能发展海军,面向大洋。”

“倭国一旦战败,海军就会继续扩大。因为……这一仗,在公子看来,既不是打给藩属国看的,也不是打给西洋人看的,而是打给朝廷看的。”

“倭国,就是本朝的影子。公子这是杀鸡儆猴,只是杀鸡者便是要儆的那猴。”

“在新式海军之下,不堪一击,影子如此,本体也自如此。倭国所能遇到的情况,放在本朝也一样适用,你不要只看分封一别。”

“对倭一战,见好就收,倭国幕府仍在,根基未动,那么朝廷是否担心将来倭国卧薪尝胆也造西洋军舰?今日舰队老朽、刀兵入库,明日倭人驾西洋军舰直入天津,又将如何?”

“既如此,海军就要保留。而海军,是要花大钱的。平时养军也要花钱,反正都是花钱,促成下南洋一事也就容易的多。”

“此连环计也。先绝秦汉以降两千年北狄之患,如此方可面向大海;面向大海先打自己的影子,让‘以史为鉴’这四个字,有史可鉴;所鉴者,船坚炮利,海运方便,海上万里,亦卧榻之侧,南洋必不肯让他人安睡。”

康不怠微微摇头晃脑,自觉妙极,最后道:“公子要做的事,若只是南洋,到今天这一步已然可以功成身退了。但他所谋者既不止如此,也不想就此功成身退,那就只好先回京。”

“我之前并未想明白,直到今天出了事,我捋了一下,这才后知后觉,颇为惭愧,未曾远谋。”

“看来,有人指点公子呢。”

馒头细想了一下,确实也说得通,既是确定无事,他也就放心了。

现在什么都不用做,只要规规矩矩的等下去就是,想必很快就有结果。

数日后,七皇子李欗携军舰一起从天津返回威海,除按照计划继续在海上飘着的军舰外,其余靖海宫官学出身的官员齐齐列在军港前。

待七皇子下船,称呼也就改了。

“属下拜见总督海军戎政大人。”

这个正式的称呼,刘钰在这的时候,军官们很少用。

现在换了人,用这个正式的称呼,是最没有错的。

海军在朝中还没有海军部,只有军衔而无正式的品级官职,此时按照军衔排列,在前排的至少都是各个五级舰的舰长。

这些是海军的中坚力量,和大顺的陆军不太一样。

海军有点像是“分封制”,舰长就是一个个采邑骑士,军舰就是他们的全身甲和战马,水手炮手则像是采邑骑士的征召农兵。

基本上一艘船就像是一个骑士采邑,上面的大副、舵手、枪炮长之类的,一般都不会变动,除非战死。

李欗知道眼前这些人,就是自己要面对的海军军官团,扫了几眼人群头前的几个,也知道谁人算是刘钰的心腹。

现在来看,这些军官都很给他面子,也很听从朝廷的调遣。

在海上执勤的,都是新入列的军舰,舰长都是前不久刚转正的。

而那些最早被刘钰打报告走形式回京城提拔为舰长的,全都在这迎接李欗,并无一人以“出任务”为名不来。

虽也知道这有演戏的成分,可愿意演戏就是好事。

李欗又把当日在天津接到圣旨时候的那番话,与这边的军官重复了一遍。

示意自己年轻不懂,不可能指导什么大略,并说如果京城那边派一个不懂海军的人瞎下达什么乱来的大略,欢迎这些军官们提出,自己也会前往京城质问。

这些话,不说迎来了军官们的信任和好感,最起码态度算是到了,一些有心找事的,也决定先看看再说。

反正刘钰最心腹的几个人都老老实实的,无人带头,众人也都在忐忑不安中观望。

李欗说完当日在天津的那番话后,又道:“鹰娑伯做事,向来稳妥。此番他既入京,想必在入京之前,也已经安排好了海军的种种事情。”

“一切如常即可。之前让谁负责,谁便负责就是。在京城那边传来更多命令之前,我只在府中看书。”

“诸君皆有任务,这就散了吧。非有特殊急事、亦或是之前计划之外的事,也不用来问我。”

说完,叫众人散去,自己先回到海军的总部,叫身边近侍在外把手,凡没有紧急事情的,一律拒见,也免得这时候有人急匆匆跑来献殷勤。

说是在里面看书,实际上李欗也看不下去,只是研究了一下海军内部的编制、番号,记下人名。随后便叫人出去转转,看看军中情况。

结果海军一切如常,吃饭、训练、休息,运转自如,没有丝毫的滞涩。

他自己也清楚,自己这个“总督海军戎政”如今就是个摆设,想必朝中很快会有新的命令。

果然,三五日间,又有快马抵达天津。

念了一份名单,说这些人将要调往枢密院任职。

另一些人,则作为“总督海军戎政”的参谋班子,辅助李欗。

后勤参谋处,则直接作为统领这一次运粮辎重和与贸易公司海商集团沟通之事。

同时宣达了一下朝廷已经决议征倭,海军大略,在此期间皆听由枢密院指挥。

这个消息,让威海这几天看似平静实则忐忑的情势,顿时改观,所有人都知道不用观望下去了,海军的靠山没有失势。

有了这种心情,顿时和之前的心情大为不同。

最扎实的靠山没有失势,相反还多了个皇子作为海军的人,甚至一些人直接调入了枢密院,所有人都相信,以后刘钰要留在京城为海军遮风挡雨了。

谁是海军主帅,固然重要。

但朝廷的海外扩张政策,也同样重要。

只要刘钰不倒,朝中海外扩张的大旗就算没倒,海军军官们就还有干劲儿,觉得前途远大光明。

反正干出花儿来也干不成“总督海军戎政”,谁来当这个主帅意义不大,只要不是一个不懂海军军政的白痴就好。

李欗前几天的态度,在当时只是叫这些军官们心情稳定,现在局势明朗,这些军官们再想想李欗之前的态度,看上去也不像是个不懂装懂的白痴。

军中的态度渐渐稳住,在送走了第一批入京进枢密院任职的军官后,枢密院的第一道命令就下达了。

下达的命令不是死板的“几日出兵、几时到某地”,而是一封详尽的战略规划。

海军和陆军不同,海上没有骑快马的传令兵沟通消息,船一旦离开港口,就会失去消息。

加之经常可能因为风向、洋流等缘故,导致一些舰船脱离大部队。

是以刘钰之前下达命令的时候,都是把众人叫来,将战略意图传达清楚,确保各个独立的舰船在意外走散后,也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

不用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但要让每个舰长知道要干什么,因为船在海上是个封闭空间的独立单位,可以视作一个人。

风格如此,自海军建好的第一天就已定了下来。

是以这份来自枢密院的命令一到,参谋们只看了一眼,就确定这必是刘钰的命令。

心中有数,所有人都了然,但也不必当着李欗的面说清楚,免得倒像是海军还是听刘钰的一般。

李欗依旧很乖巧,问道:“若鹰娑伯在时,这等情况,该如何办?”

“回大人,会召集各主力舰舰长、参谋部人员商议此事,确定各部职责,明确大略内容,确保知晓要达成什么效果。”

“照旧。”一挥手,示意自己要把萧规曹随贯彻到底,然后说道:“按照惯例,召集各军官,升帐,议枢密院之命,论急袭朝鲜釜山倭馆、在釜山扎营之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